问题提出,便是阅读深入的契机——基于问题解决策略教学《曹刿论战》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7093958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提出,便是阅读深入的契机——基于问题解决策略教学《曹刿论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问题提出,便是阅读深入的契机——基于问题解决策略教学《曹刿论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问题提出,便是阅读深入的契机——基于问题解决策略教学《曹刿论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问题提出,便是阅读深入的契机——基于问题解决策略教学《曹刿论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提出,便是阅读深入的契机——基于问题解决策略教学《曹刿论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题提出, 便是阅读深入的契机 基于问题 解决 策略教 学 曹刿论 战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棠城学校孙刚 语文教学过程 中, 阅读深入的最显著标志是什么? 我以为 , 不是学生吸收了文本阅读 中的静态知识 , 也 不是学生 自主扫清 了阅读过程 中遇到的思维障碍 , 而 是学生提出 自己怎么也解决不 了的 问题 。 对于教师来 说 , 最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基于学生问题的设计。 语文教学要解决的问题 ,固然有课程标准的规定 问题 , 有教材编写者拟定的问题 , 有教学设计者预设的 问题 ; 但学生 自主阅读生成 的问题 , 也是教学应该解决 的。 学生的问题解决了, 在深入 阅读时才能兴趣盎然 ,

2、 才能达到实效 。 一 、整理学生问题, 是发现学情的最好方式 漕 刿论 并未记叙 战役的具体进程 , 而是记叙 曹刿的战争策略: 即政治背景上取信于民、 在战争过 程 中掌握战机。 这些才是弱国战胜强 国的必要条件 。 教学 ( 漕 刿论 I 前 , 我主要是让学生“ 先学” 自主 阅读 , 提 出 自己的问题 。 因为整理 并了解学 生的问题 是教师发现学情的最好方式。 阅读 ( 嘈 刿论 后 , 学生们 除了提 出对重点词语 如 “ 间 牺牲” “ 加” “ 狱” “ 情 鼓” 等理解上 的问题 , 主 要还有战前 问题和 战后 问题。 关于“ 战前问题” , 有这样一些 曹刿的职业是什

3、么?大战之前曹刿怎么能轻易见 到了鲁庄公? 十年春 , 齐师为什么要“ 伐我” ? 乡人说“ 肉 食者谋之 , 又何间焉” 是在什么地方? 乡人是怎么知道 曹刿要见庄公的? 曹刿根据什么事情断定“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 “ 肉食者” 是一类人 , 那么“ 其 乡人” 又是哪 一类人? 曹刿进见的手续、 礼节为什么不写? 战前, 鲁庄 公应该研究战争策略、 战场布局, 为什么愿意接见名不 见经传的曹刿? 鲁庄公和曹刿谈话用的是什么语气? 鲁 庄公说“ 衣食所安 , 弗敢专也, 必 以分人” 时, 为什么曹 刿说那是“ 小惠” ? 鲁庄公祭祀时的“ 牺牲玉帛, 弗敢 M I NGSHI Z

4、AI XI AN 9l l , 加” , 为什么要用“ 牺牲玉帛” ? 曹刿说 “ 小信未孚 , 神弗 福也” , 如果“ 小信” “ 孚” 了, 神真的就赐“ 福” 了吗? 曹刿 听了“ 小大之狱 , 虽不能察 , 必 以情” 后, 为什么说 “ 忠之 属也 , 可 以一 战” ? 我觉得 “ 衣食所安” 比“ 牺牲玉 帛” 更 加重要 , 为什么强调 “ 牺牲玉 帛” ? 处理好案件为什么会 是决胜的关键? 打仗是非常严肃的事情, 鲁庄公为什么 满足曹刿“ 战则请从” 的愿望? 为什么不担心曹刿是奸 细呢? 关于“ 战后问题 ” , 有这样一些 曹刿一个“ 乡人” 却能得到“ 公与之乘”

5、的待遇, 为 什么能 比大臣的地位高? 为什么不细写“ 战于长勺” 这 件事情? 战争 时鲁庄公为什么要击鼓? 鲁庄公要击鼓, 为什么曹刿说“ 未可” , 他就停止不击呢? 为什么如此相 信曹刿? 齐人为什么一定要“ 三鼓” ? “ 战于长勺” 这件事 情不可信 , 为什么仅仅通过击鼓“ 齐师” 就“ 败绩” 了? 曹 刿的“ 下视其辙 , 登轼而望之” , 不是耽误战机吗? 曹刿 为什么就能够指挥鲁庄公的部队呢?鲁庄公的身边难 道就没有一个像曹刿这样的人吗? 曹刿进见前强调“ 远 谋” , 但作战时为什么却强调的是“ 细谋” ? 胜利之后 , 曹 刿会怎样对“ 乡人” 说? 学生通过 自主

6、阅读而提出的这些“ 战前问题” “ 战 后问题” , 几乎涉及到课文的每个句子 。 这些 问题有 的 是针对战争发生的原因, 有 的是针对进见 时的礼仪过 程, 有的是针对曹刿对鲁庄公治国的评价, 有的是针对 鲁庄公所说的三件大事的次序地位 , 有的是针对曹刿 愿望如果课前没有积极深入地 阅读 , 学生怎能提 出这么多的问题呢? 可以说 , 学生 自主阅读 嘈刿论I 的过程 , 便是问 题生成的过程 ( 当然有时也是 问题解决的过程) , 而学 生生成 的这些 问题 的深浅 、 难易 , 也是教师对学生“ 学 情” 作出判断的依据 。 上述诸多问题 中, “ 曹刿的职业是什么” “ 鲁庄公、

7、_ 2 0 1 6 年 1 1 月上( 总第 3 3 1 期)I 3 曹刿个子有多高” “ 战争时鲁庄公为什么要击鼓”等就 问得没有什么深度 , 比较浅 ; 而“ 乡人是怎么知道曹刿 要见庄公的” “ 鲁庄公和曹刿的谈话是用什么语气” 则 比较有趣味、 有深度。 就现代课堂理论来看 , 整理并 了解学生的 问题是 发现学情 的最 好方 式。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 我们可 以 根据学情 , 从学生提 出的问题 中选择优质 问题 , 并让 学生在课堂上展 开讨论 ; 也可 以将 问题分类 , 再 交给 各学习小组开展 深入研究 。 当然 , 学生实在 弄不明 白 的 问题 , 比如“ 齐师为什么要

8、 伐我 ” “ 为什么 强调 牺 牲玉 帛” , 教师 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 以扩大学生 的知识视野。 当学生提 出问题后 , 我们要能通过 问题看 到学生 阅读的深度、 理解的程度 , 从而谋划解决问题 的科学策 略。 二 、 学生 的问题 , 是课 堂预设 的最好领域 基于 ( 懵 刿论 战 的 阅读 , 学生们生成了丰富的问 题 , 这些问题资源是设计课堂教学的起点与依据。 这些 来 自学生 的问题 , 其解决过程与解决方 式主要还是依 靠学生。 这样 , 学生提出的问题 , 才能成为课堂教学 的 最佳学 习资源。 因此 , 学生的问题常常是课堂预设的最 好领域与最优选项。 设计 曹

9、刿论 战 的教 学环节 时 , 我选择 了基于 问题 解决策 略的教学方式 。 进行教学设 计时 , 我紧紧 依 据学 生提 出的问题想办法 、 找计策 。 比如学生提 出 的曹刿进 见前强调 “ 远 谋 ” , 但作 战时为 什么 却 强调“ 细谋” ? 这个 问题 问得相当有水平 。 课 文到底是 强调 “ 远谋 ” 还 是“ 细谋” ? 我在备 课时 曾经 反复思考 了这个 问题。 老实说, ( 漕 刿论 围绕齐鲁间的长勺之战展开 , 一开始主要是记述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 , 作者强 调的的确是“ 远谋” 。 曹刿开始提出“ 何以战” 后 , 便步步 紧逼 , 直到听到对 “ 小大之狱

10、” 的处理 , 曹刿才作 了“ 忠 之属也 , 可以一战” 的评判 。 而这 “ 远谋 ” 政治上取 信于民, 其实是战争取胜的宏大背景。 但是, 在呈现了“ 远谋” 以后 , 作者重心又转移到了 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上 , 着重表现曹刿的“ 细谋” 。 “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 曹刿说 “ 未可 ” ; “ 齐人三鼓” 。 。 。 。 。 。 。 。 。 I 4 l 2 0 1 6 年 1 1 月上( 总第 3 3 1 期) “ 下视其辙 , 登轼而望之” , 曹刿说“ 可矣” , 多是作 战时 的细节 刻画 。 在教材 中 , 曹刿 就是个 小心谨慎 的“ 乡 人” 。 事实上 ,

11、第三段论述 取胜的原 因时 , 行文思路就 回到 了 “ 以小敌大”的策略上 ,即必须讲究 战略 战 术 抓准战机 、 详察敌情 似乎与曹刿的“ 远谋” 论无关。 于是 , 我认识到, “ 远谋” 和“ 细谋” 在课文中的确可 以找到注脚, 但并不是解读文本最关键的词语。 也就是 说 , “ 曹刿进见前强调 远谋 , 但作 战时为什么却强调 的是 细谋 ” ? 这个 问题并不能起到“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作用。 在教学设计 时, 我又注意到“ 鲁庄公的身边难道就 没有一个像曹刿这样 的人吗” 这个 问题 。 曹刿是个怎 样的人呢? 曹刿做 了一件什么事情? 这件事情有什么 意义? 顺着这样的思

12、路 , 我立刻明白, 曹刿论 战的 意义不在于打胜了这场战争 ,而在于他战前与战后 的 “ 论 战” 上。 而学 生提 出的“ 鲁庄公 的身边难道就没有 一个像曹刿这样的人吗” 的理解 , 实 际上应该指 向战 前与战后的“ 论战” 。 也就是说 , 作者要突出的是曹刿的 军事思想。 的确 , “ 论战”才是设计教学时共时与历时层面应 该好好思考的焦点。 ( 嘈 刿论 这篇课文在 ( 镥 秋中就只有一句话 : “ 十年春 , 王正月 , 公败齐师于长勺 。 ” 后来这句话经过 左丘 明的解释 、 扩充 , 便形成 了课文这样的篇幅。 春秋 时期 , 齐与鲁邻 国 , 齐在东北 , 鲁在西南。

13、齐鲁长勺之 战的导火线是齐 国的 内乱 。 史记 十二诸侯年表 在 写到“ 鲁庄公十年” 时强调 : “ 齐伐我 , 为纠故 。 ” 在 史 记 齐太公世家 中也有 同样 的记载 。 而课文 曹刿论 战 出 自( 佐 传 。 传 则是记载春秋 时期诸侯国政 治 、 经济 、 文化、 军事 、 外交 等情 况的编年体 史书。 ( 佐 传 一书的意义在哪里? 笔者推测 , 其中一条, 是为后 来 战国时期人们学习军事思想提供 了 “ 教科书” 。 因 此, “ 曹刿 远谋 ” 与“ 曹刿 细 谋” 均统一在“ 曹刿论 战” 中。 不是吗? 从“ 论战” 这条线来看课文从 “ 请战” “ 从战” “

14、 指战” 到“ 克敌 ” “ 论战” , 给我们展示的是军事 家曹刿的形象。 这样, 有了政治上要取信于民的军事思 想和战术上要重视 战场的细节思考,其社会意义就更 倩 玉案 元夕 课堂实录 江苏省盐城 中学李仁甫 ( 特级教师) 一 、深入了解学情, 促成“ 愤悱” 状态 师 : 同学们 , 暑假本来应该在家休息 。 可是你们牺 牲 了休息时间来上课, 我非常感谢, 也非常抱歉。 课前 , 我通过你们 的老师给你们提了 自学 的要求。 ( 点 击投 影) 自学要求 ( 提醒: 课堂上要板演、 检查) 1 关于作者 ( 简单回忆已学的知识即可) 。 2 关于“ 元夕” ( 参看注释即可) 。

15、3 有关字词的解释, 如“ 宝马雕车” 中的“ 雕” , “ 更 吹落” 中的“ 更” 等 ( 参看注释即可) 。 4 有关句子的分析, 如“ 星如雨 凤箫声动, 玉壶 光转” 等 (参看注释即可) 。 5 背诵 自己喜欢的句子。 6 想想 自己有什么问题。 哦, 投影上的内容 , 你们手头都有。 你们有没有按 照这些 自学要求进行预习?特别是课文后面有大量的 注释, 你们有没有仔细阅读、 深入理解? ( 原本准备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板演, 任务分别对应 检测题 的 A、 B、 C三组 , 并将 印好的检测题当场发给 其他 同学选做。 可我发现, 他们的老师课前已把检测题 发给他们了。 于是我作出

16、一个简单的判断, 直接请几个 同学在座位上口头回答检测题。 ) M I NGSHI Z AI XI AN 9 l I , l 平时我对学生的要求是 , 凡预习必检查 。 这次你们 的预习效果如何? 好, 下面就来检查一下。 请这位男生 回答检测题 A组 1 “ 东风” 指什么风? “ 元夕” 指农历几月几 日? 2 “ 灯火阑珊处” 中的“ 阑珊” 如何解释? 3 “ 东风夜放花千树” 描写了什么夜景? 生 1 : 东风? 师 : 元夕呢? 生 1 : 元夕? 师 : 阑珊是什么意思? 生 1 : 阑现 ? ( 这位 同学一个问题都不会 。 这时我突然发现, 他 和其他同学桌上没有课本 , 后来 只发现一位女生有课 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