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经验与民族特性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19950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经验与民族特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历史经验与民族特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历史经验与民族特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历史经验与民族特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经验与民族特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经验与民族特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历史经验与民族特性中西文明史的比较从历史上来看,为什么中西文明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是也 有几个关键因素可以让我们更深入的思考这个问题。这些因素实际上彼此相通,他们是同 一时期、不同侧面的多样表现。一中西文明在发展阶段上的不同 西方文明阶段发展与中国文化持续守恒。从大的文化发展形态上来讲,西方文明阶段 发展,而中国文化持续守恒。 西方文明史的发展大概有三个时期,即古典时期、中世纪时期和现代时期。着三个阶 段在其三个大的文化倾向上以及文化形态来说是有很大不同的。古典时期的主要文化是希 腊罗马的人本主义;中世纪的主要文化是欧洲地区对基督教的极度信仰,而现代则是在基 督

2、教基础上复活的人本主义。古典时期约从公元前 500 年到公元后 500 年的时间,这一历 史时期,文化上主要受希腊罗马的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即强调理智的作用、知识的作用, 强调人是万物之灵;人的能力以及人的创造性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就是古典人本主义的 创造性的文化内涵。在公元 500 年左右,古罗马帝国覆亡,希腊罗马的人本哲学也随之破 产,欧洲进入基督教时代。中世纪历时 1000 年左右,从公元 500 年知道公元 1500 年。其 间主要的文化形态就是基督教信仰。公元 1500 年之后,基督教信仰的影响开始衰落,文艺 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法国革命等等造成了基督教影响的衰落,以及人本主义

3、的复 活。 从总的历史来看,西方文明发展中有两个断层,也可以称之为两个突破。其一是在公 元 500 年左右,古典的人本主义让位于基督教信仰;其二则是公元 1500 年左右,基督教信 仰让位于复兴的人本主义。当然基督教并未完全消失,所以第三阶段就形成了基督教和人 本主义并存的形式。若用黑格尔或者马克思的语言来描述,西方文明的发展就是正题、反 题、合题的三个阶段。从这个方面来讲,西方文明发展体现了历史的进步观,也就是说历 史是往前走的,有第一、第二、第三阶段,且每个阶段的性质都各有侧重。 对照中国的情况,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不同的形式。孔夫子的儒学是一种人本主义的 学说,敬鬼神而谈人事。孔夫子在公元

4、前 500 年左右提出的儒学,在汉代董仲舒推行的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中成为中国具统治性的意识形态。汉代以后,儒学的统治地位一直不曾动 摇,只有道教、佛教的相继产生。可是这两个思想体系都无法动摇儒学的思想地位。所以 从这方面来讲,中国的情形是一以贯之。也就是说从儒学的地位奠定以后直到 20 世纪初年, 儒学都是作为中国的主要意识形态的统治思想。所以说中国文化发展的形态是持续守恒。 中国的持续守恒发展与西方的阶段发展是很不一样。所以西方的汉学家认为中国文化 历史发展没有进步意识和发展观念。虽然这样的说法有些言过其实,事实远比他们想象的 要复杂的多,但是在我们对于中西的情况进行比较的时候,大概的倾向仍

5、是如此。 那么这样的大文化形态或者历史阶段的区别,对于中西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西方阶段发展的消极影响在于其社会政治的剧烈变化造成动荡;从积极方面来讲,这 样的历史经验使西方人能够接受生活方式可以并应该改变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有 利于现代发展的;而三个发展阶段的结果是人本主义和宗教信仰的共存,使得西方文明从 理智到信仰左右逢源。所以西方文明史有两个大方面,一个是重理智的人本主义,一个是 依赖上帝的宗教信仰,所以在社会构建中能够左右逢源。- 2 -中国持续守恒发展的积极影响在于其社会的稳定性,价值观念一旦建立起来大家就一 直生活这种价值观念中,给人以稳定的感觉,这对封建统治是有非常重要的

6、影响的。从消 极方面来看,中国人习惯一种价值观念,剥削了中国人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也就是历史 包袱比较重。二封建制度的问题 中国的封建传统迟滞了中国的现代化,旧社会的存在阻碍了新社会的出现。而本文所 说的封建制是学者在狭义上使用的一个概念,即一种政治制度,分散的、区域性的、以个 人依附关系为基础的、相对于中央集权来说的封建制度。自从公元前 200 年左右秦始皇统 一中国以后,在中国基本上就建立起了这样一种政治体制。它以帝国的形式存在,虽然后 面也有动乱、也有封建割据,但是中国人每次都能够重建统一,所以以后才有唐宋元明清。 即从这种意义上来,中国没有很长的封建时期,总的形势是大一统。 在欧洲,这

7、个情况很不一样。公元 500 年以后,罗马帝国覆亡以后,欧洲就真正进入 了一个封建时代。在那时,王子、公爵、伯爵等等遍布欧洲,这些贵、武士都拥有自己的 领地。国王名义上也存在。但事实上不能控制这些贵族、领主,所以说就不可能实现国家 的统一。这个封建的制度在欧洲存在了大约 1000 年。 从这点来讲,中西有这样一个对比,情况很不一样。这样的对比对于现代化有什么样 的影响呢?就我们所看到的事实,大家都知道有丰富的封建经验的欧洲率先进入了现代; 而相对封建经验比较少的中国,现代化过程开始很晚,其旧的生活方式一直延续到 19、20 世纪。所以说封建制的存在和现代化之间还有一定的关联。西方封建制度跟现代

8、的资本主 义有一些相同之处。比如:在封建制度下,封建领主的存在制造了竞争形式,就是说各领 主之间彼此争斗,也是一个优胜劣汰。这样的形式和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是有相似之处的。三封建制的经济基础土地制度的问题 旧社会中国农民受剥削、受压迫,但是如果与中世纪欧洲的情况相比较,中国的农民 是自由农民或者自耕农,叫 free peasantry。即在中国,农民都是皇帝的子民,他从皇帝 那里领到土地维持家用,同时对皇帝为首的政府提供税赋,并受统一的法律制约和保护; 中央政府从农民这里取得税赋,就有能力维持比较强大的常备军;当然常备军的士兵也都 来自农民。所以说中国经济的基础是自耕农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即中央政

9、府和农民之间的 合作。这种合作是两头强、中间弱的形式。中央政府分地给农民,农村交税给中央政府, 这样中央政府有很大的权力、很大的力量维持一个常备军,可以随时铲除任何挑战中央集 权的豪强。这是中国的形式。 欧洲土地制度非常不同。在欧洲,贵族拥有土地而农奴没有土地,农奴靠耕作他们领 主的土地而养家糊口。欧洲的情况就是中间强、两头弱。农奴没有土地,国王也不是所有 土地的拥有者,土地拥有者是下面的贵族领主。那么贵族的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和军事力 量都非常强;国王的所谓的军备也都来自贵族。所以名义上贵族从国王那里领到土地,但 实际上他们有自己的庄园和农奴;但是因为从名义上,是从国王那里领到土地,所以说国

10、王和贵族领主之间有一个契约,把土地封给贵族的同时贵族需要提供一定的军备。所以说 依靠贵族的军事力量,国王是不可能压制封建贵族的,因为本身国家军备就是由封建贵族 来提供的。这就是中世纪的庄园制:贵族拥有土地,农奴为领主劳动。这种经济制度决定 了欧洲的封建制度,所以与中国的两头强、中间弱相反的情况,即中间强、两头弱,造成 了封建割据。直到中世纪的末期,即开始商业革命、工业革命时,很多领主为了在新的形- 3 -势下维持和发展他自己的势力,他就把这个农奴从庄园赶走 然后把土地用于养羊,从而加 入工业化的过程。而在中国,直到 20 世纪,孙中山、毛泽东的政治运动的中心 都还是平 均地权,这就表明土地制度

11、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 四中西统治阶层的差别 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必须有一个统治阶层来管理社会、管理国家。 在中世纪的欧洲,贵族和这个农奴之间的界限是非常清楚的。一个人要么身为农奴要 么身为贵族,这个界限是非常清楚、不可逾越。那在欧洲的管理阶层当然就是贵族一家独 大、农奴被排除在政治之外的了。而在中国,管理阶层由科举产生,儒家士大夫是中国的 管理阶层或者是统治阶层。那么在这个制度之下,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之间还有一定的 流动,有一个小的门,就是科举制度。农家子弟如果机会非常好,也能够加入统治阶层。 这个通道得益于中国人本主义,人本主义传统的一个反映就是强调理智、强调知识,人是 可以教

12、育好的;这是中国儒家的人本主义的传统。而欧洲的这段时间强调上帝的旨意,一 个人身为农奴或身为贵族是上帝的旨意,不可更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制度有 一定的积极意义,就是勤学的人有可能从被统治阶层加入到统治阶层里面去。这是中国传 统积极的方面。 如果说消极的方面那就是,在欧洲这些贵族大概比较独立,因为他有自己的庄园和农 奴,即使他们不识字、不读书,但是他们是一个独立或者半独立的力量。而在中国,科举 制度出来的这些文人要服务于帝国政府,拿中央政府的工资、为中央政府工作。从这种意 义上来讲,他们没有这种独立的身份。五罗马帝国与中国汉代的比较 中西历史的发展在罗马帝国和中国汉朝这个时候相似之处还

13、是比较多的。从大形态上 来看,古典时代 人本主义哲学发生发展有中国的春秋战国和西方的希腊罗马。在这个时期 以后,又有帝国的统一:在欧洲是罗马帝国统一了地中海世界,在中国就是汉朝。所以说 一直到罗马帝国覆亡、汉代结束,中西历史之间相似之处较多。而区别在于罗马帝国覆亡、 汉代倾覆之后,中西历史开始走向不同的道路。罗马帝国覆亡之后,地中海世界从此分裂, 欧洲再也没有统一过;首先进入封建时代,然后出现民族国家,直到现在才开始讲一讲欧 洲共同体。而在中国,经过汉朝之后几百年动乱,而后隋唐兴起,再有宋元明清,中国重 归统一;直到今天,中国还是作为一个国家存在于世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其中 一个解释就

14、是,罗马帝国和中国汉代同是帝国,而性质非常不同。 文化方面,罗马人基本上是继承希腊人的人本主义,其他没有什么特殊贡献;罗马人 比较突出在军事征服和政府管理方面。罗马军队很强,征服了地中海世界;在管理上,罗 马人也是重法律的作用。帝国主要依靠的是军事征服和这种法律的制约,这是罗马帝国的 特点。而在中国,从上古开始,这个宗族传统就对社会有极大的影响,孔夫子不过是进一 步强调了这个作用。从汉代董仲舒开始独尊儒术,实际上就是政府有意识地处促进这样一 个过程,即文化和宗族传统的影响,认为教化在中国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汉代和罗马帝国 非常不同的一点就是,罗马帝国是一个军事政治的帝国 ,而汉代则是一个文化的帝

15、国。罗 马帝国军力衰败、罗马帝国覆亡之后,国家从此分裂,因为没有其他力量可以维系这个帝 国的领土。而汉代王朝倾覆以后,这种大基本的宗族文化还继续存在,所以之后还能重建 统一王朝。所以在中国传统历史上来讲,教化的作用非常之大。罗马帝国的法治观念较强, 西方后来有两个主要的法系,一个是产生于英格兰的民法叫不成文法,是依据前例同样的 罪行,这是英国后来发展的;另外一个更早一点的西方法律系统就是罗马系统,罗马法系 统对后来西方强调法治有重要影响。现在除了英美以及相关国家以外,大概都是罗马法系- 4 -统,也就是说强调法治的传统由来已久。而在中国,宗族传统、文化、教化比法治好像更 重要一些。当然中国也有

16、法家传统,但其表面上强调的就是教化、要教人学好,这个对西 方人来讲更加突出一些。而中国几千年来能够维持这样一个统一的局面,这个教化的作用 还是非常大的;在中世纪是一种分裂的黑暗时代,而在中国还有这种唐宋明清的这种辉煌, 这个教化的作用是不应低估的。 六语言、地理以及人口的因素 中国用的是非拼音文字,而西方是用字母。非拼音文字很难学,因为基本上在发声和 书写方面没有直接的联系,基本上用字母怎么拼就怎么发音。而象形文字就说像图画一, 发音和书写是脱节的;从这方面来讲,中文和西方文字的不同。非拼音文字一个好处,它 促进统一、保存传统,文字对中国的这种大一统是有帮助的。在西方有了字母,本来英国 人、德国人都是日耳曼语系了,从老根上来讲都是一家,但是后来他们分开住了才出现了 英文和德文,民族文字一出现原来的老文字也就不用了,原来的拉丁文成了外语了。在欧 洲,历史发展的不同方向引起了文字的变迁,所以语言对文化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而与此相关,地理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欧洲形势是外部交通比较方便,但内部分割 成很多部分。而在中国,外部基本孤立,而国内交通方便。从外部条件来讲中国是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