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7037081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2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师范大学教学实验室湖南师范大学教学实验室湖南师范大学教学实验室湖南师范大学教学实验室“十一五十一五十一五十一五”建设规划建设规划建设规划建设规划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 1938 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一所集自然之神秀、汇人文之灵杰,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高等学府,是国家重点建设的“211 工程”学校。 学校拥有 5 个校区,占地 168 公顷,现有建筑面积近 100 万平方米,校园依山傍水,新楼古院,鳞次栉比,绿树白墙,交相辉映,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 佳”之一。 目前,学校下设 23 个学院,3 个教学部,2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7 个“十五”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 13

2、 个“十五”省级重点学科。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专业 71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5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55 个(含一级学科覆盖数),一级学科硕士点 18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147 个,并拥有教育硕士、法律硕士和公共管理硕士等3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学和历史学两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生命科学技术与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湖南师大中心等 12 个国家级研究基地(中心)和蛋白质化学与鱼类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蛋白质组学与发育生物学以及

3、化学生物学与中药分析等 2 个省部共建实验室。建校以来,已为国家输送各类毕业生 20 多万人,培养了一大批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校友遍布海内外。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22000 余人,已形成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正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专业技术人员 1100 余人,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中国工程院士 1 人,“”特聘教授 4人,“芙蓉学者”特聘教授 6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330 余人;学校设有“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岗位,面向海外招聘优秀高级人才。学校坚持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重视同国内外高校或文化机构的学术交流,先后聘请了英、美、德、俄、日、澳等 10 多个国家的 4

4、00 余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并和美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的一些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学校图书馆藏书 340 多万册,其中线装古籍 20 余万册,中外期刊 4700 余种。学校创办的 12 种学术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还办有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面对未来的召唤,湖南师范大学秉承“仁、爱、精、勤”的校训精神,遵循立足湖南、服务全国、走向世界、注重内涵、强化特色、跻身一流的基本发展理念,众志成城,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综合型大学而努力。 一一一一、教学实验室概况教学实验室概况教学实验室概况教学实验室概况 我校现有教学实验室 26 个,

5、其中基础课教学实验室 13 个,分别是教育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大学英语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现代外语教育技术中心、运动人体基础实验室、医学基础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化学实验中心、生物学实验中心、资源环境基础实验室、经营与管理模拟实验室、机电技术基础实验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专业教学实验室 13 个,分别是文科综合实验室、现代传媒技术实验室、音乐技术实验室、空间与表现艺术实验室、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室、信息实验中心、化工原理与制药工程实验室、装潢工艺实验室、服装工艺实验室、医学检验实验室、临床医学实验室、预防医学实验室、药学实验室。我们遵从“先基础、后专业,先重点、后一般。从实

6、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在保证重点的基础上,以改善和提高为主”的原则,从 98 年至今,我们分两个阶段有步骤、有重点地建设了专业覆盖广、学生受益面大的基础实验室。第一阶段,1998-2001 年,我们以“先填平补齐配套、后扩充新建;先维护后新购;先常规后上档次”为原则,投入 800 余万元建设 13 个基础课实验室,这 13 个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均先后通过了湖南省“双基”合格评估。第二阶段,2002-2005 年,随着本科生的扩招、传统专业的改造、新专业的设立和建设、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原湖南教育学院、湖南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湖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的合并,基础实验室仪器设备现状已难以

7、满足我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为了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提出的“质量上一个台阶”的目标,以“211 工程”二期建设为动力,我们从调整、合并和建设入手,构建了由 13 个实验室组成的基础课教学实验室。 以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体系为基本标准,致力于实验室教学条件和环境的改善;致力于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致力于实验队伍的稳定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致力于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健全与落实;促进基础实验室工作有较大的、快速的、全面的发展,以适应现代高素质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雪中送炭的是,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项目的实施,四年中共投入 3447 万元,其中,财政部投入 1700 万元,学

8、校配套投入 1747 万元,全部用于基础实验室建设,基础实验室设备总值由 2002 年的 2698 万元提高到现在的5465万元, 800 元的设备台件数由 5408 提高到 7969 台件,资金的注入,推动了我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实验教学管理关系进一步理顺,实验教学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和扩大共享。实验用房及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实验教学队伍工作量更加饱满,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 其次是加强了制度建设。固定资产管理处,教务处针对各自工作的特点,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相继编辑出版了湖南师范大学物资管理制度汇编、湖南师范大学实践教学规章制度汇编 , 近几年又作了修改和充实, 各院

9、(系) 、实验室也制定了符合本身特点的制度和措施。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更好地保证了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 新增的仪器设备除满足了扩招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我校实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目前我校已形成理工科类以基础实验、综合训练实验、研究设计实验三个层次为主的实验课程体系,文科类以办公自动化设备应用、数据库建立及应用、模拟仿真技术等为主体的实验课程体系。两个体系既有相对的独立性,突出学科和专业特色,又相互渗透、相互支撑与互补;一批上档次设备的购进,推动了科研导师制的全面实施,也使“开放实验室、提高三性实验比例”成为了现实,导师制的实行,在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10、,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对科学实验的认识;实验室开放、“三性”实验比例(课程比例)由 84.09提高到 90.08,使学生有了施展才华、发展个性的空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有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上档次仪器设备的购进,促使各实验室加大了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近三年,我校实验技术队伍中,硕士以上学历人员比例由 9.58%提高到 32.09%。为实验室工作的顺利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校的教育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生物学实验中心已通过了省教育厅专家的评审,成为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运动人体基础实验室也获准作为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进

11、行建设。 二二二二、实验室建设五年规划实验室建设五年规划实验室建设五年规划实验室建设五年规划 面对未来的召唤,湖南师范大学遵循立足湖南、服务全国、走向世界、注重内涵、强化特色、跻身一流的基本发展理念,众志成城,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国内一流且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大学而努力。 我校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思路是:合理定位,突出特色,教研结合,宽口径、厚基础、创新性、促进学科融合,构建结构科学,布局合理,资源共享的基础课教学、专业课教学和科学研究三个实验平台。基础课教学实验室按照国家教育部“双基”实验室评估达标要求全面建设,其中,教育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生物学实验中心、运动人体基础

12、实验室按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标准建设,并争创国家级示范实验室。基础课教学实验室以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创新思维培养为目标构建课程体系;专业课教学实验室文科类专业以已有的专业为基础,按一级学科设置实验平台,理工科类专业以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中心为重点,构建实验室建设平台,根据专业和学科的发展不断扩大和完善其功能。专业课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相互支撑、融合。以基本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在加强现有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突显文科类实验室的特色,为今后创建专业课示范实验室打下基础。 1. 基础实验室建设 以巩固“双基”合格实验室建设为基础,以省级

13、示范实验室为重点。补充仪器设备,扩大实验用房面积,进一步完善基础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队伍。 2. 专业实验室建设 我校是一所“211 工程”大学,文、理、艺术类学科在全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医学、工学等学科也各具特色。依据学校的定位和建设规划,突出学校及各专业的特色和实力,将实验教学和学科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基于学科构架的、具有师范特色的、文理工相互渗透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实验平台。 3. 科研实验室的建设 以 8 个国家基地、一个中心、两个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以大型仪器设备服务中心为基础,根据前沿的发展势态和学科经过多年科学研究积累起来的优势,同时考虑地方经

14、济、科学发展的需要,确定相对稳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紧紧围绕已确定的研究方向,瞄准科技创新的突破口,选好研究课题,深入持久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拓展科研优势,突出科研特色,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 4. 教研结合 学科专业实验室首先是一个能进行多门专业课实验的教学大平台, 这里强调以实验教学为主。 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涌现出许多新思维、 新工艺、新技术、新手段等,实验教学必须充分利用各专业的科研技术优势,将科研工作与专业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将科研工作的内容、 手段和目的融合进实验教学,并鼓励学生参与一定的科研工作,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学科发展的前沿,开阔学生的眼界

15、和思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时将科研成果移植到实验教学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和技术,促进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5. 资源共享 建立院实验共享平台。这个平台是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载体,供学院的所有教师和学生享用,改变教师各自为政的状态,改变一个课题一个实验室的状态,达到资源共享。 建立高精度贵重仪器共享平台。对于大型设备不搞重复建设,学校成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中心,为全校的教师和学生服务。 建立网上软件共享平台。利用学校网络中心、各院的局域网,通过过硬的技术、规范的管理、合理的政策实现这个共享平台。 站在学科建设的高度,实现实验技术、仪器设备装备的现代化,环境设施标准化,

16、管理的科学化,实验室实行全方位开放,为本科生、研究生、教师提供一个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先进平台,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三三三、现状及差距现状及差距现状及差距现状及差距 “十五”期间,随着本科生的扩招、传统专业的改造、32 个需要开展实验教学的新专业的设立和建设、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项目适时的实施, 政府和学校共投入经费 3447 万元重点建设了 12 个基础课实验室,但与基础课实验室建设规划比较尚有3439 万元的缺口,建设前后实验室的情况对比及与建设计划的差距见附表1。 我校专业课实验室大多建室年限不长,规模小,实验室接收学生少、实验课时不多。且长期以来,在专业实验室建设上资金投入很少,致使实验设备陈旧,台套数严重不足,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还在逐步构建与形成中,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总体上看专业教学实验室与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实验室评估标准”尚有一段距离。因此,专业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势在必行。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