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字中的中庸思想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90871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和”字中的中庸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和”字中的中庸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和”字中的中庸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和”字中的中庸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和”字中的中庸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和”字中的中庸思想(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从从“和和”字中看中庸字中看中庸杜 江(重庆三峡学院 08 汉教 2 班 重庆 万州 404000)摘摘 要要:“和”的理念源远流长,“和”在思维中却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又常为人所忽视的范畴,早在西周末年(约公元前七世纪 ),周太史史伯就提出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国语郑语 )的著名命题,指明了系统的和生性思想。 (道德经四十二章)其 “刚柔相济”、 “相反相成”的思想也是 “和”思维的宗旨, 中庸一章这可以说是将 “和”单独提升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思维范畴,我国第四代领导人胡锦涛也充分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提出了和谐发展的理论,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将对“和”字作一个系统的阐释,了解“和”对我们现实的

2、意义。关键词关键词:字音;词性;词义;中庸;和谐社会;现实意义一、 “和”字的读音:其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三种读音:h、h、hu。当然在现代汉语中的读 音还有三种读音也比较常见:h、hu、huo。由于该文章主要是讨论其在古汉语中文言文的读音, 所以对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不多加说明,以下仅对其在古汉语中的读音给以举例说明,例如:(1)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2)春和景明。 (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3)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也 。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 此时读:h(1)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千人而已。 (宋玉对楚王问 )(2)兄弟既翕,和乐且耽。 (出自中庸 )(3)三曰礼典,以和邦国,

3、以统百官,以谐万民。 (周礼 )-此时读:h。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和之。 (梦溪笔谈活板 )-此时读:hu。 二、 “和”字的词性以及字义比较多:就词性而言可以做形容词、动词、名词、介词以及连词。在文 言文中其作为形容词、动词以及名词的几种情况比较常见,所以我们将对其作为以上几种词性的情况 作重点的分析,而其他的几种情况则只是作略微的提到。我们将以下的一些例子进行分析讨论: (一)形容词:和谐、协调;和睦、融洽;喜悦;暖和。以下我们将举一些具体的文言例子来看2“和”作为形容词是的意思: 1、春和景明。 2、政通人和。 “春和景明”的意思是春天天气和暖,景色鲜明,这里的好“和”字是和暖、暖和

4、的意思“政通 人和”的意思是“政事顺利,民情融洽”的意思, “和”字的意思是“融洽、和睦、和谐” 。 (二)动词:和好;讲和;协调;和解;带、连;唱和、跟着唱;参和、混合。以下我们将用“和” 作为动词时的几个例子来具体的阐述它的意思:1、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2、兄弟既翕,和乐且耽。 3、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5、西和诸戎,南扶夷越。6、阻于官师之和议.7、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也。8、时挑野菜和根煮9、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千人而已。10、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11、其上以松脂、竹和纸灰之类冒之。 12、声以和乐,律以平声以

5、上的十一个例子中,例子一、三、四、十,中的“和”字有“协调、协调、和解”的意思,例 五中的“和”字有”和好“的意思,例六中的“和”字有“讲和”的意思,例七中的“和”字是“调 和”的意思,例八中的“和”字是“连、带”的意思,例二、九中的“和”字则是“跟着唱、唱和” 的意思,例十一中的“和”字是“参和、混合”的意思,例十二中的“和”字是“调和” 的意思,即 有一种多样性的统一或对立面的和谐的意思 。 (三) 、名词:和平、和谐、息挣而归和平、平静。从以下的例子,我们可以具体的分析它的意思:1、乃命义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出自今文尚书 )2、义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

6、 (同 1)3、始于德让,中于信宽,终于固和,故曰成。 (出自国语 )4、今君王其图不谷,不谷请复会稽之和。 (同 4)35、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论语 )6、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出自中庸 )7、口必甘味,和精端容。 (出自吕氏春秋 )8、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 (出自周礼 )以上八个例子中的“和”字都是名词,例一、一、二、三中的“和”字都有“和平”的意思,例四、 五中的“和”字有和谐的意思,例六、七、八中的“和”字也有“息挣而归和平、平静”的意思,总而 言之, “和”字作为名词时的意思都是大同小异,都于与“和平”的意象相关,都是有其引申

7、出来的。 (四)当然在现代汉语中的“和“字还可以作为连词和介词使用,和”字有“与、跟;向、对”的 意思,作为连词讲的时候有“与;加在一起;表示选择”的意思,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几个例子来看一 下:1、我和老张相比,他比我大 10 岁。 (介词,跟,引进用来比较的对象)2、这个任务是我和小明一起完成的。(介词,与,表示动作的施加者)3、五和三相加等于等于八。 (连词,加在一起的意思)4、苹果和香蕉,你最喜欢哪一种水果。 (连词,表示选择)三、从中庸思想中看“和”字:和,相应也(说文解字 ) 。 中庸一章这可以说是将 “和”单独提升为一个极为重要的 思维范畴,究其根本,乃是强调 “和”的整合功能,调解

8、矛盾诸方面,使之趋向动态平衡,从 而实现囊括自然人事为一体的 “天人和合”境界。自先秦以后,沿孔孟之道儒家着重发挥了 这一思想,到董仲舒那里定格成 “天人感应”的大一统体系。 据统计,在中庸一书中,共 出现了 4 个“和”字,可以说一个“和”字是我国中庸思想的真正内涵所在,体现我国古人“以和 为贵” 、圆润、圆滑的待人处事的理念。何为中庸思想呢?中庸是四书中难度最大的一部 著作,是我国儒家思想的精华之所在,其三十三章各有精彩。史论结合,纵横交错,通过开掘个体 身心修为之维,将外在事物和天地大道相合相生,显示了中国哲学思辨性和践行性。我国古代著名 的思想家朱熹也对中庸思想做过总结,他曾这样概括到

9、: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 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 有不能尽者矣。 ”可见其地位的不一般。在王岳川中庸讲演录之三 中,这样的说过:“坚持在 制约自我欲望达成中和平衡方面,对社会的精神生态和人的心理和谐都有其价值。人们践行中庸之 道,就会达到素其位而行,不怨天尤人,至诚尽性,中正平和的境界。在坚持至诚和谐中,当代人 放弃“我执” ,就有可能激发自我的善良天性,尊敬自然万物的本性,参与天地化育万物,找到了 人类在宇宙间的真正位置。 ”总而言之,中庸思想是我国五千多年的文化的精髓之所在,体现了我 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最高之所在

10、。 四、以人为本的和谐的发展观: 有的人说过,我国的古代的儒家思想已经过时了,自然而然,其中的精华:中庸思想也不合时宜, 没有意义了?这种说法正确吗?答案很显然是是错误的。中国传统“和”思维与“易”思维一样依 然根深蒂固,牢牢地渗入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血液,成为真正独具中国特色的矛盾整合观我们要用 一种矛盾的观点去对待我们的中庸思想,我们不否定,中庸思想有他落后的一方面,但试想一下,一4种统治我国几千年的思想会全部是落后的吗?当然不是,中庸思想对我们的现实也是具有很大的意义 的,我们不能因为其一点局部的瑕疵,而否定了其大部的精华,我们应当用一种避害趋利的态度去看 待我国的中庸思想。吸收消化不同于中

11、国传统的新文明,从而改变了旧中国的命运,实现了中国社 会新的“和”态人民共和国。 我国第四代领导人胡锦涛也充分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提出了和谐 发展的理论,强调了中庸思想中的那种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人的发展欲望和自然之间求得平 衡,取得两者之间的最大利益,激发人的那种善良的本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在既不影响下一代 人的生存的前提下,最大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做到可持续的发展,找到我华夏子孙的真正位置。只有 真正的做到和谐发展,我国才能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二十一世纪求得生存和发展,真正的屹立于世 界的民族之林中!要真正的做到和谐发展,又必须理解“和”的内涵之所在,当我们真正的理解之后, 我们会发现他是我们古人留下的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钱大群、秦至沛.文言常用八百字通释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 年 4 月第 1 版.156-157.2王岳川.全球化与中国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2 年版。3北京大学汉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古代汉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