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45227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方翔“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 已。 ” (歌德语)改革的春风早已吹绿了中国大地,小学教学的改革也在蓬蓬火火的进行中,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改革的成效如何,现在谁也无法 下定论。记得自己读小学时,总是上课的时候待在学校里,其他时间就蹦蹦跳跳,到处玩,带 回家的作业也一下子就 OK 了。但看看现在的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去上什么提前班,肩 上背个比自己人还大的书包。如此的孩子还能在老的时候回忆快乐的童年?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与我们学生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十分严 重。在阅读教学

2、过程中,学生很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全是老师给你的标准“答案” 。在这 样的情况下我们的阅读能力不可能有所进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少有学生在作文中体 现真情实感。有的学生会照老师的要求去思考,或按照许多作文书上写的内容去编造一篇。 这样下去,学生的悟性、灵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美国教育家尼尔普斯特曼说“学生 进入学校时像个问号,而离开学校时像个句号”这是学校教育的悲哀。但是我们也欣 喜地看到当前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也出现了以下可喜的现象:1、重视了学习目标的制订。 实施新课程标准,要倡导自主学习,这就必须使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 和学习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2、重视从学习主体学生

3、的特点出发采用适当的教法和学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 得。 教育报上有一段关于教育的精辟论述: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让学生失去自我,而是让学生 拥有自我。失去自我是容易做到的,那就是使用“教育”的强制力,把学生的自主意识压 制到最低程度;拥有自我是不容易做到的,它不但需要教育者的宽容和理性,更需要教育 者的虔诚和睿智。 让学生拥有自我的方向努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体验情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孩子们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拥有了自我,没有强制的约束,没有什么“不准” “必须”而是宽 松自由充满乐趣。 3、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有所体现。 “关注人” “关注每一个学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语文学科

4、有它自身的理念。前 者是共性,后者是个性。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有四点,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正确 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 语文课程。 现在课改提出语文素养,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 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质,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它不仅含盖了“八字宪法”的内容, 而且还进一步开发语文教育在实用之外的功能,重视语文实施课程中增强底蕴,提高修养 的功夫。 4、语文课的人文性引起了重视。 过去语文教学强调工具性、思想性,因而在实践中出

5、现了某些偏向,如一味注重知识教学 技能训练,尤其是为了加强思想性。过分强调对课文的分析,形成了课文分析是教学的重 头戏的现象。课改对于语文教学性质的定性可说是语教学的一次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反 朴归真。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 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 染的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科学的特点。人文性的提出无疑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现状,我个人谈几点建议:1、进一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 走进新课程和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深入领会课改理 念,精神和要求。这些书,大多数老师学了,考了,也听了有

6、关讲座,但在实践中往往出 现一些偏颇。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过去对工具性很重视,对人文性 较忽视,而现在相当的课上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忽视工具性的现象。具体地说,就是对字 词句篇的积累不够重视。我们认为人文性不是空洞的,不是外加的,而是以语言文字为依 托,通过字词句篇的学习,尤其是通过对一些重要的词语、句子的理解来领悟的,切不可 忽视这点。我们要重视字词句篇的积累,重视词语教学,这是一个实不实的问题。2、关于学习方式现在课堂气氛比过去活跃多了,但这是个现象。问题是运用怎样的学习方式使气氛活跃起 来。课改的要求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要求有两点要注意,一 是

7、“积极倡导” ,要有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二是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不能一刀切,全 面开花。是否可以从教师自身的性格、风格、修养等特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就“自主、 合作、探究”中的一种进行指导实践形成某种特色。现在的情况是合作学习较多,多以小组讨论为主,时间也较短,往往是走过场,要合作学 习就要给学生较多的时空,形式要多样化,比如前后四人小组讨论,同座讨论,开放性讨 论,集体讨论,对别人的发言、老师的谈话表达自己的看法等,要根据教学目标,不拘一 格。因为阅读的本质是对话,通过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师生的对话,生与生的对话,体现 人与人的精神联系,通过双方的互动的方式,使阅读成为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

8、态过程。但不论采用哪种学习方式,都必须有明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知道这节课学什么,怎样学习, 学到什么水平,否则学生学习就是无的放矢,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十分重视学习目标,制 订要恰当,过程要落实,可操作,可检测。3、媒体与板书。先进的多媒体进入课堂,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它以生动形象多彩的动感画面提高了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果,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许多教师都十分重视。而传统的 板书则能帮助学生凸显重点,培养学生清晰的思维、概括的能力和掌握必要的词句,两者 有机结合可达到互相辉映的效果。但从现状来看,有部分老师重媒体,轻板书,有些课上 下来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只有课题,我们觉得这是不妥的。大

9、学教室里尚有黑板,尚有 板书,何况小学呢?我们语文老师一定要用好黑板,精心设计板书,规范书写,板书内容 应该精,不能杂,应有序而不乱。多媒体的运用也要讲究一个“精”字,应该以画面突出 重点难点,拓展视野辅助训练为主,而不能以多取胜,更不能以多媒体代替课文。否则便 会喧宾夺主事与愿违了。现在有一种情况必须扭转,就是一节课上下来学生打开书照着课 文读着想的时间极少极少,只有二三分钟,这种丢开语文书学语文的怪现象不能再继续下 去了。上面讲的是几点建议,应重视,努力实践。下面谈几点看法,是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对, 仅供参考,可以讨论。三、几点看法1、语文课还是要上得实一些活一些。所谓实,即教得扎实教得朴

10、实,不搞花架子,学得扎 实,不浮表面,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所谓“活” ,即课堂活跃,学得主动而兴趣盎然,凸 显学习主体,学法教法灵活而不死板。我们经常听一些公开课、示范课,我们自己也常常上这类课,但我们觉得这些课也应上得 实,上得活才好。 教育报有一篇评示范课的精辟论述:示范课有一种弊端:既有妙趣横 生的表演,也有精彩纷呈的对话;既有多媒体三维空间的演示,又有图文并茂的课件展示; 花哨太多,一味追求形式,貌似轰轰烈烈,实质却表现了一定程度的肤线和浮燥。所 以专家认为还是多上研讨课好。2、不求完美,但求亮点。追求完美,是一种不懈的精神,理想的追求。但事实上完美的课、十全十美的课是极少的, 甚至是

11、没有的。即使特级教师的课亦如此。但是如果每一节课有一个亮点闪光点,那就不错了,这就容易成特色,形成风格。一个亮 点一个亮点积累起来,就可以逐步实现完美。亮点是多方面的,比如,学生学得特别起劲, 主动性很强;学生很会质疑,甚至使教师下不了台,而学生却能共同努力来释疑;合作学 习有效果,对话交流情通意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效果,目标的制订实施达成这一过 程明显等等。3、教师要有感情语文本身就是有丰富情感的学科,每篇课文都有明显的感情色彩。特别是人文性的提出要 求要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微笑进课堂,怀着感情去教学,教师感情丰富,才能达到思想碰撞, 心灵交流的效果,这一点大家是有共识的。但在现实中,我们有

12、的语文老师严肃有余,亲切不足,吝啬笑容,学生有了压抑感,怎么 能上好语文课,怎么能点燃学生创造性的火花?当然有感情是多方面的不仅是面带笑容,更重要的是“投入” ,只有真正的投入,教师才与 作者、学生融为一体,才能有抑扬顿挫的语言充沛的激情感染学生,如果我们老师游离了 课文之外,那岂不是成了教书匠,哪有什么人文性可言呢?4、课内表演要把握分寸。适当的表演可以激趣,使文字内容转化为形象化,具体化,有助 于孩子的阅读和理解。但不能过多过滥,一般应该即席表演,即学生对课文有怎样的感悟 就怎样表演,不要事先作过分的排练,不要变成戏,这就要看老师的上课艺术了。以上仅 是个人之见,难免偏颇,错漏。但其目的是

13、引起我们语文老师的反思,愿语文教学再上台 阶。最后我想引用著名教育专家叶澜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著名教育专家叶澜认为,一节好课应 具备五个特点:一、应该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即学生学到了东西,锻炼了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 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是一堂扎实而不是图热闹的课。二、应该是有效率的课。一是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有效率;二是效率的高底。没有效率的课 不算是好课。有效率的课是扎实而有内容的课。三、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它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情感,智慧 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是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 方活跃,给人的启示。四、应该是常态下的课。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 这是平实的课,实实在在的课。要淡化公开课多上研讨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 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五、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 思的,可以重建的课。 “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 ”所以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 这可称之为真实的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