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国的今天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004269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大文明古国的今天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大文明古国的今天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大文明古国的今天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大文明古国的今天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大文明古国的今天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大文明古国的今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大文明古国的今天(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大文明古国的 今天v“ 四大文明古国”指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中国、古印度、古 埃及和古巴比伦。这一说法,最早是由梁启超先生于1900年 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首次使用这个定义。梁启超的说 法来源于当时世界学术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发源地”。但遗 憾的是,除中国之外,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的文化已在地球上 消失了,只留下一些历史痕迹。.v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文明古发源地有五个。世界文明史 (美国威廉麦克高希)称“古巴比伦(公元前4000年 公元前2250年之间)、古埃及(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600年 )、古印度(公元前2500年)、古中国(公元前2070年)、 古希腊(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46年)是世界

2、上的五大文明 发源地”。这是学术界认同最多的说法。 v目前中国学术界公认的说法是:古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 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 一起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v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他们 利用神话来加强自己的专制主义统治。古埃 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 伦的统治者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 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 v印度是我国的近邻,但由于连绵高耸的喜马拉雅雪 山的阻隔,我们对于这位邻居的情况又知之甚少,“ 去西天取经“在中国人的耳朵里成了艰难的代名词, 和古代埃及的尼罗河、两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 长江一样,印度河、恒河同样酝酿了光耀

3、人寰、彪 炳史籍的古代文化。 v 在距今五十万年以前,印度次大陆就已有了远 古先民,他们同样是刀耕火种、渔猎采集,在此一 代代地繁衍生息。到了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 代,印度境内遍布了居民点,人们已开始从事农业 ,驯养家畜,制造精美的生活用具。这一切,为一 个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诞生提供了沃土。埃及v在涅伽达文化后期,随着私有制的确立和阶级的形成,在 埃及出现了国家。这时的国家很小,人口也不多,埃及人称 这种小国家为斯帕特,其象形文字符号为 ,表示一块灌溉渠 道交织的土地。在当时的埃及,这样的小国家有若干个。在 这些小国家里,有一个以政府机关、王宫、神庙为中心的城 市,其象形文字符号为。它表

4、示城市建在交通要道上,由城 墙围护起来,成为一个要塞。反映这个时期存在战争的雕刻 和绘画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画墓中的水陆战图外,还有阿 拉克出土的象牙刀柄上的水陆战图、战场调色板等。这时, 王权已经形成,象蝎王权标头上的蝎王,可能既是行政首脑 ,又是军事首领,并兼任祭司长,主持祭祀,领导农业,兴 修水利。不过,这时埃及国家刚刚形成,贵族的势力必定还 很强大,国王的权力大概还要受到贵族的约束,国王还不是 专制君主。 古巴比伦 v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两河文明的鼎盛时期, 旧约全书称其为“希纳国“(Land ofShinar)。两河沿岸 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肥沃土壤,史称“肥沃的新月

5、地带“(南 美的那个和“金三角“齐名的地区堪称“罪恶的新月地带“)。 由于两河不象尼罗河一样是定期泛滥的,所以确定时间就必 须靠观测天象。住在下游的苏美人发明了太阴历,以月亮的 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54天, 并发明闰月,放置与太阳历相差的11天。把一小时分成60分 ,以7天为一星期。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 二次方程,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他们把圆分为360 度,并知道近似于3。甚至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 些锥体的体积。 v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历法,一年都分 12个月并且有闰月。各个文明都创造了自己 的文字。印度河、黄河、两河流域的文明都 使用陶轮制陶,埃及和两河流域都计算了圆 周率,巴比伦和中国都发现了勾股定理,印 度则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v 文明古国在距今7000年-4000年前,相继 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进而步入铁器 时代。社会制度大多采用奴隶制,国家政权 则较晚诞生。古埃及的诺姆是迄今所知世界 上最早的文明。 v四大文明古国是以其灿烂的文化 而著称的,而他的创造者是广大 人民,所以,任何朝代、任何时 候都不能忽视人民的力量,要以 民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