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市化伪城市化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18766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城市化伪城市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半城市化伪城市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半城市化伪城市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半城市化伪城市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城市化伪城市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背景链接】 2012 年 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 报告时指出,2011 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 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 变化。2012 年,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根据资源环境和人口承载能力,优化 全国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与国土规模、资源分布、发展潜力相 适应的人口布局。各类城市都要夯实经济基础,创造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 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管理服务,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 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合理引 导人口流向,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

2、怀 和服务,着力解决农民工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园上学、住房租购等 方面的实际问题,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留 守妇女和留守老人。让农民无论进城还是留乡,都能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标准表述】 关键词:半城市化 伪城市化 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 51.27%,城镇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农村人口,这是中国社会 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这表明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 我们要理性看待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既是机遇, 也是挑战,挑战尤为明显。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一般在 70%80%,我国的 50%这其中还包括了 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也算

3、作了城市人口。城镇化、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往往就 是土地的城市化过程,我国的土地城市化进程要远远快于人口城市化的进程。 也就是说,土地已经算作城里的了,但人还没有过来,还在城外面。所以说, 这种城镇化是不完全的城镇化,或者是伪城镇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城镇化带来的更多是挑战。城镇化不在于提高城镇化人口数 量,而是要把农村人口真正转移到城市里面去,让这些人在城市里安居乐业。 对于已经在城市有稳定就业机会的农村人口,要让他们真正成为城市人口。只 有将他们纳入城市社会保障系统,让他们享受与城市人口同样的待遇,使他们 安居乐业,才算是稳定的城市化。中公教育版权 关键词:扩大就业 中国城市化的进度与工业化

4、进程的不断加快是分不开的,但是我国仍是发展中 国家,因此有一部分人口会随着经济增长在城市与乡村间不断移动,这也充分 表明我国发展仍有很大空间,仍有很多消费需求在等待创造。但是经济增长不 能光是数量扩张,还应该是质量的加强。我国现在面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就业 的较大压力,因此将来一段时间怎样解决新生劳动力就业,尤其是农村人口向 城市转移的这部分人口的就业是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公平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要实现进城农民工与市民的平等权,加快户籍、教育、 医疗、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逐步实现新老居民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 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的城镇公共服务均等化。从 5

5、 个方面探索“围绕加快城镇化深化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以因地制宜、分步推进为原则,有序放开进城落户的门槛,逐步取消对于 农民工进城定居的种种或明或暗的制度性限制和障碍,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 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全面放开县城和中心 镇的落户限制,适当放宽中小城市户籍的准入条件,大城市也要降低落户门槛。 逐步实行以固定居住、稳定就业和收入来源为户口准入条件。逐步弱化直至消除城镇户口的附加利益,消除依附于城乡分割户籍制度之 上的对农民社会福利的制度性歧视,逐步构建居住自由、迁移登记、城乡统一 的一元户籍制度,使户籍制度真正成为反映公民身

6、份、提供人口数据的一种社 会管理制度,让农民真正拥有自由迁徙权、社会保障权及其他公共服务权。逐 步推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卫生等与户口性质相 关的行政管理、社会管理等制度的配套改革,逐步建立与户口无关、统一标准 的社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管理体制。推进与城镇化相适应的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征地制度。坚持土地配置的市场取向不动摇,跳出政府垄断土地批租 和土地财政的权力配置框架,着力解决征地模式和土地一级市场的运行机制问 题。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建立按照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决定征地价格的机制, 充分体现农民对土地的权益。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外来人口和

7、当地户籍人口的 公共服务差距以推进实施“十二五”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为契机,建立健全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教育、基本医疗和公共 卫生、基本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和基本社会福利等方面)覆盖 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城乡对接,重点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 城乡制度整合、衔接和关系转续。将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流动就业人口纳入 人均 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建设用地、人均住宅、人均教育支出、人均卫 生支出、人均社会保障费用等指标统计范畴,相应地,将农民工公共服务问题 列入各级城镇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将农民工及其家属对教育、医疗、安全、住 房等公共服务

8、需求纳入城镇总体规划。确保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坚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由流入地政 府负责和以公办学校为主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原则,确保各地 90%以上的农 民工子女能够进入公办学校或政府委托的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就读, 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健全农民工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建 立市场提供、企业用工提供和政府政策性提供的多元住房体系,鼓励社会各界 向农民工群体提供中、低档的出租房,鼓励农民工进入城镇社区租房。采取多 种方式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允许农民工在就业地购买 经济适用房、租住廉租房;为农民工建立强制性的住房公积金,对农民工购买 商品

9、房提供必要的财政、金融支持。加快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 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一体化。形 成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 动者平等的就业制度,在准入上赋予农民工在城市平等就业和享受基本公共服 务的权利。实行同工同酬,农民工获得同等劳动报酬权,建立市场化的工资形 成机制。建立健全劳动关系集体协商和谈判机制,形成农民工工资的正常合理 增长机制。增强中小城市和重点城镇的要素积聚和配套能力,鼓励农民工就近市民化加强区域规划的协调作用,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形成以大城

10、市为中心、 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支撑的城市群和都市圈。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 为提高城镇发展质量的重点,加大国家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的投资,把中心镇、重点镇建设成为生产要素集聚和承载农村人口转移的重要 区域。加快城镇内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制定有利于扩大非农就业的产业 政策和企业支持政策,加快城镇内部的产业发展与就业岗位的创造,增强城镇 的自主发展能力与人口吸纳能力。完善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财税、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 要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补 充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在县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用,纳入年度 土地利用计划,主要用于产业集聚发展,方便农民就近转移就业。继续推进扩 权强县改革试点,推动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下放管理权限,合理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编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