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材料题训练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05410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材料题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材料题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材料题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材料题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材料题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材料题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材料题训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材料题专题训练(豪华版)命题人:周赟1.材料一 尼克松有一种“意识形态的僵硬性和政治上实用主义的独特结合” ,而实用主义 在他同大国打交道时特别明显这位总统在全球外交方面自称是超脱意识形态。材料二 1971 年 7 月,尼克松在堪萨斯城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有五个实力中心-西 欧、日本、中国以及苏联和美国将在本世纪(20 世纪)三分之一的时间里,这五只力量将 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材料三 从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 1972 年,二十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 在你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态。我非常赞赏你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 该从国家自身战略利益出发不

2、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区别我知道你是产 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邓小平 1989 会见尼克松的谈话材料四 在这个世纪(20 世纪) ,实行过去失败了的政策是不行的,遏制已过时。-尼克松不战而胜材料五 在美苏进行对话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这个问题上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 地位。-尼克松与戴高乐的谈话(1)根据材料一,三指出尼克松僵硬的意识形态是什么?他自称“在外交方面超脱意识形 态”的含义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四、五说说美国急于改善中美关系的三个原因?(3)分析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说“我非常赞赏你的看法”是基于什么考虑? 2.材料一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蒋介石计划以台湾为依托,

3、以金门、马祖为两翼,准备“反 攻大陆” 。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材料二“吾人处于今日的恶劣环境之中,不得不以忍辱负重之苦心,来处理许多难以忍受 的事。 ” “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 ” -蒋经国十年风木1976 年 11 月材料三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两党平等会谈,实现第三次合作, 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 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材料四 鉴于百年来的屈辱,血泪斑斑交织之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弱国惨痛, 以及缅怀祖先遗忘之

4、光荣,怎能不令人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是大家久郁心中 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只要我们能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 指日可期,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导报(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2)材料三邓小平提出的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来演变成什么政策?(3)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3.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 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

5、地崛起 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1)材料一中“当家作主站起来” “ 改革开放富起来” “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分别指谁?(2)歌曲中的“旗帜”指的是什么?(3)材料二中老人是谁?如何评价他?(3 分)(4)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此处“春天”寓意是什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你 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那座城市吗?4 材料一 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面前有两座雕塑“打结的手枪” 、 “铸剑为犁” 。材料二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积极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平、公正、合理的解决。在 历次联合国会议上坚持原则,伸张正义,在联合国中发挥重要作用,受到国际社会

6、广泛赞 誉。(1)材料一反映了联合国的那些宗旨?当今威胁这一宗旨的主要因素有那些?(2)材料二体现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5.材料一 16 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材料二 一物长得真稀奇,耳朵嘴巴在一起,两人相隔千里外,声音一线来传递。-打一 物材料三 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材料四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根据材料一, “世界被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所传递的信息和那次科技革命有关?(3)你觉得材料四形象反映了当今世界怎样的发展趋势?(4)以上材料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怎样的信息?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种变化?6.材料一 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

7、时代。在电力技术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世界前列。材料二 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美国,随后涉及到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而又逐步向发 展中国家扩散,最终形成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材料三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政府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 表的高新技术发展,因此,人们认为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1)材料一中的“蒸汽”作为工厂机器动力是在什么时候?列举“电气时代”美国走在其 他国家前列的两个例子。(2)材料二中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何时?核心是什么?有何特点?(3)材料三中新经济主要特征是什么?“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发展”使人类 进入了什么社会?(4)综合上述材料,根据

8、所学知识说说你对美国从电气时代到 20 世纪 90 年代的发展历程 的认识?7.材料一从波罗的海什切亲到亚得里亚海的利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的铁幕已落下无 一不在苏联势力范围之内。-摘自丘吉尔在富尔顿学院演讲材料二 我相信美国之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人民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 图。-杜鲁门致国会咨文材料三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北大西洋公约(1)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有哪些?(2)材料二反映美国战后政策是什么?说明了什么?(3)针对材料三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 材料一 1949 年主要产品产量品种产量钢15.8 万吨煤3243 万

9、吨原油12 万吨棉布18.9 万米粮食1.1 万吨材料二 1952 年主要产品产量品种52 年产量比 49 年增产百分比钢134 万吨750煤6649 万吨105粮1.6 万吨42棉130 万吨193工业总产值827 亿元77.5材料三 1966-1968 年国民经济状况工业总产值国家财政总收入1966 年2534 亿元558 亿元比上年增加百分比17.324.4 1967 年2104 亿元419 亿元比上年下降百分比1025 1968 年2015 亿元361 比上年下降百分比4.213.9材料四 1992 年主要产品产量品种产量比 49 年增产倍数钢8000 万吨533煤11 亿吨34.3原油1.42 亿吨1183棉452 亿吨10粮食4.42 亿吨4.41.比较材料一二后回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使得粮棉产量 在 1952 年内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这个措施有何意义?2.阅读材料三,说明此期间国家经济状况为何会恶化?3.阅读材料四,到 1992 年国家经济为何大幅增长?粮棉产量大幅提高是因为在农村采取了 什么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