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字的审美意蕴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91297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汉字的审美意蕴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汉字的审美意蕴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汉字的审美意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汉字的审美意蕴(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汉字的审美意蕴论汉字的审美意蕴汉字是一种古老的文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无穷的艺术魅力,在几千年的演变过 程中,汉字字型不断变化,发展成为具有高度符号化、图像化的方块字。而由汉字发展来 的中国书法更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艺术,它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简单最典雅而又最富有内涵 的艺术,它是汉民族思想的载体,蕴藏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识,伦理思想,哲学思想。 一、 美丽的传说 汉字的起源历来有许多传说,如战国时期的“结绳说”、“画卦说”等,其中最著名 的就是“仓颉造字说”。 汉字起源于表形表意的象形文字,是人们长期生活体验与感悟 的结晶,中国文字依形附声而产生意义,一直保存了原始描摹的风貌。汉字源于图画, 由原

2、始的图画而成,是最早的视觉文化形式。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转移,变成文字符 号的图画文字。汉代著名文学家许慎著的说文解字序曰:“颉首四目,通于神明, 仰视奎星之势,俯察龟纹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记录了汉字的由来,是古 人从自然万物中“博采众美”而抽象概括形成的一种符号,其产生的开端具有形象的依 据性,因而其造型反映它所包含的信息和意念。“象形”从设计思维上来看是形象思维, 是对事物具象形态的归纳、概括;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我们所面对的愈是具象,就愈 是现实;愈是现实,就愈有机会留出空间,被人们装入更多的情感和想象,也就愈具 有视觉的张力。 二、 会舞的精灵(书法)汉字是一种以图画式为主体的

3、“书画同源”的文字,随着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从殷商的铭文、到秦朝的小篆,到两汉的散录,到东晋的今草,到唐代的端楷,到宋、元、明、清的行草,每种书法都表现出当时代文字特有的魅力,甲骨文的古朴,金文的高雅,篆书的委婉,隶书的端庄,楷书的方正,行书的潇洒,草书的飞动,无不显示着汉字的灵性与飘逸,鲁迅先生说过汉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而书法艺术将汉字的美无时无刻不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个草书的“舞”字,就把那舞蹈者轻盈的舞步,飘舞的衣裙以及动态的舞姿表现的淋漓尽致。古代文人用这种特殊的字体宣泄感情,表现个性,使得汉字独具表现力,同时也寄寓着书法家们的宇宙观念与

4、生命哲学。中国汉字讲究一字传神,书法中的汉字,其固有的音形义是不被掩盖和遗忘的,反而更具有一种形象意境之美,人的无限思绪往往短短三五字就表现的淋漓尽致,如“龙”字,中国是个崇拜龙图腾的国家,在草书中的龙,就是一条张牙舞爪飞腾的巨龙的形象,因为这个字的意境深远,我们透过这个飞腾的龙字看到的是中国先民的精神崇拜和中国古老的文化。能将字体意义与艺术情味完美结合的数王羲之的兰亭序最为人所推崇。三、 汉字所蕴含的金钱观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汉字的符号意义也越来越丰富。当下我们使用的简体汉字方便又快捷,仔细揣摩,仍能读出深刻的意蕴出来。比如说“幸”这个字中“”的符号,代表的是人民币,这个字就是告诉人们要想过上

5、幸福的生活,也需要有一定的捡钱做基础。但金钱不是幸福的全部。如果没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反而活成为不幸。“辛”,芸芸众生,黎民百姓,辛“苦”忙“碌”,大都为着多挣些钱,提高点儿经济地位,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如“美”字,三分人才七分扮,如今的美貌大都是昂贵的化妆品涂抹出来的,。有的花大价钱用刀子割出来的,人的美重在心灵,如果为美毙了命,则更不值得。再如“夫”字,夫者何也?当是能担当责任,闯荡四方,给家人带来经济上的保证和生活上的安全。双脚朝下成为倒“”,意为要遵纪守法,做正当的事,挣干净的钱。再如“亲”,亲情本是一种血缘或姻亲关系,如果其中掺杂过多的经济利益的话,那就无情可言,而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

6、系。物欲膨胀的社会,无奈的我们可能无法守住心灵的那片净土,但如果连亲情都淹没在金钱的洪流里,还有什么资格为人处世?四、汉字的文化意蕴古人讲究天人合一,任何事物都寄寓着独特的意义。汉字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文化的凝结。国学大师陈寅恪说:“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个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可见,汉字作为记录汉民族语言工具的同时,又是传承中华文明的最重要的载体,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先来看看汉字中最简单的“一”字,首先从“一”字的含义上来说,许慎在解释“一”的时认为:惟初大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段玉裁进一步解释到:有一而后有二,元气初分,清轻阳为天,重浊阴为地。正像周易上

7、所说的“天一地二”, “一”是天之数也, “二”是地之数也,这恰恰体现古人天人合一的朴素的唯物辨证哲学思想;再如“信” , 说文解释:“信,诚也,从人言”就是人说的话要真实,如果一个人讲话不真诚,就达不到做人的基本原则,他就是不一个真正的,为大家所认同的“人”。古人讲“修身、治国、平天下” 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最关键的东西,只有他自己的道德修养很高,才能担负起治理国家天下的重任;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说文解释:孝,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善事父母者也。 “孝”在我国是有很深的思想根基的,子女孝顺才能家庭和睦,家庭和睦才能国家稳定,国之本在于家,体现出儒家的礼教思想。汉字反映了民族心理,表现出

8、了民族性和民族特征,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五、网络流行语透视文化现象网络时代在“用字”上出现了一些局部的奇特现象。一些早已经“死亡”了的汉字,被人们赋予新的含义,在网络上热闹一时,例如“囧”、“槑”、“烎”等。这其实反映了网络人群追求新鲜、标榜奇异的心态。我们认为,大多数类似的热闹都只是喧嚣一时,不能长久。“囧”是现在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被形容为“21 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这个汉字念 jiong(三声),本义“光,明亮”,但在网络语义中,网友因为它的象形,而赋予它“郁闷、悲伤、无奈”之意。 “槑”念 mei(二声),古文的“梅”字。因字由二呆组成,故网友用它形容人比呆

9、还呆,很呆很傻很天真。 从汉字的发展来看,汉字理据的破坏和重构,自古以来即有。汉字理据的破坏,意味着原先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的弱化、消失。汉字理据的重构,则说明被重新赋予一定的文化信息。因此,文字的理据破坏、理据重构,并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而“囧”、“槑”、“烎”等字在网络上的应用,完全忽略了它们本来的意义和用法,抛弃了文字的历史传承性。其次,网络人群在使用“囧”、“槑”、“烎”等字时,本质上是把它们当图形符号来使用,而不是文字,难以在语言系统中找到它们的位置。其中只有“囧”字值得关注,最初人们在网络上使用它时,是单纯把它当作一个表示“愁眉苦脸”的图形符号而不是文字来对待的,碰巧的是,这个字的读音又和“窘”字相当,这就使得它具有了更强的生命力。目前,它的使用范围要比其他同类广得多,甚至出现在一些正规报刊中。今后,“囧”字的理据重构和新用法是否能被正式承认,能否被时代接受,有待于时间的检验。毕竟,文字的本质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意义符号,文字的命运将由大众来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