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6世纪英国经济一体化发展及其影响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90884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16世纪英国经济一体化发展及其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16世纪英国经济一体化发展及其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16世纪英国经济一体化发展及其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16世纪英国经济一体化发展及其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16世纪英国经济一体化发展及其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16世纪英国经济一体化发展及其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16世纪英国经济一体化发展及其影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论 16 世纪英国经济一体化发展及其影响世纪英国经济一体化发展及其影响论 16 世纪英国经济一体化发展及其影响摘 要 : 本文认为 16 世纪是英国社会重要转型期 , 此间英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 主要体现为农本经济的松弛解体、市场商品经济的普遍发展 , 最终形成国内经济的早期一体化发展格局和开放性的对外贸易体制 , 而这正是近代英国率先胜利地实现社会转型的关键因素。关键词 :16 世纪 ; 英国 ; 经济一体化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工业化的国家 , 并成功地实现了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毫无疑问 , 社会转型过程中 , 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制度及经济结构的变化 , 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可

2、以说 , 经济转型是否成功 , 直接关系到社会转型的成败。英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最早发生于 16 世纪 , 以往人们对此时期英国经济的考察 , 大都着眼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和发展 , 实际上资本主义的形成受更深层次的变化所制约 , 这种更为深刻的经济背景就是自给自足农本经济的松弛解体和市场商品经济的普遍发展 , 最终形成国内经济的早期一体化发展格局和开放性的对外贸易体制。正是由于英国 16 世纪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相对领先和深刻 , 才导致近代英国率先胜利实现社会转型。一所谓经济一体化 , 指的某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社会上走向整体发展的进程 , 与此相伴随的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和地区性分工日益发

3、达的国内统一市场体系的形成并与国际市场接轨 , 逐渐成为国际市场体系的组成局部。近代早期的英国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是以 16 世纪英国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为起点的 , 这种变化体现在自给自足农本经济的深刻裂变和市场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与其他国家一样 , 中世纪的英国封建农本经济占统治地位 , 其基本特征是 : 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统一 ” , 社会分工和交换虽有缓慢发展 , 但手工业和商业一直处于农业的附属和补充地位。与其他国家不同的 , 英国的农本经济在都铎时期逐渐发生裂变 , 由农本转向重商。促成该重心转移的直接原因是畜牧业的发展和由此带动的毛纺织业的发展 , 推动了英国农牧业的早期商品化

4、, 并启动了英国经济一体化进程。16 世纪英国畜牧业的发展规模到底有多大 , 由于缺乏完整和可靠的统计资料 , 因此难以作出精确的结论。但我从有关的局部研究和测算中仍可看出 16 世纪英国牧羊业所达到水平。比方 , 英国作家哈里森认为英国的土壤由于 “ 更适宜于放牧牲畜 , 比耕作更加有利可图 , 以致有 1/ 4 土地完全不施肥 , 只用作牧场不耕作 ” 另一份资料表明 16 世纪上半叶 , 英国 41 处寺院土地中牧场占 5112 % , 这仅是庄园地区 , 那些没有实行庄园的敞地制地区 这样的地区占全国乡村面积的 20 % 牧羊业占绝对优势 , 种植业已成次要的行业。羊毛生产构成了英国

5、“ 主要的和基本的农产品 ” , 以至于 1598 年一个游客对英国农村发出这样的惊叹 : 土地肥沃 , 处是牲畜 , 几乎 1/ 3 土地因为放牧而没有被开垦 , 不长一棵树但牧草茂盛的山丘上到处有白云般的羊群在游荡。英国畜牧业急剧发展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对封建农本经济所产生的瓦解侵蚀作用。羊毛犹如一根神奇的杠杆 , 撬动了英国保守的经济结构。由于牧羊业的产品只能供给工业使用 , 因而它肯定要成为买卖的对象 ; 因为牧羊业所需劳动力较少 , 并给领主和农民直接提供了现金 , 所以货币地租逐渐盛行。 16 世纪后期 , 英国小农经济所特有的为自身生存而生产 ” 封闭体制被 “ 为市场而生产 ” 开

6、放体制所代替 , 农业经济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历史学家说 16 17 世纪 “ 英国农业具有五花八门性 ” , 指的就是农业生产和地区的专门化。伊丽莎白时代 , 英国出现日益增长的全国性统合的现象 , 地方经济相互依赖 , 各有特长 , 农业与市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7 世纪初 , 尽管英国大多数人仍居住在农村 , 但是农村经济完全为市场经济所牵引 , 农业已不再仅仅为本地居民的消费而生产 , 而是越来越多地将农产品作为商品投入市场出卖。许多农民甚至脱离农业成为商品生产者。据 17 世纪初格罗斯特郡的人口职业调查 , 该郡只有 1/ 2 人还直接从事农业生产 , 其它人都从事其他职业

7、 , 如丝织业、制革业和饮食加工业等。即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 , 农闲时也从事手工业或其它行业。以牧羊业为主的畜牧业的发展和市场化 , 使英国土地制度的革新难以防止 , 圈地运动随之展开。虽然 16 17 世纪英国圈地规模尚小 , 但反映了一种变革的趋势 , 埃尔顿指出 : 圈地运动的影响不能单纯以其规模来衡量 , 不只是某些重大事件的政治因素 , 而且孕育着农村经济非常深远的变化。圈地运动的后果一方面使英国的土地集中加速进行 , 形成资本主义的大农场 , 另一方面造成了大规模的阶级分化 , 使成千上万的农民丧失了土地 , 成为一无所有的社会流民 , 大量存在 , 标明英国的劳动力市场业已初步形

8、成。牧羊业的发展还带动和刺激了以此为基础的毛纺织业的兴起和发展 , 使毛纺织业成了英国的民族工业。乡村毛纺织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国内市场体系的尽快形成 , 加速和拓展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深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一 , 毛纺织业的发展 , 使各部门内的生产分工愈来愈细 , 各种生产工序在分散的工场手工业条件下 , 相互之间需要以商品形式来交换生产原料和半成品 , 工业之间相互分工 , 相互依赖的体制开始形成 , 从而为新的生产制度的形成作了多方面的准备。其二 , 毛纺织业在英国各地区发展 , 使羊毛在国内各地区的流动日益频繁 , 这有助于原料市场网络的形成。其三 , 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对牧羊业的推动

9、, 使圈地运动进一步发展 , 引发大规模的自由人的流动 , 推动了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幼稚。其四 , 毛纺织业从各地向伦敦等城市集中 , 构成了全国性的向心的入口贸易体系。对此 , 莫尔顿评论说 : 英国从一个生产羊毛的国家较快地过渡到一个织造呢料的国家。英国经济生活上成为决定性的特色 , 这个特色使英国经济问题迥异于多数其他欧洲国家 , 并且决定了英国经济生活的方向和速度。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乡村工业的发展推动着英国城市的发展并使城市的发展具有新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 , 新兴城镇的出现和发展是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肯定结果。同时城镇的发展还促使经济一体化的初步实现。据查特斯统计 , 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时

10、期 , 英格兰地区除了伦敦等 10 多个大城市外 , 有近 800 个中心城市和新兴的小城镇。尽管当时的人口数只相当于现代人口的十分之一 , 但是当时市场城镇 market Town 数量比现代多。英国乡村在数量加速发展的同时 , 其内部的政治和经济结构及对外部的影响作用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封建主义行会式的生产和经济组织不断崩坍 , 手工工场式的资本主义生产在乡村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从总体趋势看 , 乡村经济功能中的工商业职能不时得到强化 , 经济专门化倾向日益加深 , 乡村结构由封闭而开放 , 昔日将经济生活局限于本城市附近地区的激进被抛弃 , 相互隔绝、相互关门的封建经济格局被冲破 ,

11、乡村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联系大大加强 , 特别是乡村经济凭借其种种优势 , 不时向广大农村渗透以拓展生存的空间 , 乡村商品货币和城市劳动者向农村的转移已成为普遍现象。这种渗透和转移使乡村农工业被逐渐纳入乡村工商业经济范畴。于是 , 昔日那种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和依赖的城乡关系逐渐消失 , 代之而起的乡村经济依附于城市经济的新型城乡关系。乡村获得了对农村统治地位。各种乡村之间的横向、纵向的加强 , 使英国形成了经济一体化的地理网络和统一的国内市场 , 某些核心乡村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 16 世纪后期到 17 世纪初 , 伦敦成为英国整个一体化市场网络的核心 , 不只是全国最大的消费中心和商业都市

12、, 又是入口贸易的主要口岸和集散地。据统计 ,16 世纪中叶 , 伦敦集中了全国入口贸易的 90 % 以上 ,16 世纪后期伦敦仍占全国进出口贸易量的 2/ 3 3/ 4 为了满足这个最大消费中心的非农业人口的巨大生活要求 , 整个英国的土地和大海 , 都被用来提供某种商品。伦敦这种特殊的地位决定了以伦敦为核心的全国性市场网络构成国内市场体系的主体局部。英国此时已初步出现了以伦敦为核心的体系完整的全国性经济体系和统一市场。二16 世纪英国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和一体化经济尽管只是初步的 , 尚须进一步完善 , 但是其意义却殊为深远。总体而言 , 英国国内市场和经济秩序在 16 世纪所达到相当水平的

13、内部统一性是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肯定结果 , 同时又形成了英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变革的新的内部环境 , 这必然推动英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早期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使英国在一定水平上实现了资源配置的优化 , 缩短了实现社会转型的时间和路程 , 从而提高了英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 而国内经济一体化发展又增强了英国对付经济发展上出现曲折和摇摆及外来干扰的应战机制 , 使经济得以稳定持久的发展。根据经济学家达文南特提供的有关英国国家财富增长的数据 ,1600 年全国财富为 1700 万镑 , 1630 年为 2800 万镑 , 1660 年又翻了一番 , 为 5600 万

14、镑。经济实力是英国参与竞争进而走上海外扩张之路的坚强后盾。同时 , 英国国内巨大的优胜劣汰进程 , 使英国社会重新整合 , 导致英国社会出现巨大的结构变化 , 开放性的社会结构初步形成 , 这大大有利于社会的广泛流动。社会流动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由某个社会位置向其他社会位置的移动。社会流动既表示为个人社会地位变化 , 也表现为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一般分为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中世纪的英国同样是闭塞的社会。然而 , 16 世纪 ,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发育 , 英国经济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价值规律的作用下 , 从 16 世纪初期开始 , 英国的价格尤其是粮食价

15、格迅速地和持续地上升 ,1500 1600 年间 , 作为欧洲人主食的小麦价格在英格兰上涨了 425 % 英格兰西部 , 粮食价格上涨了四五倍 , 面包房工人工资却只从 4 便士上涨为 8 便士 , 工匠从 6 便士上涨为 1 先令。这种普遍性的价格飞涨引起了社会动荡 , 加剧了阶级分化 , 为社会流动提供了动力。面对市场巨大冲击 , 职业的选择更加自由 , 父子职业相袭的旧传统被打破 , 选择职业更多的因素是赢利致富 , 而不是声望和因袭 , 尊重商人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习俗。于是贵族的衰落与乡村中绅士、约曼以及商人的兴起 , 成为英国社会的突出现象。英国社会内部的垂直流动 , 不只使英国原有

16、的社会等级屏障被打破 , 而且使英国社会较早地出现了一定数量的中间阶层 , 模糊地形成着土地贵族 中产阶级 劳动者的三层式社会结构。与两层式社会结构相比 , 三层式社会结构具备更多的开放性和流动性 , 能对各种变化作出比较灵活的反应 , 并能根据经济因素对自己的社会结构作相应的调整。这里 , 水平方向上的社会流动也变得十分活跃。主要表示为人口大规模地由乡村迁入城市。此种人口流动主要有两种 : 一种是改善性 ” 迁徙 , 即迁徙者渴望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而主动地迁往他处。另一种则是生存性 ” 迁徙 , 即迁徙者在家乡无以为生后才不得不远走他乡 , 以谋求生活出路。从乡村涌入城市的大多是农民、小商人和学徒、工匠 , 尤其是英国历史上所谓的流浪汉人数最多 , 迁徙的距离也最远。仅就伊丽莎白时代的伦敦来说 , 人口约有 20 万 , 而常年流浪的人口就有 5 万以上。保罗 斯莱克对 2651 个可确定其来源地的流浪者进行研究标明 ,50 % 人迁徙 40 英里以上 ,22 % 人迁徙 100 英里以上 , 许多流浪汉长期漂泊在英国各地 , 以至他对英格兰的道路就像对自己的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