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号角为你长鸣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091175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号角为你长鸣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号角为你长鸣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号角为你长鸣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号角为你长鸣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号角为你长鸣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号角为你长鸣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号角为你长鸣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3(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专题 2 2 号角号角 为你长鸣为你长鸣(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 苏长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它的特色究竟 “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 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 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

2、体观念 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 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 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 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中 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 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

3、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 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 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 要思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 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 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 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 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

4、角度来狭隘地 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合 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 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 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 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 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

5、。维护和平的综合力量与进行战争的力量之间的 对比,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与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 些对抗的矛盾因素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命运 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 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节)21.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面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 共处的问题。 B.

6、“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其中现代部分的思想是“人 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区别于其他共同体理论的重要依据。 C.“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 结成联合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的。 D.“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它不排斥其他文明,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 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 解析:A A 项,“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错误,原文第段为“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 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没有特别指明是“华夏文明内部秩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一开头便提出“人类

7、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自然地 引出了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 B.第段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 量,并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 C.第段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并非一帆 风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D.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和国际秩序思想,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令人更易理解和 接受。 解析:B “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关表述。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8、分) A.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的政治思想,但是这种思想所强调构建的 共同体是以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 B.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 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本源之一。 C.尽管当今世界并不是一片祥和,但是由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 同目标,这一理想终将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D.“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主要是针对世界冲突不断、矛盾重重的现实提出的,同时 也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的自我定位。 解析:B A 项,“世界上主

9、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的政治思想”错误,相对 说成绝对,相关内容在文章第段“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 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 世界陷入对抗之中”。C 项,“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无中生有,原文第段为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D 项,“是 针对世界冲突不断、矛盾重重的现实提出的”没有依据,原文最后一段是“中国倡导建设人 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10、,完成下列问题。 爬墙虎 祁云枝 五年前初夏,张阿姨在西墙根种了两株爬墙虎,说下午日头在西,晒得楼板都要着火了。3瘦瘦弱弱手掌般高的小苗,在淡黄色的高墙下面,看起来弱小又无助。我心想,它能活下 来就不错了,咋好指望它抵挡骄阳?爬墙虎不语,在傍晚的阳光中垂头耷脑,像是默许了我的 想法。只三四天工夫,缓苗后的爬墙虎,一下子睡醒了似的,左伸一只触角,右伸一只触角,一 步一串脚印,一步染绿一寸墙壁地往上爬。这一爬起来,就止不住了。西墙上,留下一串串赛 跑的脚丫子。 下午下班后,我常常绕到西墙边,看它们在夕阳里葱茏。看久了,竟觉得爬墙虎长在墙壁 上的样子,是一幅动态水墨画,葳蕤、娟秀,处处透着生机。挥毫

11、的,自然是爬墙虎。它的用 色很简单,只深深浅浅的绿和嫩生生的红。但每一处皴染,都很传神。每一笔用色,都恰如其 分。真佩服爬墙虎,算得上高明的艺术家,比我见过的最厉害的画家功力都要强。 爬墙虎的根里,似乎也盛着一部能量永动机。从春到夏,打根底冒出的能量,翻腾着江河 般的力量,顺着爬墙虎褐色的茎干,奔涌着流向绿叶,流向千千万万个小脚丫,在淡黄色的墙 布上一寸寸泼墨、一厘厘游走,让绿,叠盖着绿。 一个夏天过后,两株爬墙虎蓬勃的“画作”,已经占到了墙面的五分之一。一阵风过,顺 溜的碧叶间,会依次轻轻地翻腾起一层细浪,闭上眼睛细听,似乎还有音乐叮当作响。坚硬的 墙面,从这年开始,有了呼吸,有了美丽的衣裳

12、,有了无数关注的眼眸。太阳暴晒、电闪雷鸣、 狂风骤雨中,爬墙虎的脚步,都不曾停歇过。 第二年,爬墙虎“挥毫”的力度明显大多了。每一天,它长出的新梢,已经远远超出了我 用手掌丈量的范畴。那满墙的绿,犹如潺潺的溪水,在竖直的墙壁上,向上、向前蜿蜒。 之后的岁月,这两株爬墙虎,用绿叶和奔跑的点点脚丫,给我展示出了“虎”一样的气势。 这气势,也让我对自己当初的幼稚想法羞愧不已。真佩服为爬墙虎起名字的人,只三个字,就 切中了“命脉”,描摹出了这种植物的外形和精神。 当秋风漫过头顶的天空,张阿姨家西墙上的画,渐渐呈现出别样的神韵红霞,一点点 从绿叶中泛出,像一片片火苗,也像一颗颗红心,将夏天里凝聚的热情,

13、一股脑儿诉说出来。 “满目苍凉意,忽来照眼红”,如花非花的红叶,成了长在淡黄色墙壁上的一首抒情诗。 当抒情诗片片退去,透出笔走龙蛇般的枝干,依然是震颤人心的景致血管一样的构 图、凛然的筋骨、灵魂般的质感。生命的坚韧、张力和走向,剪纸般凝固在西墙上 如此这般,叶儿绿了红,红过又绿。当初孱弱的爬墙虎,渐渐织就了整整一面西墙的“壁 挂”。这壁挂,也像一片竖起来的绿莹莹的湖水,可以静静地流进心里。 炎炎夏日,看到它的人都不由得驻足赞叹:“真美啊!”燥热的心,瞬间像是被爬墙虎举 着的绿色“小扇子”扇过一般,渐渐安宁下来。 曾经看到过一则报道,说一株四岁的爬墙虎,已经爬到七层楼房的墙面上。在爬墙虎的 眼里

14、,生命,大概是永无止境的吧。 我不知道爬墙虎最终能爬到多高,但它的生命力委实让我吃惊。资料上说,一株爬墙虎, 一个季度可以蹿高一米;一根茎粗两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的绿化覆盖面,可以是三十 到五十平方米。这本领,其他植物,怕是望尘莫及的。 几乎用不着人去浇灌,也不需要施肥、修剪,单是依靠伸向大地的根,探寻能量,就可以 用自己的身体织成浑厚的“挂毯”,消噪、蔽日、除尘爬墙虎,真的是自力更生、自强 不息的典范呢! 西墙上,两株爬墙虎的碧叶虬茎,还在一点点丰盈,一步步延伸、厚重。 夏天见到张阿姨时,她笑逐颜开。说大热天里,有了爬墙虎,家里比外面低三四度呢,都 不怎么开空调啦。 (有删改) 4.下

15、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4A.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和联想来表现内心的情感,由风吹碧叶联想到细浪和叮当作响的音乐, 流露出对爬墙虎的喜爱。 B.深秋时节,其他植物都已萧条,而爬墙虎却一墙飘红,作者即景引用“满目苍凉意,忽来照 眼红”的诗句,表达出内心的惊喜。 C.文章引述资料介绍爬墙虎的相关知识,把爬墙虎与其他植物相比较,丰富了作品的内容,表 明了作者鲜明的褒贬态度,突出了爬墙虎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D.文章以爬墙虎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外部形态变化为明线,以作者对爬墙虎的认识和情感变 化为暗线,行文脉络分明。 解析:C “把爬墙虎与其他植物相比较,丰富

16、了作品的内容,表明了作者鲜明的褒贬态度” 无中生有。作者在文中说爬墙虎“这本领,其他植物,怕是望尘莫及的”是为了赞美爬墙虎, 并没有“贬”其他植物。 5.爬墙虎哪些方面让作者佩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 分)解析:情节的概括是散文常见的命题方式,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作者的观点态 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 句子。此题主要从高明的艺术家、充满能量、充满诗意的角度作答。 答案:佩服爬墙虎是高明的艺术家。它挥毫自然,皴染传神,用色恰当,创作出了一幅动态 而富有美感的画作。佩服爬墙虎蓬勃向上,充满能量,永不停歇的精神。作者认为爬墙虎 是能量的永动机,努力向上、向前蜿蜒,在任何环境中它的脚步都不曾停歇。佩服爬墙虎 充满诗意(意趣盎然),有灵魂的质感。 6.这篇散文以张阿姨的话作结,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解析:主要从和前文的关系角度分析“对比”的手法,从结构的角度分析照应的作用,从主旨 的角度分析升华主旨的作用。 答案:与文章开头形成对比。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