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发展史论文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85700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具发展史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茶具发展史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茶具发展史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茶具发展史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具发展史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具发展史茶具是我国古代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讨论茶具的兴衰,也可以看到茶文化 的历史背景。 “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 唐代以前的茶具,文献有所提及,但大都语焉不详。如果说唐代茶具以古朴为特点, 那么,宋代的茶具则是以绮丽为时尚。宋代茶具,较之唐代,变化的主要方面是煎水用具 改为茶瓶,茶盏尚黑,又增加了“茶筅” 。这一切,都是与宋代风行的“斗茶”时尚相适应 的。 宋代饮茶多用茶盏,以通体施黑釉的“建盏”为上,其基本原因是为“斗茶”所需。 斗茶时,茶汤呈白色,汤花更是色泽纯白,与乌黑的建盏相配,黑白分明,便于看出水痕, 区分茶质优劣。盏壁较厚,宜于保持茶汤的温度。这些都是建盏的实用

2、效能。 明清茶具呈现一种反朴归真的趋向,由宋代的崇金贵银而转为崇尚陶质瓷质。但这类 陶瓷茶具之精巧绮丽,又非唐人所能企及。 明代茶饼已不时兴,散茶流行,人们普遍饮用的是与现代炒青绿茶相似的芽茶。绿色 的茶汤,以白瓷衬之,更显得清新雅致,赏心悦目。这就不难理解明清时代的青花、斗彩、 粉彩茶具,为何均以白色为主调了。到了后来,白瓷发展至“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 明如镜”的程度,成为十分精美的艺术品。 明清茶具最为后人所称道的,除了白瓷,就是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壶、陶盏的创制和普 及了。明代宜兴紫砂茶壶,造型精巧典雅,工艺独具匠心,一些制壶名师的作品更是珍奇 瑰宝。 据说用宜兴紫砂壶泡茶,虽在盛夏,也

3、隔夜不馊。使用经年的紫砂茶壶,偶尔注入白 水,饮来亦有茶香余韵,且壶体小而壁厚,保温性能好,有助于保持茶香,加之其陶色典 雅古朴,造型朴拙,故而备受品茗者垂青。 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 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 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 1.陶茶具类 陶茶具是用黏土烧制的饮茶用具,还可再分为泥质和夹砂两大类。由于粘土所含各种 金属氧化物的不同百分比,以及烧成环境与条件的差异,可呈红、褐、黑、白、灰、青、 黄等不同颜色。陶器成型,最早用捏塑法,再用泥条盘筑法,特殊器型用模

4、制法,后用轮 制成型法。 茶经中所记载的陶茶具有熟盂等,在北宋时,江苏宜兴采用紫泥烧制成紫砂陶器, 使陶茶具的发展走向高峰,成为中国茶具的主要品种之一。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经崛起,成为别树一帜的优秀 茶具,明代大为流行。紫砂壶和一般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 团山泥团制焙烧而成。由于成陶火温较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 不见的气孔,经久使用,还能吸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不快,不致烫手;若热天盛茶, 不易酸馊,即使冷热巨变,也不会破裂;如有必要,甚至还可以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紫 砂茶具还具有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

5、外形有似竹节、莲藕、松段和仿商周 古铜器形状的。 宋代以来,陶瓷茶具逐渐代替古老的金、银、玉制茶具,原因主要是唐宋时期,整个 社会兴起一股不重金玉的风气。陶瓷茶具盛茶又能保持香气,所以容易推广,又受大众喜 爱。清代紫砂茶具,在前人的基础上更有发展。清代宜兴紫砂壶壶型和装饰变化多端,千 姿百态,在国内外均受欢迎。当时我国闽南、潮州一带煮泡功夫茶使用的小茶壶,几乎全 为宜兴紫砂器具。 2. 瓷茶具类 瓷器一直是人们喜爱的家居用品,独自一人或者三五人一起喝喝茶,这时候最好选用 瓷质茶具,一边喝茶,一边欣赏简洁流畅的外形设计。是融,是动,亦是一种美的传达。 中国茶具最早以陶器为主。瓷器发明之后,陶质茶

6、具就逐渐为瓷质茶具所代替。 瓷器茶具的品种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茶具。 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白玉”之称。白瓷茶具具有胚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 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 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 在元代,江西景德镇白瓷茶具已远销国外。如今,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这种白釉 茶具,适合冲泡各类茶叶。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装饰典雅,其外壁多绘有山川河流, 四季花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或缀以名人书法,又颇具艺术欣赏价值。所以,使用最 为普遍。 除了江西景德镇,其次如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白

7、瓷茶具等也各具特色。此外,传统 的“广彩”茶具也很有特色,其构图花饰严谨。闪烁有光,人物古雅有致,加上施金加彩, 宛如千丝万缕的金丝彩线交织于锦缎之上,显示出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气派。 瓷茶具类品种之二是青瓷茶具。 我国早在东汉年间,已开始生产色泽纯正、透明发光的青瓷。在宋代,作为当时五大 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已达到鼎盛时期,远销各地。在明代,青瓷茶 具更以其质地细腻,造型端庄,釉色青莹,纹样雅丽而蜚声中外。宋代饮茶,盛行茶盏, 使用盏托也更为普遍。茶盏又称茶盅,实际上是一种小型茶碗,它有利发挥和保持茶叶的 香气滋味,这一点很符合科学道理。茶杯过大,不仅香味易散,且注入开水多

8、,载热量大, 容易烫熟茶叶,使茶汤失去鲜爽味。由于宋代瓷窑的竞争,技术的提高,使得茶具种类增 加,出产的茶盏、茶壶、茶杯等品种繁多,式样各异,色彩雅丽,风格大不相同。 在当代,青瓷茶具又有新的发展,不断有新产品问世。这种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众 多优点外,因色泽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不过,用它来冲泡红茶、白茶、 黄茶、黑茶,则易使茶汤看起来失去了本来面目,似有不足之处。 瓷茶具类品种之三是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续于元,衰微于明清。宋代福建斗茶之风盛行, 斗茶者们根据经验认为建安窑所产的黑瓷茶盏用来斗茶最为适宜,因而驰名。黑瓷茶盏, 风格独特,古朴雅致,而且瓷质

9、厚重,保温性能较好,故为斗茶行家所珍爱。 瓷茶具类品种之四是彩瓷茶具。 彩色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茶具,其实是指 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涂上一层透明釉,而后在窑内经 1300 摄氏度左右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器具。然而对“青花”色泽中“青”的理解,古今异有所 不同。古人将黑、蓝、青、绿等诸色统称为“青” ,故“青花”的含义比今人要广。它的特 点是,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青可人,有华而不艳之力。加之 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润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直到元代中后期,青花瓷茶具才开始成批生产,特别是景德镇,成了我国青花

10、瓷茶具 的主要生产地。由于青花瓷茶具绘画工艺水平高,特别是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运用在瓷器 上,因此这也可以说是元代绘画的一大成就。 3.玉石茶具类玉石是一种纯天然环保的材质,自古以来都是高档茶具的首选材料。玉石茶具一般都 精雕细琢,赋石头以灵性,与茗茶并容,每一款茶具都独具匠心,美观大方,极富个性。 且石质茶盘具有遇冷遇热不干裂、不变形、不退色、不吸色、不粘茶垢、易清洗等优点。 正式茗茶润玉,传世收藏。 4.漆器茶具类 漆器茶具是我国先人的创造发明之一。制作方法是个天然漆树液汁进行炼制,掺进所 需色料,制成绚丽夺目的器件。它具有轻巧美观,色泽光亮,能耐温、耐酸的特点,这种 茶具更具有艺术品的功用

11、。 5.竹木茶具类 竹编茶具有内胎和外套组成,内胎多为陶瓷类饮茶器具,外套用精选慈竹,制成粗细 如发的柔软竹丝,经烤色、染色,再按茶具内胎形状、大小编织嵌合,使之成为整体如一 的茶具。 这种茶具,不但色调和谐,美观大方,而且能保护内胎,减少损坏;同事,泡茶后不 易烫手,并富含艺术欣赏价值。因此,多数人购置竹编茶具,不在其用,而重在摆设和收 藏。 6.金银茶具类 金银茶具属于金属茶具的一种。金属茶具是指由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作 而成的器具。金属茶具因造价昂贵一般百姓无法使用。金属作为泡茶用具,一般行家评价 并不高,如明朝张谦德所著茶经 ,就把瓷茶壶列为上等,金、银壶列为次等,铜、锡壶 则属下等,为斗茶行家所不屑采用。呆了现代,金属茶具已基本上销声匿迹。 茶由药用而变为日常饮品,已逐渐超越了自身的物质属性,而迈入一个精神领域,成 为一种文化、一种修养、一种人格、一种境界的象征。与此相应,茶具的发展,也表现为 由大趋小,自简趋繁,复又返朴归真、从简行事的过程。它与时代风气相涤荡,逐渐趋于 艺术化和人文化。茶具的发展,显示出古朴、富丽、淡雅三种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这一 轨迹,与茶自身的发展,饮茶方法的演进,也是同步合拍的。这些茶具,在中国茶文化发 展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