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28012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佳春中学:王青华摘要: 先天禀赋 ,后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决定了学生不一样的发展可能性和发展需求。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来自教师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的关怀与照顾。作为 教师 ,首先要认识到统一是相对的,差异是绝对的。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不仅仅表现在各式各样的学习类型上,而且体现在他们的知识储备和理解上,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上,体现在对人对事的心态上。素质教育的目标也就是弘扬人的主体性,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学生差异、发展个性。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公正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仔细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了解每个学生现存的

2、心理发展水平,掌握他们各自的现状加以引导,有效地促其发展。这样 ,才能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学生 ;才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洞察其变化和发展 ,探究其心灵和思想 。关键词:转变角色 个性差异 方法恰当 分层教学“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教好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家庭负责”,这应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 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 研究。一、 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转变态度,转变方式。(一) 教师过

3、去总是被许多美丽光环包围着,如“园丁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等等,戴着这些光环。教师的地位崇高了,教师的威严神圣不可侵犯了。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被淡化了,他们不敢冒犯教师,不管越雷池半步,只能正襟危坐、俯首静听,唯唯诺诺,对教师敬而畏之,任凭教师摆布。在这种气氛里,学生思维的火花被压制了,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创新意识没有了,特长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做到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解除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

4、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二) 因为教师本身的优良品质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随时加强自身的修养,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 ”,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我尽可能做到精神饱满、乐观豁达、热情,使学生在教师感染下可感到不慌乱、乐观,从而自信地对待学习。我做到利用各个教学环节,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并注意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及时沟通,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教学打下良好基础。语言是信息传播主要工具,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因此,我注意做到讲话明白、简练、清晰,尽量使用幽默语言,注意观察学生流露表

5、情,观察学生心理活动,控制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尽可能得到最大的提高。 二、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一) 我们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加以了解,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和学生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二) 在课堂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注意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练学生的意志,使设计的提问或技术技能练习,并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并且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意志的功能排除不良情绪 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体育技术技能学习。(三) 在课堂教学的提

6、问过程中,我还注意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偏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加以指责,而是帮助他们分析技术技能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在进行提问时,我还注意做到因人而异,如对性格内向、认真吃苦的学生,我则想方设法教给他们活学活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的方法,使他们变苦为巧学;对性情活泼、兴趣广泛的学生。在教学形式上我组织学生开展分组比赛、兴趣比赛、合作项目比赛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有成就感,使他们学习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获得愉快的心情。(四)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做到教给学生深化知识、夯实体育基

7、础知识和基础技术技能的方法,使其变浅学为深学;对体育成绩优异的学生,我则教给他们博学多思、扩大知识面的方法,为学而知不足,对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的学生,我尤其注意引导他们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给他们制定体育目标、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案,改进教学策略的方法,使他们能变厌学为愿学。三、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一) 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关注 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我注意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保护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和闪光点,决不用一种标准衡量所有学生,允许

8、学生和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因势利导,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不同体育项目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二) 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使得在同一学习时间内,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都能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跳一跳摘取桃子,即通过思考解答问题有新收获,有所提高。例如跨越式跳高,设计不同高度,对不同的高度有不同要求,成功后心得。我注意做到正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使自己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条合适的学习策略,让优等生 “吃得饱 ”,中等生 “吃得好 ”,后进生 “吃得

9、了 ”,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让学生的 “强项更强”,“弱项加强 ”,以免因某一方面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缺陷而影响以后的继续学习。 1.低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较低,分析解决问题主要靠教师“扶着走 ”。对这一层次的学生 “教”重于 “学练 ”,即以教师的 “教”为主,因此,我注意通过 示范、 讲解一些 体育 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多数知识只要求他们能识记或简单理解,在能力方面主要达到“模仿 ”的层次,使他们获得知识,再适当加以学法指导。2.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上主要靠教师 “领着走 ”。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我注意做到“教”和“学练 ”应并行,并更注重学法上的指导,尽量

10、缩减“教”的时间,增加 “学练 ”的时间。讲课时 ,着重放在对基本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规律的理解上,使他们切实领会体育知识的来龙去脉,在能力方面达到“学会 ”的层次。3.高层次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学习上可“放开走 ”。对这一层次的学生,“学练”重于 “教”,因此,我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主,多进行学法指导,讲课时突出重点,重点向他们讲解掌握体育 知识的方法, 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点, 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能力以及实验、创新的能力,在能力方面达到 “综合运用 ”的层次。4.“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教好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受益 ” ,这应成为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的自觉行动。总之,

11、在体育教学实践中 ,关注每个学生差异,我们应该认识到:转化一个体育差生和培养一个体育特长生同样光荣,我们一定要切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断完善和提高。四、 要求和建议。(一) 对青少年 几点有关要求1 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形成合理的学习定位。2 根据对自己的学习的分析定位,对其学习进行适当调整改进。3 根据对自己的学习的分析定位,已形成个人合理的学习决策。4 应由选择的学习与借鉴他人成功的学习经验。5 应正确 对待学习中的各种差异,充分挖掘与发挥个人在学习方面的潜能。6 每个人在学习中应注意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做到在学习中扬长避短。7 应注意培养与发展自己的独特

12、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做到学有所长。(二) 对教师的几点有关建议。1 应持一种正确的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观。首先,应认识到学生个别差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其次从进步的方面看待学生的个别差异。其三,只要我们不放弃对他的关心与培养,坚信他会成功。2 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个别特点,真正掌握其个别差异。3 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4 在注重面向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问题的同时,教师应注重加强学生的个别辅导。文献资料(1) 季浏 王晓赞 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7。(2)张昕 任奕奕 新课程教学设计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4(3)谢德民 论学习 人民出版社 2002.2(4)薛新立 当代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研究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4.6(5)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学发展中心编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新策略远方出版社 200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