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管桩试桩方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28965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管桩试桩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础管桩试桩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础管桩试桩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础管桩试桩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础管桩试桩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管桩试桩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管桩试桩方案基础管桩试桩方案0 基础管桩试桩方案 一、试桩目的: 通过桩的静载试验,确定桩基工程各项设计、施工等参数,选择桩基持力层、判定沉桩的 可能性,选择锤重及落距,并确定打桩施工时停锤标准等。 二、试桩设计概况: 本项目建设基地位于太仓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北临上海路,西南临常胜路,东南侧为朝 阳路,东北临通往上海的高速公路,交通方便。项目总基地面积为 200 亩,规划建筑面积 128094.8 平方米(含地下建筑面积 17742.8 平方米),基地地势平坦,一条宽约 20 米的 自然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斜穿于医院用地。 本工程采用 PHC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80,

2、管桩选用国家标准图 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03SG409。试桩设计情况一览表: 编号 工程名称 选择桩型 分段长度 数量 桩端持力层 1 行政后勤楼 PHC-AB-400(95)-32b 212m8m 5 根 3 粉质粘土 2 病房楼 PHC-AB-500(100)-47b 312m11m 9 根 3 门诊医技楼 PHC-AB_400(95)-43b 311m10m 7 根 5 粉质粘土夹粉 土 4 食堂 PHC-AB_400(95)-25b 28m9m 3 根 3 粉质粘土 5 会议中心 PHC-AB_400(95)-39b 210m9m 3 根 4 粉质粘土 6 传染病楼 PHC-AB_400

3、(95)-33b 311m 3 根 5 粉质粘土夹粉土三、场地及地质情况 工程地质情况详见地质报告 四、施工总体程序 根据本工程内容,施工总体程序为: (1)施工准备 (2)试桩施工 (3)低应变完整性检测 (4)高应变承载力测试 (5)静载荷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测试 (6)提交中期测试报告 (7)提交最终测试报告 五、施工准备 5.1 现场准备 (1)组织召开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参加的现场协调会,明确 各方要求及相互责任范围,确定施工期间协调方式、方法。 (2)熟悉了解现场情况及周围环境情况,落实现场临时占地,提出临时用地申请并联系 办理有关手续,修建施工现场临时设施。

4、(3)清除现场地上地下障碍物,实现“四通一平”即水通、电通、路通、通讯通,硬化现场 道路。 (4)开工前向业主及水电管理部门提交水电供应申请,办理变压器报装及水源引接手续,争取在开工后尽快完成水电临时线路的铺设工作。 5.2 技术准备 (1)在接到施工图纸后,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审图,在自审和预审的基础上,尽快组织技 术交底。 (2)组织召开施工与运营配合专题会,分析研究后,明确具体施工时间、施工方法及要 求。 (3)及时编制各种材料计划,提供给加工部门。 (4)组织技术及管理人员现场勘察地形、地貌情况。 (5)备齐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软件,各种试验设备和计量设备资料齐备,检验合格。 5.3 物资准备

5、 (1)与建设单位签定供货协议,明确双方各供材料范围,明确供货责任,和供货方签定 供货合同。 (2)开工前落实各项施工用料的计划。 (3)对各种材料的进场时间、数量等要提前做好计划,认真组织,专人负责,分阶段陆 续进场,提前订货,按时进场,保证使用。 5.4 施工队伍准备 (1)我企业拥有各种专业施工队伍,可满足本工程各专业施工要求;我们在企业内外选 择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并有较强施工组织能力、工作效率高、机械设备先进有良好信誉的 队伍作为专业分包单位,并签订专业施工责任合同。 (2)根据开工日期和进度计划安排、劳动力需用量计划,组织劳动力进场,并对进场人 员进行入场教育。 3.5.5 机械设备

6、准备 (1)根据施工总体部署,明确现场使用的设备,按照施工要求,准时进场。根据经验: 400 桩拟采用 3.5T 柴油锤,500 桩拟采用 4.5T 柴油锤,落距 1.8M,收锤情况视现场打 桩而定。 (2)根据主要机具需用量计划,及时组织设备进场、安装、调试,保证使用。现场设立 施工机械设备的存放和检修场地。 六、施工测量 本工程属于基础桩测试工程,对基础桩施工精度要求高,要求在测量定位精确的前提下, 确保机械成孔的垂直度,所有基础桩的定位采用极坐标定位方法。所以,在建立高精度的 测量控制网的基础上,加强测量组织管理力度,确保测量工作顺利完成。 6.1 测量控制原则 工程建设定位采用 198

7、5 年国家高程基准,工程试桩图+0.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 2.000。复 核并接受建设单位交给的定位标桩,经资料收集和踏勘后,设计布置现场测量控制网点, 其分布和稳定状况均满足首级施工控制网的技术要求,然后加密施工控制网,制成二级测 量控制网。采用两级控制网格,三级测量管理的测量控制办法。 6.2 测量控制网布置 现场施工测量拟设两个控制网,分别为一、二级,一级施工控制网平均边长 100m,按 级建筑方格网技术要求施测,测角中误差小于 5,相对闭合差小于 1/30000。观测时采用 J1 级全站仪观测,水平角左、右角观测各一测回,距离往返测量各两测回。二级网的控制 点间距 50 米左右,是在

8、一级网的基础上加密控制点,测量仪器、标准同一级网。现场各 测量控制部位的测量,是在二级网上就近引点,测量放样得到的。 6.3 测量方法 基础桩采用坐标定位法,使用电子全站仪和计算机,通过对施工放样数据全部进行解析计算,经计算复核后编汇成数据表格,其内容包括放样点坐标、边长、方位角以及和相邻点 间的边长和夹角等。高程控制点分布在建设场地不受施工干扰,易于保护、便于使用的地方。高程控制网 以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其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小于 6mm,闭合差小于12L(L 为 水准路线长度)。各高程控制点均利用平面控制点。 6.4 测量管理 (1)测量队伍:施工测量由项目部测量班负责,编制 3 人,由

9、一名高级测量工程师任班 长。 (2)测量仪器: J1 级全站仪一套;DS2 水准仪二套;经纬仪一套;计量工具若干。 七、主要施工方法 7.1 桩机就位: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垂直稳定,确保在施工中不倾斜、移动。 7.2 起吊预制桩:先拴好吊桩的钢丝绳及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绑住桩上端约 50cm 处, 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插桩必须正直,其垂直 度偏差不得超过 0.5%,再在桩顶扣好桩帽,即可斜去索具。桩帽与桩周边应留 5-10cm 的 间隙,锤与桩帽、桩帽与桩顶之间应有相应的弹性衬垫,一般采用麻袋、纸皮或木砧等衬 垫材料,锤击压缩后的厚度以 120-15

10、0mm 为宜,在锤击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及时更换 。 7.3 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低锤击一二下,桩入土一定深度后,再使桩垂直稳定。1 0m 以内短桩可目测或吊线锤纵横双向校正;10m 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锤或经纬仪纵横 双向校正。 7.4 桩在入土前,应在桩架或桩身上设置尺寸标志,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7.5 打桩: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 施工条件选用。 7.6 接桩: (1) 在桩长度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焊接接桩的预埋铁件表面应清洁,上下节 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密焊牢。焊接时,应采取措施,一般对称焊接,以减少变形,焊缝 应连续、

11、饱满。接桩方法和要求按设计采用。 (2) 接桩一般在距离地面 1m 左右进行。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 10mm,节点 弯曲矢量不得大于 1桩长。 (3) 接桩处的焊缝应自然冷却 10-15min 后才打入土中,对外露铁件应刷防腐漆。 7.7 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送桩(工具)”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方能进行送桩。送 桩深度一般不宜超过 2m。 7.8 桩的打入深度和贯入度应根据地质资料核对桩尖入土深处的地质情况进行控制。符合 设计要求后,方可收锤,移动桩机。 7.9 打桩时应由专职记录员做好施工记录。开始打桩时,应记录每沉落 1m 所需的锤击数 并记录桩锤下落的平均高度。当下沉接近设

12、计标高和灌入度要求时,应在一定的落锤高度 下,以每落锤十击为一阵击阶段,测量其贯入度并登记入表。 打入桩施工工艺流程图八、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8.1 仪器设备: 6300kN 千斤顶 5 台(采用多台千斤顶并联同步工作)、高压油泵二台(一 台备用); CQ503 全自动载荷仪一套;油泵流量控制系统;伞型反力架一套,最大加载 能力为 30000kN;1400mm 承压板三块;附件若干。 8.2 荷载与沉降的量测仪表:荷载可用放置于千斤顶上的应力环、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直接 测定,或采用联于千斤顶的压力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试桩沉降一 般采用百分表或电子位移计测量。对于大直径桩应在

13、其 2 个正交直径方向对称安置 4 个位 移测试仪表,中等和小直径桩径可安置 2 个或 3 个位移测试仪表。沉降测定平面离桩顶距 离不应小于 0.5 倍桩径,固定和支承百分表的夹具和基准梁在构造上应确保不受气温、振 动及其他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竖向变位。 8.3 试验加载方式: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 一级荷载,直到试桩破坏,然后分级卸载到零。当考虑结合实际工程桩的荷载特征可采用 多循环加、卸载法(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卸载到零)。当考虑缩短试验时间,对于工 程桩的检验性试验,可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即一般每隔一小时加一级荷载。 8.4 加卸载与沉降观测: 8.4

14、.1 加载分级:每级加载为预估极限荷载的 1/10-1/15,第一级可按 2 倍分级荷载加荷; 8.4.2 沉降观测:每级加载后间隔 5、10、15min 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 15min 测读一次,累 计 1h 后每隔 30min 测读一次。每次测读值记入试验记录表; 8.4.3 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的沉降不超过 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由 1.5h 内 连续三次观测值计算),认为已达到相对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8.4.4 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 5 倍; (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大于

15、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 2 倍,且经 24h 尚未 达到相对稳定; (3)已达到锚桩最大抗拔力或压重平台的最大重量时。 8.4.5 卸载与卸载沉降观测:每级卸载值为每级加载值的 2 倍。每级卸载后隔 15min 测读 一次残余沉降,读两次后,隔 30min 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隔 3-4h 再 读一次。 8.5 试验报告内容及资料整理 8.5.1 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一般应绘 Q-s,s-lgt 曲线,以及其他辅助分析所需曲线: 8.5.2 当进行桩身应力、应变和桩底反力测定时,应整理出有关数据的记录表和绘制桩 身轴力分布、侧阻力分布、桩端-阻力荷载、桩端阻力-沉降关系

16、等曲线。 8.6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分析确定: 8.6.1 根据沉降随荷载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对于陡降型 Q-s 曲线取 Q-s 曲线发生 明显陡降的起始点; 8.6.2 根据沉降量确定极限承载力:对于缓变型 Q-s 曲线一般可取 s=40-60mm 对应的荷载,对 于大直径桩可取 s=0.03-0.06D(D 为桩端直径,大桩径取低值,小桩径取高值)所对应的荷载值 ;对于细长桩(l/d80)可取 s=60-80mm 对应的荷载; 8.6.3 根据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取 s-lgt 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九、附平面布置图:(按设计规定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