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生命的社会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041782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8.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生命的社会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三讲生命的社会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三讲生命的社会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三讲生命的社会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三讲生命的社会化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讲生命的社会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生命的社会化(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命伦理与生命伦理与 自我保护自我保护闫兴富 北方民族大学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Tel: 13995198693 E-mail: 第 三 讲生 命 的 社 会 化引 言低级动物中不存在各代,因为“幼年”的行为或多或少等同于“成年”的行为。然而当我们沿着进化梯级往上走,这些看法越来越不适用;较高级的动物不得不学会适当的行为方式。在哺乳动物里,在出生时经常是完全无能为力的,而且不得不由其长者照顾,而且人类婴儿是全部哺乳动物中最无能力的。没有最初四年或五年的帮助,人类儿童无法生存。社会化是无能力的婴儿借以成为有意识、有认识能力的个人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他精通他生于其中的文化的方方面面。通过与他人的

2、互动,婴儿从一个人类动物转化为社会存在者。人们在童年学会了社会期待的行为模式、语言、技能,以及如何去扮演一系列角色。社会化不是一种“文化编程” ,儿童消极地吸收她或他接触到的各种影响。即使新生儿也具有影响负责照顾他们的那些人的行为需要和要求:儿童从出生时就是能动的存在者 。社会化把不同代的人联系起来。孩子的出生改变了负责其抚养任务的那些人的生活,他们因此经历着新的学习经验。1.1 “非社会化的儿童”任何人如果在婴儿期和童年期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房间里度过,没有任何有意义的人类接触,那么他就不会用人类语言说话,不会有自己的人格,也无法体验人类的情感。生命的社会化安娜是个私生子,母亲由于害羞,生下她后

3、便把她藏在一间房子里不让人接触。人们发现安娜时,她已六岁半了,当时还不会走路、说话、自己吃饭,也不会保持个人卫生。她没有任何情感表达,对人十分冷漠。安娜被发现后,先被送到一个智残儿童之家,尔后又送到一所育婴所。在那里,她的社会技能逐渐提高,到她去世时已开始学会说话。生命的社会化1.1 “非社会化的儿童”1.1 “非社会化的儿童”生命的社会化伊沙贝尔也是个私生子,被她的聋哑母亲藏了起来。尽管伊没有学会说话,但她与她的母亲可以通过手势交流。她也是6岁半被发现的。当她被收次发现时,她对别人的行为就像“野兽一样”。然而,与安娜不同的是,照料伊的人使她接受了强化训练。只有几年的时间,伊就获得了与同龄儿童

4、相似的正常发展水平。1.2 婴幼儿的 社会化生命的社会化社会化开始于父母怀抱他们的婴儿之时。人类的这一接触开始了这个漫长的过程第一步。通过这种接触,婴儿学会了把自己看作独立的个体,学会建立社会关系,学着发展道德观念,学习语言 等等。在最初的几个月中,父母力图满足婴儿的基本生物需求,同时也满足其情感需求。1.2 婴幼儿的社会化生命的社会化从生命的第一刻起,生物需求和情感需求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婴儿吃奶的时,或偎依在父母怀抱里吸着奶瓶时,他就在接受三种必需的东西:温暖、食物以及与人接触。与人接触的需求对于婴儿发育和生存的重要意义,不亚于对温暖和食物的需求。1.2 婴幼儿的社会化生命的社会化心理学

5、家哈洛的罗猴做实验 接触与他人的身体接触和相互作用是一种最基本的生物需求。婴儿要成为情感健康的人,在这个时期就得开始发出和接受强烈的感情信息。起初,这些信息是非语言的,例如,通过身体运动,面部表情和非语言声响。以后社会化过程就进入一个重要阶段: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鼓励孩子用语言代替非文化的感情表达方式如喊叫和哭。事实上,社会化过程是双向的,父母使婴儿社会化,同时婴儿也使父母社会化2 社会化的媒介社会化从家庭开始,在这里 ,孩子学会了认识谁,他们 能够和应该从他们的社会期 望什么,这个社会对他们期 望什么。2.1 家庭2 社会化的媒介2.2 同龄群体同龄群体是相似年龄儿童 的朋友群每一段年龄级人

6、 都有某种权利和责任,随 其成员长大而改变。2 社会化的媒介2.2 同龄群体经常有庆祝个体从一个年龄级到另一个年龄级过渡的专门的庆典或仪式。在特定年龄组的那些人一般保持亲密的、朋友的关系,在整个一生中。年龄级系统通常限于男性男人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整个群体度过这些年龄级。2 社会化的媒介2.2 同龄群体即使没有正式的年龄级,四岁 或五岁的儿童通常在同龄朋友 群中度过大部分时间。皮亚杰持别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同龄关系比儿童与其父母的关系更加“ 民主”。“peer”这个词意指“平等的”,而且在幼童中确立的朋友关系趋向于合理的平等主义的关系。有力的、或体质上强壮的儿童可能在某种程 度上试图统治他人。2

7、 社会化的媒介2.2 同龄群体在没有很多流动性的地区 ,个体可能是同一非正式 小群团的成员,或保持同 一朋友群,在其大部分或 全部分生活中。相似年龄 的非正式人群,在工作和 其他网络中,在形成个体 的态度和行为时,通常具 有持久的重要性。 2.3.1 学校教育是正式过程 有一定的学习课程和社会学家称之为的 内隐学习方式,儿童被期待在教室 里保持安静,准时上学,遵守学校 的纪律。他们被要求承认和回答老 师的权威。同龄群体经常在学校中 形成,而且在与年龄相关的儿童编 在一个班级,强化其影响。2 社会化的媒介2.3 学校教育2.3.2 学校是儿童借以避开来自社会各方面影响的手段 教育不仅向全部人开放

8、,而且是全部儿童要求的,来自贫穷或贫民区环境的儿童,如果他们在学校里成功的话,就有机会在社会和经济阶梯上向上流动。现代社会中的大众教育与机会平等的理想相联系人们达到与他们的天赋和能力相配的地位。2 社会化的媒介2.3 学校教育2 社会化的媒介2.3 学校教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3.2 学校是儿童借以避开 来自社会各方面影响的手段 2.3.2 学校是儿童借以避开 来自社会各方面影响的手段 2 社会化的媒介2.3 学校教育2 社会化的媒介2.3 学校教育2.3.2 学校是儿童借以避开 来自社会各方面影响的手段 2.3 学校教育事实上,在许多环境中教育强化了现存的不平等2.3.2 学校是儿童借

9、以避开来自社会各方面影响的手段 2 社会化的媒介2.3.2 学校是儿童借以避开来自社会各方面影响的手段 来自贫穷家庭的父母可能很少鼓励他们的子女在学校做得更好,尤其父母对学校的教育目标冷淡或有敌意的情况。贫困地区的学校比富裕地区的学校设施差、教师少。儿童会逐渐发现,学校是有敌意的环境。2 社会化的媒介2.3 学校教育2 社会化的媒介2.4 大众传媒中国国家图书馆报纸、书籍、电台、电视、电影、录音和流行杂志把我们与我们很少关注的事实紧密联系在一起,几乎任何社会都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电子通讯甚至可以达到那些完全无文字的人。英国儿童每年看电视的时间,几乎与学校上课时间相等。虽然人们认为,暴力画面对儿

10、童侵犯行为没有多大程度影响。但人们无法怀疑传媒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观点。2 社会化的媒介2.4 大 众 传 媒2 社会化的媒介2.4 其他社会化媒介工作是社会化的重要背景。与传统社会的工作相比,在工业化国家,第一次“外出工作” (每天到与家完全分离的工作地点去工作)标志着个人生活中更大的转变。工作环境经常提出不熟悉的要求,可能要求个人的观点或行为有较大调适。即使在大城市也往往有高度发达的邻里群体组织诸如自愿结社,俱乐部或教会等,都会有力地影响人的观念和活动。 3 再社会化 3.1 “洗脑” 虽然只有极少数人经历过“洗脑”,而且这种“洗脑”的长期效果并不明显,但这确实是一种引起广泛兴趣的社会化

11、形式。英媒体报道,伊朗正在利用教科书和儿童读物给儿童“洗脑”, 针对英美等西方国家和以色列对年轻一代灌输仇恨和极端主义思想3 再社会化 3.1 “洗脑” “你想成为百万富翁吗?赶快加入传销网络,下一个百万富翁就是你!”这往往是传销组织打出的极具诱惑力的广告。加之“我现在一天可以赚几千元,一月可赚几十万元”的现身说法,致使被游说者“两眼放光”,从而失去理智,纷纷加入到传销行列中。 3 再社会化 传销“洗脑” 三部曲 初步“洗脑”: 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通过 “成功人士”的煽情授课,描绘 “光辉前景”,点燃“新人”投入非法传销团伙的狂热欲望。 强化“洗脑”: 在寝室营造“大家庭”氛围,由“培训员”

12、向成员传授与他人的沟通技巧及传销的战略战术和手段,反复灌输传销快速致富理念,强调一开始付出多回报少,越往后付出越少回报越多的发财路径,进行课后沟通,强化“洗脑”。完成“洗脑”: 通过沟通,讲“骗有善意和恶意之分,将人们骗来是为了让他们发财”,消除其骗人内疚感, 消除心中疑惑,完成“洗脑”。3 再社会化 3.2 基本军训军训的目的在于改变那种平民的自我形象,建立军人形象。他们被圈在军事基地里,脱去在家里穿的衣服,梳起统一的发型。在这种环境中,个人形象逐渐发生了变化;训导新兵执行他们应有的角色行为:向军官敬礼、注意军容军纪、无条件服从命令。力图削弱士兵们的平民规范和价值观,代之以新的规范和价值观。

13、军队不鼓励自主性的价值观,要求服从权威。3 再社会化 宗教信仰不仅提供了使人类灵魂与他界直接沟通的通道,也提供了在现世面对一切变局而始终可以依靠的精神支柱和最终皈依的归宿。3.3 宗教皈依、意识形态转变3 再社会化 精神治疗是一种再社会化。在精神分析过程中,分析家力图改变病人实际和理想的自我形象,并向他介绍新的行为和角色模式。这些成年人再社会化形式的长期效果如何,还很难确定。但人们逐渐回到先前的自我形象和价值观上的现象也很普遍。 3.3 宗教皈依、意识形态转变4 生命周期个体在其生命过程中经历的不同的转变,从生物学角度看是固定了的从童年到成年而且最终至死亡。然而,事情比这更复杂。人的生命周期的

14、各阶段在性质上既是社会的,也是生物的。它们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也受到特定社会类型中人们生活的特定物质环境的影响。例如,在现代西方,死亡通常被认为是与老年有关,因为大多数人享有七十高寿或更长的寿命。然而,在传统社会,更多的人年幼群的人死亡而不是生存到老年。4 生命周期4.1.1 童年期是生命的一个明显和独特的阶段4.1 童年期在传统社会,年青人直接从长长的婴儿期过渡到社区中的劳动角色。中世纪的欧洲绘画中,儿童被描绘为“成人”,有成人的面孔以及与其年长者同样的类型的服饰,参与成年人的活动和工作,而且没有独特的玩具或现在被认为理所当然的游戏。4 生命周期在世界上有许多幼童从事全日制劳动,经常是在有体

15、力要求的环境中(如矿山)。4.1 童年期4.1.2 那个时代,童工是可以雇佣的4 生命周期4.1.3 童年期的确立和延长4.1 童年期儿童具有独特权利,以及使用儿童劳动在道德上受谴责的概念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从二十世纪开始,英国和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儿童还被投入在现在看来非常幼年的劳动中。有些历史学家已提出,在中世纪欧洲大多数人对儿童是冷漠的,有敌意。但传统文化没有证实这一点,许多父母,特别是母亲,肯定形成了现在人们通常具有的对儿童的情感。然而,与传统社会相比,今天的“童年” 期如此之漫长,以至于社会在很多方面更加“以儿童为中心”。4 生命周期4.1.4 儿童的畸形社会化4.1 童年期现代社会的变迁使“童年”又一次开始退化到一种独特的地位。有些观察者指出,儿童现在“如此快地成长”以致童年的独特的特征又一次消失了。例如,甚至非常年幼的儿童都可能如成年人那样,观看同样的电视节目,比先前各代人更早地熟悉“成人世界”。 4 生命周期4.2.1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敏锐多感的时期 因为他们的身体和思想都经历着戏剧性的变化,由于他们必须适应新的社会身份和角色,所以就有许多东西需要他们去学习,去调适。4.2 青少年时期1319岁4 生命周期4.2.2 青少年似乎受家庭的直接影响太少 4.2 青少年时期1319岁青少年更多地受伙伴和学校的影响,不能把原来的环境和现在的环境结合起来,这一时期可能会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