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包容性增长的深刻内涵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7087144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5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准确把握包容性增长的深刻内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准确把握包容性增长的深刻内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准确把握包容性增长的深刻内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准确把握包容性增长的深刻内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准确把握包容性增长的深刻内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0 年第 12 期近一时期,“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引起社 会的广泛关注。有学者认为,“包容性增长” 是 一个全新的时代命题,是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 发展理念的概括性表述, 它将成为 “十二五” 规划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及 “十二五” 期间中国经 济的主要发展目标, 对未来中国政治、 经济和社会生活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 胡锦涛三次倡导包容性增长 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这一概念是由亚洲开发银行在 2007 年首次提出的。当时, 亚行在一个展望亚洲发展的报告中提出,要把关注的重点从应对严重的贫困挑战,转向支持 更高和更为包容性的增长。这一概念的提出, 是基

2、于中国加入 WTO 以后,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产生了一系列的新问题。比如, 2002年2007 年间中国 GDP 年均增长超过 11%, 但出现了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此外,中国的 GDP 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对资源、 环 境的压力增大, 增长本身的不均衡, 不利于实现 可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亚行经济研究局和驻中国代表处联合开展了“以共享式增长促进 社会和谐” 的研究课题。在研究成果中, 将英文 Inclusive Growth 译为 “共享式增长” 。但有学者 认为, 共享式增长的概念体现在经济上, 它强调 分配上的共享; 而包容性增长的内涵更为宽泛,它强调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机会均等。因

3、此, 使用 “包容性增长” 的概念更好。在中国,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已被党和政府 所接受。胡锦涛在国际会议上三次倡导包容性增长。2009 年 11 月 15 日,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会议上,胡锦涛提出,“实现包容 性增长,既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 社会问题, 也有利于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我们应 该结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提高全社会就业水平, 增强抵御 危机和风险能力。我们应该加强社会保障网络 建设, 着力解决教育、 医疗、 养老、 住房等民生问 题, 实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的目标。” 2010 年 9 月 16 日,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 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胡锦涛指出:“实现包容性增长, 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 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 展。”“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更是 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中国强调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增长的 涵义。”2010 年 11 月 13 日, 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第十八次领导人会议上,胡锦涛再一次强调,“倡导包容性增长,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 他提出,“我们应该坚持发展经济,坚持社会公 平正义, 坚持以人为本, 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

5、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 我们应该坚持优先开发人力资源的指导方针,实施有利于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提高全体劳 动者素质和能力,加快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保障体系, 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 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亚行提出包容性增长的概念,目的是解决 中国在经济增长中出现的新问题。 而在一年内, 胡锦涛在国际会议上三次倡导包容性增长, 充 分显示出中国对包容性增长的高度重视。包容 性增长理念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也标志 着包容性增长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社准确把握包容性 增长的深刻内涵刘建和理论视野6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0 年第 12 期会发展的方向。 二

6、、 包容性增长的内涵 包容性增长最基本的涵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 在这里,“包容” 具有 “兼容并蓄” 的 涵义, 可进一步引申为 “融合” 。将 “包容” 与 “社会” 搭配, 就构成了社会学的一个常用概念, 即 “社会包容” 或 “社会融合” 。 实际上, 亚行最早使 用的英文 “Inclusive Growth” , 其中的 “Inclusive”就有 “包容广阔, 范围广泛” 之意, 就包含了 “社 会包容” 或 “社会融合” 的意思。包容性增长体现在: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 化成果, 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 加强中小企业和 个人能力建设,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 强 调投资和贸易

7、自由化, 重视社会稳定等。因此,包容性增长所体现的 “社会包容” 就是要消除任 何形式的 “社会排斥” , 将所有的人都包容、 容纳到经济发展进程中, 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隔阂, 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 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包容性增长强调两个方面,即参与和共享。 只有社会成员都能参与和共享, 经济增长才 具有积极意义, 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因此, 包容性增长不是单纯发展经济, 而是经济、 社会全面 均衡发展, 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人民生活改善 同步进行。 可见, 倡导包容性增长与我国近年来提出的科

8、学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和谐 社会的要求和目标是一致的。 事实证明,经济增长不一定带来所有社会成员收入的增加, 甚至可能出现贫富两极分化。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是个人努力或勤奋程 度不同,由此造成的结果不平等是市场机制作用之必然, 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所必需; 二是个人 背景或环境的不同, 包括家庭、 社会关系、 性别、 地理环境、 就职行业等, 这些因素的差异反映的 大多是机会不平等, 如受教育机会、 就业机会和 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等。 机会不平等, 即使个人努力或勤奋程度相同也会造成结果不平等, 这 是社会不公正的表现。包容性增长的核心是机会均等, 是通过经济增长创造机会, 社会成

9、员平 等地获得机会,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和 收入, 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三、 包容性增长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 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三次讲话 都强调, 实现包容性增长, 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 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 惠 及所有人群。 而实现包容性增长, 有赖于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因为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 经 济全球化趋势愈来愈明显, 各国经济相互交织, 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但是,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各国的 发展带来机遇,另一方面也使各国面对严峻的 挑战。 2008 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 将各国拖入了经济衰退的泥潭

10、, 就是对经济 全球 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有效应对世界经济 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各国各地区必须团结一致,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深化交流合 作,协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结构性问 题。 更好地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实现包容性增长, 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 实的社会基础。创造就业机会, 造福广大民众, 是世界各国需要共同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另外,经济全球化是在发达国家主导之下 的全球化。尽管经济全球化对各国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但对发达国家是机遇大于挑战, 对发 展中国家可能是挑

11、战大于机遇。 目前, 发达国家 凭借其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极力维护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不放弃在投资、 贸易、 金融等各个 领域的既得利益。而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化大生 产和现代科技发展的结果,是一场世界范围内 的深刻变革,不管各国是否情愿都会被卷入其 中。因此, 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分工的大发展, 资本、 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大流动, 对发展中国家实 现经济增长、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跨越具有积理论视野7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0 年第 12 期极意义。 但经济全球化也会加剧国际竞争, 扩大 国际投机的领域,这不仅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 工业造成极大冲击,甚至对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安全形成威胁。 因此, 根据包容性增长

12、的理念, 发达国家必 须摈弃殖民主义的思维,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平 等交流与合作。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参与到经 济全球化进程中来, 根据本国的实际, 采取有力的措施, 扬长避短, 趋利避害, 求得本国利益最 大化, 并朝着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和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迈进。 同时, 通过各种国际组织和国家间 的交流机制,积极开展多边、双边的交流和谈 判,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使发展中国家获得平 等发展的机会,改变富国剥削和掠夺穷国的不 公正状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实现双赢和成 果共享。四、 中国要成为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 胡锦涛在强调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的同时也 指出, 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 更是

13、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改革开放 30 年来, 中 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综合国力不断增 强。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更加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 “十一五” 期间, 国家取消农业税, 结束了几千年来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注重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 问题; 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实 施标准更高的扶贫开发政策等。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中国政府提出保增长、 保民生、 保稳定的方针, 实现经济较快增长, 努力增加就 业。2010 年 11 月, 针对消费物价的快速上涨,国务院出台 16 项措施, 稳定市场价格, 切实保 障群众基本生活。 实践证明, 只有着

14、力保障和改 善民生, 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 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 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但是, 中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据人民日 报 2010 年 11 月 18 日的消息,按 2009 年人均 年收入 1196 元的标准, 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有 3597 万, 不仅数量巨大, 而且生活消费标准很低。从基尼系数看,根据世界银行测算的 0.47的数据,我国的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的 “红线” 。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暴力拆 迁引发的对抗和死伤事件屡见不鲜。 因此, 在中国积极践行包容性增长刻不容缓。 首先, 必须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坚持

15、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基础 上, 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投资、 出口拉动, 向 消费、 投资、 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 向三大产业协同发展转变; 由主要依靠 增加物质资源消耗, 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劳动 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其次, 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构建区域 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 构, 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 产业发展上的互补、 国民待遇上的一致。 同时, 统筹区域经济, 促 进地区协调发展, 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第三, 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改革开放之 初, 鼓励一部分人、 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 对打破平均主义、

16、增强经济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的问题是, 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并开始引 发新的社会矛盾。 因此, 必须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向效率与公平兼顾和初次分配也要注重公平转变,增加劳动者收入在 GDP 中所占的比重, 改变收入差距悬殊的局面。第四, 以民生建设为重点, 让全体公民平等 地享有经济发展成果。政府要加大民生事业投 入, 特别是教育、 卫生、 电力、 水利、 交通基础设施、 住房、 人身安全等公共产品的投入, 大力改 变公共资源不均衡的局面,使社会成员平等分 享经济发展成果。最后, 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努力建设 生态文明。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既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准确定位,更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一 种新认识。实践包容性增长, 构建和谐社会, 不 仅要正确处理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关系, 也要正 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 设和治理工作,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