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国内对lng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04963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应对国内对lng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为应对国内对lng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为应对国内对lng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应对国内对lng》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应对国内对lng(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应对国内对 LNG(液化天然气)的需求,我国中石油和中海油两大国有石油巨头 4 月10 日与卡塔尔天然气公司 Qatargas 签下巨额订单,成功获取了每年 500 万吨的 LNG 供应。这是我国油企与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卡塔尔第一次结盟。至于两份合同的价格,各方均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透露。但卡塔尔石油大臣阿提亚近日在罗马称,由于中国支付更高的价钱,因此卡塔尔将把原计划出口到美国和欧洲的 LNG 转向出口到中国。随着 2005 年来国际油价的持续走高, LNG 需求趋旺,美、日、韩在国际市场加快争夺气源,国际 LNG 市场已经转变成卖方市场。LNG 价格不断走高,致使我国进口 LNG 受

2、阻。在当前 LNG 资源供应环境下,我国应该怎样进口 LNG 以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我国 LNG 项目面临气源缺口目前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不足 2%左右,远低于世界 25%和亚洲 8.8%的平均水平,增长潜力巨大。据2007 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预计,未来 15 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将呈爆炸式增长,平均增速达 11%13%,2010 年需求将达到 1000 亿立方米,国内产量将达到 800 亿立方米,缺口 200 亿立方米以上;到 2020 年,需求量将超过 2000 亿立方米,而国产产量仅有 1000 亿立方米,另外的 50%将依赖进口。海关数据显示,2

3、007年我国进口液化天然气 291.3 万吨,同比增长了 3.2 倍。据统计,目前分布在我国沿海省市计划建设的 LNG 进口项目超过 20 个,2015 年以前拟建设 LNG 进口接收项目总规模接近每年 7000 万吨。但这些项目面临的困境是,国际市场中现有的 LNG 产能几乎已尽数出售,留给中国的资源已经不多。另外,最近几年国际LNG 价格波动剧烈,也大大延缓了这些项目的进度。到目前,我国规划的 20 多个 LNG 项目,仅有 5 个初步落实了气源,没有落实气源的 LNG 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我国已落实气源的 LNG 项目项目 气源公司 气源地 协议数量中海油广东 LNG 项目 澳大利亚 AL

4、NG 集团 澳大利亚 每年 300 万吨中海油福建 LNG 项目 印尼东固气田 印度尼西亚 每年 260 万吨中海油上海 LNG 项目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 马来西亚 每年 300 万吨中石油江苏 LNG 项目 壳牌、伍德赛德油气公司 澳大利亚 每年 400 万吨中石油大连 LNG 项目 卡塔尔天然气公司、壳牌集团 卡塔尔 每年 300 万吨以中石油为利,按照规划,江苏 LNG 项目于 2011 年投产,大连和曹妃甸 LNG 项目于2012 年投产。江苏 LNG 项目一期规模 350 万吨/年,二期规模 350 万吨/年;大连 LNG 项目一期规模 300 万吨/年,二期 300 万吨/年;曹

5、妃甸 LNG 项目一期规模为 600 万吨/年,二期达到 400 万吨/年。这意味着到 2012 年,中石油的 LNG 需求量将达到 1250 万吨。2007 年 9 月,中石油先后和壳牌、伍德赛德油气公司签署协议,将从两家公司在澳大利亚的气矿共获得每年 400 万吨的 LNG,加上此次签约卡塔尔的每年 300 万吨,到 2012 年还有 550 万吨的缺口。国际 LNG 争夺激烈但供需关系或趋向缓和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持续走高,LNG 需求趋旺,国际 LNG 市场已经转变为卖方市场,价格大幅上涨,成为我国扩大 LNG 进口的主要障碍。2003 年中海油广东大鹏湾 LNG 项目建设时,LNG

6、正处于买方市场,各国 LNG 开发商积极抢夺深圳项目的资源供应合同。借此,中海油以 3 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的超低价格与澳大利亚 ALNG 集团签署了 25 年的“照付不议”采购大单。但 2005 年以来,油价上涨使得天然气的替代作用更加明显,日、韩、美等国的买家开始大规模抢购资源,导致了 LNG 资源紧俏。我国福建 LNG 项目气源印尼当固天然气田 2009 年将开始供气,但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高,印尼方面先后两次提出了调高价格的要求,使进口 LNG 成本从 2004 年协议的 4.54 美元/百万英制热量单位涨至 5.93 美元。尽管如此,相比当前的十几美元的市场价格也是很低的。各国对气源

7、的争夺也非常激烈。中海油曾经希望能够通过澳大利亚的高更项目为其在浙江和上海的 LNG 接收站提供气源,并在 2003 年 10 月与项目持股 50%的雪佛龙公司签署意向书,约定将在 25 年内从高更项目进口 8000 万至 1 亿吨 LNG。但进入 2005 年后,雪佛龙坚持要提高价格,而中海油拒不认可。2006 年底,雪佛龙石油公司宣布,已经与日本两家公司达成 25 年的出口合同,每年向日本供应 270 万吨的 LNG。中海油只好眼睁睁看着这一项目被纳入日本公司囊中,不得不再次转向印尼寻找气源。不过,对于各国争夺 LNG 的情况也不必过于惊慌。LNG 当前供给的紧张很大程度上是受美国、印度、

8、中国以及欧洲国家等大规模新建 LNG 接收站造成需求激增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市场机制将调整供需趋向平衡。美国油气杂志 2008 年 1 月发表的特别报告指出,2008 年 LNG 生产能力增长迅速,从 20072009 年,全球液化天然气新增生产能力多在中东。2008 年卡塔尔有几个项目将全部竣工,其 LNG 年生产能力至少可增加 3900 万吨。此外,俄罗斯萨哈林、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澳大利亚等一些运作了多年的项目也将在2008 年投产。预计 2010 年后供需紧张情况可能有所缓解,LNG 价格将走稳或下跌。道达尔公司也预测,2015 年世界 LNG 总产能将超过 4.5 亿吨,而总需求不

9、足 4 亿吨。实施一体化合作战略获取国外气源面对 LNG 市场的变化,应从国家能源战略出发,明确 LNG 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宏观上协调 LNG 产业的发展。当前卖方市场的情况下,我国大量采购 LNG 资源,必然要付出较高的代价。为降低当前高气价带来的风险,需要注重 LNG 进口策略,尽量采取与资源国一体化合作的方式,参与国外 LNG 资源开发,寻找互利共赢的途径。由于 LNG 进口签署的多是 20 年以上的长期和约,为了提前解决气源问题,我国油企必须积极参加国外的 LNG 开发上游建设,争取优先长期购买 LNG 产能。要从“以市场换资源”的战略向“以市场换技术”和“以市场换股

10、权”的战略转变,力求实现与资源方的利益捆绑,确保资源供应。国际 LNG 产业巨头壳牌、英国石油等跨国公司,利用其技术和资金优势,占据着国际天然气上游市场的最大份额,并与资源国分享巨大的利润。而中国公司到目前为止在勘测开发和生产环节技术薄弱。要充分利用中国市场潜力巨大的筹码,争取与大公司结成策略联盟,以市场换技术和股权,保障国家能源战略的实施。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该给油气公司以强有力的支持和配合。 除了重点参与 LNG 上游建设外,还要从整个 LNG 产业链着手,探讨与资源方在 LNG 产业链环节合作的可能性。LNG 产业链包括从气田开发、液化到输气管道、 出口码头、船队等多个环节,还包括与天然气利用有关的电厂等项目,是一体 化的系统工程。由于对技术、资金的要求高,各个环节都出现了参与者多元化的趋势。我国企业要争取在 LNG 出口国的系统工程中多方位多层次地介入,充 分利用 LNG 产业链各环节多元化的趋势,从资金、设备、劳务各个方面提高参 与的深度。今年 4 月初,我国制造的第一艘 LNG 船正式交付使用,也为我国企 业深层次参与国际 LNG 项目创造了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