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1珍爱生命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091095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1珍爱生命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1珍爱生命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1珍爱生命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1珍爱生命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1珍爱生命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1珍爱生命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1珍爱生命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专题 1 1 珍爱生命珍爱生命(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 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 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 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 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

2、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 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 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 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 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 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 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 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

3、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 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 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 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 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 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 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 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

4、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 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 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 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解析:D

5、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能力。A 项,原文是“2000 年前后,一些非政 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 生”。并未说谁提出的“气候正义”,属无中生有。B 项,原文是“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 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并不 是单纯的“限制排放”。C 项,原文是“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 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

6、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解析:C 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的能力。“以大量篇幅”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7、。 解析:B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就可以得到保证”太绝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失忆人 张铭书 那天的事有些怪。 上午九点左右,我从单位出来沿着一条街匆匆往前走,走到下一个路口时,不由停下步子,拿 不准是继续往前走呢,还是应该拐个弯儿。我问自己,你准备去做什么呢? 这还不是最奇怪的。最奇怪的是接下来,我连自己是谁都记不起来了。我从一块橱窗的 玻璃里照见了自己,里面映着一个约莫三十岁的神情沮丧的男人。我问,这男人是谁呀?橱窗 当然不会回答,于是我转过头问身边的一个行人:“喂,我是谁?”那人打量我一眼,突然撒腿 就跑。我望了一眼头顶的太阳,

8、想,难道我是突然降临到地球上的一个外星人吗? 这时一名警察出现在我面前,先前被我吓跑的那位行人指着我对警察说:“就是他!他是 个疯子!” 警察将我带到了派出所,他们翻遍我全身的口袋,也没找出任何能证明我身份的东西。 这时我才真正害怕起来。我意识到自己同这个社会的所有联系被割裂了,沦为世界的一 个孤儿,这是一种巨大的恐怖。 这时从旁边办公桌走过来一个年轻的警察,对着我的脸端详了好久,又让我站起来看了 看身高,对其他警察说:“他可能是苏老板的儿子,一星期之前苏老板已报过案,他儿子苏威 想买辆法拉利跑车,结果苏老板只买给他一辆帕萨特,苏威一生气将车砸了,然后跑得无影无 踪。苏威平时有吸毒的行为,有时

9、脑子会不太清醒。说不定就是他。”别的警察就说:“那 就快给苏老板打电话吧。” 我一听原来自己是一个如此有钱的人,不禁非常得意。 不一会儿,苏老板的电话接通了,说,他儿子的尸体已经找到了,不必麻烦警察了。 我的心情非常失落。 办公室里进来一位少妇,她用轻柔动听的声音问:“听说你们这里有一位找不到家的男 人是吗?我老公爱喝酒,喝多了酒就不记事儿,昨晚跑出去至今没影儿,我想是不是他?” 警察朝我一指:“就他。自己看吧。” 那位少妇丰腴而妩媚,娇艳欲滴。她带着一股香气朝我走过来。我高兴得眼睛放光。 但她还没到我跟前就扭身走开了。 我心里难过极了。惆怅万分。 一位居委会大妈来办公室办事,看到了我,好奇地

10、瞧了又瞧,嘴里不住嘟囔:“这个人看 起来好面熟呀!上个星期,我们小区大白天招了小偷,被看车棚的老李发现了,两人扭打了一3阵,老李打不过他,让他跑掉了,我听到吵嚷赶过去时,远远看了小偷一眼,和这个人非常像!” 办公室的警察们全都警惕地盯着我,眼神儿一下全变了。一个警察掏出手铐,将我铐在 椅背上,然后对居委会大妈说:“你快去叫来管车棚的老李辨认一下,看是不是小偷?” 我吓得从椅子上瘫下来,想,哪怕是个民工也好呀,怎么偏偏是个小偷呢?实在命苦!这不 是自投罗网吗? 不大会儿,居委会大妈和一个老头儿进来了。大妈喘着粗气,说:“老李,你看这人是不 是前几天跟你打架的那个小偷?” 老李的目光如刀子一样恶狠

11、狠地朝我戳了过来。然而那目光碰到我后马上变得柔软起 来,他笑眯眯地说:“这不是张小鱼吗?你怎么在这儿?” 大妈:“原来你们认识呀?” 老李:“岂止认识!我跟他爸是战友。经常到他家里喝酒,他是我看着长大的。” 一个警察赶忙过来帮我打开手铐。 我听到自己并非小偷,心情放松了些,但仍记不起老李这个人,望着他不住地摇头。 老李显得比我还急,掏出手机摁了一串号码。 打完电话,高兴地对我说:“通知你爸了,你爸说你媳妇一会儿就来接你。” 我不由对张小鱼这个人起了兴趣,问:“张小鱼是干什么的?是个怎样的人?” 老李:“是个办公室小职员,心眼不坏,但也没多大本事,普普通通一个人儿。” 半小时后,进来一个几乎可以

12、忽略性别的瘦小平淡的女人。老李说:“你媳妇接你来了。” 我傻愣着,认不出她是谁。 那女人很生气,突然冲上来,照着我的脸响亮地掴了一巴掌:“我让你跟我装蒜!”别看 瘦小,手劲可不小。 这一巴掌让我眼冒金星。 等金星消散以后,我突然记起她叫王金萍,是我的老婆,同时也是一位内科医生。 王金萍打完我后抹了几把泪,对其他人说:“他这是暂时性失忆症,可能是工作压力太大 造成的。” 我跟在王金萍后头走出派出所的时候,突然想起不知从什么书上看过的一句话说,人生 从来不像臆想中那么好,也不像臆想中那么坏。我虽不是有钱人,无权无势,也没有一个漂亮 的老婆,但我也不是一个小偷。这样,老天就算很照顾我了。很好。 (选

13、自微型小说月报,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妻子王金萍“突然冲上来,照着我的脸响亮地掴了一巴掌”“打完我后抹了几把泪”,表 明妻子已对“我”失望至极。 B.“我”向往自己是富人的儿子,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丰腴而妩媚的少妇,认为自己哪怕是个 民工也行,坚决不愿意自己是一个小偷。 C.小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例如“我”被怀疑为小偷前后警察的不同态度,看车棚老李前后 神情的变化这些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小说人物形象丰满,情节跌宕,主题鲜明。 D.失忆人的经历固然令人同情,但工作压力只是病症的诱因,真正的根源在于个人的欲望。 小说就是要告诉我们

14、,直面现实,脚踏实地,方能幸福生活。 解析:A A 项,作者为妻子设计的那一系列行为主要是为了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并无表明 妻子已对“我”极度失望的作用。 5.“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 分)4答案:“我”因工作压力大而失去记忆,是个生活在社会基层而值得同情的人。“我” 羡慕富贵,追求享受,欲望不切实际,是个想要逃避现实的可怜的人。“我”身处基层向往 富贵却瞧不起民工,是个令人鄙夷的人。“我”虽身处困境却不愿堕落为小偷,是个坚守 人生底线的人。(任答 3 点即得 5 分) 6.小说结尾说:“人生从来不像臆想中那么好,也不像臆想中那么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 话的深刻内涵的?

15、请结合小说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与感悟。(6 分)答案:人总是对现实不满而对未来充满憧憬,就像小说中的“我”向往富贵享受,但一切都 是虚幻,与现实反差太大。人活着一定要有底线,任何时候都不可逾越。小说中的“我” 尽管欲望多多,但还是不愿沦落为小偷,能坚守住人生的底线。正如孟子所言“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只有正确对待人生困境,坚守高尚情操,方能杜绝疾患缠身,保持一身浩然 正气。清醒地认知自我,简单朴素地热爱生活,在平凡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安贫而乐道,也 是一种幸福。(任答 3 点即得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2011 年 1 月

16、1 日 8 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 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 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象。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 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 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 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 中国 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 材料二:2011 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 71 个大中城市的观众 构成和集中度(资源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注:观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观众 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 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 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视 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5在制播运营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