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调气法治疗糖尿病膀胱病疗效观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049754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益气调气法治疗糖尿病膀胱病疗效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益气调气法治疗糖尿病膀胱病疗效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益气调气法治疗糖尿病膀胱病疗效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益气调气法治疗糖尿病膀胱病疗效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益气调气法治疗糖尿病膀胱病疗效观察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益气调气法治疗糖尿病膀胱病疗效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益气调气法治疗糖尿病膀胱病疗效观察(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Observation of The Effect of Suppplementing Qi and RegulatingQi on Diabetic cystopathySpeciality: Internal Medieine of TCMAuthor:Li QianTutor:Professor Zhao QuanlinAbstractObjective: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Suppplementing Qi and Regulating Qifor DiabeticCystopathy (DCP) and effect ofCG

2、RP ofthe diabetic rats, to uncover newmethod of the target time and explore the role of the mechanism.Method:60 patient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experimental group(30 patients) andcontrol group(30 patients),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herapied by Suppplementing Qi andRegulating Qi , control group we

3、re therapied by Mecobalamin,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of the symptoms and signs and the remainder urine of the bladder of two groups . Theexperimental researchestablished model of diabetic rats firstly , to observe bladderCGRP and serum CGRP.Result: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Suppplementing Q

4、i and Regulating Qi on theimprovement of symptoms and signs and remainder urineof the bladder than control group( p 50。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消渴病)分会制定的辩证标准定标准如下:(1)消渴病诊断标准凡具有口渴多饮,消谷易饥,尿多而甜,乏力或形体消瘦等症候者即可确诊。(2)辨证标准2两组性别分布经X 检验,P0.05,无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针对糖尿病膀胱病中医辩证属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者,其证可见:倦怠乏力、口干、排尿无力、小腹坠胀、尿有余沥、尿失禁、

5、舌质淡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或涩等。(三)纳入标准1、符 合 上 述 西 医 糖 尿 病 膀 胱 病 的 诊 断 标 准 者 。2、符合上述中医辨证标准者。3、治疗前一周未服用可能影响植物神经或膀胱功能的药物。(四)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西医糖尿病膀胱病的诊断标准者。2、不符合上述中医辨证标准者。3、血压140/90mmHg,或HbA1c10.0%。4、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者。5、排除前列腺增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尿路梗阻和外伤所致排尿异常者。6、不合作者(指不能配合饮食控制、运动治疗或不能按规定用药治疗而影响疗效者)、精神病患者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和对本药过敏者。二、研究方法(一)随

6、机分组将符合诊断标准的DCP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1、两组治疗前资料均衡性分析(1)两组治疗前性别比较(详见表1)表1两组治疗前性别的比较分组试验组对照组例数3030男性3(10.0)4(13.3)女性27(90.0)26(86.7)男:女1:91:6.52(2)两组治疗前年龄比较(详见表2)3两组年龄分布经X 检验,P0.05,平均年龄经t检验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两组DCP病程分布经X 检验,P0.05,平均病程经t检验,P0.05,统计无差异,具有可比性。表2两组治疗前年龄的比较分组试验组对照组例数303050岁345160

7、岁10126170岁1714平均年龄60.706.9359.807.222性。(3)两组患者糖尿病病程分布比较(详见表3)表3两组患者糖尿病病程分布的比较分组试验组对照组例数30305-6410-141415-1012平均病程(年)12.873.7313.133.92两组患者糖尿病病程分布经X2检 验 , P0.05, 平 均 病 程 经 t检 验 , 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4) 两 组 治 疗 前 DCP病 程 分 布 比 较 ( 详 见 表 4)表4两 组 DCP病 程 分 布 的 比 较分组试验组对照组例数3030 6月12117 12月1312 13月57平均病程1

8、2.275.5611.675.842(5) 两组治疗前中医症候比较(详见表4)4两组治疗前各主要症状体征经X 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具有可比性。表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主要症状体征比较项目试验组对照组例数%例数%倦怠乏力小腹坠胀尿有余沥排尿无力尿失禁口干舌 质 淡 暗 或 有 瘀点瘀斑脉象细弱或涩29192323518292696.6763.3376.6776.6716.760.0096.6786.6729182227419302796.6760 0073.3390.0013.3363.33100.0090.002(6)两组治疗前症候积分比较(详见表6)表6两组治疗前症候积分的比较

9、分组试验组对照组例数3030症 候 积 分 (xs)15.333.5415.732.50经t检验,P0.05,两组症候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具有可比性。(7)两组治疗前糖代谢及膀胱残余尿量比较(详见表7)表7治疗前糖代谢、膀胱残余尿量比较项目空 腹 血 糖 ( mmol/L)餐 后 2小 时 血 糖HbA1c(%)膀胱残余尿量试 验 组 ( n=30)6.830.928.111.187.020.5687.1327.59对 照 组 ( n=30)6.980.748.171.007.270.7484.9724.87两组患者治疗前糖代谢、膀胱残余尿量经t检验,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

10、性。(8)两组治疗前血脂比较(详见表8)5表8两组治疗前血脂的比较分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试验组6.691.022.470.96对照组6.471.122.500.73两组治疗前血脂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9)两组治疗前血流变比较(详见表9)表9两组治疗前血流变比较分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还原高切粘度全血还原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纤 维 蛋 白 原 g/L试验组7.741.0011.981.8015.242.4824.695.691.810.124.561.06对照组7.221.1711.782.0016.444.4223.014.141.820.164.660.85两组治疗

11、前血流变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资料分析示:两组在年龄、性别、血糖、血脂、血流变、症侯积分、病程、残余尿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糖尿病膀胱病患者以老年女性居多,且糖尿病病程越长,糖尿病膀胱病的发病率越高。DCP患者的血脂、血流变等指标水平普遍较高。(二)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血糖、体形、运动量、精神状态等给予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和心理疏导。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继用以往用药方案。血糖控制不理想者,调整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的剂量,使空腹血糖8.0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10.0mmol/L。分组治疗1、试验组予加味枳术汤,主要组成药物

12、为黄芪30g、生地15g、当归15g、枳实9g、白术15g、桔梗9g。随症加减:气虚明显者,加党参30g,大便干结者,加熟大黄6-9g,大便偏稀者,改炒白术15g;尿频尿急者,加竹叶9g;口干明显者,加黄连 9g等 。煎服法:水煎两次,每次取汁200ml,共400ml,兑后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次200ml,6每日一剂。2、对照组予弥可保500ug,口服,每日3次,餐后半小时服用(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制造,国药准字:H20030812 剂量500ug/片)。(三)疗程八周为一疗程,观察一个疗程。(四) 观察方法1、 安全性观察(1)血、尿、大便常规检查:治疗前后各1次。(2)肝、肾功能检查:治

13、疗前后各1次。(3)不良反应:观察患者服用药物后有无不适,是否出现水肿,并结合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的检查观察药物有无毒副作用。2、疗效性指标(1)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脉象的变化,按中医症候记分法进行统计,治疗前后各记录1次。(2)膀胱B超残余尿量,治疗前后各测1次。(3)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前后各测1次(平时根据情况监测)。(4)血脂、血流变,治疗前后各测1次。(五)中医症状评分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中医症状评分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自拟每个症状按严重程度分为四度,分值分别为0、2、4、6

14、分。症状得分相加为每个病人的中医症状总得分。治疗前后各计算1次。7中医观察症候评分标准症状体征倦怠乏力尿有余沥小腹坠胀口干排尿无力尿失禁评分标准无轻度:易疲劳,劳累后感倦怠乏力,但对日常工作、生活不大 中度:易疲劳,劳累后明显感到倦怠乏力,日常工作、生活受影 响重度:稍动即感疲乏无力,日常生活明显受到影响无轻度:每次排尿量比原先少1/3、尿后仍有轻微排尿感中度:每次排尿量比原先少1/2、尿后仍有排尿感重度:每次排尿量比原先少1/2以上、尿后排尿感严重正常:症状无轻度:偶有小腹坠胀,可自行缓解中度:小腹坠胀较轻,时可自行缓解重度:小腹坠胀不适,难以自行缓解无轻度:偶有口干,日饮水量无明显增加中度

15、:常有口干,日饮水量较前增加1/2无轻度:排尿费力,排尿时间延长, 比平时增加1/3中度:排尿费力,排尿时间延长,比平时增加1/2-2/3重度:排尿费力,排尿时间延长,比平时增加2/3以上无轻度:偶有尿失禁中度:常有尿失禁,夜间较多重度:常有尿失禁,夜间和白天均较多分值02460246024602460240246舌质淡暗或有瘀点瘀斑,计2分,无计0分;脉沉细或涩计2分,无计0分。2、疗效评定标准(1)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尼莫地平计分法)8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n70%。有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疗效指数

16、30%n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值减少30%但0.05为无统计学意义。四、临床结果(一)治疗前后两组各指标比较1、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详见表10)表10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侯积分比较分组试验组对照组例数3030治疗前15.333.5415.732.50治疗后6.273.4710.133.06症候积分经t检验,与治疗前比较, P、 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加味枳术汤在降糖方面没有太大优势。6、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详见表15)10表15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分组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6.691.022.470.965.660.941.610.926.471.122.500.736.221.062.340.49两组血脂治疗前后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各指标治疗后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