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糖类及糖代谢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043679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糖类及糖代谢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第三章糖类及糖代谢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第三章糖类及糖代谢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第三章糖类及糖代谢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第三章糖类及糖代谢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糖类及糖代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糖类及糖代谢(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糖类及糖代谢第一节 糖类概述糖类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一类有机物,从其化学 结构上看,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或其衍生物, 或水解时能生成这些化合物的物质。根据其聚合程度 ,可分为单糖、寡糖(低聚糖)和多糖。单糖是不能 被水解的糖类,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寡糖是由2 10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多糖是由许 多个单糖分子脱水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一、单糖植物体内最主要的单糖的戊糖、己糖和庚糖。(一)戊糖高等植物体内有三种重要的戊糖:D核糖、 D木 糖、L阿拉伯糖,其链状结构式如下:CHOCCC CH2OHHHHOH OH OHCHOCCC CH2OHHOHHOH H OHCHOCCC

2、CH2OHHHHOOH OH HD核糖D木糖D阿拉伯糖OHHHHOHOHOHHOCH2-D-核糖OHOHHHHOHOHHOCH2-D-木糖OHOHHHOHHOHHOCH2-L-阿拉伯糖它们的环状结构式如下式:D-核糖和D-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D-木糖多以 木聚糖形式存在于植物和细菌的细胞壁中,是树胶和半 纤维素的组分;L-阿拉伯糖又称果胶糖,广泛地存在于 植物和细菌的细胞壁以及树皮创伤处的分泌物(树胶) 中,是果胶质、半纤维素、树胶和植物糖蛋白的重要组 成成分。(二)己糖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己糖有4种:D-葡萄糖、D-甘 露糖、D-半乳糖和D-果糖,其环状结构式如下:OHHHHHCH2O

3、HOHOHOH HOOHHHOHHCH2OHHOHOH HOOHOHHHHCH2OHOHOHOH H-D-葡萄糖-D-甘露糖-D-半乳糖OHOHHOHOHHHOCH2CH2OH-D-果糖1、D-葡萄糖 D-葡萄糖是人和动物的重要能源, 糖类代谢的中心物质,是动物体内糖原、植物体中淀 粉和纤维素等的构件分子。2、D-甘露糖 主要以甘露聚糖的形式存在于植物细 胞壁中。3、D-半乳糖 D-半乳糖 是乳糖、密二糖、棉籽糖等 的组成成分,主要以半乳聚糖形式存在于植物细胞壁 中。L-半乳糖作为构件分子存在于琼脂和其它多糖分 子中。4、D-果糖 果糖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酮糖,以游离态存 在于水果及蜂蜜中,或与

4、其它单糖结合为某些寡糖, 或以果聚糖形式存在于菊科植物中。(三)庚糖自然界中分布极少,但在高等植物体内存在,重要 的有D-景田庚酮糖和D-甘露庚酮糖。前者是光合作用 的中间产物,后者以游离态存在于樟梨果实中。 单糖都具有还原性,能被新制的碱性氢氧化铜等弱 氧化剂氧化,生成糖酸或复杂的小分子混合物和砖红 色Cu2O沉淀,常将单糖的这种性质叫做还原性,具有 还原性的糖叫做还原糖。还原糖与新制的碱性氢氧化 铜反应,可用于检验还原糖的存在;还原糖与3、5-二 硝基水杨酸共热,可生成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还原 糖的量与棕红色深浅成比例关系,因此,可用吸光光 度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二、寡糖(一)双糖双糖是由

5、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糖苷 。在自然界中,仅有三种双糖(蔗糖、麦芽糖和乳糖 )以游离态存在。蔗糖是重要的双糖,麦芽糖和纤维 二糖是淀粉和纤维素的基本结构单位。1、蔗糖 蔗糖是自然界分布最 广且最重要的非还原性双糖, 在甘蔗和甜菜中含量丰富。蔗 糖由一分子-D-葡萄糖C1上的 半缩醛羟基和一分子-D-果糖 C2上的半缩醛羟基脱水,以1, 2-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双糖。121,2-糖苷键蔗糖蔗糖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甜度仅次于果糖。蔗 糖在酸和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 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叫转化糖。蔗糖+水 葡萄糖+果糖H+或酶转化糖中含有果糖,比蔗糖甜,蜂蜜的主要成分就是

6、转化糖。蔗糖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产物,是植物体 内糖类积累、储藏、运输的主要形式。2、麦芽糖 麦芽糖是淀粉的主要结构单位,大量存在 于发芽的麦芽中,是由一分子-D-葡萄糖C1上的半缩缩 醛羟醛羟 基与另一分子-D-葡萄糖C4上的羟基脱水,以- 1,4-糖苷键连键连 接而成的双糖。麦芽糖是白色晶体,甜度 约为蔗糖的40%,具有还 原性,用淀粉酶水解淀粉 可以得到麦芽糖,麦芽糖 在强碱或麦芽糖酶的作用 下,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 糖麦芽糖+水 2-D-葡萄糖强酸 或麦芽糖酶-1,2-糖苷键3、乳糖 乳糖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高等植物花 粉管及微生物中也含有少量乳糖,它是由-D-半乳糖 和-D-葡萄糖

7、脱水,以-1,4-糖苷键连键连 接而成的双 糖。麦芽糖-1,4-糖苷键4、纤维二糖 纤维二糖是纤 维素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由 2分子-D-葡萄糖脱水,以 -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 双糖。纤维二糖是白色晶体,可 溶于水,甜度很小,有还原 性,可被纤维二糖酶水解, 生成两分子-D-葡萄糖。-1,4-糖苷键纤维二糖+水 2-D-葡萄糖H+或酶乳糖纤维二糖(三)三糖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三糖仅有棉籽糖,它是非还原糖, 完全水解生成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三、多糖多糖是由许多个单糖分子脱水以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 分子化合物。单糖无甜味,也无还原性。多糖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按其生物学功能可分为储能 多糖和结构多糖。植

8、物体内的淀粉、动物体内的糖原 都是储藏了大量化学能的营养物质,属于储能多糖; 而纤维素是植物的骨架,属于结构多糖。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缩聚而成,可用 通式(C6H10O5)n表示。但这些多糖分子内所含的葡萄 糖单元的数目不同,即n值不同,所以相互不是同分 异构体。(一)淀粉 淀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根 、茎、种子中,不同植物的淀粉含量不同,如大米淀 粉62%82%,小麦含淀粉57% 75%等。淀粉是白色无定形粉末,无还原性。天然淀粉由直 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组成,二者在结构和性质上有一定 的差异,在淀粉中所占的比例也随植物的品种而异。直链淀粉是由-D-葡萄糖通过-1,4

9、-糖苷键连接成 的没有分支的葡萄糖长链。支链淀粉中的-D-葡萄糖 以-1,4-糖苷键连接,但在分支处是以-1,6-糖苷键 连接。直链淀粉可溶于热水,遇碘显蓝色;支链淀粉易溶 于水,形成稳定的胶体,遇碘显紫红色。淀粉在酸和淀粉酶的作用下先水解生成分子质量比 淀粉小得多的多糖片段,称为糊精,遇碘显红色的称 为红糊精;红糊精再水解为分子质量更小的、遇碘不 变色的无色糊精;无色糊精具有还原性,进一步水解 生成麦芽糖;麦芽糖在酸和麦芽糖酶的催化下水解生 成葡萄糖。淀粉 蓝糊精 红糊精 无色糊精 麦芽糖 葡萄糖 水解水解水解水解水解(二)糖原糖原是动物体内储存的多糖,又有“动物淀粉”之称, 主要存在于肝脏

10、和肌肉中,因此有肝糖原和肌糖原之 分。糖原的结构和支链淀粉的结构相似,但支链更多更短 (每个分支平均约812个葡萄糖残基),分子质量更 大。(三)纤维素纤维素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多糖,是构成植物细胞壁 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的支撑物质,在木材中约含50%, 亚麻中约含80%,棉花中约含93%。纤维素分子是由-D-葡萄糖通过-1,4-糖苷键连接 而成的没有分支的长链。纯净的纤维素是白色纤维状固体,不溶于水及一般有 机溶剂,仅能吸水膨胀,无还原性,在酸和酶的作用 下可以水解生成-D-葡萄糖。(四)果胶质果胶质可分为三类:原果胶、可溶性果胶和果胶酸 。原果胶存在于未成熟的水果和植物茎叶中,它是可 溶性果胶

11、和纤维素结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 水。未成熟的水果的坚硬与原果胶的存在有关。原果 胶在稀酸和原果胶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可溶性果胶。 水果成熟变软与此过程有关。可溶性果胶一般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也存在于果 肉中,它是果胶酸的甲酯,是水溶性溶胶,它在一定 条件下可形成凝胶(胶冻),是制造糖果和果酱的重 要物质。果胶酸主要成分为多缩半乳糖醛酸,是细胞间的黏 结物,植物器官的脱落与它的分解有关。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新陈代谢可归纳为分解代谢(同化作用)和合成代 谢(异化作用),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过程中,都 有物质和能量的代谢。糖代谢是新陈代谢的基础,糖 代谢可分为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糖的分解代谢实

12、质 上是糖的氧化过程,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主要过程。 糖分解代谢的主要过程有无氧分解、有氧分解和磷酸 戊糖途径等。物 质 代 谢能 量 代 谢新 陈 代 谢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分解代谢(异化作用)小分子 大分子需要能量释放能量大分子 小分子一、糖的无氧分解糖的无氧分解是糖在无氧参与下的不彻底分解过程 ,底物脱下的氢不是以氧而是以其它有机物为最终受 氢体,又称无氧氧化。主要包括糖酵解和发酵(乳酸 发酵和乙醇发酵)。(一)糖酵解无氧条件下,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为丙酮酸并 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糖酵解(EMP)。糖酵解在胞液 中进行,包括十步连续进行的酶促反应,分三个阶段 介绍。OHOHHOHHOHHO

13、HCH2OHH第一阶段:葡萄糖磷酸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该 阶段包括3步反应。1、6-磷酸葡萄糖(G -6-P)的生成 葡萄糖在己糖激 酶或葡萄糖激酶的催化下,由ATP提供能量和磷酰基 ,生成6-磷酸葡萄糖。每生成1moL6-磷酸葡萄糖,消 耗1moLATP,反应不可逆。这是糖酵解过程第一个限 速反应步骤。OHOHHOHHOHHOHCH2OHH+ATP己糖激酶Mg2+OHOHHOHHOHHOHCH2OPO3H2H+ADP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磷酸化后不能透过半透膜,防止糖从细胞内向 外渗出,保证了细胞内有足够高的葡萄糖浓度。同时 磷酸化的葡萄糖储存了一定的能量,有利于葡萄糖的 氧化。如

14、果代谢过程从细胞内的淀粉或糖原开始,则淀粉或 糖原首先在磷酸化酶的作用下,经磷酸解生成1-磷酸 葡萄糖(G-1-P),再在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的作用下生 成6-磷酸葡萄糖,此过程不消耗ATP.(C6H10O5)nnH3PO4磷酸化酶OHOHHOPO3H2HOHHOHCH2OHH1-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变位酶OHOHHOPO3H2HOHHOHCH2OHH1-磷酸葡萄糖OHOHHOHHOHHOHCH2OPO3H2H6-磷酸葡萄糖2、6-磷酸果糖的生成 6-磷酸葡萄糖在磷酸己糖异构 酶催化下转化为6-磷酸果糖。 OHOHHOHHOHHOHCH2OPO3H2H6-磷酸葡萄糖OHCH2OHHH2O3POCH

15、2OHHHHOO6-磷酸果糖磷酸己糖异构酶OHCH2OHHH2O3POCH2OHHHHOO6-磷酸果糖OHCH2OPO3H2HH2O3POCH2OHHHHOO1,6-二磷酸果糖ATP磷酸果糖激酶ADP3、1,6-二磷酸果糖(FBP)的形成 6-磷酸果糖在磷 酸果糖激酶的催化下,消耗ATP,生成1,6-二磷酸果 糖。反应不可逆,这是糖酵解过程第二个限速反应步 骤。第一阶段主要通过磷酸化使糖活化,如1moL葡萄糖 转化为1moL 1,6-二磷酸果糖,消耗2moLATP;如淀 粉或糖原的1moL葡萄糖单位生成1moL 1,6-二磷酸果 糖,消耗1moLATP。第二阶段:1,6-二磷酸果糖裂解为磷酸丙

16、糖( 1moL1,6-二磷酸果糖2moL3-磷酸甘油醛),包 括两步反应。4、1,6-二磷酸果糖的裂解 在醛缩酶的催化下,1 ,6-二磷酸果糖裂解为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 。反应是可逆的。+OHCH2OPO3H2HH2O3POCH2OHHHHOO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CH2OHCOCH2OPO3H2磷酸二羟丙酮CH2OPO3H2CHCHOOH3-磷酸甘油醛CH2OPO3H2CHCHOOH3-磷酸甘油醛CH2OHCOCH2OPO3H2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丙糖异构酶5、磷酸丙糖的互变 在磷酸丙糖异构酶的催化下, 磷酸二羟丙酮与3-甘油醛相互转化。反应平衡时, 磷酸二羟丙酮约占96%,3-磷酸甘油醛约占4%。由于下一步反应是从3-磷酸甘油醛开始进行的,它 不断被消耗,磷酸二羟又不断地为之补充,因此 1moL葡萄糖可生成2m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