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简单实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037045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颇蔺相如列传(简单实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简单实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简单实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简单实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简单实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简单实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颇蔺相如列传(简单实用)(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基 本用法和文言句式。2、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和内容,了解 传记写作的一般特点。3、学习传主的高尚品德与可贵精神, 陶冶情操,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1 1、成一家之言的文史泰斗、成一家之言的文史泰斗司马迁司马迁司马迁(约前司马迁(约前145145约前约前90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南)人。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生于名门,年十岁其父司马谈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生于名门,年十岁通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南北。初任郎中,后

2、通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南北。初任郎中,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在献。在史记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在公元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在公元前前9191年前后完成年前后完成史记史记。一、文本助读 2 2、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3 000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本纪1212篇,世篇,世家家3030篇,列传篇,列传7070篇

3、,书篇,书8 8篇,表篇,表1010篇篇,共52万多字。“本纪本纪”除秦本纪外,都是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绩;“表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世家”主要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列传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王统治的历史。史 记1212本纪本纪3030世家世家7070列传列传10 10 表表8 8 书书按年代记叙帝王言行和 政绩。记叙诸侯国的兴衰和杰 出人物的事迹。记叙各类名人的生平和 事迹

4、。按年代谱列各时期重大 事件。记录各种典章制度的沿 革。3、史记就是通过这样五种不同的体例 和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补充而构成了完整的体 系。司马迁修撰史记的最高理想是“欲以究究 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西汉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善序事理,辩 而不华,质而不俚而不华,质而不俚”.(善于说明事理,说得清 楚明白又不显耀,语言朴素大方又不粗俗 )鲁迅更评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骚”,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本文所叙史实发生 在前283年到前279 年之间,正值战国 中期之末。在此之 前,秦早已占领了 巴蜀,并夺取魏在

5、 河西的全部土地, 又多次大败楚军, 初步形成了统一全 国的趋势。所以如 何对付秦的挑战已 成为赵国安危之所 系的大问题。背景局势以写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三个故事,可分为四部分:(一)第 1 段:概介廉蔺(二)第2 7段:完璧归赵(三)第810段:渑池之会(四)第1112段:将相和欢(负荆请罪)以时间为序展开叙述。思考:本文以写谁为主,写了哪几个故事?本文以写谁为主,写了哪几个故事?全文按怎样的思路展开叙述的?全文按怎样的思路展开叙述的?三、理清思路 (一)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 1、对:即一一对应的直译,逐字逐句翻译。将文、对:即一一对应的直译,逐字逐句翻译。将文 中的单音节词变成双

6、音节词语。中的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语。2 2、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 、职责、器具名等,保留原词不译。、职责、器具名等,保留原词不译。3 3、换:即替换。用现在的说法替换古代的说法。如、换:即替换。用现在的说法替换古代的说法。如 ,用用,用用“官司或案件官司或案件”替换替换“狱狱”,用,用“大腿大腿”替换替换“ 股股”等。等。4 4、调:即调整语序。把文言文中的主谓倒装、宾语、调:即调整语序。把文言文中的主谓倒装、宾语 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调整为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调整为 现代汉语句式。

7、现代汉语句式。5 5、补:即补充。文言句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加以、补:即补充。文言句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加以 补出。补出。6 6、删:即删除。有些文言虚词只起某些语法作用,、删:即删除。有些文言虚词只起某些语法作用, 翻译时可删去。翻译时可删去。四、文本读译 共同翻译 1 廉颇者,赵 之良将也。赵惠文 王十六年,廉颇为 赵将,伐齐,大破 之,取阳晋,拜为 上卿,以勇气闻于 诸侯。 蔺相如者 ,赵人也。为赵宦 者令缪贤舍人。廉颇是赵国的杰出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凭借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闻名。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

8、缪贤的门客。 “者者也也”:判断句式判断句式以以勇气闻勇气闻于诸侯于诸侯:介词,介词,凭借凭借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是,作为,动词是,作为,动词讨论讨论1 1: 这一段从哪些方面介绍廉蔺,在 写法上有何不同,有什么作用?廉: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 蔺:地位卑微,不为人知一贵一贱,一详一略,对比鲜明, 为下文两人矛盾的产生埋下伏笔。重点字词解释积累不能删。不能删。传记一般结构形如纺锤,头尾细,中传记一般结构形如纺锤,头尾细,中 间粗。间粗。开头开头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记主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记主 人公(简称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一人公(简称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

9、介绍,一 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身份、籍贯等,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身份、籍贯等, 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中间中间部分是传记部分是传记 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传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传 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二是作者对传主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二是作者对传主 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 几方面的评价。几方面的评价。结尾结尾部分常交待人物或事件部分常交待人物或事件的结局。的结局。 (三)读译析第二部分:完璧归赵(3-13)共同翻译2. 赵惠文王时, 得楚和氏璧。秦昭王 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10、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 诸大臣谋:欲予秦,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 欺;欲勿予,即患秦 兵之来。计未定,求 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要(把这块宝玉)送给秦国,秦国的城恐怕不能够得到,白白被欺骗;想不给,就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不能确定,寻找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宦者令缪贤曰:“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 之?”对曰:“臣/尝 有罪,窃计/欲亡走 燕。臣舍人相如/止 臣曰:君/何以知燕 王?臣语曰,臣/尝

11、从大王与燕王会境 上,燕王私握臣手 曰,愿结友,以此 /知之,故/欲往。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你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想逃跑到燕国去。我的门 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 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相如谓臣曰:夫 赵强而燕弱,而君 幸于赵王,故燕王 欲结于君。今君/乃 亡赵走燕,燕畏赵 ,其势必不敢留君 ,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 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 亦幸赦臣。臣窃以 为其人勇士,有智 ,宜可使。

12、” 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又被赵王宠幸,所以 燕王想与您结交。现在您竟然逃 离赵国跑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 ,这种形势下(燕王) 一定不敢收 留您,反而捆绑您送回赵国。您 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 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建议,大王也幸而赦 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 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 秦国)。” 3. 于是王召见, 问蔺相如曰:“秦 王/以十五城请易寡 人之璧,可予不? ”相如曰:“秦强而 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 不予我城,奈何? ”相如曰:“秦以城 求璧/而赵不许,曲 在赵;赵予璧/而秦 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 以负

13、秦曲。”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 问他:“秦王用十五座城请求换我 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 :“秦国强大,可赵国弱小,不能 不答应。”赵王说:“拿走我的璧 ,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 :“秦王用城换璧然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了璧然 而秦不给赵国城,理亏在秦国。 衡量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 的请求)来让秦承担理亏(的责 任)。”王曰:“谁可 使者?”相如曰 :“王必无人, 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 ;城不入,臣请 完璧归赵。” 赵 王于是遂遣相如 奉璧西入秦。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实在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

14、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让璧完整无损地归还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 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 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了帽子。 4. 秦王坐章台见 相如。相如奉璧奏 秦王。秦王大喜,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 赵城,乃前曰:“璧 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 璧却立,倚柱,怒 发上冲冠,他对秦王说

15、:“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 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 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 谓秦王曰:“大 王欲得璧,使人 发书至赵王,赵 王悉召群臣议, 皆曰:秦贪,负 其强,以空言求 璧,偿城恐不可 得。议不欲予秦 璧,臣以为布衣 之交尚不相欺, 况大国乎?且以 一璧之故逆强秦 之欢,不可。于是赵王就斋戒了五天,派我 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 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 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 望而表

16、示敬意。现在我来到秦 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 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 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 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 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 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 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 起撞碎在柱子上!”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 日,使臣奉璧,拜 送书于庭。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 也。今臣至,大王 见臣列观,礼节甚 倨,得璧,传之美 人,以戏弄臣。臣 观大王无意偿赵王 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 柱矣!”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想要拿它去撞击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5. 相如持其璧 睨柱,欲以击 柱。秦王恐其 破璧,乃辞谢 ,固请,召有 司案图,指从 此以往十五都 予赵。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