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品位决定思维品质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068116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2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品位决定思维品质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阅读品位决定思维品质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阅读品位决定思维品质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阅读品位决定思维品质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阅读品位决定思维品质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品位决定思维品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品位决定思维品质(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阅读品位决定思维品质以“育德”问题的思考为例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严华银联系我o 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省教育学 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特级教师,扬 州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教育部考试中心教师资格 考试研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导师 。o ,13655163589 o 著有让学校安静今天如何做校长严 华银讲语文让语文安静严华银语文行思录 高中口语交际让语言亮起来等10余种 。 o 主要讨论问题o o 一、教师读书问题 的思考;o 二、中国现实教育、德育观照;o 三、育德问题成因梳理;o 四、探寻科学的育德途径教师读书问题的思考o国民阅读o 2012年中国人均

2、阅读4.3本书;o 网络、快餐、信息等的“阅读”成 为主流。o教师阅读:o 在中国,那一群最应该读书的人 ,就最不读书;o 三本书老师。教师读书问题的思考o教师阅读o 某市高端教师(校长)读书交流现 场见闻:o 阅读内容:单一,刻板;o 介绍方式:陈述,搬用;o 感悟思路:认同,赞美。教师(校长)读书问题的思考o教师(校长)需要阅读吗?教师为什么要 阅读?o 充实、更新知识特别是学科专业知识;o 学习、提升素养特别是教育教学素养;o 修炼精神特别是人文精神;o 改善思维特别是理性思维。o 其中,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素质、发展学生 个性的今天,提升每一个教师(教师)的思维品 质比什么都重要。教师(

3、校长)读书问题的思考o教师(校长)需要怎样的阅读?o 宽口径阅读(中小学教师阅读与社会 人阅读、学生阅读、大学教师阅读的相同与不同 )o 专题指向性阅读(教学需要,发展需 要,研究需要)o 思索性(批判、质疑、求异)阅读。o 这样的阅读才可能培养出自由、独立的个性 、思想和精神,这样的老师和校长才可能熏陶渐 染出富于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学生。o专题性阅读(三要素)o 1、针对问题(现象和困惑,个案或 常发多发性事件);o 2、伴随思索(广泛搜罗查找,比较 对照,分析梳理);o 3、致力解决(思路、策略和方法)现实教育、德育观照o高层声音和文件o2013年9月30日,教育部向中小学生发布 文明旅游出

4、行提示,提醒学生:o 在旅游途中做到个人举止文明,不随 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公共场所不喧哗 嬉闹,自觉保护文物古迹,不乱刻乱画。 (北京日报10月1日)现象o媒体新闻o10月1日,11万人冒雨观看升旗仪式,升旗仪式 后,天安门广场满地垃圾,最密集处甚至看不到 地面,初步估计多达5吨左右。o学者声音o“应景”的文明提醒,失败的文明教育o“教育部门与其发文明提示,不如认真反思文明 教育,为何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 没有落地。”(教育学者熊丙奇)o南通大学教授研究表明:o 国内中小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表现 各不相同,呈现一种撕裂人格。比如,学生在家里进 出门与父母主动招呼的占3

5、0%左右,在学校与老师同 学见面招呼的则占到80%以上;在家里主动帮助父母 干活的占35%左右,在学校则占85%左右。现实中极端事件o 2013年9月14日,江西抚州临川二中学校高三学生刺死班主 任老师的血案对于教育、学校和教师的警示和深度思索?o 9月14日,河南省柘城县二高学生打砸学校,抗议学校封校制 度以及校内食堂、超市出售高价食品。上千名学生从学校东大门开 始,依次将食堂、超市、教室、西门、寝室设施砸毁,并围殴了学 校一名主任,当地警察到场后也没敢下车,直至学校作出让步。”o 9月23日,山东枣庄42中一王姓老师上班途中被该校初三年级 休学学生刺死。o 2014年5月30日上午,陕西省

6、长武县中学教育科学研究处副主 任曹某,发现高三(10)班学生计某将试卷从三楼教室窗户往外扔 ,曹某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在计某离开教室时打了他后脑勺一 下。计某打扫完卫生后,叫来5名同学用拖把杆对曹某进行殴打。中国现实教育观照o 华人科学家朱棣文所言:中国人有教育,没有 教养。笔者深以为然。对于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他 的精神便容易倾向于肆无忌惮。这个时候,就特别 需要后天的教育,以及精神道德上的修炼。但遗憾 的是,中国人的教育同样不够。中国的教育表面上 重视德育,而实际上是分数至上,学生精神道德上 的教养长期受到忽视,使得中国社会道德水平出现 了整体的滑坡。学生们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用 理性来

7、控制自己的言行,使之不伤害别人及社会, 而表现为言行无所顾忌,其实可以称之为“有知识的 野蛮人”。 o 摘自宋怀常中国人的思维危机o 中国的学生只是被迫接受了一种填鸭式的应试教 育,而说不上已经接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包括国 民教育或者叫公民教育。良好的教育绝不是学生具有 唱歌跳舞弹钢琴的特长,更不只是获得了比较高的文 化课考试分数,它还要求学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 好的道德判断力,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强健的体魄 。这将为学生上了大学乃至毕业以后人生和事业的发 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可惜我们的各级学校除了最爱的 分数以外,其他的什么价值观、道德判断力,辨别是 非的能力和强健的体魄,就都顾不上了,能在课

8、堂上 照本宣科进行大而无当的说教,就已经是在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政策了。 o 王贵成清华北大为何培养不出一流人才中国现实教育观照o 中国现在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传 授的是完全扼杀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极 端功利主义,如果再不改变,人种都会退 化。 o 资中筠o 江苏某大市教育局长语; o 北京大学郑也夫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o(42)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o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 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 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o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 康、

9、体魄强健。o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国式德育和育人问题及成因梳理o问题之一 什么是育人?育人与育德?o “教育”是什么?o “育人”是什么?o “人”:全人,重点或者说主要是有德之人, 育人又不仅仅是“育德”。还包括个性发展,精神 成长,心理健全等因素。o “育德”只是育人中的一部分,更多强调全人 中的道德品质的因素。o o问题之二 什么是“育”?“育”是不是“教”?o看几种育人、育德或者德育观o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 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 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 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中国大 百科全书教育中

10、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o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 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 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 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 程。(鲁洁、王逢贤德育学新论江苏教育出 版社1994) o 德育是教育者的价值导向与受教育者的自主 建构相统一的活动。(班华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 出版社2001) o 德育是施教者对受教育者有计划地施加系统 的道德影响,把社会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的道德 品质,并表现出相应的道德行为的过程;应该是自由 人对自由道德学习主体自由成长的自由促进。(葛畅 自由:道德的品质学术探索2004、8) o 德育是

11、指德育主体依据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 要求和品德发展主体的需要,遵循个体品德发展规律 ,教育者与修养者通过对话、商谈、探究、实践与体 验等手段,逐步建构与完善个体品德的教育活动。( 张忠华德育本质研究与反思江苏大学学报社科 版2010.5)o学校育德行为o 架构,体系:天网恢恢,疏而不 漏o 策略和方法(宣讲、教诲)o兰州大学黄少华副教授的研究表明:o 就学校“德育”而言,1、20.8%的老师强调的 道德教育虽已在校园列为正规课程,但形式老套 ,所举的榜样人物、模范事迹,空洞而缺乏说服 力;2、46.4%的老师虽能深入浅出,于日常生 活中举现实例子对学生作颇有说服力的道德教育 ,但多半“光说不练”

12、,给学生所作的示范性不强 。3、仅有23.4%的老师才能做到不仅课堂强调 品德教育,而且言行一致,以身作则。o问题之三 什么是德育课程?o 现实学校中的德育课程以及与德育相关 的课程;o 这些课程的标准以及这些课程实施的现 状;o 是知识的课程还是实践的课程;o 需要作为一门学科那样进行系统的测试 评价吗?o 什么是“德”?这能够通过一般的考试来 发现其有无和高低吗?o第四个问题 什么是课程育德?o 学科课程该不该又怎么担当“育德”之责?o “三维目标”究竟是谁的目标?是每一节课的 目标吗?o 课堂教学目标设定、课堂“曲终奏雅”和课堂 教学评价中的问题o 围绕第三维目标,课堂教学中老师的大言

13、、学生的表态,几乎是一幕又一幕搞笑的魔幻小品 ,暴露出中国教育的世俗和官场化。o第五个问题 学校、社会、家庭的育德观是怎样 的?o 家庭:希望孩子品德优异,但可以背着孩子 不择手段不惜纡尊降贵和卑躬屈膝去谋求孩子教 育资源的最大和最优,但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 竞争的世界上不吃亏,总占优。o 社会:功利为上,物欲横流,利益面前的丛 林法则使这个社会情义有价,善恶错位。官员用 高调要求他人的同时早已将权力的寻租最大化, 而不多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逆流凌风发出清醒的 呼喊,可惜声音微弱。 o 学校:像一叶扁舟在大海汹涌的激流中艰难 前行,少数者勉力支撑,秉承教育的宗旨,正道 而行,但圣洁之地也已被一定

14、程度地污染,教育 主体中一些人师节不保,逐渐失去育德之资本和 资格。有些人开始自觉不自觉、有意无意地用不 着边际的所谓理念大言说教,在光鲜的旗号下施 行着忽悠式教育。但这样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如若 不改变,那国人经济小康之时,必然是中国教育 崩溃之日。比如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人生的多少岁奠基 ;明天学校以我为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等o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由于这样一种 现实,三位一体,其最为明显的事实是, 在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学生中,两种与德性 相关的因素正在逐渐滋长,并快速蔓延。o 对“善”和“真”(直、诚)的怀疑、犹豫 ,并进而发展到对善行和真言的躲避和排 斥。o第六个问题 什么是“德”?什么是“育”?o “德”,道德、品德、人格(情感 、态度、价值观)o “德”的基础、核心是什么?o “育”是什么?o o 古人之“教”和“育”几乎是同义的。说文解字:“教,上所 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是说,上行下效,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