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国际关系——第二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049683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后国际关系——第二讲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战后国际关系——第二讲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战后国际关系——第二讲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战后国际关系——第二讲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战后国际关系——第二讲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后国际关系——第二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后国际关系——第二讲(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战后世界政治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主要内容:1、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终结2、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3、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第一节 战后世界两极政治格局的形成与终结什么是世界政治格局?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国 家和国际组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并 根据一定的规则形成的结构和态势。构成世界政治格局的 基本要素是主权国家,其次是国家集团和国际组织。充当主角的条件:A.具备强大的实力;B.奉行独立的外交;C.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一、雅尔塔体制的形成及两大阵营的对峙(战后初期至50年代中期)1、雅尔塔体制的建立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1945年

2、2月雅尔塔会议和 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三类协议:第一类是协调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的战 略步骤,执行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最后阶段中协同作战 的军事计划。第二类是确定对战败国处理的原则问题。 第三类是战后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问题。 雅尔塔体制:指美、英、苏 三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 ,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 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 战后和平等问题,在以雅尔塔 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会议 上所形成的谅解和协议。该体 制形成了美、苏两国各自在欧 洲及远东的中国和日本的势力 范围,确定了战后世界秩序和 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 实质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战 后两极格局基本上是在雅尔塔 体

3、制的基础上形成的。前排左起: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1945年8月15日,日 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 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图为纽约街头的一名 水手初闻停战消息后, 情不自禁地与一位陌生 姑娘热烈拥抱,双双沉 浸在胜利的欢乐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小资料:美国的军事和政治力量军队人数1200万;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独家拥有原子弹;政治上控制和操纵联合国;美国前总统胡佛说:“目前,我们,只有我们掌握着 原子弹,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 家,没有任何一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 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

4、担子并承担责任。”2、两大阵营的形成与对峙冷战 原因:第一,二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恶化;第二,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并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第三,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军事政治大国,并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第四,美国把苏联看做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遏止苏联;第五,国家利益的争夺和意识形态的分歧;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二战之前,苏联是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被包围 在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而在战后,苏联不仅成为军事强 国,而且正在与苏军解放的一系列东欧国家组成社会主义阵 营。1946年月,斯大林提出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思 想,要求石油、钢铁等主要经济指

5、标超过西方。有鉴于苏联 的势头咄咄逼人。月日,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 威斯特敏斯特学院发表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首次用“ 铁幕”一词概括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在世界现代史上,丘吉 尔的这次演说,一般被认为是冷战正式拉开帷幕的标志。“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 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 条线的后面,有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 、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 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 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富尔敦演说公开而明确地发出了冷战的信号,表 明西方国家已经开始把苏联看成是最大的威胁。斯大 林在3月13日的一次谈话

6、中进行了回击,他说丘吉尔 “是要在盟国中散播纠纷的种子”,“是号召同苏联 进行战争”。 帝国主义阵营形成的三个步骤:A.1947年3月抛出杜鲁门主义 (政治)“冷战”的开始实质:干涉别国内政,实现美国霸权。B.1947年6月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经济)用经济手段达到政治上控制欧洲的目的。C.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军事)用军事手段把西欧捆绑在美国的战车上。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参众两院发表咨文并同时对全国广播。他在这次演说中提出要遏制共产主义,要让美国领导“自由世界”,加紧干涉他国内政、控制其他国家。这些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

7、冷战”的开始。 杜鲁门总统在国会 发表演说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 哈佛大学演讲提出为西欧提 供130亿美元的援助,其条 件是:受援国必须购买一定 数量的美国货物;尽快消除 关税壁垒;放松或取消外汇 管制;将本国和殖民地出产 的战略物资供应给美国;设 立由美国控制的对等基金, 保障美国的私人投资和开发 权利;同时要减少对社会主 义国家的贸易,逐步消除政 府中的进步势力等。马歇尔社会主义阵营建立的三个步骤:A.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九国情报局的成立(政治)1947.9 华沙 苏、波、捷、匈、罗、保、南、意、法B.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经济)1949.1 莫斯科 苏、保、捷、匈、波、罗 C.华沙条约

8、组织的成立(军事)1955.4 华沙 苏、阿、保、匈、波、罗、捷、东德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欧洲的冷战柏林危机1948年,西方国家将在德国占领区合并,实行货币改革。苏联切断西方占领区同西柏林间的水陆交通,并发行了新货币,这就是“柏林危机”。这是“柏林危机”时的空运。四国分区占领德国欧洲一分为二 ( 1961) 一件震惊世界的事情发 生在1961年8月12日( 星期六)夜里。午夜过 后,一堵将东西方分隔 长达近30年的墙建了起 来。柏林墙封网瞬间,一东 德士兵突然逃往西德。眺望封锁墙外的亲人1989年11月9日,长久以来作为东西方对抗最有力标志的柏林墙最终被推倒了,有1%的东德公民涌入西德与他们

9、自1961年因关闭边境而被迫分离的朋友和亲戚们再度团聚。 分割30多年,兄弟重逢在柏林墙边柏林墙柏林墙的正式名称叫“反法西斯防卫墙”,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冷战的产物。二战后, 德国作为战败国,被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 ,柏林也分别被美、英、法、苏划分为四块占领 区。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对封锁西柏 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并开始在 分界线上修建水泥板墙、水泥墙、铁丝网、碉堡 、壕沟、铁栅栏等隔离措施,总长达1695千米 ,通称“柏林墙”。1964年,柏林墙建成,柏林被 一分为二。局部地区的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两大阵营尖锐对峙在亚洲的突出表现就是1950年至195

10、3年的朝鲜战争和61年至73年的越南战争。1950年,美国 打着联合国的旗号 侵略朝鲜。图为 “联合国军”在朝鲜 登陆。朝鲜人民军反坦克部队向 美军坦克开炮。1953年7月27日, 朝鲜停战签字仪式 就在板门店举行。板门店共同 警卫区。图中前 排的铁皮房就是 军事停战委员会 谈判会场,朝鲜 军事分界线横穿 其中。1954年,越南 北方解放。图为胡 志明(中)到达巴 黎同法国谈判越南 独立问题。1965年,美国海 军陆战队在越南岘港 登陆。 1966年美国飞机轰炸河内。越南南方解放军围攻西贡 军队别动营。1973年, 美国同越南北 方政府在法国 巴黎签订停战 协定。冷战的影响“冷战”关系压倒一切

11、,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 依赖苏联;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 战争的威胁之下;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 ,使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美苏为争夺势力范围,破坏世界和平,爆发了 局部“热战”,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 ,使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3、国际力量的分化组合第一,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A.亚非会议的召开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77国集团的建立第二,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A.苏南冲突(1948年)B.波匈事件(1956年)C.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D.中苏边界冲突(1969年)第三,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

12、A.西欧的联合自强欧共体的建立B.法国的“戴高乐主义”(50年代末60年代)C.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1969年提出)D.日本的“亚洲自主外交”二、70至80年代中期,两极向多极方向发展 1、美国的战略收缩和调整 尼克松主义里根主义2、苏联的全球扩张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侵占阿富汗3、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中东国家的石油斗争和联大第六次特别会议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西欧日本的独立倾向西欧开始在国际事务中用“同一个声音说话”日本提出“多边自主外交”,指出政治大国目标三、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两极格局的终结1、美苏关系的缓和美苏首脑在中程导弹条约签字仪式上(1987)从1985年1

13、1月到 1991年7月,美苏首 脑多次会晤,双方达 成中导条约、销毁和 不生产化学武器协定 、欧洲常规武装力量 条约等多个裁军协议 ,还就东欧剧变以及 美苏经济合作达成谅 解协议,美苏两国由 敌人转为伙伴。 2、地区热点问题降温1988年4月,苏联开始从阿富汗撤军;1988年8月两伊战争(8年)停止;2002年4月安哥拉内战(27年)停火;1990年8月柬埔寨战争(11年零8个月)停止;2002年中美洲各国之间的战争也相继结束。1990年8月爆发的海湾危机中,美苏进行了冷战期间在地区冲突中的首次合作。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989年夏秋之交,东欧各国相继发生剧变;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

14、邦德国;“经互会” 于1991年6月解散;华约组织1991年7月解散;1991年12月苏联解体。第二节 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是当代世界格局的一种表现形式。所谓世界多极化,泛指经济、政治、军事、文明等方面形成的多个世界中心,包括经济多极化、政治多极化、军事多极化、文明多极化等。一般意义上的世界多极化,常指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与世界政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一、美国仍是唯一超级大国军事上,美国大量增加军费,建立绝对军事 优势。在全球战略上,美国控制欧洲,利用、制约 日本,挤压、削弱俄罗斯

15、,用接触、遏制手段对 付中国,主导中东事务,分化第三世界。舆论上,美国为实现建立单极世界的战略目 标,极力宣扬“单极稳定论”和“多极危险论”。“9.11”事件后,美国抓住世界各国一致反恐 这一机遇及时变换策略,调整单边主义政策,按 照“要么站在美国一边,要么站在恐怖分子一边” 的原则划分敌友,建立由它主导的反恐联盟。二、俄罗斯寻机重振大国地位从长远看,俄具有再次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潜力。据俄学者计算,俄人均自然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总潜力超过美国11.5倍,德国45倍,日本1719倍。其劳动力素质较高,科技教育力量较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较雄厚。三、欧洲独立自主的趋势日益增强欧盟已经建立经济联盟,实行

16、单一货币欧元,经济一体化取得历史性的巨大进展,并为欧盟政治、军事一体化奠定了基础。在欧洲安全防务问题上,欧盟历来对美国言听计从,但现在自有主张,目前正加紧组建欧洲独立的防务,反对美国实行单边主义。在打击恐怖主义的问题上,欧盟虽然多次发表了完全支持美国的声明,但实际上同美国保持着一定距离。四、日本图谋走向政治军事大国难以控制在经济方面,日本创造了战后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这一成就是在克服资源贫乏、地狭人稠等先天条 件不足的劣势下取得的。 44在军事力量方面,以军事技术水平衡量日本军队装备,则是亚洲最先进的,军费开支仅次于美国,是 世界第二军费大国。 45在国际影响力方面,日本积极利用“援助外交”,作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的主要手段。 46资料卡: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已达4.4万亿美元,占世界17,达美国的70,相当于德国的2.5倍。2005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