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业时间与受教育程度的生存分析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43204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待业时间与受教育程度的生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待业时间与受教育程度的生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待业时间与受教育程度的生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待业时间与受教育程度的生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待业时间与受教育程度的生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待业时间与受教育程度的生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待业时间与受教育程度的生存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待业时间与受教育程度的生存分析待业时间与受教育程度的生存分析丁小浩丁小浩 李莹李莹摘摘 要要 中国城镇年轻人受教育程度与待业时间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教育能否缩短毕业生在劳动市场上的工作找寻时间?本文使用生存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城镇青年群体的待业时间与受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文章测算了不同受教育水平的青年从学校毕业后在不同时点的待业率、待业时间的长短及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个人受教育水平对待业时间的影响程度。关键词关键词 青年就业; 待业时间; 生存分析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丁小浩,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莹,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71)一、一、研究问题研究问题自 20 世纪 9

2、0 年代后期以来,就业问题已逐渐成为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 2005 年:中国就业报告显示,近几年,我国在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未得到 根本解决的情况下,青年就业和失业问题逐步凸显。青年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个弱势人 群,他们因为缺少工作经验和在职培训机会极易在劳动力市场上遭遇失业。在失业者队伍 中青年失业者所占比重大也是各国失业状况的一个显著特点。研究表明,年轻人在工作生 涯开始时就陷入失业状态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工作生涯早期的失业经历不仅显著地增加了 个人未来失业的可能性(Ellwood,1982;Linch,1989),并大大降低个人未来的收入水平 (Corcoran, 198

3、2;Ellwood,1982),而且它可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失业可能导致青年 的反社会行为如犯罪(Farrington etal. 1986)、吸毒和酗酒(Henry M.Levin,1983)等。因为失业人群不是随机地分布的,那些本人受教育水平低以及父母收入水平低、职业声誉低的青年相比那些本人接受过良好教育以及父母收入水平高、职业声誉高的青年更可能 遭遇失业(Rees and gray,1982)。因此,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形下,关注青年 群体的就业与待业状况,认识他们从学校向工作转变中的规律特征,对于促进教育体系适 应社会需求,建立并完善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有效的链接机制具有重要的

4、意义。 关于青年就业与失业问题,在国际上已经有很多相关研究。一些文献探讨了青年失业 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例如,有学者指出学校系统不能培养出适合劳动力市场的合格的毕业 生是造成青年失业的原因(Colless, 1980; Fraser, 1980; Hoare, 1980);有学者则从人力资 本、社会资本以及个人资本三方面分析了影响青年就业或失业的因素:人力资本方面包括 缺少高中学历、较差的阅读成绩、低智商和有限的家庭资源;社会资本包括单亲家庭、家 庭冲突等;个人资本方面包括有反社会行为的孩子失业风险增加(Avshalom Caspi etc;1998)。也有很多文献关注青年失业的后果。例如有学者

5、指出,失业青年可能经历更 多的家庭冲突(Conger and Elder 1994);人力资本理论则指出,青年失业减少了学习技 能的机会,使得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中竞争能力减弱(Becker 1975);劳动力市场分割理 论则认为雇主会利用雇员以前的失业经历作为分辨雇员较低生产能力的信号(Parcel 1987)。 在我国,有关青年就业与失业问题的研究并不少,但关注的对象集中在接受过高等教 育的大学生群体。有学者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促进 就业的政策几方面概括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该问题的未来研究方向(岳 昌君 2004)。也有学者从教育公平的角度研究大学

6、生就业问题,考察了家庭背景对大学2生就业的影响,得出了来自不同背景家庭的毕业生其就业结果不同的结论(文东茅 2005)。可以看出,关于青年就业与失业问题,国外研究借助模型设计精巧、变量选取巧妙等 办法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揭示青年就业与失业的内在机理。我国的相关研究则在大学生这 一特殊群体方面取得相当进展,研究还相应地推动了大学生就业政策的适时变革。然而, 近年来对我国的青年就业待业研究关注的主要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那一部分群体,对于 只接受过初等和中等教育的青年群体则关注不够,这一部分人的就业和待业状况始终处于 社会和公共政策关注的边缘地带。因此,将研究从大学生群体扩展到其他青年人群是必要 的。另

7、外,对于青年就业待业问题的已有研究往往注重某一调查时点就业或待业状态的 静态研究,较少突出时间维度,无法了解从待业转向就业状态的长期动态变化特征,例如 现有的研究缺少对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不同时点的待业率的估计,缺少对待业时间长短的动 态分析,同时也缺少对待业时间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在就业问题解决对策上也较少时间维 度的考虑。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是囿于常规研究方法的局限,难以动态地研究 就业待业问题。 对于青年就业待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都会将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作为关键因素。 现有的大量实证研究都支持了个人的受教育水平与个人的终身收入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 系。人力资本和信号理论在解释人们的受

8、教育程度和收入之间的关系方面都具有很强的解 释力。但是无论从人力资本理论还是从信号理论都不能推演出个人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则 从学校到劳动力市场的转变时间越短,也就是说不能推演出受教育水平将必然缩短人们的 待业时间。原因在于,人们的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也会提升对工作性质和收入的期望。人们 的就业目标不仅是能找到工作,而且是要找到自己能够认同并愿意接受的工作。而雇主聘 用员工的考虑也是在能满足需要的(而不是最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能够支付的工资之间进 行平衡。许多经验事实表明,社会上并不是缺少足够的工作,而是不具有充分技能的申请 者却有着不切实际的高收入高职位的预期。当社会所提供的工作岗位与学校提供的毕业

9、生 存在结构性的供需矛盾的时候,待业时间和受教育水平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更加错综复杂。 对于中国城镇的青年人,其受教育程度与待业时间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教育能否缩 短毕业生在劳动市场上的工作找寻时间?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将青年就业待业研究 的对象从大学生扩展到其他的受教育水平人群,既包括大学生群体,也包括初中、高中文 化程度的青年人群;尝试采用生存分析的研究方法,突出就业待业问题的时间维度,探 究不同受教育水平的青年人群从待业到就业转变的动态过程特征。二、二、方法与数据方法与数据以往人们对就业待业问题的研究多采用普通统计分析方法,例如采用最小二乘回归 或者逻辑回归等分析方法探讨影响就业待业状况的

10、因素。这些传统方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都是对截面数据的分析。可现实生活中人们就业待业状况的变化往往是随时间的改变而 变化的,这种就业待业经历通常表现为一系列持续的相互关联的截面数据构成的纵贯数 据。同时不同截面上的解释变量的取值也会在观测期内发生变化。而传统方法无法对就业 待业经历过程中人们的初始状况和目标状况之间复杂的过程给出正确的描述和解释,不 能区分人们从待业到就业的状态的改变,难以正确反映观测(调查)开始和结束的时候观 察事件实际变化的过程,因此会造成信息的损失,还会引起估计的系统偏差。而生存分析 通过建立“删失”解决传统方法的限制,可以揭示其它传统统计方法无法得到的动态特征, 适合于研究

11、事件发生动态过程的真正规律,探讨各种解释因素是如何对不同持续期的出现 概率产生影响的。生存分析是生物医学研究者、流行病学家常用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目3前,该方法在保险精算学、可靠性工程、经济学、人口统计学以及犯罪学等领域都有应用, 但是在就业待业问题研究中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 本文尝试使用生存分析的方法,探究我国城镇青年群体的待业时间及其与教育程度的 关系。本文使用的数据是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 2004。2005年4月,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课题组与国家统计局城调队合作,在北京、山西、辽宁、黑 龙

12、江、浙江、安徽、湖北、广东、四川、贵州、陕西和甘肃等12个省市选取了10000户城镇 居民,对2004年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进行了入户调查。 本文将研究对象限定在调查总样本中年龄在1529周岁、初中以上文化的城镇青年人 群。采用生存分析的研究方法,并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本文定义生存时间为观测个体从学校毕业到获得第一份工作之间的时间差,称为待业 时间。到调查截止时有劳动意愿但仍未就业者定义为删失数据。定义观测个体是否进入劳 动力市场工作为生存状态变量,该变量有两个水平,变量标记为:1进入劳动力市场工作; 0删失。本文将使用寿命表法计算不同受教育水平的青年从学校毕业后某一时点的待

13、业率,从 时间维度反映青年群体的就业情况;使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受教育水平青年人群的 待业时间差别;使用COX 模型分析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受教育程度对待业时间的影响。三、三、样本数据的统计描述样本数据的统计描述(一)城镇青年人口就业状况统计描述(一)城镇青年人口就业状况统计描述 表1是1529周岁城镇青年人口的就业分布。如果将进入劳动力市场工作、下岗职工、 待业人员以及待分配者统称为有意愿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那么在所有有意愿进入劳动 力市场的2465人中,能够获得工作的人数为1951人,所占比例为79.1。也就是说,有相 当比例的青年人虽有工作意愿却并未就业,处于待业状态

14、。表表 1 1529 周岁城镇人口就业分布周岁城镇人口就业分布就业状况频数百分比缺失样本3836.5工作195133.3下岗36.6待业3966.8有意愿进入劳动力市场待业待分配821.4无意愿进入劳动力市场丧失劳动能力16.3家务劳动44.8待升学17.3在校学生284848.7已故47.8其他非就业者31.5合计5851100.0(二)按受教育程度分的就业情况(二)按受教育程度分的就业情况4表2反映了1529周岁且有意愿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人口按受教育程度分的就业情况。 依据表2可以看出,随教育程度提高,待业率下降。这里,定义待业率等于有意愿进入劳动 力市场但未获得工作的人口数与所有有意愿

15、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数之比。表表2 2 按受教育程度分的就业情况按受教育程度分的就业情况就业受教育程度工作(1)下岗(2)待业(3)待分配(4)合计(5) 待业率(6)(6)(2)(3)(4)/(5)小学1118 2045%初中22581381138241.1%高中603181552680224.8%专科6337 712673714.1%本科以上470222195138.4%合计2454四、四、生存分析结果生存分析结果(一)不同受教育水平青年的待业率(一)不同受教育水平青年的待业率 在前一部分对样本数据的统计描述中,得到的待业率是到调查截至时点的待业率。这 种待业率无法反映该比率的动态变化特征

16、。生存分析的寿命表法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寿命表法可以估计人们在不同时点的待业率,从而动态地描述不同受教育程度群体待业率 的特征。本文将教育程度分为初中、高中、大专以及本科以上,将待业时间分组,每个区 间长为0.5年,整理后的结果如表3。表3显示,1529周岁且有意愿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 中,初中文化观测个体347人,高中文化观测个体608人,大专文化观测个体376人,本科以 上文化观测个体221人。 表3反映了不同文化水平的人群其待业率的分布。例如,初中毕业生毕业当年(根据本 文数据计算,待业时间组段下限0.5年被认为是在毕业当年就业)有93.82的人在待业; 毕业1年后,有83.77的人在待业;。表3反映出,对于相同时点(如毕业后某一年) 的待业率,待业率随教育程度提高而降低,待业率基本上从高到低依次是初中、高中、专 科和本科以上。也就是说,受教育水平较高的青年在劳动力市场上更容易较快地获得工作。表表3 3 不同教育水平群体的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