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历史高三阶段性总结暨联考试题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53810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历史高三阶段性总结暨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标历史高三阶段性总结暨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标历史高三阶段性总结暨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课标历史高三阶段性总结暨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课标历史高三阶段性总结暨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历史高三阶段性总结暨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历史高三阶段性总结暨联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东名校联考 2011-2012 学年度高三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总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第卷 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合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摘录了伯利克里的一段话: “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是民 主政治,是 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还找到了右面的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内容最合适 的课题是 A.雅典民主制度起源之研究 B.雅典民主政治倒退之研究 C.伯里克利与民主政治确立之研究

2、 D.雅典民主政治利与弊之研究 2.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 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对耶林格的话理 解正确的是 A.罗马法对罗马持久统治的维系起到积极作用 B.罗马人不仅能以武力打天下,更懂得以法律统治世界 C.表明罗马法律体系的高度成熟 D.罗马法在世界史特别是世界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 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这里的“办法”是指 A.发动宫廷政变 B.“法律至上”取代“王权至上” C.实行民主共和制 D.控制

3、“行政专制”的办法 4.“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 ”英国的这种情形被根本改变是在 A.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时期 B.责任内阁制形成时期 C.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改革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改革 5.美国 1787 年宪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 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 院的法官。 ”这主要体现了这部宪法的 A.自由原则 B.制衡原则 C.民主原则 D.平等原则 6.布什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对伊拉克增兵问题征询意见,出席会议的七名内阁成员都 表示反对,布

4、什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 ”这 A.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违背宪法,布什反对无效 D.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7.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 生。 ”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8.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后,雅尔塔体系发展演变的特点是开始形成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 美国开始实施对苏联的“冷战”政策 “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对峙 逐渐形成美苏争霸的格局A. B. C. D. 9.在奥

5、威尔的小说1984 年描写的世界中,大国之间总是处于紧张、临战的状态,没有 实际战争(核战争)的爆发,有的只是在边境地带偶尔的冲突。对国家的掌权者来说,必 要的不是战争,而是国家总动员体制,他们通过制造战争的危机感让国民做出牺牲,限制 他们的自由。小说的这一描写真实地反映了二战后 A.极权主义政治的盛行 B.局部战争不断的现实 C.美苏冷战对峙的状况 D.和平主义思潮的盛行 10.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 “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 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 、 “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 演变。这种变化表明 A.主权国家或国家集团对外政策

6、的务实调整 B.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得到了普遍支持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国际社会很大的遏制 D.国际政治经济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11 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 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这话 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展现了 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表达了 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A. B. C. D. 12 耕织图 (右下图)为南宋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清朝 康熙命内廷供奉焦秉贞在楼绘的基础上,重新绘制。近代有学者将两个时代的耕织图 作比较:发现除“焦图应用西洋之透视法以作画”之外,画面内容都没有大的区别。材料

7、提供的信息不能说明 A.古代王朝统治者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B.中国传统农耕技术自唐宋以来没有突破性发展 C.清代开始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D.西学东渐使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13.2008 年, 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新馆举行,重新定义的 新“四大发明”首次集体亮相。其中被誉为“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 的发明应该是 A.瓷器 B.丝绸 C.青铜 D.酿酒 14.下列诗句中,能够反映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是 A.海将盐作雪,山用火耕田 B.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D.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15.某历史研究性学

8、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收集整理以下材料 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分类统计表 甲午战后新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关图片 新青年刊登的部分文章 你认为该研究学习小组活动主题最贴切的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中国人民反封建求民主的斗争历程 C.艰难曲折的中国近代化 D.中国近代的实业救国之路16.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商办官办或官商合办外商企业年代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1872-1894 年534697191619610328000 1895-1913 年46390801862846913

9、6103153 A.甲午战争后外商企业严重压迫民族资本发展 B.一战前官办资本在近代工业中的比重逐渐降低 C.甲午战争后到 20 世纪初民族资本发展迅速 D.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 17 “1914 年 2 月,农工商部公布了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 ,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 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 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 ”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不包括 A.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B.政府实施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C.民众抵制洋货的斗争 D.重视发展轻工业 18.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 。华资企业增长产生的 最大影

10、响是 A.现代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B.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为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奠定基础 19.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 年前最高产量曾 达 27 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 年恢复到 16 万吨,1948 年又跌至 13 吨。并被征军 用。1934 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可能有 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差 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 日本的经济掠夺 美国的经济侵略A. B. C. D. 20.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

11、史 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基础 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阻碍和限制 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阻碍和促进的双重作用A. B. C. D. 第卷 非选择题(共 6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合计 60 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4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 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 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 材料三 1882 年 3 月,日本政府为制定一部满足帝国统治需要的宪法,专门

12、派人去欧 洲考察。在德国期间,柏林大学的一位教授给他们提出建议:“在欧洲各国中,德国情况 与日本最为近似。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如今日本开设议院, 亦不可以议院之多数决定事项。 ”考察团回国后,决心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制定日本 帝国的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何种政体?(2 分) 概括这种政体的特点。 (2 分) (2)结合美国建国初期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的“建筑物”是指什么?(2 分) 美国是如何纠正“结构上的基本错误”的?(2 分) 该纠正措施在政治上有何重大意义?(2 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

13、上,议院之权薄弱”的 说法是否正确?(1 分) 为什么?(3 分)22 (10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尼克松有一种“意识形态的僵硬性和政治上的实用主义的独特的结合” ,实用 主义在他同大国打交道时表现特别明显,这位总统在全球外交方面自称是超脱意识形态的。材料二 1971 年 7 月理查德尼克松在堪萨斯城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几个世 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以及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 l/3 时间里这五支力量将成 为决定未来的中心。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从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72 年,二十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 态。在你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况。

14、我非常赞赏您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 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我知 道您是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邓小平 1989 年会见尼克松时的谈话 材料四 “在这个世纪实行过去失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遏制已过时” 。 材料五 “在美苏进行对话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 的有利地位” 。 理查德?尼克松不战而胜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三,指出尼克松僵硬的意识形态是什么?(2 分) 他自称“在外交方面是超意识形态”的真实含义是什么?(2 分) (2)据材料二、四、五,指出美国急于改善中美关系的三个原因。 (4 分) (3)材料三中邓小平说“我非常赞赏您的看法”是基于什么考虑的?(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