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宋韵教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48138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风宋韵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唐风宋韵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唐风宋韵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唐风宋韵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风宋韵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风宋韵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进酒将进酒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 .组织教学组织教学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 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 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

2、中仙”,时人也号之为 “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嗜酒)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二二. .常识简介常识简介 1.解题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 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 的“将”音义不同 。 2.作品背景 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 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 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

3、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 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 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这种反抗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 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三三.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读清字音,听出节奏,听出感情基调。 四四. . 鉴赏情感鉴赏情感 1.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作者在这首 诗中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明确:这明确: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悲 欢愤狂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 河自

4、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去,形 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 “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 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 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 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备

5、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 样“一饮三百杯”。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 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 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 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 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 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 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

6、用。诗人说他们 “寂寞”,不是否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 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 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 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 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 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2.诗歌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明确:“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成为主旨句的原因: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7、,抒发 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 3.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钦佩他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兼以自况。)4.为什么“愁”令李白难以释怀,要借酒来消?为自己怀才不遇的悲伤叹息;为古来圣贤不得重用而扼腕悲叹。 5.从这首诗的哪些语句你能读出李白的豪放飘逸的诗风?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 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 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 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

8、的诗风。 五五. .比较阅读比较阅读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两者在感情和写作技巧上有什么不同? *感情: 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 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 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后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 *技巧: 在表达形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显的。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 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所选用的题材有关。梦游天姥吟留 别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

9、游仙为题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显志的 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意愿;而将进酒作于此后约七年光景,又值 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也要跟饮酒合在一起说,因而只能采用曲达。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 2、理解即景抒情诗中景与情的联系。 重点难点: 1、把握诗歌中的情景理。(重点) 2、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难点) 教学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 感情。 2、意境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 3、情感把握。通过诗歌中意象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

10、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 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 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而诗人张若虚也凭借这一首诗即“孤篇盖全唐”。 上节课我们已布置了初步感知这篇杰作。下面就请两位同学合作朗诵这首诗,相信会 给大家更真实的情感体验。 二、配乐诗朗诵 听朗诵,教师简单评价,鼓励为主。 三、作者简介 张若虚(660 年-约 720 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 兵曹。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以文词俊秀驰名京都。开元初 年与贺知章、张旭、

11、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工诗,尤擅七言。诗以春江花月夜 着名。今仅存诗两首。 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的 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空明清丽,洗去了宫体诗的脂粉气。其中“江 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二句为历代传诵。四、弄清大意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 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重在写月)1、春江、海(阔大的意境)(升)生(一个世界的诞生,有生命)何处春江(境界更为阔大)花林(丛)素洁的画面(实中有虚)空里流霜看不见(过渡性)

12、江天一色无纤尘(纯净、空灵的背景上一轮 明月,给月亮赋予了一种生命气息,孤独的一种情感)前 8 句:纯明、单一“孤”一人和一月的精神对话,人类初始的月光,一尘不染-过渡至人2、人生宇宙的拷问:“江畔何人初照人”、“人生代代只相似”、“不知江月送流水”(人 一代一代无穷无尽的递变着,而江月却是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总是生于海上,悬于空中, 她等待什么人,何时能等到?江水何时能把她等的人送到?月的孤独月的期待思妇 的期待)3、人的期待:青枫点缀离愁;江边,扁舟子;远处: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时间流逝)“玉户帘中拂还来”(有月的晚上,平凡人的诗意生活,“长安一片月,万户捣 衣声”)“卷”长时间思念

13、,无意识、无聊的举动瞬间的停住,一刹那的若有所思,无以言说的寂寞和孤独(举例:我与地坛母亲 去世后,月光下的地坛、车辙、母亲的脚印)“鸿雁(善飞之鸟)-鱼龙(善潜游)”(人类无法实现愿望的无奈)“落月”(借月亮寄托思念,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变的无奈) “不知乘月满江树”(这种离情别绪,这种思念之苦,在月落之后,将如何排遣? 我们似乎看到月光隐没的一刹那,望月之人无奈的轻闭自己的双眼,我们似乎能听到离愁 人的内心一声无奈的叹息,轰然作响,我们似乎还能看到,落月的余晖静静洒在江边的花 林、枫树,月无声,林无声,天地间一片寂然无声。) 4、小结:月升月落:轮回 短暂 变(永恒)。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

14、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 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 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 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五、整体把握 诗人用丰富的情感和旷达的胸怀创作此诗。诗中情景理融为一体,使此诗具有经久不 衰的意境美、哲理美和情感美。下面我们分别从情、景、理三个方面来欣赏此诗。 1、景春江月夜美景 请大家首先把诗中描写月夜美景的语句一起朗读一下。 要求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月夜美景,六人小组交流,选出最好的一篇,加以修改完善, 用于全班交流。 2、理宇宙人生哲理 看到如此美景,诗人想到了什么呢? 请朗读本诗中阐述人生哲理,江、月、人和谐一体的诗句,体味一下这些诗句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人生思考? 学生发表意见,结合诗句阐释。 教师小结。 3、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 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触动 了诗人怎么的情感? 附:附:1 1、板书、板书春江花月夜景春江月夜美景 理宇宙人生哲理 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即景抒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