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5《离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068970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95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2.5《离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语文:2.5《离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语文:2.5《离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语文:2.5《离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语文:2.5《离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2.5《离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2.5《离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屈原走进精彩课堂披发抚剑,你独立在斜阳残照里;仰天长 啸,你苦吟于凄风苦雨的湘水边。声声啼 血,你哀叹的是危难的祖国;字字流泪, 你悲吟的是受难的苍生!汨罗江水,能够 夺走你的生命;滚滚浊流,熄灭不了你生 命的火焰。捧读离骚,透过遥远的时 空,我们看到一座顶天立地的精神丰碑 这就是你啊,屈原!你用泪、用血、用 生命写成的壮丽诗篇,字里行间,体现民 族精神;千秋万代,激励中华儿女。 1字音识记(一)正音(二)多音字2通假字(1)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2)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 忧愁苦闷的样子)(3)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圆凿 )(4)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

2、,返回)(5)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6)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名词用作动词5古今异义6文言句式(1)定语后置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2)状语后置句谣诼谓 余以善淫步余马于兰皋兮(3)宾语 前置句不吾知其亦已兮(4)被动句謇朝谇而夕替虽体解吾犹未变兮7重点虚词以(一)介词1表示工具。译为 :拿,用。例如:制 芰荷以(之)为衣兮。(离骚)2表示凭借。译为 :凭,靠。例如:以 相国守代。(史记)3表示时间 、处所。译为 :于,在,从 。例如:田单以即墨攻破燕军。(史记 )4表示原因。译为 :因为,由于。例如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

3、楚也。(烛之武 退秦师)5表示依据。译为 :按照,依照,根据 。例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都 赋序)(二)连词1表示并列或递进 关系。可译为 “而 ”“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例如:背绳墨以追曲兮。长太息 以掩涕兮。伏清白以死直兮。(离骚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 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 “ 而”或省去。例如:宁溘死以流亡兮。 忽反顾以游目兮。(离骚)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 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 “ 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 相 如列传)4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可译为 “而”

4、,或省去。例如:木欣欣 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 来兮辞)(三)助词1表示时间 、方位和范围。例如:受命 以来,夙夜忧叹 。(以:表时间 )(出师 表)2起调整音节作用。例如:逆以煎我怀 。(孔雀东南飞)(四)动词1以为,认为 。例如:老臣以媪为长 安 君计短也。(触龙说赵 太后)2用,任用。例如:忠不必用兮,贤不 必以。(涉江)(五)通假1通“已”,已经。例如:五国以破齐 秦,必南图楚。(战国策)2通“已”,停止。例如:无以,则王 乎?(孟子)8文学常识(1)屈原生平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 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 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

5、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 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 悉,擅长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 政治,认为 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 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 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 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 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 国 事及应对宾 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 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 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在楚 国都城被秦攻破时投汨罗江而死,以示 忠贞爱 国之怀。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 诗人,是我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 的奠 基者。屈

6、原的出现,不仅标 志着中国诗 歌进入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 时代,也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跨 入一个崭新的阶段。(2)“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 种诗歌样式,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 楚地的歌谣。它受着诗经 的某些影 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 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楚辞的主要作者 是屈原。他创作出了离骚九歌 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楚辞是“ 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 可谓之楚辞”(宋文鉴卷九十二) 。另外,作品中所涉及的历史传统 、神 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 手 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 楚文化色彩。(3)离骚代表屈原创作上的最高成就 ,全诗372

7、句,2490字,是我国文学史上 第一部伟大的篇章,也是我国古代最长 的抒情诗,它以炽热 的感情、奇特的想 象、神采飞扬 的语言、严谨 而完整的结 构,表现对 光明的执著追求,对人生的 火热爱 恋,以及决不同恶势 力同流合污 的光辉峻洁的人格,抒发了热爱 祖国、 同情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深挚感情。9结构图示10课文译释我声声长叹,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哀叹人 生充满了艰辛。我只不过是洁身自好却因 此遭殃受累,早晨去进谏,到傍晚就遭毁 弃!他们毁坏了我蕙草做的佩带,我又拿 芬芳的白芷花来代替。这些都是我内心之 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我只 怨君主啊真是荒唐,你始终是不肯洞察我 的胸臆。你周围的

8、侍女嫉妒我的姿容,于 是造出百般谣言,说我妖艳狐媚!那些贪 图利禄的小人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方圆 和规矩他们可以全部抛弃。违背了法度, 追随着邪曲,却厚着脸皮自吹符合先王的 道义。我忧愁,我烦闷,我承受着无边的罪戾, 我困顿潦倒在这人妖颠倒的时期!我宁愿 暴死而尸漂江河,也绝不和他们同流合污 ,沆瀣一气。哦,那凤鸟怎么能和家雀合 群,自古以来本就这样泾渭分明,哪有圆 孔可以安上方柄?哪有异路人能携手同行 ?我委屈着自己的心志,压抑着自己的情 感,暂且忍痛把谴责和耻辱一起承担。保 持清白之志而死于忠贞之节,这本为历代 圣贤所称赞!我后悔,后悔我当初没有看清前程,迟疑 了一阵,我打算回头转身。掉转

9、车头我依 旧踏上原来的路程,好在迷失方向还不算 太远。赶着马车走在这长满兰草的水滨, 我奔向那高高的山脊,到那儿去停留。我 既然进言不听反而获罪,倒不如退居草野 ,把我的旧服重整。我裁剪碧绿的荷叶缝 成上衣啊!又将洁白的莲花缀成下裙。没 人理解我,就让他去大放厥词吧!只要我 内心是真正的馥郁芳芬。我把头上的帽子 加得高而又高啊,我把耀眼的佩带向下拉 得紧而又紧。芬芳与污垢已经混杂在一起 ,惟独我这美好的本质未曾蒙受丝毫污损 。急匆匆我回过头来纵目远望,我要往东南 西北观光巡行。我的佩饰如花团锦簇、五 彩缤纷,喷吐出一阵阵令人心醉的幽香清 芬。人生各有自己的追求、喜爱,我却独 独爱好修洁,持之以

10、恒。就算把我肢解了 我也毫不悔改,难道我的心志可以改变?1节选的这部分里第一节先说“亦余心 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 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节接着却 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前后 是否矛盾?提示:解答时首先要理解每节内容分别 表现了屈原什么样的品格,两节都是表 现自己高洁的操守,只是所写的角度不 同而已,并不矛盾。要注意深入挖掘语句 的深层含意。答案: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 同流合污,因而遭到小人诬陷、倾轧,君 主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然遭到来自方 方面面的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无 退缩的念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

11、 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 所厚”等就是对这种心志的表白。第二节 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 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悔 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 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是就在政治活动 中的进退来说的,并不意味着诗人就此放 弃操守。因此,前后并不矛盾。2课文描写花草禽虫的用意是什么?提示:描写花草禽虫是离骚的一大特 色,这其实还 是对诗经 比兴传统 的 继承和发展。屈原在离骚中赋予草 木、鱼虫、鸟兽 、云霓等种种自然界的 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目的是寄托自身 的思想感情,表白自己的心志。明白了这 一点,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一下,自然 不难理解。答案:课

12、文中描写花草的诗句有“既替余 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茝”“步余马于 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制芰荷以为 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些诗句交代诗 人自己被疏弃的原因及被废弃后的行为。 显然,诗人用自己爱好奇伟瑰丽的香蕙芳 芷比喻自己理想的崇高美好;在被疏弃后 的恶劣处境中,诗人仍让自己的马缓行在 长满兰草的水边高地,疾驰在长满椒树的 山冈,依旧以荷花、荷叶为衣,表现了诗 人无论“进”“退”,清白的操守和报国 的理想始终不变,九死不悔。在描述楚国 群邪蔽贤,自己壮志难酬时,以古来鹰隼 和凡鸟不能同群比喻自己不能与小人同流 合污的决心。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蕙”“茝”“ 鸷鸟 ”“兰”“椒”“芰荷

13、”“芙蓉” 等作比,意象华美,使人不只感受到花草 的色和香,更能被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 ,这些生长在水国荒地的幽花香草把人 们的心情引到奇丽的幻想境界。诗人用 它们来象征自己高洁的品德,用披戴来 亲近它们,就是象征他的初服德义,这 就写出了诗人的高大芳洁的动人形象。3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 情主人公形象?提示:此题考查对 人物形象的理解,解 答时要深入研读课 文,注意结合具体诗 句从诗人的外貌、品格、追求等多方面概 括。答案: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 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 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 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

14、的画像即使不写 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 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 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 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 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 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 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 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 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 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 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 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 的示范,也给了他们力量。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二)(一)

15、方法归纳1怎样分析诗歌形象:策略一 要联系诗歌的景象和物象,分析 人物形象(即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 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 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一首 写景诗,我们必须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 景象。诗中描写了千条万条的碧绿的柳 丝,柳枝上长满纤纤细 叶,它们在春风 中摇摆 ,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这些 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热爱 春天的 十分喜悦的诗人形象。再看郑板桥的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 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 风。”这是一首咏物诗,我们必须通过 对诗 歌所借托的物象的分析,来分析诗 人的思想感情。诗中描写了竹

16、子在破岩之 中生长,东西南北的风摧打它,然而它 坚守着脚下的土地。诗人托物言志,表 达一种宁折不弯、坚强不屈的志向。策略二 要联系诗人的个人境遇。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虽然离不开社会政 治背景,但在同一社会背景下,诗人的不 同际遇和情感也会在诗歌中有不同的反映 。比如李清照,她的人生道路以南渡为界 ,前期生活优裕,妻唱夫和,甚为相得, 其作品充满了上流女子的闲适之情;夫丧 与兵灾改变了她的人生,南渡后生活孤苦 ,其作品充满了愁绪。前期作品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 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 否?应是绿肥红瘦!”用精炼的对话 描绘了女主人公爱花惜花的心情。后期作 品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