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现状与我国经济发展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46365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现状与我国经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现状与我国经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现状与我国经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现状与我国经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现状与我国经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现状与我国经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现状与我国经济发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善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现状,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现状,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摘要:摘要: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到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善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 题,而农村劳动力要素的配置是否合理又决定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式与进程。本文主要从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要素在农业与非农业部门的配置现状出发,找出目前农村劳动力在农 业与非农业部门间配置的不尽合理之处,如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农村耕地资源的 浪费以及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由这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出了增加农村低收入者的收入、改革土地制度、改善生态环境等 对策,以改善农村劳

2、动力要素的分配现状,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改善和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剩余劳动力, 要素配置 ,经济发展“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 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并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影 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 本性的矛盾和问题。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在诸多农村生产要素中, 劳动力要素是最灵活一、因为也是最难管理的一种,劳动力要素的合理分配直接关系着农 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在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要素 的

3、配置现状还不尽合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一、 我国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现状我国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现状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较大 剩余劳动力是指受年龄、性别、家庭状况和其他因素制约而导致就业选择范围相对有 限的的劳动年龄人口。根据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剩余劳动力则是指边际劳动生产 率为零甚至是负数的劳动力。尽管从上文中可看出,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要素向非农业部门 转移的人数在逐年增加,但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却仍然较大。据劳动部统计,目 前,我国农村人口为 6.7415 亿,其中劳动力人口大约为 4.8 亿,而剩余劳动力人口接近 2 亿。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4、较为突出,它具有其他不充分就业情况的特征,但 主要表现为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不充分、农村劳动力要素的配置不尽合理。由于我国农业 现代化的步伐远远慢于世界发达国家,再加上我国自然条件的限制,农民务农的“农忙” 时节较短,而农闲时间较长;再由于受劳动力自身素质、资本等影响,农村劳动力资源要 想得到充分利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农民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规模加大 2001 年到 2010 年的 10 年中,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总规模继续扩大,截至 2010 年底,仅在外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人数就达到 15 亿,平均每年转移量在 1493 万到 1662 万人 1。而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

5、普查结果,目前为止,农村人口为 6.7415 亿人。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劳动力要素在非农就业上的比重在逐年增加,目前占到 了农村总人口的 26.7%左右,同时,更是占到了农村劳动力人口的 39.8%。 如图 1.1,近 20 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到城市非农业部门就业的年均人数一直呈快速 增长状态,而进入新世纪后,农村劳动力到农村非农业部门就业的人数也不断增长。 可用“六成务农、四成务工”来描述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要素的大体分配状况。当然, 此处的“务工”不仅仅指农民在工业部门就业,也包括其他服务业等;同时,将工农兼顾1 刘羊旸. 2010 年我国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人数将达 1.8 亿OL. 新华网

6、国内新闻,2005-3-30,http:/ .的 图 1.1 近 20 年来我国转移到非农业部门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农村劳动力归为务工一类。 (三) 农村劳动力要素分配呈现出新特征 总的来说,我国农村劳动力要素分配在非农业活动中的数量在一直不断的增加,但在 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大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要素的分配 还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 1.“第二代”农民工成为非农就业的主流 随着 20 世纪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南沿海地区“先富带动后富”的进程也进行得越 来越深入。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城市里各个角落

7、最普遍、也是 必不可缺的基础建设的劳动者。如今,距离第一批农民工的出现已有将近三十个年头,在 这二三十年间,农民工潮也已更新换代,大多数人对农民工的整体印象也不再是“大包小 包,一头乱发” , “第二代农民工”这一词语已被用在今天的主流农民工身上。 “第二代农民 工在文化程度、人格特征、打工的主要目的、城市认同感、生活方式、工作期望、与农村 家庭的经济联系等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也迥然不同,他们的城市梦也比他们的父辈更 执著,他们中间大多数人不愿意在结束了若干年的打工生涯后回乡务农”2,第二代农民工 大多都是“80 后” ,他们对留在城市比他们的上一代抱有更大的热情。2002 年外出就业的 农村劳

8、动力的平均年龄为 33.4 岁,其中在乡外县内、县外省内、跨省流动就业的劳动力 平均年龄分别为 36.8 岁 、30.6 岁、28.1 岁。2008 年,外出劳动力平均年龄为 30.1 岁, 比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低 6.8 岁,其中在省外就业的劳动力平均年龄为 28.7 岁,比在省 内就业的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低 2.4 岁。 同时,二代农民工往往具有较其父辈更高的文化素质。调查表明,2002 年, 外出劳 动力中具有初中学历和高中学历的人分别 59.5%和 12.6%,比全部农村劳动力中相应的比例 分别高出 16 个百分点和 4.3 个百分点。2004 年,在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中,初中文化 程

9、度和高中文化程度的比例达 63.3%和 12.1%,分别比全部劳动力相应文化程度的比例高 17.6%和 1.0%。 2.劳动力要素由西向东流动的速度有所减缓 虽然目前劳动力要素跨省流动的首选地区主要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但随着国家 统筹地区发展的政策以及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的非农业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不 断加大,如随着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计划的顺利实施,中西部的就业 机会不断增加,使得不少农村劳动了选择了在中西部就业。 另一方面,随着中西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东西部的差距在发展中缩小,这 使得大部分中西部一、二线城市软硬实力俱增,吸引了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人口。2 陈

10、咏梅.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问题研究J. 天中学刊, 2010. 表 1-1 近 2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985- 19891990- 19941995- 19992000- 20042004- 2009年均转移到城市非农 业部门就业的农村劳 动力年均转移到农村非农 部门就业的农村劳动 力年均转移到非农部门 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规模3.农村劳动力要素在制造业的配置有所增加 自加入 WTO 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制造业的发展也蒸蒸日上。在近 年来,我国加工制造业的用人需求一直呈上升之势。2010 年,我国制造业、批发和零

11、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四大用工集中行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 24.2%、17.5%、12.0%和 12.6%。我国第一人口大省河南省,2009 年农村已转移劳动力在加 工制造业就业的比重占到了 1/33。 另外,我国制造业多为私人经营的中小型企业,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处在资本密集型和 劳动密集型阶段,对技术和工人的素质要求相对较低,这也能极大地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 力。 4.农村劳动力要素流向非农业部门的成本降低 近几年,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引导生产要素跨区 域合理流动”的指示以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政府的“增加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收益, 降低农村劳

12、动力要素合理流动成本”的明确目标。同时,各级劳动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的 措施,如取消对企业招用农工的行政审批,取消对农村劳动力所从事工种的限制,坚决查 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依法维护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合法权益等。这一系列措施进一 步扫清了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工作的制度障碍,降低了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业部门工作的成 本。二、我国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现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二、我国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现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农村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农村劳动力就业于非劳动部门提高了农村的整体收入水平,但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 正呈拉大趋势。以浙江省台州市统计局于 2009 年发布的报告为例,

13、如表 4.1,2005 年 2009 年,台州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平均约为 0.38,并始终大于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到 2006 年二者相差值达到 0.092。至 2009 年,台州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为 0.38,比城镇的 0.328 还高出 0.052,虽然目前还处于比较合理区间(0.3-0.4 之间被认为较为合理),但 纵观历年情况, 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仅为 0.14 左右,而到现在,该数 值不断增加,表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从近些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农村居民的基尼 系数将达到甚至突破 0.4 这个临界点,而基尼系数在 0.4-0.5 之间表示差距偏大。 表 2.1 20

14、05 年2009 年台州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变化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农村 居民0.3860.3790.3730.3810.380城镇 居民0.3450.2870.3280.3310.328两者 之差0.0410.0920.0450.0500.052(资料来源:台州市政府门户网站统计信息版) 同时,农村居民的高低收入差距仍在进一步扩大。2010 年我国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 入 5919 元,其中高收入组的人均纯收入为 22191 元,低收入组的人均纯收入仅为 3441 元, 高低收入组之间的差距继续拉大4。3 王全书. 把握农村劳动力转移新特征抓住农村经济

15、社会发展新机遇OL. 中国政协新闻网政协专题,2008-4-23, http:/ 4 卢文军,闫明. 去年全市农民内部收入差距加大OL. 郑州日报数字报,2011-2-17, 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导致消费需求不足。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 收入水平的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趋势。即收入水平越高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低, 而处于低收入段的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则随着收入的减少而降低。于是,其他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收入分配差距越大,社会总的边际消费倾向就会越低。另一方面,收入差距的扩 大使中低收入者具有贫困感和危机感,消费信心不足,导致消费倾向更加低迷。 同时,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也不

16、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更不利于社会稳定。 经济学家霍布森认为,消费不足的根源是国民收入分配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会导致富人过度 储蓄而穷人消费不足 5。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导致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断层,使得消费与 生产严重失衡,无法形成逐步进阶的消费梯度,阻碍内需的有序扩展和升级,影响经济结 构优化。此外,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会影响社会稳定,对社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二)农村耕地资源浪费导致资源配置失衡 耕地是指能够用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可利用的土地并不多, 耕地资源较为匮乏。由于非农业部门的相对工资率较高,纯农业部门的比较利益下降,越 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参与到非农业部门的生产活动中,使得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村都不同程 度地出现了耕地抛荒现象。尽管近年来我国各级有关部门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策来改善 土地抛荒现象,但农村劳动力弃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