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信息检索基础知识0307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035894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3.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信息检索基础知识0307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第一讲信息检索基础知识0307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第一讲信息检索基础知识0307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第一讲信息检索基础知识0307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第一讲信息检索基础知识0307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信息检索基础知识030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信息检索基础知识0307(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技文献检索Sci-Tech Information Access师丽娟 信息咨询部 301 电话:62736502 1、信息检索是现代人才的基本生存技能 2、信息检索是现代人才信息素质的重要方面 3、信息检索是科学交流的重要途径 4、信息检索是开发信息资源的工具 5、信息检索是管理决策的基础 6、信息检索是避免重复研究的必由之路 7、信息检索是治学之道信息检索的意义和作用对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1974年由美国产业协会主席波尔(PaulZurkowski)首先 提出; 20世纪七十年代末,美国教育界提出要求强化大学生的 信息素养能力; 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信息素养教育委员会出版了信息

2、素养问题的报告,提出了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说明了信息 时代学校的任务和建议; 1998年美国图书馆学会发表了“信息素养教育进展报告” ; 2000年ACRL制定并公布了推荐和试用的“高等教育信息 素养能力标准”。美国ACRL工作组认为高等院校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能力 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 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鉴别信息及其来源 将检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 有效地利用信息去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 了解利用信息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 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分22个二级执行指标,86个可测定的细目。课程内容:文献检索基础知识;中文信息计算机检索与检索技术;外文题录、文摘型检索工具介绍与

3、检索技术;外文全文检索工具检索与检索技术;事实数据型信息检索;专利及专利检索。检查考核:出勤率(20%),作业5次(50%),综合 考查(30%)需网关教学方式:讲课,上机实习课件下载地址:教务处网上教学第一章 文献检索基本概念 一 文献、信息和知识的定义 二 文献信息源的类型 三 科技文献检索基础主要内容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GB/T 3792.11983),它具有存贮知识、传 递和交流信息的功能。信息:据不完全统计,其定义有100多种,至今没有统一。指对接收者来说预先不知道的报道。(辞海)是用来通信的事实,在观察中得到的数据、新闻和知识 。(韦氏字典)信息(Information)是

4、事物发出的体现它存在和运动状态 的信号和消息。知识: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信息的一 部分。它必须借助于文字、语言、符号、代码、电磁波、图像和实物加以 表现。一 文献、信息和知识的定义二 文献的类型按载体介质划分: 书本型资料(book type),也称印刷型; 非书资料(non-book type),包括缩微型、声像 型和机读型。按信息的加工深度和功能划分: 零次文献/信息 一次文献/信息 二次文献/信息 三次文献/信息按出版类型划分: 图书(阅读类、工具类) 连续型出版物(一次文献、二次文献) 特种文献(专利、科技报告、会议录、政府 出版物、学位论文、标准、技术

5、档案、产品目录等)纸张型缩微型声像型电子型 图书、连续出版物、资料缩微胶片、胶卷、平片磁带、录音(像)带、唱片联机信息库、数据库二 文献的类型1.载体介质以手写、打印、印刷等为记录手段,将信息记载在纸张上形成的文献,也称作印刷型文献(Printed Document )。它是传统的文献形式,便于阅读和流传,但存贮密度小、体积大,不便于管理和长期保存。 2.1.1 纸张型(Paper Document)缩微技术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以照相为记录手段而 形成的一种文献形式,包括缩微胶卷、缩微平片、缩微 卡片等。利用这项技术,一张邮票大小的全息底片可以存贮16 开、500页的一本书;一张工作6个小时的

6、唱片,可以摄 录下5184份每份100页的杂志。另外经过缩微技术处理的 资料可以与计算机联用,便于实现自动检索和快速传递 ;可以长期保存。2.1.2 缩微型 (Microform)存储: 运用缩微技术,可以使经该技术处理后的信息, 存储密度高,体积小,便于转移、存贮、销毁、价格低 、管理方便等特点及优点。处理: 纸介文献的加工、还原阅读: 需要有较复杂的阅读设备(reader)来支持。目 前在整个文献中,所占数量较少,在一般的图书馆入藏 亦较少。2.1.3 声像型 (Audio-Visual form ) 是采用录音、录像、摄影、摄像等手段,将声音、图 像等多媒体信息记录在光学材料、磁性材料上

7、形成的文 献,也称视听型文献,如音像磁带、唱片、幻灯片等。 直接记录声音、图像、影视、动画生动、形象、直观唱片、录音(象)带、影视片多媒体,集合声频和视频是以计算机处理技术为核心记录信息的一种文献形式 ,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文献。在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和全文数字化技术出现之 前,电子型文献又被称作机读型(machine readable form)文献,现在电子型文献有时也统称为电子出版物。2.1.4 电子型 (Electronic Document)电子型文献包括电子图书、期刊、新闻、各种联机信 息库和光盘数据库产品或软盘等产品,以及可视数据 (videotex)、电传

8、文本(teletex)、电子邮件 (electronic mail)等,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 打破了纸本文献的垄断地位,图书馆文献资源逐步向数 字化信息资源方向发展,将来电子文献很有可能取代纸 型文献成为主流文献类型。零次文献:没有经过加工的原始文献一次文献:论文,报告等 二次文献:比如各种文摘 三次文献:各种综述性的文章 二 文献的类型2.信息加工深度与功能2.2.1 零次文献信息源零次文献信息源是指还没有形成正式出版物之前的文 献信息。如论文草稿、实验记录、设计草图、谈话记录 、书信等。其文献形式是零次文献。 零次文献的优点是传递速度快、针对性强、反馈快、 真实、直观。缺点是传播面窄

9、,信息稍纵即逝,难以积 累和管理。2.2.2 一次文献(原始文献)一次文献信息源是指作者在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被 记录在某种载体上、公开发表的文献信息。这是最基本 的文献信息源。 一次文献信息是人类经验积累、知识发展的标志,具 有新颖性、创造性、系统性等特点。如绝大多数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会议论文、学位论 文、专利文献、技术档案等,其文献形式是一次文献。2.2.3 二次文献(检索文献)二次文献信息源是指人们将大量无序的一次文献信息使 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后所形成的信息集合。其文献 形式是二次文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检索工具。二次文献信息源将大量分散无序的信息有序化,具有浓 缩性、汇集性、有序

10、性的特点,具有按照文献的内部特征 或文献的外部特征来报道揭示和检索一次文献的功能,能 系统地反映一次文献信息,为读者提供检索所需文献的线 索,是检索一次文献必不可少的工具。如目录、题录、文 摘和索引等。 2.2.4 三次文献(参考性文献 )三次文献信息源指的是对一次信息所载内容进行单元 层次的选择,经过汇集、综合、分析、评述等深度加工 而成的产物。它的文献形式称三次文献。其主要有两大 类型:一是系统阐述某个领域的内容、意义、历史、现 状和发展趋势的综述性学科总结等;二是把大量的定理 、原理、数据、公式、方法等知识进行浓缩和概括,编 写成便于查阅的参考工具书,如字词典、百科全书等。三次信息源内容

11、更集中,针对性更强,系统性好,并 有一定的检索功能,参考价值较大。 从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到三次文献,是 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由博而精的对知识信息 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过程。它们所含信息的质和量是不同的 ,对于改善人们的知识结构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加工 整理单元层次信息 加工整理从检索的角度来看: 一次文献是检索的对象(目标) 二次文献是检索的工具(手段) 三次文献是情报研究的成果(检索目标+检 索手段) 从知识加工角度来看: 一次文献是对知识的第一次加工(创造性) 二次文献是对知识的第二次加工(有序化) 三次文献是对知识的再加工(有序化+创造性 )各级次文献之间的相互关系按

12、 出 版 形 式 的 不 同图书连续出版物特种文献期刊、报纸和年鉴会议文献 学位论文 科技报告 专利文献 标准文献 政府出版物 产品样本二 文献的类型 3.出版类型图书是文献信息源中历史最悠久、种类最多、数量最 多的一种形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印刷品统计文件的规定: 49页以上装订成册的印刷品称为图书,5-48页的称为小 册子,4页以下的称为零散资料。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文献情报术语国际标准(草案) (ISO/DIS5127/)规定:凡篇幅达48页以上并构成 一个书目单元的文献称为图书。 2.3.1.图书图书是指内容比较成熟、资料比较系统、有完 整定型的装帧形式的出版物。科技图书是一种重要的

13、科技 文献源,它大多是对已发表的科技成果、生产技术知识和 经验的概括论述。特点:带有总结性、成熟定型;出版周期长,信息 传递慢;传授知识,而不是报道最新情报。分类:按功用性质阅读型:教科书、学术专著等工具型: 字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识别依据:国际标准书号(ISBN)如何识别ISBN号?ISBN由 10 位数字分成 4 段组成,各段依次是:地区或语种号出版商代号书名号校验号地区或语种号:英、美、加、南非等英语区为0,其它 英语区为1,法语区为2,德语区为3,日本是4,俄语区为5 ,中国大陆为7,印度等为8,东南亚地区为9。如7-302-02372-7,表示中国大陆代号为302的(清华大 学)

14、出版社,出版的一种图书,其书号为02372、该书的校验 码为7。 2005年6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新版国际ISBN 标准即ISO 2108:2005信息与文献国际标准书号 (ISBN),该标准规定新的13位国际标准书号的执行 日期为2007年1月1日。 13位数的ISBN分为5部分,即在10位数前加上3位ENA( 欧洲商品编号)图书产品代码“978”,这样书号标识与物品标 识就完整结合在一起了。 上面的ISBN 编号显示为:ISBN 978-7-302-02372-7。 图书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著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引文所在的起止页码. 1

15、刘荫铭,李金海,刘国丽等编著.计算机安全技术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外文图书的识别:Gong, Victor, and Norman Rudnick, Eds. AIDS:Facts and Issues. New Brunswick: Rutgers UP, 1986.作者编辑书名出版社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国际标准书目著录(连续出版物) 中给连续出版物的定义为:一种逐次分册发行,通常都 编有序号或年代标号,并且打算无限期地连续出版下去的 印刷形式的出版物,包括杂志、报纸、年刊、各种机构的 报告丛刊和会志、会议录丛刊及单行本的丛书。在众多的 连续出版物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是期刊、报纸和

16、年鉴。 连续出版物的主要特点表现在:连续性、及时性和稳定 性。2.3.2 连续出版物2.3.2 连续出版物科技期刊:Journal 俗称杂志(Magazine),是指有固定名称、版式 和连续的编号,定期或不定期长期出版的连续性出版物。 期刊、专利文献与科技图书三者被视为科技文献的三大支 柱,是利用率最高的文献源。特点:出版周期短,报道速度快;数量大,内容新颖 、丰 富,是科技人员利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文献信 息源。据估计从期刊获取的科技情报占整个情报来源的60% -70% 。识别标志:年、卷、期号、国际标准刊号(ISSN)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著者.题(篇)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引文所在 的起始或起止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