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虚词复习精选课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005387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精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精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精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精选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精选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精选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虚词复习精选课件(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高考文言虚词复习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高考文言虚词18个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C军惊而坏都舍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E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答案:A、B下列各句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楚

2、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屈原列传)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 “就” “接着”,或不译。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祭十二郎文)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 “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诗经)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译作“着”“地” , 也可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项王按剑而跽曰:“

3、客何为者?” (鸿门宴) 吾徇徇而起 (捕蛇者说)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逍遥游) 7表示因果关系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 “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 “你”。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军士惊恐的声音就像大房子倒塌一样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 罢了”。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4、而已(口技)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 而已矣 (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 层的意思。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辨析下列“而”的用法。(1)日出而林霏开( )(2)民困而不知救( )(3) 敏而好学( )(4)玉质而金色( ) (5)面山而居( )(6)温故而知新( )(7)水落而石出( ) 表承

5、接表并列表承接表修饰表并列表转折表并列答案:B、C 我为什么要见你 A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B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C父母宗族,旨为戮没D不足为外人道也E何以汝为见下列各句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为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 ”等义, 翻译比较灵活。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过秦论)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廉颇蔺相如列传)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为(

6、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 2以为,认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鸿门宴) 3判断词,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廉颇蔺相如列传)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孔雀东南飞)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 “为所“,译为“被”。 吾属今为之虏矣。 (鸿门宴)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促织)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过秦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 (孔雀东南飞)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 3介

7、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请为王言乐。 (庄暴见孟子) 4对,向。 为之奈何? (鸿门宴) 如姬为公子泣 (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季氏将伐颛臾) 1、作介词时,除表被动外都读作wi,可译 作“被”、“对”、“给”、“替”、“当 ”,“为了”、“因为”等。为:补充2、当“为”作动词时,读wi,可依据语境的不

8、 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 :“做”,“成为” ,“雕刻”,“是”等,如:“为”的用法A、介词。、表被动;为乡里所患(被)、表对象:不足为外人道也(向)、表时间: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当)、表目的:公输盘为楚为(制作)云梯(替)B、动词。、表判断;缚者曷为者也(是)、表动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为器皿(做)C、疑问语气词:夫子何命焉为(呢)D、表因果,“因为”解释“为”的意义或用法:1、为学( ) 2、为小门于大门之侧( ) 3、为其来也( ) 4、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 5、为其老,强忍( ) 6、良业为取履( ) 7、中轩敞者为窗( )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做 做 当 被因为 替

9、 是 给毕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得到了 解释句中“以”的用法。虏太子以归(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吾赖是以食吾躯( )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刀劈狼首( )予默然无以应(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以五十步笑百步( )以君之力(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按照凭认为凭用来用以致用来把然后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钟山记)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10、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赤壁之战)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道士 )。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以吾郡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 省略。 夜以继日 (成语) 秋以为期 (诗经氓) 今以实校之。 (赤壁之战) 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 “而且”“并且”等,或者

11、省去。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 忽魂悸以魄动。(猛然间心惊胆颤,神志恍惚 ) (梦游天姥吟留别)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 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游褒禅山记) 樊哙侧其盾以撞。 (鸿门宴)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 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 “以致”等。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 可译为“因为“。例如: 不赂者以赂者丧 (六国论)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12、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 “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逆(想到将来,逆料)以煎我怀。 (孔雀东南飞) (四)动词 1以为,认为。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触龙说赵太后) 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任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 (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六)通假 1通“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 日以尽矣。 2通“已”,止。 无以,则王乎? 【以为】 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把作为或制成。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 或推断的结果。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有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