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不走寻常路2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29302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课--不走寻常路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备课--不走寻常路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备课--不走寻常路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备课--不走寻常路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备课--不走寻常路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课--不走寻常路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课--不走寻常路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课备课-不走寻常路不走寻常路【名师风采名师风采】刘秀艳,临沭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小数学教师,市、县兼职教研员,市小数会理事。2003 年和 2006 年连续两届被评为临沂市教学能手,2007 年被评为山东省教学能手,2009 年获“沂蒙名师”称号。2005 年获临沂市小学数学讲课比赛一等奖,2006 至 2011 年先后三次执教市级公开课,自 2004 年至今每年暑期为全县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做公开课或讲座。主持的省级课题综合实践评价方式的研究和市级课题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模式探究分别于 2007 年和 2011 年顺利结题,省级课题备课方式的改革正在研究中。撰写的多篇文章分别发表于山东教育、 创新教育

2、、 小学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参考、 小学数学、 教育艺术等杂志。备课-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决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对备课的深入研究也在不断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也一直在探索备课的高效途径,总结出了“理清脉络-潜心深备”的高效备课思路。也就是这样一条思路使我在教学业务上由一名普通老师成长为省教学能手、沂蒙名师。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个人备课探索的基础上我结合学校的备课管理反复实验,从开始的书写教案到书头备课,直至现在使用教学用书备课,终于走出了一条实现备课效益最大化,不断提高教师整体业务水平的高效通途,那就是突破常态备课的形式、潜心钻研教材。一、历练个人研究

3、能力,提高备课设计的水平。历练个人研究能力,提高备课设计的水平。1整体研读,抓住联系。整体研读,抓住联系。数学教材是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把数学知识组合成为一个体系的,各部分内容之间彼此紧密联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因此在备课时,就首先需要我们进行整体研读,抓住内在联系,把握好每部分知识发展的线索,从而依据教材内容的结构,理清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在每个学期初,我都是认真地通读教材,从整体上分析全册内容、认真分析每单元的教材,使自己对教材内容的来龙去脉和知识的纵横联系了然于胸。这样对确定全册和单元教材的重点、难点会更有帮助,我们也可以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2潜心深备,预约精彩。潜心深备,预约精彩。

4、课时备课时,不仅需要关注“我怎样讲这些知识” ,还要关注学生是怎么想的,把教师的“教”更多地落足到如何引领学生去学,经过这样深层次的备课思考,才有可能不时收获课堂上的精彩瞬间。要想“备”出一节精彩的课,我觉得在备课时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抓住课堂灵魂,准确设计教学目标。首先要抓住课堂灵魂,准确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之灵魂,是保障教学过程中师生努力的共同方向。我们要结合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出科学的三维目标。如在备三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一课时,根据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在实践活动中,知道分米和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

5、的长度,并进行测量。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如下: 1能在系列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认识过程中能够进行估测和测量,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观念。2.通过数尺子上的刻度,在同桌交流中感悟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3.通过三组练习题,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体会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估测意识培养。崔允漷教授曾形象地用三句话介绍,确定教学目标应回答的三个问题: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即教给学生什么知识与技能)?打算怎么带学生去(即引领学生经历的过程与方法)?学了这些内容有什么用(即回答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像这样基于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才能既简洁明了,又方向明确,指导教学过程可操作性强。其次要策

6、划课堂格局,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其次要策划课堂格局,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教学设计,这是一个怎样计划怎样进行教的能力,只有科学统筹地安排好每一个环节,我们才能在备课之时、上课之前,感受到课堂教学中的智慧流动和心灵的对话。着眼教材,确立抓手。着眼教材,确立抓手。我们备课凭借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用书,教材和教学用书都是国家依据课程标准由骨干教师和专家团队进行细化和编排的,体现了专家的思维活动,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如何把教材上静态的知识转变成动态的思维,适合学生学习、理解,在学生和专家思维活动中架起一座桥梁即是教学过程设计的关键问题。着眼学生,瞻前顾后。着眼学生,瞻

7、前顾后。备课时,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仅来自于教材和教学用书,多数老师还会凭借多年来经验的积累,能够把教材上的知识讲清楚,让学生也学明白。这个过程是在施教前智慧的再创造,首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是什么?为达到终点目标必须知道的前提性知识是什么?要想达到高一级的学习目标所需要的学习动机、认知策略是什么?只有先回答了这些问题,下面的活动设计才会更有针对性。着眼趣味,营造氛围。着眼趣味,营造氛围。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最费教师心思的,我们需要思考:(1)什么样的活动能有效达到学习效果;(2)什么样的方法、顺序能使这个过程最能吸引人;(3)需要在环节、呈示、对话、指导上给予怎样的预设。如:

8、备分米、毫米的认识一课时,首先考虑的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需要外部因素的调动。于是课始创设一个动画:多媒体演示孙悟空耍金箍棒的情景并配音:“变!变!变!变变变!看,俺老孙的金箍棒有多厉害!它可长可短,可以短到只有 1 厘米,也可以伸长到 1 米,甚至几百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 ” 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金箍棒的神奇,从中能找到学过的数学知识吗?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调动了各种感官参与进来,为有效达到学习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节课属于概念课,内容看起来很简单,学生学起来很容易感觉枯燥乏味。要想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只能借助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逐渐感受、感知和

9、感悟这些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建立起相应的长度观念。在认识分米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估一估(10 厘米小棒) 、量一量、揭示分米概念、尺子上找 1 分米、画 1 分米、闭眼想 1 分米、生活中找大约 1 分米的物体通过系列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又在学生头脑中自然建立起 1 分米长度观念,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着眼课堂,设置问题。着眼课堂,设置问题。课堂就是由一个个问题组建成的,问题设置的好不好,决定了课堂的精彩程度。因此课堂设置的问题要明确,要有启发性,要能激发学生思考,要准确清晰、难度适中如,备3 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设置的问题:要研究 3 的倍数的特征我们应该怎么办?3 的倍数这么多,到底

10、找哪些呢?研究 2 和 5 的倍数特征时咱们用的是百数表,研究 3 的倍数特征也可以用吗?在百数表中一起圈出 3 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这么多组,挑哪一组研究合适呢?其他组的又会是怎样的?百数表里还有好多不是 3 的倍数的数,它们是不是也有这个特点呢?百数表以外,大一些的数,有没有这规律呢?整节课就这样在交流对话中,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所有问题的设置都踩在学生的思维线上,使课堂教学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着眼效果,巧设练习。着眼效果,巧设练习。练习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独具匠心的练习设计,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因此设计练习首先要有针对性。每一道习题都应该对应教学目标而设计。还要注意层次性。

11、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精心设计每一层次练习,做到由易到难,螺旋上升。对小学生来说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趣味性和活动性。练习题的形式、类型和内容都要新颖,要能够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在系列练习活动中可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有效提高练习的质量和效果。如:备分米毫米的认识一课的练习设计:(1)对照板书内容给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排排队。(2)先估计再测量: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分别进行先估计再测量。(3)在括号内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 【以照片的形式出示:长颈鹿的身高约 5( ) ,蚂蚁的身长约 3( ) ,兔子的尾巴长约 7( ) ,一次性纸杯的高约 1( ) 】(4)修改数学日记。我的妈妈我的妈妈

12、是个小学老师,她身高 1 分米 60 厘米,戴着眼睛,镜片的厚度约2 毫米。妈妈最喜欢用高 15 米的杯子喝水了,她每天都要用长约 1 厘米的圆珠笔给学生批改作业,很辛苦。这样预设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练习活动,一方面深化了学生对长度单位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及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达到在活动中训练,练习中提升的目的。二、融合群体备课智慧,实现备课效果的飞跃。二、融合群体备课智慧,实现备课效果的飞跃。1.借助思维导图,理清知识脉络借助思维导图,理清知识脉络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严密的科学,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因此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13、做到正确理解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地位和作用,就是要仔细研究知识间的种种联系,把握知识的基础和贯通。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简单易用,它可以让我们根据知识发展的线索,用导图条理清楚地呈现教材内容,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并对重点内容的处理进行清楚地标注或解读。首先,勾画全册教材。我们在学期初,组织老师们对本学期全册教材进行仔细研读,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交流研讨,理清教材内容的来龙去脉和纵横联系,然后再利用导图勾画出全册教材内容。这样先从全局的角

14、度统领了教材,起到了纵观全局的作用。附:全册教材结构样图:其次,研读分析单元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单元教材研读。同样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组织老师进行一单元教材内容的深度学习和研究,了解单元中涉及的各个知识点以及整体结构,正确地确定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附:单元教材研读样图:最后,研读分析重点课时内容,勾画教学过程大致流程。每次由教研组组织研讨单元教材内容后,总会拿出一节重点课时进行深度研究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共同完成这节重点课时的分析和过程策划。附:老师们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勾画出的重点课时备课:2.利用

15、教学用书,简化备课形式利用教学用书,简化备课形式教学用书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教学目标、教学建议,还将教学内容印在里面,很多老师连看都不看,只知去买教案、搜备课。为此我们创新性地将课时备课直接放在教学用书上进行,教学用书就是备课本。要求教师对每一课时的内容进行仔细研读,勾画教学目标,标注重难点,在教学用书上做批注、添补相关资料,在教学建议的基础上修改完善,成为上课的基本程序。这样安排为老师准确把握教材,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一改革不仅使每位教师省却了不少搜集教案的无用功, (原来即使是通案,好老师还搜得多再筛选,不太负责任的老师也到网上搜,连改都不改就成了第一稿,这样的备课也只能放到本上,跟上课是明显

16、的两张皮) ,更不用一字一句的在备课簿上书写,变相的节约了资金。这样在教学用书上“备课”真正让老师们去研读教学用书,事半功倍。附:教师备课图:3.借助考查答辩,督查备课实效借助考查答辩,督查备课实效为了避免备课流于形式,让老师们有意识地真正去备课,我们还制定了备课考查和说课答辩制度。每学期一次的备课考查,随机考查一个单元,内容包括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内容的分析、随机一课时的教学流程设计等三个环节。评价标准就是对照老师们的备课材料,看吻合度。目的就是为了引导老师们把精力放到研读教材、研究备课上。说课答辩活动,每学期一次。采用随机确定答辩内容的方式进行,不同年级选择的答辩内容,尽量保持相对的统一,比如:上个学期说课答辩的是几何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在编写说课答辩题目时,统筹思考相关内容在每个学段和年级的不同要求,对于答辩参与人员来说,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答辩问题,他们更容易从整体上把握这部分内容在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同时对说课人员来说也是一个考查和指导的过程,对教师参与的答辩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