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必过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089649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营养学必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植物营养学必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植物营养学必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植物营养学必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植物营养学必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营养学必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营养学必过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物营养学必过版1 一、名词解释 1.根自由空间:指根部某些组织或细胞允许外部溶液中离子自由扩散进入的区域。 2.水分自由空间:即水溶性离子可以自由进出的那部分空间。 3.被动运输:是离子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扩散运动,此过程不需要能量。 4.主动运输:是在消耗能量的条件下,离子逆电化学势梯度的运输。 5.离子通道:是生物膜上能被动运输离子、具有选择性孔隙的蛋白质。 6.离子载体:是指质膜上能主动或被动、有选择性的携带某种离子穿过质膜的蛋白质。 7.离子泵: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它通过ATP水解提供能量,能逆电化学势梯度将某 种离子“泵入”或“泵出”细胞。 8.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

2、的存在能抑制根系对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9.协同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 10. 维茨效应: Ca2+具有稳定质膜结构的特殊功能,有助于质膜的选择性吸收,因此,Ca2+对多种阳离子有协助作用。 11. 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 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 期叫做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12. 最大有效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能的时期。 13. 根外营养:植物除可以从根部吸收养分外,还能通过地上部吸收养分的方式 14. 叶面营养:植物

3、通过叶片吸收养分的方式叫叶面营养。 15. 横向运输:介质中养分从根表皮细胞进入根内皮层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叫养分横向运输。 由于迁移距离段,又称短距离运输。 16. 纵向运输:养分从根部经木质部或韧皮部到达地上部的运输,及养分从地上部经韧皮部向 根的运输过程叫养分纵向运输。因迁移距离较长,又称长距离运输。 17. 养分的再利用: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他器官或部位,而 被再度利用,这种现象叫做矿质养分的再利用。 18. 生物有效养分:指存在于土壤的离子库中,在作物生长期内能够移动到位置紧挨植物根系 的一些矿质养分。 19. 化学有效养分:是指能采用不同化学方法从土壤中提

4、取出来的养分。 20. 缓冲容量:指土壤保持一定养分强度的能力。 21. 截获:是指根系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养分不经过迁移。 22. 质流:是指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土体之间出现明显水势差,土 壤溶液中的养分随水流向根表的迁移过程。 23. 扩散:由于根系不断的吸收养分,使根表有效养分的浓度明显降低,并在根表垂直方向上 出现养分浓度梯度差,引起土壤养分顺浓度梯度向根表迁移的方式。 24. 根际:是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 域地区。 25. 根际效应: 由于植物根系的细胞组织脱落物和根系分泌物为根际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

5、养 和能量,使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高于土体的现象,即为根际效应。 26. 速效性钾:指土壤中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钾。 27. 缓效性钾:指 2:1 型粘土矿物固定的钾和云母类次生矿物中的钾。 28. 矿物态钾:又称难溶性钾,是指含钾原生矿物中的钾。 29. 铵态氮肥:凡氮肥中的氮素以NH4+ 或 NH3形态存在的均属铵态氮肥。 30. 硝态氮肥:凡肥料中的氮素以硝酸根(NO3- )形态存在的均属于硝态氮肥。 31. 多元复混肥料:除氮、磷、钾三种养分外同时还含有微量营养元素等植物营养学必过版2 32. 多功能复混肥料:除养分外,还掺有农药或生长素类物质。 33. 配混:以相同固定的配方在化

6、肥生产厂进行 34. 掺肥:是以表现相对密度相似的粒状基础肥料进行掺和,配方可灵活变换 35. 微肥:指作为肥料施用,并含有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的工业加工品或 工业废渣和废液。 36. 有机肥料 : 是农村中就地取材 , 就地积制的自然肥料的总称. 37. 厩肥: 家畜粪尿和各种垫圈材料混合积制而成的肥料. 38. 堆肥: 是以作物秸秆为主 , 掺入人、畜粪尿积制而成的肥料. 39. 沤肥: 利用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加入人畜粪尿沤制(水层嫌气分解)而成的肥料. 40. 绿肥:凡用作肥料的栽培或野生的绿色植物体统称为绿肥 41. 闭蓄态磷:被溶解度很小的无定形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

7、 称为闭蓄态磷 44. 硝化作用 :土壤中的 NH4+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由微生物转化为NO3-的过程 . 45. 反硝化作用 :土壤中的 NO3-在通气不良好的条件下由微生物转化为气态N 损失的过程 . 二、选择题 1.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 17 种,其中 N 、P、K 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2. 植物的有益元素中,硅对于水稻、 钠对于甜菜、钴、镍对于豆科作物、铝 对 于茶树均是有益的。 3. 土壤中的养分一般通过截获 、质流和扩散 等三种途径迁移至植物根系表面。 4. 影 响 植 物 吸收 养 分 的 环 境 因 素 包 括 光 照、 温 度、水 分 、 土 壤 通 气 状 况

8、、 和土壤反应( pH)等。 5. 介质中的离子间存在着拮抗作用和协助作用,从而影响着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6. 植物需肥的关键时期有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 7. 植物叶部吸收养分的途径有气孔和 外质连丝。 8. 养分的横向运输是指养分沿根表、皮层、内皮层,最后到达中柱的过程 9. 养分的短距离运输可通过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等 2 种途径进行。 10. 在共质体途径中养分通过横向运输从外部介质到达中柱的木质部导管至少穿过原生质膜 2 次。 11. 养分的纵向运输是指养分沿木质部向上,或沿韧皮部向上或向下迁移的过程。 12.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在轫皮部中的移动性与其再利用程度大小有关,如N 、

9、P、K、Mg的移 动性较强,故其再利用程度也较大, 缺素症会先在老叶出现; 而 Ca 、 B 是最难移动的元素, 故其再利用程度很小,缺素症会先在新叶顶端分生组织出现。 13. 植物体内,在韧皮部中移动性较强的养分可通过韧皮部 和木质部在植物的地 上部和根部之间循环移动。 14. 养分的再利用需经历共质体(老器官细胞内激活)质外体(装入韧皮部之前)共质体 (韧皮部)质外体(卸入新器官之前)共质体(新器官细胞内)等诸多步骤和途径。 15. 植物根系的类型丛整体上可分为直根系 和须根系。 16. 水 稻 根 系 的 颜 色 较 白 , 表 明 根 系 的氧 化 力较 强 , 亦 即 根 系 的活

10、力 较强,因此,吸收养分的能力也较强。 17. 根系还原力较强的作物在石灰性土壤上生长不易缺铁。 18. 植物根系吸收阴离子 . 大于阳离子时,根际pH值有所上升; 19. 水稻根际的 Eh值一般大于原土体,因此,可保护其根系少受. 还原物质的毒害。 1. 植物吸收的氮素以无机形态的铵态氮 和 硝态氮为主,也可以吸收少量有机形态的氮。 2. 旱地植物吸收 NO3-以主动 吸收为主,被吸收的NO3-在同化之前,必需先还原为 NH3。 3. 植物在吸收 NH4时,会释放等量的 H+,因此,介质的 pH值将会下降。植物营养学必过版3 4. 酰胺具有储存氮素、消除氨浓度过高的毒害、促进氮素在体内运转等

11、作用。 5. 植物的吸收 NO3-N 时 ,会释放 OH-,因此,介质 pH值会 上升 。6. 请用连线为如下植物选择一种适宜的氮肥: 水稻烟草马铃薯甜菜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钠硝酸铵 7. 尿素属有机形态的氮肥,施入土壤后,大部分的尿素会在脲酶 的作用下水解 为铵态氮和二氧化碳。 8. 尿素作根外追肥施用时,浓度宜在0.5%-2.0%范围,肥料中缩二脲的含量不能大0.5%。 9. 缓/ 控释氮肥可分为缓溶性氮肥和 包膜氮肥两大类。 1. 植物体内的磷以有机形态为主,而含量约占 15的无机形态的磷则是植物磷素化学诊断的 指标。 2. 植物吸收的磷以无机 形态的 H2PO4-和 HPO42-为主,还可

12、以吸收少量有机形态的磷。 3. 影 响 植 物 吸 收 磷 素 的 因 素 有作 物 特 性、土 壤 供 磷 状 况、菌 根、 以及环境因素等。 4. 玉米缺磷时,茎叶大多呈现紫红色 ,其原因是缺磷会影响糖的运输,造成糖的积累,从 而形成较多的花青素 。 5. 过磷酸钙的主要成分包括磷酸一钙 Ca(H2PO4)2 和 CaSO4。 6. 合理施用过磷酸钙的原则是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尽量施在根系密集的土层中。 7. 枸溶性磷肥的特点是主要成分能溶于2% 的柠檬酸、中性柠檬酸铵或微碱性柠檬酸铵,因 此,施用在酸性 土壤或 缺磷土壤上的效果较好。 8. 磷 矿 粉 是难溶 性 磷 肥 , 其 直

13、接 施 用 的 效 果 与 磷 矿 的 结 晶 性 质 、 土 壤 条 件 和 作物特性有关。因此,最好是施用在酸性 土壤和 吸磷能力强的作物上。 1. 钾素通常被称为作物的品质元素。 它在植物体内的形态与氮和磷不同, 主要以离子态为主。 2. 钾对植物具有多方面的营养作用, 如能维持细胞膨压、 调节气孔的运动、 提高酶活性、 促进光合作用和同化物的运输、促进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等,并能增强植物抵抗干旱、 高温、冰冻、盐害 、倒伏、病虫害等功能。 3. 土壤中钾的形态,以其对作物有效性来分,可以分为速效钾、缓效钾和无效钾。 4. 氯化钾和硫酸钾均是生理酸 性肥料。 5. 经熏烧所得的草木灰,其

14、中的钾90左右以 K2CO3为主,属 . 水溶性;其中的磷属弱酸溶 性,因此对作物都是有效的。 6. 请用连线为如下植物选择一种合适的钾肥: 烟草马铃薯黄麻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 氯化钾不宜施在忌氯作物上, 但特别适宜施在纤维作物上。 草木灰是碱性肥料, 所以不能与铵态氮肥、腐熟的有机肥混合施用,以免造成氨的挥发损失。 1. 钙、镁、硫一般被称为植物的中量营养元素;硅则属于植物的有益 元素。 2. 钙和硫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 较小;故缺素症状会先在新叶中出现。 3. 白菜缺钙出现心腐 病,番茄果实缺钙出现脐腐 病,茶叶缺硫出现茶黄病,大麦 缺镁时叶片出现串珠状脉。 4. 石膏是碱土的化学改良剂。

15、1. 植物必需微量元素是指 . 植物中含量 0.1%的元素。植物营养学必过版4 2. 请用连线把下列元素与缺素症状连起来: -Fe 苹果“簇叶病”、玉米“白苗病” -Mn 油菜“花而不实”、花椰菜“褐心病” -Zn 禾本科作物叶片下垂,新叶畸形 -Cu 柑桔新叶“黄叶病” -B 大豆“褐斑病” -Mo 小麦新叶及麦穗发白干枯 -Si 大豆不结根瘤、烟草“鞭尾状叶” 3. 微量元素肥料按化合物类型可分为纯化学药品、有机螯合物、玻璃肥料、矿渣或废渣、 复合或混合肥料和含微量元素的有机肥等类型。 4. 微量元素在施用方法上可作基肥、 种肥和追肥。 作种肥时可采用拌种、 浸种和 蘸秧根等方式。 1.

16、复混肥料按养分数量和功能可分为二元复合肥料、三元复混肥料、多元复混肥料和 多功能复混肥料等。 2. 瓜果类蔬菜复肥1222123(MgO)中含有12的 N 、22的 P2O5、12的 K2O ,另外还有 3的 MgO 。 3. 复混肥料的发展趋势表现为肥料的高效化、液体化、多成分和多功能化、缓 效化和专用化等。 4. 二元复合肥通常是通过化学 方法制成, 常用的氮磷复肥有磷酸铵、 硝酸磷肥、磷酸铵类 肥料 等;氮钾复肥有硝酸钾;磷钾复肥有磷酸二氢钾。 5. 混合肥料按剂型可分为粉状混合肥料、粒状混合肥料、掺合肥料、液体或悬液混 合肥料和 专用型混合肥料等。 6. 三元混合肥料根据其中的氮素形态可分为尿磷钾肥、铵磷钾肥和 硝磷钾肥。 7. 肥料混合有三种情况:可以混合; 暂时混合,但必需随混随施; 不可混合。以下肥料: 尿素磷酸铵草木灰属于第 种情况; 硫酸铵磷酸铵氯化 钾属于第种情况。 复混肥料在施用方法上通常用作基肥。 1. 我国有机肥料的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