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时人格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引入与推进

上传人:lcm****20 文档编号:47039267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5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型时人格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引入与推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型时人格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引入与推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型时人格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引入与推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型时人格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引入与推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型时人格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引入与推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型时人格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引入与推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型时人格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引入与推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64 卷 第 2 期 2011 年 3 月 Vol. 64. No. 2? Mar. 2011. 047 051转型时期人格理论在我国刑法中 的引入与推进 ?胡学相? 许承余摘? 要: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我国面临着很多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犯罪率持续攀升。现行刑法并不能有效解决社会转型所来的新问题。我国的法律制度也肩负着为公民现代人格的塑造提供支撑的艰巨任务。在法律制度处于转轨阶段, 我国应当将人格理论引入刑 法的适用, 在定罪、 量刑、 行刑各阶段充分重视和考虑人格因素。倘若如此, 许霆案件量刑畸重的结果则可以避免。从长期趋势来看, 向人格刑法理论方向推进是我国刑法发展的必然选择。关键词:

2、 转型社会; 人格刑法; 定罪; 量刑; 行刑; 许霆案目前,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 面临着? 传统人格失效, 现实人格失范, 理想人格失落?导致的种种社会问题?。笔者认为, 将人格引入我国刑法不仅是解决刑法危机的理性选择, 也是塑造现代人格的重要途径。一、刑法中人格的含义在刑法领域, 人格是和犯罪人、 犯罪行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概念。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看, 在引起犯罪的各环节中, 人格因素是犯罪行为发生的总根源和关键性因素。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比一般人更易导致反社会行为。对犯罪人人格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刑法学者的关注。性格责任论中的人格倾向于

3、伦理学上的解释, 人格是或善或恶的两种对立倾向。人格责任论中的人格是指道义上的评价或伦理价值判断的概念。这里的人格与心理学中的?性格? 概念基本相同。然而, 刑法学界至今未对? 人格?的概念作出统一的界定。尽管如此, 现代心理学关于人格的定义获得了很多刑法学者的青睐, 张文教授主张? 人的人格乃是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人, 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翟中东博士在其著作中采用了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所提出的人格概念, 即: ?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 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 情绪、 需要、 动机、 兴趣、 态度、 价值观、 气质、

4、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 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 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刑法中人格问题的研究在? ? ?张? 晔、 秦华伟:?人格理论与塑造?,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年, 第 302 页。 张? 文、 刘艳红:?人格刑法导论?, 法律出版社 2005 年, 第122 页。 翟中东:?刑法中的人格问题研究?,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年, 第 5 页。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第 64 卷 第 2 期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心理学研究成果之上的, 黄希庭教授对人格概念的界定是相对全面的, 整合了人的 生物性、 生理性和社会性。笔者认为它可以作为刑

5、法学中人格的定义。刑法学上的人格是一个中性概念, 其本身并不包含价值判断, 犯罪人格是人格中的一种。犯罪人格是那些经历了不完全社会化或逆向社会化的个体所具有的不健康的、 反常的、 反社会的人格。它是犯罪人作为个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身心组织。二、转型社会背景下将人格引入刑法的意义( 一) 解决当前面临的刑法危机的需要犯罪率的持续增长而无遏止之道是各国面临的难题。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更严峻的形势, 我国当前在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领域的矛盾日益凸显, 住房问题、 股市泡沫问题、 医疗问题、 社会保障问题、 农民增收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 ?困扰着国人的心。在得不到妥善

6、而有效的解决之前, 这些矛盾的激化将导致犯罪的发生, 对本已居高不下的犯罪率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有学者指出 1980 年以来犯罪增长率速度总体上超过了经济增长率, 犯罪的年增长速度位居世界前列。以青少年犯罪和农民 工犯罪为例, 2007 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中国? 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 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指出, ? 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 68% , 未来 5 年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 社会收入分配制度的失衡是目前我国犯罪率上升的重要原因。面对转型社会出现的新的犯罪种类, 我国刑法的罪名也在不断增加。1979 年刑法的罪名为 200 个左右,

7、 1997 年刑法中的罪名为 413 个, 2003 年增加到 422 个, 2007 年刑法修正案( 六) 出台后又增加了部分罪名。在刑法罪名增加的同时, 我国控制违法犯罪活动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我国现有监狱 700 多所, 在押犯人已超过 150万, 2002 年监狱执法经费 144 亿元, 此外每年还需要 210 亿元的监狱运转费用?。面对严峻的犯罪形势, 中国曾掀起过三次大规模的? 严打?浪潮, 然而实践证明这对犯罪只能取得暂时的遏止作用, 从长远来看收效甚微。有鉴于西方抛弃? 严打?而进行的非犯罪化工作也没有取得很大效果, 意图对二者进行扬弃的宽严相济的形势政策因而得到倡导。只关注到

8、犯罪人没有关注到犯罪人背后的人格, 这是西方非犯罪化工作难以取得成效的原因。与只关注客观行为的行为刑法和只关注行为人的行为人刑法相比, 同时考虑了犯罪行为和行为人背后人格的人格刑法不仅可以收缩犯罪圈, 收缩刑事法网, 矫正改善犯罪人的人格, 而且可以促进刑法的公正, 将会有效降低犯罪率。人格反映了人的 素行,? 将人格引入刑法中, 使刑法定罪量刑时充分考虑行为人的素行, 从而对主观恶性大者, 如屡教不改者、 缺乏恻隐之心者、 仁爱之心这予以重的惩罚, 而对主观恶性小的人, 如初偶犯、 生活所迫者予以轻的惩罚?。这样, 将会促进刑法公正的实现。因此, 将人格导入刑法将可以解决当前面临的刑法危机。

9、( 二) 完成当代人格转型, 塑造健康的现代人格的需要人格的完善是本, 社会的发展是末。处于转型期的我国,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经济高速增长、 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的同时, 在经济、 政治、 文化、 法律及道德等方面的矛盾也日益明显。在经济方面, 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 市场经济要求个体具有独立性的人格, 而受新自由主义的影响, 人们对个体主体性的强烈要求与中国传统人格所主张的? 中庸?及? 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是矛盾的。在文化方面,我国文化目前呈现多元化的态势, 受西方文化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冲击, 主流文化渐渐失去了往日风采,然而新的文化模式尚未建构。在道德方面, 我们传统的道德取向是国

10、家、 集体本位,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而当前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使堕落腐败、 贪图享受、 唯利是图的丑恶现象大量出现。在法律方面, 尽管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公民的法制观念渐渐增强, 但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 新情况不断的涌现使得法律规定滞后于现实, 社会矛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许霆案件便是其中的典型。 而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的问题仍旧是我国法制建设的绊脚石。上述矛盾反映到人格上来必然会对人格?48? ?人格刑法导论?, 第 4 页。 ?刑法中的人格问题研究?,第 48 页。胡学相 等: 转型时期人格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引入与推进的塑造产生影响。伴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 传统

11、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是人类由传统人格向现代 人格的转变。从社会性质的角度看, 农业社会造就? 伦理人格?, 工业社会造就? 法制人格?。? 所谓?伦理人格? 是指个人以伦理道德为人格支点, 个人表现出对社会共同体的依赖性强, 缺乏独立性、 自主性, 法制观念淡薄等特征。所谓?法制人格? 是指个人以法纪法规为人格支点, 具有独立性、 自主性, 法制观念强烈等特征?。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人们对周遭的事物充满了怀疑和批判, 思想也动荡不安, 人格的塑造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原有的伦理道德观念受到剧烈冲击的同时, 新的法制观念还没有确立, 人们在现代人格的塑造上还缺乏足够的制度支撑。将人格导入刑法, 通过

12、对人格健康的标准予以界定, 对人格较健康的行为人在定罪量刑方面从轻考虑, 对人格恶劣的犯罪人在定罪量刑方面进行严惩, 不仅有利于实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也有助于发挥刑法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导向作用, 为人们健康的现代人格的塑造, 完成从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的转变提供法律制度的支撑。同时, 作为人格理论基础的教育刑论主张充分关注行为人的人格, 对犯罪人格进 行教育和矫治, 使其顺利地重返社会。通过提倡教育刑, 对具有不健康人格的犯罪人进行教育和矫治,可以使犯罪人重新树立健康的人格, 并向法制、 现代的人格转变。三、人格在我国刑法中的引入与推进从西方刑法理论中人格思想的发展进程, 我们可以看到人格对刑

13、法的影响正逐渐从犯罪论和刑罚论向刑法一体化发展。尽管现有刑法体系各异, 但西方刑法学者的人格理论值得我们批判地借鉴。人格刑法观代表着今后世界刑法思潮的发展方向。有鉴于刑法理论向统一化、 综合化发展的趋势, 也为了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司法困境, 一部分国家已开始把人格刑法思想付诸实践。如 1975 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刑法典?第 47条规定: ? 法院根据犯罪和犯罪人人格具有的特别情况, 认为必须判处自由刑才能影响犯罪人和维护法律秩序时, 可判处六个月以下的自由刑。 ?1994 年法国新刑法典第 132- 42 条规定:? 法院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 依据犯罪情节和罪犯人格, 宣告刑罚并规定刑罚制度。

14、 ?并在该条文之下规定了半释放、 刑罚的分期执行、 缓刑、 刑罚的免除与推迟宣告等制度。西方在人格刑法理论的实践中多囿于量刑领域, 未将其引入定罪领域。这与人格刑法理论在犯罪论领域的研究所存在的局限性有关。西方国家的实践为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将人格引入刑法, 并将刑法向人格刑法方向推进提供了具体 操作层面的参考。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经济体制在变革, 法律制度在转轨, 公民人格在转型。人格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我国公民在人格的定位上还在传统人格和现代人格之间徘徊, 现实人格失范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许霆案件突出地反映出当代部分国人在自我人格定位上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行为失范。将

15、人格理论引入刑法不仅是解决犯罪率激增的刑法困境的选择, 也是在法律制度层面为健康、 法制的现代人格的塑造提供支撑的需要。根据我国社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社会人文背景, 有学者提出了我国社会的现代人格构建所需遵循的几个主要原则: ( 1) 现代人格必须有顾全整体的现代意识; ( 2) 应该包含传统人格中的优良素质; ( 3) 能理性看待现实和历史; ( 4) 开拓创新、 处变不惊, 有独立自主的理念; ( 5) 信奉公正、 平等, 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 6) 对知识的渴望; ( 7) 具有效率观念、 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 8) 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以及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在现代人格建立之前,

16、 我国面临的是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健康人格相对的是反社会人格, 反社会人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对抗、 相背离的一种恶劣品性和人格。通过对行为人的人格状况给予考察, 进而进行刑法评价, 否定反社会人格, 倡导健康人格, 使公民的人格逐步向现代人格转变。人格刑法的构建并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 程。我国在未成年犯的量刑方面已率先引入了人格调查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 2001 年颁布实施的?关于?49? ?徐? 强:?人格与社会?,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第 133 页。 ?人格理论与塑造?, 第 395 页。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第 64 卷 第 2 期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 21 条规定: 开庭审理前, 控辩双方可以就未成年被告人性格特点、 家庭情况、 社会交往、 成长经历以及实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后的表现等情况进行调查, 并制作书面材料提交合议庭。笔者认为, 考虑到定罪阶段引入人格因素的复杂性, 我国在量刑阶段率先引入人格因素, 并在行刑中考虑人格因素, 进而再向定罪阶段推进, 最终完成对人格刑法的构建具有合理性。处于社会转型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