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凌田国强经济增长的制度环境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7048890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4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凌田国强经济增长的制度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沈凌田国强经济增长的制度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沈凌田国强经济增长的制度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沈凌田国强经济增长的制度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沈凌田国强经济增长的制度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沈凌田国强经济增长的制度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凌田国强经济增长的制度环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增长的制度环境经济增长的制度环境 沈凌 田国强 2009-3-25 内容提要:本文研究经济增长的制度环境,特别是考察政治制度的不同集中 度对于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我们的研究显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民主政 治制度也许并不能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一条赶超发达国家的路径, 但集中的政治制 度却又带有很大的风险性。 “好的”集中政治制度之所以能给一些发展中国家带 来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这与它们具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和相对贫乏的自 然资源是密切相关的。在一个陷入“贫困性陷阱”的发展中国家,只要行政事业 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不太高, 一个即使只谋求私利的政府也往往会客观上采取有 利于经济长期增长的投资

2、政策。我们的研究更进一步指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 平时,进一步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更有利于经济实现长久而稳定的可持续增长。这 个研究不仅给中国过去 30 改革开放为什么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给出了一个理论解 释,也为今后的改革重点和方式提供了某种启示。 关键词:经济增长,政治制度。 JEL 分类:D72 H2 O12 P16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of economic growth. In particular,

3、we show how a dictatorial political institution can foster economic growth. Our preliminary study tells us: the democratic political institution is unable to provide a path through which developing countries can catch up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However, dictatorial institutions imply great risks.

4、The good dictatorial regime can foster economic growth, and it needs a stable ruling environment and relative less nature resources. For a developing country in the poverty trap, even a selfish dictatorial government would have incentive to invest in public goods to foster economic growth under cert

5、ain conditions. Keywords: economic growth, political institution. JEL Classification Numbers:D72 H2 O12 P16 沈凌: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电子邮箱:。 田国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Email: 联系地址:上海国定路 777 号,邮编 200433。本文的写作得到上海财经大学 “211 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和“上海浦江人才计划”2007 年度“和谐式经济增长理论”课题组的资 金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而持续的经济增长,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奇 迹

6、”, 也掀开了我国近代以来最为辉煌的历史篇章。 理解改革开放的成功及辨明仍然存在的 问题,离不开对历史的深刻体会。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有志之士就一直在苦苦地 探索着振兴中国的途径,其间有过最主要的变革:从洋务运动阶段到民主革命阶段,再到继 而的无产阶级专政与计划经济阶段, 为什么直到改革开放阶段中国才真正改变积贫积弱、 闭 关自守的局面,实现富民强国、开放兼容的跨越?“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我们分别从政 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来追溯改革开放的历史渊源。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中的“洋务派”高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大旗,维 持亘古不变的政治体制,重点学习西方先进

7、生产技术。在洋务运动阶段,国家充当了经济投 资的主体, 其结果以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而告终。 由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近代民主革命则主 张,以暴力革命推翻原有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政治体制,经济上实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市场经济。但随后而来的军阀混战、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稳定和发展。 这个历史阶段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激进的变革代价高昂,由于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权,就存 在着政治和军事上的动乱,经济不可能繁荣,国家就不可能强盛。随后的新中国无产阶级专 政尽管政权稳定统一, 但是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由于它从根本上否定个人 行为的经济动因,经济的运行效率越来越低。结果,在一个没有

8、大规模敌人入侵,世界基本 安定的环境下,中国痛失了发展先机,到“文革”末期国民经济已几近崩溃的边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做出把工作重心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在经济制度上,逐步明确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即通 过走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道路,来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实现富民强国目标。这 一转变,终于使新中国政治稳定统一这一有利的政治条件,得以转化成实际的经济成果。三 十年,在中国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非常短促,却是近代以来这 170 年间最伟大的一章,也是中 华民族前所未有的辉煌。甚至在世界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经济体,在这长达三十年内国内 生产

9、总值(GDP)维持近 10%的年平均增长率也是从未发生过的。由此看来,总结中国的经 济增长的原因所在, 离不开稳定的政治制度环境和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完美结合。 从 跨度 170 年的变革图强史来看, 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经济制度从较长时间来看, 都是内生变 量。因此,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讲,发展不是给定制度环境下的产出增长,而是在 制度变革和完善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因此,考察经济增长的制度环境,从中国变革图强 的历史中寻找客观规律, 就变得十分有意义。 这也将会是中华文化影响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影响经济绩效的制度环境中,民主常常成为重要一环,也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特质。因 此,长久

10、以来,民主作为一个相对先进的人类社会组织形式,被认为是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 的原因之一, 也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目标之一。 就像我国的民主革命阶段, 多少仁人志士, 抛头颅、撒热血,就是为了结束封建帝制,创立民主共和。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民 主在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有着相对不完善的实现。 或者说, 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有着较高的 政治集中度。 这样的政治制度对经济的影响究竟是什么?到底是有利于还是有害于一国的经 济增长?如果都有可能, 那么建立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集中政治制度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在我 国, 各个地方政府有着类似的政治体制, 但是为什么不同的地方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有很 大的不同, 以

11、至于造成各个地方最终有完全不同的经济增长轨迹?一句话, 民主集中制和经 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先行,而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作为一个事实存在,但是为 什么会如此,却缺乏相应的理论解释。政治制度的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否必 对中国近代以来变革阶段划分的详细讨论见王一江 (2007)。 要?如果必要,应该如何发展?这些都没有获得理论的支持。我们讨论政治体制改革,常常 是单纯从的政治学角度出发讨论民主的意义,将政治体制的改革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割裂开 来, 没有意识到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一个合适的政治体制作为保障。 我们的三十年的经济奇 迹,

12、是和我们的现有政治制度密切相连的。 总结中国的经济发展经验, 就必须从理论上回答: 我们现有的政治体制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还是阻力器?我们是不得不将政治体制改革延 后, 还是我们需要这样一个相对集中的政治体制作为经济增长的保障?随着经济的增长, 我 们的政治体制需要作何改变,去适应业已提高的经济水平? 研究这个课题,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有着非常强的实际意义。众所周知,我国 的发展,在地区上是十分不均衡的。东部沿海地区的 GDP 已经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 部分内陆省份,还停留在联合国规定的极不发达水准。那么,总结东部经济发展的经验,对 于西部的发展,就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有着政治上

13、的重大意义。如果东部的发展是地理 沿海的缘故, 那么西部就没有复制东部成功的可能。 如果东部是靠大量的资本投入拉动的增 长, 那么西部要发展就是一个简单的资本投入的过程。 如果东部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引入市 场机制,完善政府职能的政治体制改革之上,那么西部要做的首先就是政府职能的转变。 在具体涉及这个宏大题目之前有必要首先厘清的是, 先进的政治制度并不仅仅包括民主 原则。一般来讲,民主在政治经济学范畴内,就是多数原则。而现代政治制度,除了民主原 则, 还有法治原则, 体现保护少数利益的自由主义原则等等。 即使在民主原则的制度实现上, 现代政体也有很多形式,比如代议制。多数原则也有很多,比如简单多

14、数,三分之二多数, 多轮末尾淘汰的奥林匹克多数等等。 讨论政治制度和经济绩效的关系, 就需要将各种因素区 别开来,分别考虑,而不是将所有制度混为一谈。这是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 法。因此,为了研究政治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本文范围内所讲的政治制度环境,我们采用 民主政治最本质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中的集中程度来衡量和刻画政治制度环境。 其次, 这个制 度对经济的影响渠道也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在这里只是研究了不同政治集中度通过资本积累 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最后,政治制度不是一个量化的指标,在涉及实证部分往往较难处理。在现有文献中, 自 Barro 起,常常引用自由之家(Freedom Hous

15、e)每年颁布的一个由专家对各国的影响经 济绩效的制度考评作为政治集中度的度量,即公民自由指标(civil liberty index) 。一般 来讲,集中度高的制度环境给经济人的经济行为留下的自由空间较少,因此,这个评价指标 就会较高。 (它的取值在 1 和 7 之间,越高表示政治集中度越高,或者说民主程度越低。 )本 文以下也采用这个指标。 一、文献回顾 一、文献回顾 经典经济增长理论,自 Solow (1956), Cass (1965),Koopmans (1965) 以来,强调的 都是要素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他们认为,经济的增长就是由要素投入的增加所致。至 于哪些要素起到决定性的作

16、用,则至今未有定论。按照索罗理论,经济水平的差异,是由不 同的储蓄率决定的。 但是, 储蓄率的提高只能带来短期的增长, 提高均衡状态下的人均产出, 却无法产生一个持久的长期增长率。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是在索罗的增长模型之外 决定的。 此后,经济学家把目光投到索罗模型所不能解释的技术进步上。Lucas (1988) 强调了 人力资本在生产中的决定性作用,而 Aghion et al. (1992) 则继承了熊彼得的创新论,强 调技术创新,特别是破坏性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这些增长模型里,均衡状态下的增 长率是正数了。也就是说,这些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至少部分解释了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但也有不同看法,例如 North and Thomas (1973, p. 2)指出:“我们在这里列出的(增长 的)因素:创新,经济规模,教育,资本积累,等等,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他们本身就 是增长。” 在他们眼里,一个经济赖以存在的制度环境,才是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