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来工社会保障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91058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外来工社会保障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外来工社会保障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外来工社会保障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外来工社会保障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外来工社会保障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外来工社会保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外来工社会保障(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外来工社会保障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经济开发区如春笋般涌现,经济开发区作为引领城市经济发展的龙头,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大量的外来人员涌入城市,伴随而来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使这些外来人员与当地更好的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为例,着重从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心理三方面入手,探索在新时代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开发区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关系,如何使外来务工人员真正的融入到城市这个大家庭中。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状况;教育;成因;解决方法春节将近,广州火车站猛然间变得热闹起来,忙碌了一年的打工者又将擦干脸上的汗水与泪水,收拾好自己的心情,踏上回乡的路途,回

2、到阔别已久的故乡。他们像候鸟一样,习惯了一年又一年这样归去来兮的辗转漂泊,为了家庭的生计,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这就是广东最具特色的“外来一族”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我国跨省流动人口 4500 多万,其中超过三成的人口流入了广东,广东以 1500 万的流动人口位居全国第一。“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 ,上世纪 80 年代的这句口头禅可谓国人尽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广东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内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提供了一方广阔的天空,滚滚南下的人流,成为广州火车站特有的一景。据统计,1992 年以来,外省到广东的打工者每年都在 1000 万人以上,目前这个数目已达 1500 万,加

3、上广东本省流向珠三角和城镇地区的,这个数目在 2629万人以上。在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干着各种行当的上千万外来人员,尽管他们工作相当地辛苦,但这块土地依然寄托着他们的希望与明天。而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缺乏安全感与归宿感,随处可见的歧视,使“外来一族”面临着种种尴尬。 一、外来工的状况及权益问题1.工作状况广东珠江三角洲正在建成“世界工厂” ,工业开发区遍布城乡,在制造业从业的外来人口所占比例达到 70%以上,外来工总数 1100 万(不算来到本地半年以下的)或更多。形成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外来工群体。 收入对于外来工来说,他/她们的收入基本上来源于工资收入,当地人可能有的分红、租金、

4、福利等收入对外来工来讲是几乎不存在的,这也是外来工与当地人在收入上的不可比之处;当然,对外来工来说,在不同的单位中他/她们也有可能得到程度不等的福利(如包吃包住或某种补贴等) ,但他/她们也要交纳与外来人口有关的费用(如办理证件、各种管理费,甚至不合理的滥收费等) ;此外,外来工的流动性比较强,不同工作、不同单位的工资有一定的差距,生产的旺季和淡季对收入的影响也非常大。扣除物价因素,外来工的绝对收入是有所提高的。1994 年 6 月广东外来工月均收入在 500 元以下的占 50%,2006 年 12月下降到 1/4,人月均收入到达 800 元以上。全国性调查数字低于广东,2000年农村外出群体

5、调查人月均收入大约 600 元,但是比广东 1994 年还是有所提高。 工作时间1994 年调查广东工厂外来工在前一年有半年以上在加班的人占 50%以上,28%的人 12 个月都在加班,只有不到 10%的人没有加班。可见加班是工人超时工作的主要原因。而有加班时每天平均工作时间为 12 小时,1/3 的人超过 12小时。而 2006 年调查广东外来工每天平均工作时间 9.7 小时,其中 12 小时及以上的占 1/5,总体情况似乎好于 1993 年。但是超长时间的加班仍然不乏其例,有 5.8%的人最长连续工作在 24 小时以上。近年媒体屡屡披露打工者的“过劳死”案例,过度劳累仍然在威胁着外来工的健

6、康和生命。有 43.4%的人下班后感觉“疲劳” ,其中 12.3%的人感到“非常疲劳” 。 工作或劳动环境的安全2000 年,当时的国家安全生产局用了“不容乐观”这几个字来概括近年安全生产的总体情况。在 2000 年调查和 2006 年调查中,有 1.7%的人自报在外出期间曾有过化学品中毒,11.9%受过工伤;2006 年广东调查曾有化学品中毒的占 9.8%,曾受工伤的占 23.5%。2000 年调查农村外出群体及 2006 年广东的外来工都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外出期间的工作环境中存在不利健康的因素,其中1/10 以上的广东外来工认为情况“严重” 。就行业而言,工厂环境最不好(有近 70%的人认

7、为自己的工作条件存在损害健康的问题) ,服务业次之(40.5%) ,商业的情况相对较好(有 1/3 的人认为有“轻微”的问题) ;工作条件和安全情况也差不多。总之,工厂的安全和健康条件是最成问题的。就所有制情况来说,从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国有企业、乡镇村集体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合资企业、私营企业、家庭企业。2.安全和健康问题除了工作安全外,外来工在外所可能遭受的不安全因素还有许多。其一是流行病。比如性病、艾滋病,在中国艾滋病形势越来越严峻总体情况下,流动人群今后几年将变成中国艾滋病毒感染群体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他流行病,比如 SARS,如果在流动人口中爆发,后果不堪设想。其二是精神健康。当外来

8、工面临工作压力、劳累、孤独等,可能造成精神健康的问题。2006 年广东外来工有 27.4%的人曾经出现精神极度紧张的情况;2000 年调查有 0.7%的女性、0.5%的男性自述在外期间曾发生精神失常现象;此外,与精神压力有关的自杀案例也不在少数。其三是营养和居住环境。外来工的营养不良影响到他们的身体素质,加上劳累,往往是工伤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外来工居住最集中的两种形式一是单位宿舍,一是自己租房。广东外来工 57%住在单位宿舍、32.4%自己租房,28%和家人住在一起(2006 年调查) 。 其六,其他的伤害。比如被殴打(广东2006 年 5.7%) 、被抢劫(广东 12.1%) 、被偷(广东

9、 27.1%) ,以至失踪、被杀害问题等,流动人口遇到的比例要高于稳定人群。3.外来工的婚姻家庭等状况外出打工者往往将家庭的福祉作为他们外出的主要目的,同时,在外的飘泊也会使他们更易将感情和家庭作为心理的寄托,因此,与婚姻和家庭有关的问题对于外来工来说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恋爱和婚姻所面临的问题上,广东外来工的选择是:恋人或夫妻没时间在一起( 48.7%),知音难觅(46%) ,难以决定把家安在哪里(44.7%) ,感情不稳定(31.4%) ,父母家人反对(21.1%)以及其他(2006 年调查) 。而 25 岁以上的女性群体,有 10%左右既没有结婚也没有男朋友。她们已经成为外来工中的“大

10、龄女”群体。这一群体内心深处往往更为孤独和痛苦。4.外来工子女生活和受教育状况外来工子女生活和教育主要面临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缺少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来自农村,来到城市工作唯一的目的就是挣钱,收入较低,工作辛苦使其忽视了的子女的关心,使外来工子女在语言不通,文化不同的环境中失去了唯一的倾述和依靠,渐渐沉迷于网络,脆弱的情感使其更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甚至受不法分子的蛊惑。二是受到歧视。由于家庭条件普遍较差,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相对较低,外来工子女很难得到本地小孩同等水平的教育,再加上本地人多多少少的排外心理,外来工子女受到歧视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巨大的压力,无心学习、自暴自

11、弃甚至仇视心理可能由此而生。三是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大都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早出晚归,无法照顾好子女的学习和生活,有些外来工子女早上醒来父母已经上班,晚上睡觉父母还没回家,生活完全自理。缺乏监督辅导的外来工子女难以有良好的学习成绩,生活上也较邋遢,不讲卫生,养成了不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二、农民工当前生存现状的成因分析 1、制度设计的因素 关键问题还是我国历来实行的城乡隔离的二元户籍制度。二元户籍制度的实行,虽然促进和加速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但同时也造成了我国城乡差距越拉越大。二元户籍制是城乡不平等的最大根源,它就像一块烙铁分别给市民和农民烙上了表示其身份的印痕,使得农民进城后仍

12、然无法摆脱自己是“农民”的身份。 2、经济体制的因素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与变迁时期,一些地方政府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在价值取向上存在倾斜,为了稳定和吸引投资方的投资,不惜牺牲农民工的权利;另一方面,城乡劳动力资源过剩,竞争十分激烈,大多数农民工缺乏竞争优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劳动力市场呈现资方市场。 3、社会文化环境的因素 社会文化价值氛围也有影响。 “农民工”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类别,目前在农民工问题的讨论中被强化和固化。不是在“流动人口” 、 “农民工”的语境中展开,就是作为被同情者被述及。由于沿用“农民”概念,使得歧视性的身份制度在城市空间中得以延伸、再生。社会特别是城市居

13、民大多歧视农民工,在一个如此极为不利的社会环境中, “农民工”得不到价值认同。政府部门在政策上也没有平等地对待农民工。 4、法律制度的因素 虽然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但由于多年来的人治盛行,法治的衰微,现行立法仍然滞后,许多法律制度还不完善。特别是农民工维权缺乏完善和运行良好的救济程序。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不够,各地劳动保障工作任务繁重,人员配备却严重不足,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格是导致民工权益受到侵害的重要原因。 5、农民工的自身因素 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低,使其权益缺乏组织的保护,在与用人单位的抗争中处于劣势。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受教育机会少,农民工普遍缺乏从事高、精、尖工作

14、的劳动技能。而正由于缺乏特殊技能,只能从事无差别的体力劳动,导致低端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三、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建议(一)外来务工人员要主动适应城市 1、外来务工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应当认识到,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数是青年,他们总体上的文化技术水平和素质不高,适应能力弱。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这一状况,可以通过接受再教育等方法来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德州经济开发区有很多针对于企业各技术岗位的培训学校,外来打工人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些可用的资源,通过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等方式加强自身社会竞争力,为进一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本。这样,不但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在一定

15、程度上缩小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 2、外来务工人员要努力去融入城市的文化。由于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人际交往方式、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他们与当地人存在着一些文化隔阂。这就要求他们主动消除排斥心理和行为。一方面,在工作之余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适应开发区的生活上来中,从而更好的与当地人接触。另一方面,通过革新自我观念,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逐步与当地人形成认同感,从而使自己与环境能更好的融合。 3、外来务工人员要增强参与活动和合作的能力。外来务工人员分布面广,流动性大,很难建立像社区一样稳定的组织,这时就需要务工人员自发组织起来,建立“农民之友” 、 “打工妹之家” 、 “同乡会”等类似

16、的组织。通过在感情上的交流和沟通,树立他们的主体意识、协作意识。 4、外来务工人员要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特别是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通过合法手段来保护自己。要学会通过专门的法律机构寻求帮助。要相信政府,相信法律。 (二)当地政府在政策上要加强规范和引导 1、加强民主建设。在对待外来务工人员上,要认识到他们也是当地生产建设力量的一部分,在意识观念修正的基础上,政府要改变对务工人员的政策歧视和待遇不公,尽可能地使他们享有公民和居民待遇。在政治上赋予外来务工人员参政资格,把拥有选举权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人大代表选举范围,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这样不仅有利于务工人员维护自身的利益,也将激发他们对“第二故乡”的主人翁责任感。 2、保证利益平衡。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切实保护务工人员的利益,杜绝拖欠工资的问题,同时在经济上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待遇标准,逐步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 3、弱化户籍管理。户籍管理制度是外来务工人员于城市融合的最大障碍之一,而户籍制度衍生出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障碍则造成了外来务工人员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规避制度缺陷,切实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