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不再留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90628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心不再留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让心不再留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让心不再留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让心不再留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让心不再留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心不再留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心不再留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让心不再留守让心不再留守 -城乡教育统筹 农村教育工作面临新挑战关键词:城乡教育统筹 留守儿童 现状调查 新挑战 教育在城乡统筹进程中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的战略地位,如何抓住机遇,推进荣昌城乡教育统筹,实现西部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教育中心的目标,就成了当务之急。 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发展观,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种适应重庆综合市情的一种教育观,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组成元素。荣昌教育统筹发展需要城乡教育制度统一、城乡教育权利平等、城乡教育自由互动、城乡教育合理分工和城乡教育广泛协作。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最终体现为城乡教育的双向、共同、平衡发展。在推动城乡教育统

2、筹发展过程中,通过对相对薄弱地区和学校的政策倾斜和帮扶,缩小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群体间的差距,使不同的学校得到平衡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的公平。教育与社会同步发展是大发生的一切,都会以某种方式出现在校园。在这一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下,作为担任这一教育重任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必须把握时代特征,明确新课程带来的变化,清醒的面临农村教育发展中最大的确难题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教育,是我们在新时期教育工作中面临的新挑战。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去年在我班给留守学生建立个人档案时,孩子们也给自己的资料卡上写成下了他们的“留守心声”:2“爸爸当着三姑的面,说不要我和妹妹,你知道,我有多伤心?妈妈,我和妹妹都想你,我回到学

3、校,我们班的男同学说我没有妈妈,我真想哭,真想找个地方哭一场,妈妈我好想你啊”“妈妈,我好想你啊”“妈妈,我的数学成绩又不理想,怎么办?妈妈,你快来救救我啊” “爸爸妈妈,虽然我很想你们,但是我也会努力学习,不让你们担心.您在身边,我懂事了.”“爸爸,能不能下次打电话多和我说说话,不要总是问考了多少分?还有你要保重身体啊。 ”“妈妈,春节回来吧,我们一家也吃个团圆饭吧!我好多年没有看见您了,今年我就毕业了,能回来陪我进中学吗?”“”读着那一句句简洁而又渴求的话语,想着这一个个在家的孩子望着远去打工的父母,心酸的眼泪只能往肚子里咽,没有父母自己会怎样?没有学校自己的前途在那里?没有钱自己会怎么生

4、存?如果父母被拖欠工资怎么办?如果父母受伤怎么办?天真的孩子面对如果多的难题还会有天真的童年吗?“留守学生”群体是在随着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特殊社会环境下形成的。这些孩子大多在学校读书, 部分孩子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学习自觉性差、作业马虎、逃学、乱花钱、上网打游戏、违规甚至违法等问题。具体3表现为:心理发展失衡,心理不健康问题突出;缺乏有效监护,安全隐患凸现;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欠佳等。 1.学习较差。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 50

5、 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2.性格缺陷。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3.心理障碍。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

6、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4.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沦”4、 “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2、当代社会发展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在城市,孩子父母忙工作,忙“充电”,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自顾不暇,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农民夫妻双双外出打工或经商,没办法,只好把孩子丢给老人。目

7、前我县在外打工赚钱的青壮年达10几万人,这些青壮中间有很大一部分已是为人父为人母,父母不在家,一般都会把孩子托给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留守儿童”,形成了“隔代教育”,目前隔代教育普遍存在一些弊端:一是祖辈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影响了孩子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二是祖辈的过分保护,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三是祖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影响了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当前隔代教育的突出问题是:溺爱有余,包办过分,对孙辈教育的主导态度是“疼”,而不是“管”;注重对孩子身体和生活上的照顾,忽略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要求往往直接满足,容易忽视在获得满足

8、过程中让孩子学习、探索和锻炼,使婴幼儿缺少大脑发育需要的外部刺激;不注重孩子的户外活动和小伙伴之间的正常交往。1.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个世界变的太快 留守原因 父母无奈改革开放的政策让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的良好态势让城市化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农民工在城市的建设中充当着主角和生力军,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有增无减。但城乡二元结构迫使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照顾。究其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5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更难以负担的起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加之在外地入学无法解决子女升学考试问题,这也推动了留守儿童

9、的产生。提高和改善家庭生活,是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的主要原因。他们既希望家庭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又希望给下一代的成长提供更好的经济支持。但它们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了前者。祖父母的教育能力有限,多忙于田里的农活,或受教育程度低而无法指导孩子的学习。加之, “隔代”亲的传统,祖父母多对孩子溺爱,而对性格和习惯培养不胜完整。据了解,农业部200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第一、第二选择的6.7% 。2我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孩子孩子自我意识还未形成,生活和学习处于懵懂状态农民工整日忙于打工,少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孩子们心

10、里世界关注就更少了,即使有单亲在家,但也都忙于劳作,对孩子的教育关注很有限。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留守儿童,对学习、生活及心里有太多的疑问,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这让孩子们出于未知和懵懂的环境下成长。这些将极大的影响孩子们的性格的形成和习惯的培养,甚至导致世界观,人身观及价值观形成偏差。社会、学校、家庭对“留守学生”教育缺乏协作沟通。由于农村基础教育薄弱, 学校资源不足,加之国家资金投入有限, 对“留守学生”6的教育问题以前一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只知道自从孩子父母外出打工之后, 孩子有变化, 很多方面在朝着不良的方向发展, 学校老师急, 但迫于升学压力, 只能选

11、择放弃教育而抓住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不放松。家长眼看孩子性情、品行、学习等方面朝不良方向发展, 又不懂怎么教育, 只能方法单一, 干着急没办法。 “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出现, 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青少年违法犯罪日益增多, 并呈上升趋势。年龄上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放假之时、 星期天以及放学后, 形成了教育上的“真空时段”, 久而久之, 学生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和网络游戏的诱惑, 最终变成了“问题学生”。由于社会、学校、家庭未能形成合力,“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愈发凸显。 3.“药到病不除”,教师教育的吃力,家庭教育的确无力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部门的确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确一致性,如果没有这一致性,学校

12、的确教学教育就餐会像纸做的确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者说只有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及其细致、复杂的任务。 ” “留守孩子”的监护人大多是爷爷奶奶级的亲人,在孩子们心中总是天真地认为:我是父母生的,房子是父母盖的,饭是父母给我吃的,很难认同爷爷、奶奶的管教。隔代管教,监护不力。例如,我常接到家长的反映,她的孙子向奶奶要钱,好像是欠他似的。而这样隔代管教、监护工作容易出现两个极端,极端溺爱与极端粗暴。爷爷、奶奶年纪大,对小辈往往过于溺爱放纵,只要小孩每天上学就行,至于在外面干什么,就不管了,想管也管不了。有一些老人,辛苦了一辈子,现7在他们又要照看孙辈,又要处理家庭琐事

13、,身心极度疲惫,脾气粗暴,教育方法简单。有的家长努力把孩子“骗”到学校来,老师与其交流,常常得到的回答是, “老师,我家的某某要靠你了,我们是拿他没办法了。 ”管理脱节,难磨合。对于“留守孩子”的教育,必须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但是实际工作中,往往事与愿违:磨合难一:沟通难。外出打工的家长,与学校缺少配合,认为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老师、学生与他们沟通交流非常困难。不要说平时,遇上急事,也是束手无策。磨合难二:家庭期望值高,学生成长难。有的打工家长,思想落后,教育水平低下,对孩子一味地强调考试分数。加大了“留守孩子”心理压力,使其产生厌学情绪。磨合

14、难三:社会关爱不够。适合“留守孩子”的公益性健康、娱乐、体育场所几乎没有,那么节假日期间“留守孩子”或沉溺网吧,电子游戏室或光顾麻将室或封闭在家,或行迹街头,这样极大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所造成,呈现出“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的共性。我们不应去埋怨任何人和事,但我们可以去改变,去为那些处于困境的留守儿童提供帮助。其教育管理是当今一大社会难题,要破解这个社会问题,学校、家庭、社会一个也不能少。三、面对现实,关爱留守心当今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因此,对农村留守儿8

15、童的问题,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应给予关注,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一、在教育上1.开展心理辅导,健全教师与“留守学生”谈心制度,创新教师家访办法,开设心理健康咨询信箱,及时解决“留守儿童”成长中出现和遇到的各方面问题,帮助其塑造健康心理;引导他们制定学习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明辨是非、美丑、真伪、善恶,抵制外界不良风气的能力,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2.增强教师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对留守儿童积极疏导,放大优点,去掉自卑,树立自信。让班主任、让任课教师与父母都不在家的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学校主要领导与心理障碍明显、性格暴躁的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3.以正常家庭为轴心,建立互助学习小组,让留守儿童走进正常家庭,感受家庭温暖,学会交流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生活的情趣,并培养其集体荣誉感,实现以情激情的育人目的。4.开展感恩体验活动,如“记住爸妈的好”、 “我来当一天老师”等,实现以人育人的目的;如“有话给我说、有难我帮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