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30179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十二讲第十二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I I必记知识全览必记知识全览 (330)(33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必记要素一、必记要素 1地理环境组成要素 、 、 、 、 、 、 。2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因素: 、 、 。一、1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土壤 2地势起伏海陆分布洋流二、必记规律二、必记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自然带沿 的方向有规律更替,它是以 为基础。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以 为基础在地区表现较为明显。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它同 分异规律有些相似,原因是随海拔高度变化 状况变化大。二、1纬度变化热量 2水分中纬度 3赤道到两极水

2、热考点过关考点过关 过关斩将过关斩将 一马平川一马平川考点详解考点详解 精剖细解精剖细解 一、基本考点一、基本考点考点考点 1 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的整体性(1)陆地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2)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含义:陆地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3)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陆地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的。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即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4)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图示:见

3、图 12 1。案例剖析案例剖析 旁征博引旁征博引 举一反三举一反三考题 1 (典型例题)读下面滥伐森林与植树造林的环境变化模式图,回答:(1)将下列地理事象的数字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空白处。水土流失 鸟类、兽类减少 生态失调 生物多样性增加 风速减小、湿度增大 气候恶化水旱灾害减少土地沙化 生态系统良性发展2(2)图示表示地理环境具有 特征。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分布于赤道附近区域的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考题 1 点拨: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其他组成要素的作用十分明显,热带雨林对气候的影响尤其显著。滥伐森林造成许多环境问题,生态平衡会失调,如何解决生态平衡失调的问题

4、,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植树造林,我国在许多山地、丘陵地域实行退耕还林就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答案:(1)从上到下,从左至右: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2)整体性热带雨林总结提示:此题考查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的理解程度。我们在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时要抓住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一主线。考点考点 2 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表现: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有规律地更替。原因: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即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条件为基础的,加上水分条件的影响。(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表现: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

5、大陆内部呈森林带一草原带一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原因:受海陆分布的影响,从沿海向内陆降水由多到少造成的干湿度差异很大。这种变化在中纬地区表现较为突出,这种分异规律是以水分条件为基础的,加之热量条件的影响。(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表现: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出现了自然景观的依次变化。原因: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和热量状况差异很大。规律:赤道附近的最高山岭,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和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考题 2 (典型例题于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自然带以热带雨林带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B各自然带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限C高山

6、地区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无明显的分布规律 D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最为明显考题 2 点拨:从总体 JC_看,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地域差异。各自然带之间逐渐过渡,没有明显的界限,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这种规律称为地带性规律。答案:D 总结提示: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是绝对的。即陆地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各自不同的区域特征。这种地域分异是有规律的。但是,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还要受到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些没有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非地带性现象叠加在地带性现象之

7、上,构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二、拓展与综合应用创新考点二、拓展与综合应用创新考点 考点考点 3 3非地带性(拓展考点)非地带性(拓展考点)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使自然带未完全按某一方向延伸或更替的现象称为非地带性。如湖沼、绿洲的分布等。3考题 3 (典型例题分)下列对于非洲东部赤道附近热带草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地带性分布B因受寒流影响而形成热带草原C因处于山地的背风坡而形成热带草原D受离岸风影响而形成热带草原考题 3 点拨:非洲东部赤道附近的热带草原是由于地处东非高原,地势高,温度低,降水少所形成;即是由于地形起伏而形成的非地带性分布。答案:A 总结提示:本题

8、结合实例考查了学生对非地带形成的把握,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考点考点 4 4自然带的分布与相应的气候类型、典型植被、典型动物和土壤的综合自然带的分布与相应的气候类型、典型植被、典型动物和土壤的综合 ( (综合应用考点)综合应用考点)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土壤和典型动物类型。如下表: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典型植被典型动物典型土壤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猩猩、河马砖红壤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象、孔雀砖红壤性红壤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长颈鹿、羚羊藻红土低纬度

9、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袋鼠、沙漠狐荒漠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阿尔卑斯山羊、 站(tin)鹿 褐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猕猴、灵猫红壤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松鼠、黑熊棕壤、褐土温带草原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黄羊、旱獭黑钙土中纬度温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双峰驼、子午沙鼠荒漠土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气候亚寒带针叶林驼鹿、紫貂灰化土寒带苔原带寒带苔原气候苔原驯鹿、北极狐冰沼土高纬度极地冰原带寒带冰原气候冰雪裸地北极熊、海豹未发育考题 4 (典型例题)读图 123,回答:(1)图上四个自然

10、带的名称是: A 。 B C , D 。(2)该地区纬度地带性表现明显,其主要原因是(3)地球上纬度地带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考题 4 点拨:此题考查非洲部分地区大陆水平自然带的分布及该洲纬度地带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以及4地球上纬度地带性形成的原因。答好此题需将一般规律性知识与 N-体地区相结合,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灵活运用。答案:(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该地区面积大,地势起伏不大,海岸线平直,水热条件纬向差异小 (3)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三年高考题一网打尽三年高考题一网打尽 (330)(330) 蓦然回首蓦然回首 灯火阑珊灯火阑珊回顾回顾 1 测试考点

11、1、2、3 (典型例题,16 分)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测量队于典型例题登顶。回答(1)(4)题。(1)登顶队员在北京时间 13 时前撤离,主要是为了避开( )A大量冰雪融化 B泥石流爆发 C强对流天气 D强紫外线辐射(2)珠穆朗玛峰峰顶比同纬度海平面( )A白昼略长 B黑夜略长 C自转线速度略小 D自转角速度略大(3)导致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变化的是( )A地面沉降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海平面升降(4)登顶队员从积雪冰川带下山,依次经过的垂直自然带是( )A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高山针叶林带B高山草甸带一 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C高寒荒漠带一高山草原带高山针叶林带D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高山草原带

12、1(1)C (2)A(3)B(4)D回顾回顾 2 测试考点 2(典型例题 4 分)关于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在各纬度带的表现相同B山地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越多C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内能D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相同2C回顾回顾 3 测试考点 2(典型例题6,8 分)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下图所示对应关系。读图 124 完成(1)、(2)题。(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A62oN68oN B52oN58。N C50oN54oN D52oN62oN(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

13、布的海拔高度(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3(1)B(2)C 点拨:(1)从图中可以读出,山地针叶林带对应的范围是向北 11001800 千米之间。根据“纬度差 1 度距离相差 111 千米”这一规律可得出正确答案。(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由于气温逐渐降低,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也逐渐降低。回顾回顾 4 测试考点 3(典型例题分)下列陆地自然资源中体现非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5A土地资源 B森林资源 C石油资源 D光热资源4C,点拔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光热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其分布都有地带性规律。石油资源的分布受地质规律的制约,但没有地带性规律。回顾回顾 5

14、测试考点 2(典型例题 2 分)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现存的天然森林主要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5C 点拨世界上现存的天然林主要是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现存的天然林就是亚寒带针叶林。回顾回顾 6 测试考点 2、3(典型例题6,8 分)读图 125,结合所掌握的知识,回答(1)、(2)题。(1)图 12 5 中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沙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2)图 12 5 中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 )A地降水最多 B只有地的植被为森林 C地年均温最低 D、两地均受暖流影响6(1)C(2)A 点拨(

15、1)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由于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再加上沿岸地区寒流的影响,降水少,形成热带沙漠。(2)处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降水较多。回顾回顾 7 测试考点 2(典型例题。8 分)图 126 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1)(4)题。(1)图中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6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3)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