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探索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48989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探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探索摘要 “十个指头不一样齐” ,学生之间必定存在着差异性,有部分学生由于某些原因,他们的学习水平、能力、习惯等与一般的学生有一些距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是我们所追求的,作为教师,有责任去寻找影响孩子学习的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关爱学困生,建立爱心档案;赏识点滴进步,激发进取精神;学习遵循“小步子化”原则,并发掘其潜能;为学困生的成长创设良好的集体环境;及时与家长沟通,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抓学困生,要反复抓,抓反复,坚持不懈地做好等策略来加强对这些学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关键词 小学学困生小学学困生 成因成因 对策对策一个班级当中总会存在着层次不同的学生,我

2、班有好几个学生,由于某些原因,在学习方面与一般的学生拉开了一些距离。表现在学习水平、能力、习惯、基础都比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提高难度比较大,普遍缺乏自信心、意志力和学习焦虑等,人们给这些孩子起了一个名字:学困生。学困生是受教育者中的弱势群体,但他们也希望被关注,被重视。学困生在学业成绩上的落后,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长期发展的结果。如果我们教师忽视了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我想:如果想转化这些学生,就必须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透视,去了解学困生学习障碍的成因,只有全面了解他们,才能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才能在学习和

3、生活中给予他们最好的帮助,对症下药,才能收到春风化雨,点石成金的教育效果。我通过平时观察、访谈、调查分析等方法研究,认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四个方面:1、学生自身因素他们大多学习动机不稳定,常常受其他诱因所影响,意志力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无进取心,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学习成绩差,对学习失去信心,就自暴自弃,表现出沉默,还有很多学生具有很强的逆反心理。2、家庭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家长也忙于自己的事业,无暇顾及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认为自己赚钱是为了孩子将来更好地上学和发展,所以,只好暂时将孩子的抚养教育问题落在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些上一辈人身上,长辈的万般呵护,致使这些孩子

4、日益成为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事事长者操心劳力,代办包办,孩子坐享其成,致使这类学生在学习上不勤奋,怕艰苦,没规矩等,只要一遇到困难,就不能知难而进,对学习丧失信心。此外,有些家长由于教育子女的方法、管教方式、教育思想上都存在着偏差,当子女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时,或对其冷眼相待,或对子女进行棍棒式教育,使学生难以忍受高压,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同时,也有些家长认为知识掌握的再多还不如经商实惠,放任不管,任凭他们自由发展,这也是造成学生向学困生转变的重要原因。3、学校教师因素教师的工作方法及态度等对学困生形成会产生重要影响,老师严厉的批评、斥责、冷落、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对学生不能一视

5、同仁等。这样不但没能使教育收到实效,而且会促进学困生向更坏的方向转变。4、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的不断开放,市场经济的崛起,各种事物层出不穷,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非辨别能力的限制,社会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如网吧游戏、影视娱乐等严重左右着学生的身心成长。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育过程中逐步消除这种落后现象,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呢?为此,我想略谈一些我的粗浅的认识和看法。1 关爱学困生,建立爱心档案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只有爱学生的人,才能教育学生。”冰心老人也曾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这就是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别是对学困生,他们常常因为得不

6、到爱而萎靡不振,成为游离于班级边缘的群体。我们要倾注更多的爱心与帮助,学困生普遍存在“破罐子破摔”,“自卑与自尊互相交织”的心理。他们对教师普遍存在敌对心理,因此,教师要想亲近他们,首先要关爱他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来滋润孩子的身心,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爱。我将学困生的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等登记在学困生爱心档案上。建立专门的家庭联系卡,并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及时和他们的父母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共同促进孩子的进步。只有把满腔的热情倾注到学生心坎上,使其感到教师的真诚和善意,才会使学困生禁闭的心扉向你敞开,赢得他们的好感与信任,保证正常、愉快地

7、接受教育。2、赏识点滴进步,激发进取精神我们许多家长和教师习惯于用审视或挑剔的眼光注视孩子,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我们看到的多是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导致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这方面不行,那方面不如别人,结果是越看越生气,越比越失望,其实这是走入了一个认识误区,将个人在社会中的能力扩大化了,一个人即使再强大也不可能样样精通,让所有的优点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而当我们换一种心态,改用信任、欣赏的目光关注孩子的行为时,就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有那么多的优点和长处。要想真正做到用信任欣赏的目光关注孩子,必须改变那些根植在我们思想深处的观念。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

8、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如果我们能一分为二地看待孩子,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赏识他们的点滴进步,适时的加以表扬,便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奋发向上,以此激励学困生,能充分调动他们进取的积极性。我曾教过一名学生,这个学生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并且作业字迹潦草,出错的地方很多,上课时人是坐着,但游神的时间比较长久,有时候,我盯了他好长时间,他才慢慢回过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于是,我开始找他谈话,教育他怎样做才算是一个好学生?他也点头表示会改正。但到了第二天,他还是老样子,我曾找他谈话过好几次,但是,仍然不见效。于是,我有点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我思考着:我应不应该就这样放弃了,回过来想一想,孩子的潜

9、力是无穷的,我有责任开发他的潜力,使他成为一名爱学习的孩子。终于机会来了,一天,他在教室里做完作业后,发现同桌的位置上有纸屑,他就弯下腰主动捡起纸屑扔到垃圾桶里,原来这孩子也有他的闪光点,于是,我抓住机会,走了过去摸了摸他的头,对他说:“你是个讲卫生的好孩子,老师为你感到高兴,但是老师也很希望你能好好学习,成为一个爱学习的好学生,好吗?”我边说边奖给他一颗星星,他也高兴地笑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有意识地接近他,多方面关心他,留意他的闪光点,找准机会,尽量的去表扬他,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重视。为了促进他的进步,我在班级开设了评比每周的“进步奖”,由同学们民主评议。由于我的及时表扬,他有好

10、几个星期都获得了“进步奖”,这对他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了很大的帮助。小小的鼓励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慢慢地,他的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并且字迹工整,上课基本上都能集中思想认真听讲。期末考试他得了 76 分,全班同学都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不约而同地为他鼓掌祝贺。我对他说:“如果你继续努力,下次会更好的。”我还曾转化了一个学困生小宇,小宇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非常调皮,曾好几次偷过家里的钱,但他也有优点,乐于助人,热爱劳动,吃得苦,我对小宇经过多次家访和个别谈心,用很多故事事迹去教化他,特别是利用他思想上的“闪光点”去照亮他身上的“阴暗面”,深刻指出那些不良习惯的危害性,勉励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终于使小宇

11、有了转变,不但家长反映他各方面大有改进,而且也多次受到其他老师的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教师,及时肯定表扬学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吝啬表扬、赏识和激励! 3、 学习遵循“小步子化”原则,并发掘其潜能在学习过程中,要帮助“学困生”指定辅导计划,计划要遵循“小步子化”原则,以免学生失去信心。教师要努力帮助学困生获取成功,哪怕是小小的成功,也要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如:在课堂提问时,可安排一些对于学困生来说一些比较简单易回答的问题,给他成功的机会,答对了及时给予鼓励。再如:一篇课文要求他们

12、分几天读完,写也这样,我布置学生写作文,别人写一段,他们写几句也算通过。我还在作业上对这些学生开一些“小灶” ,从而让他们不会因为“太难”而无从下手。对学困生的作业不要过于苛求,尽量给予表扬,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但也要对他们一视同仁,有错必究,但方式应委婉。在为学困生设计任务时,既要考虑是否能完成,又要有适当的难度,用以激发他们的潜能,还要辅导学困生做好知识的归纳总结,帮助他们掌握课上所学的知识。4、 为学困生的成长创设良好的集体环境学困生是集体的一员,是班级的一份子,鼓励学困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活动,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于是,我在班上开展手拉手活动,我请全班学生集体推荐了“小师傅”,一对一长期

13、地帮扶他们学习,督促他们完成作业,发现困难及时向老师反映。并开展兴趣活动,我从兴趣入手,通过做小歌唱家、小发明家、小劳模等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树立自信心。同时也有意识地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不断地出现新的面貌。常言道:“以心换心,才能得真情。”班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活动,使几位学困生已经能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取得了很大的进步。5、及时与家长沟通,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家长是学生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家长和学校达成共识,教师可通过“家长会” 、 “家访”等形式,了解小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小学生

14、的科学方法。并及时提醒他们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活动,教师与家长通过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探讨,主动走进孩子的心灵,用真诚的爱心去启发引导,抚慰孩子的心灵,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曾记得一次,我班有一位学生考试得了 60 分,他很紧张,害怕回家被家长责骂。我知道了这件事后,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孩子回家后不但没有受到批评,而且父亲鼓励了他,说他已经考及格了,叫他再努力就可以使今后的成绩不断提高,向优秀靠拢。孩子紧张的情绪得到了释放,而且也增添了对学习的兴趣。家长应改变“望子成龙” 、 “望女成凤”对子女期望过高的心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更应该注意帮助孩子克服孤僻、脆弱、经不起挫折的心理。

15、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6、 抓学困生,要反复抓,抓反复,坚持不懈地做好教育工作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学困生有动荡的心理特征,就是在前进中容易出现反复,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他们的反复,克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耐心,还必须有恒心。深入了解学困生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他们的进步。如:学生小强,在我的苦口婆心、鼓励和鞭策之后,接连几天他上课还是注意力比较集中,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但好景不长,没过几天,他又回到老样子,我多次找他谈心,寻找原因,了解他在想什么,有时也刻意表扬了他,之后,我发

16、现他上课注意力集中,举手也比较积极,偶尔不督促他做作业时,作业也做得很好。我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学困生一定会转化成好学生的。随着对学困生问题的实践,我逐渐认识到:作为教师,应让这些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下,让他们都能健康茁壮成长。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教育,是人类的希望。教育有法,教育更需要得法。教育的技巧和成功来源于教师真挚的爱生之情,对待学困生就如同绵绵春雨,滋润了他们的心田,像明亮的闪电,照亮了他们前进的路,提高学困生成绩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作,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看到成效的。只要教师付出辛勤的汗水和真心的爱,认真钻研合适学困生的方法,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2盛先业:后进生教育初探 , 班主任 ,2001 年第 1 期3鲁玲美:转化后进生要坚持正面教育 , 班主任 ,2001 第 11 期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年单位:温岭市塘下小学 作者: 张海燕邮编:317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