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学习评价的变化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53748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学习评价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学习评价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学习评价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学习评价的变化(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学习评价的变化?新课程下的评价理念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关注学生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行为的变化;提倡多种评价手段、评价方式和多元评价目标 ;注重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新的学习评价理念较以往学 习评价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评价目标追求多元化。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针对以往地理学习评价 的弊端,把评价目标定位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诊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引导 学生的学习方向;第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 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三,检验教师的教学 效果,调整教师的教学。这一目标理念的转变对地理教师提出

2、了如下要求:要 树立地理学习评价的全面目的观,要在注重学习评价的管理功能的基础上,充 分发挥学习评价的教育功能,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二、评价内容力求全面化。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 察,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 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 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掘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接纳自己、拥有自信。 具体地讲:强调地理学习评价不能只局限于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更关注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 步与变化。倡导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有机结合。要求既要注重对

3、学生地理 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现实状况进行评价,更要注重对学生在地理学 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 的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进行评价。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重学 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 价机会,其目的在于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 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如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成长记录袋等 。三、评价方法倡导多样化。新的评价强调要将考试与其他评价方式有机结 合,力求突破以往将笔试作为唯一考试手段,还应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根据 不同的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4、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选用不同的 方法对学生进行考察和评价。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等方 面的差异以及各种评价方式的不足,也要求评价应采取多种方式。 四、地理学习评价强调主体的多样化。地理评价中“学生不是一系列考试 的消极应付者,而应该是主动参与者”。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 管理者、学生和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是地理课程学习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地理课的 设计、地理课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感受最深。在评价中,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进行 相应的自评、与同学之间的互评,以及对自己学习地理过程不断发展的能力给 予自我反省和客观评价,能

5、给教师对学生本人的评价提供重要的信息来源,为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趋客观性提供依据。同时,学生自身在不断的自评、互评 、小组评,以及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开放性作业、书面报告等多种方法评价 下,能促使学生本身学习地理能力的提高,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和 兴趣。 2、教师评价。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对地理课程的优劣、对学生的影响,所存在的利弊等情况最为了解,因此,教师在地理学习评价中应该最有发言权 。若让教师参与评价,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能为有效地改进课程、发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合理的课程 决策等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教师参与评价,也有利于领悟教改

6、的真谛, 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实。 3、家长评价。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和学习,家长是非常了解的。家长参与评 价,更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地理评价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地理学习评价十分关注给学生带 来的心理反应,评价过程中以激励为主,努力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第一 ,要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甑别和选拔功能,倡导在教学活 动和学习评价中“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让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 态,为学生的学习成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第二,强调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 是为被评价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被评价者展示自己的努 力和成绩;第三,要求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知道怎样扬长避短,使 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 习活动,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