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思考题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02324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文化思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华文化思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华文化思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华文化思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华文化思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文化思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文化思考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2 中华文化思考题:中华文化思考题:一、一、 名词概念:名词概念:方相氏方相氏是中国古代傩祭(一种驱鬼巫术仪式)的主持者。在远古时代,原始先民对于人类自身的疾病、瘟疫和死亡充满着迷惑和畏惧,以为是某种厉鬼作祟。每遇此事,便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点燃火烛,戴着恐怖的如同“饕餮“(传说中一种贪婪凶残的猛兽)面具,跳着勇猛激烈的舞蹈,嘴里不住地发出“傩“、“傩“的呐喊声,以吓退厉鬼,这种驱鬼仪式就叫“傩“。方相氏就是“傩祭“的司仪官。黄金四目黄金四目其理解上有争议。方相氏熊图腾“黄金四目面具”,作为傩神面具的一个典型代表,是中国最古老、最具原生态的驱鬼逐疫面具。展示出原始美、狰狞美、野性美

2、和特殊的神秘感。方相氏角色“黄金四目“扮相的意义在于消解死魂灵对人的威胁力量,而转化为人类战胜疾病与自然灾难的新力量去驱疫逐祟,这种原始生民灵魂的扭曲与复活形态,是传承至今的原始巫傩灵魂与精髓所在。以歌舞演故事以歌舞演故事何谓中国戏曲艺术的本质特征?对于这个问题来说可是众说纷纭。但概括最为简练的是近代学者王国维,他说我国戏剧是“以歌舞演故事”。梅兰芳也认为戏曲“是建筑在歌舞上面的。一切动作和歌唱都要配合场面上的节凑而形成自己的规律。”傩戏傩戏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演出剧目有

3、孟姜女、庞氏女、龙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此外还有一些取材于目连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故事的剧目皮影戏皮影戏皮影,又称灯影,以在灯光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木偶戏木偶戏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 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

4、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昆曲昆曲昆曲,发源于 14、15 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在 2001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形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汉宫秋汉宫秋元朝四大悲剧之一, 汉宫秋的主角是汉元帝。作品通过他对文武大臣的谴责和自我叹息来剖析这次事件。作为一国之主,他连自

5、己的妃子也不能保护,以致演成一幕生离死别的悲剧。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戏剧情节叙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在元杂剧基础上,后被改编为京剧、潮剧、秦腔、话剧、豫剧、越剧、晋剧等剧目。亦有改编为小说、电影等作品。 元杂剧中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王国维评价:“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也。” 伏尔泰将其改编为五幕剧本(名:Lorphelin de la Maison de

6、 Tchao,1735 年出版),是中国最早传至欧洲的戏曲作品。英国剧作家威廉赫察特改编为中国孤儿,在英国文化界引起重大反响。他在献词中说:“其中有些合理的东西,英国名剧也比不上。” 赵氏孤儿在国际上是很有名的一部杂剧,有人赞之为:“来自东方之神”。琵琶记琵琶记简介 琵琶记,元末南戏,高明撰。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被誉为传奇之祖的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目连戏目连戏目连戏,原名弋阳腔,发源于弋阳江地区,因名弋阳腔,简称阳腔,所以又称高淳阳腔目连戏,曾经流传于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是我国唯一的历史宗教戏。目连戏是以目连僧救母而得名,是中国最古老的

7、戏曲剧种,堪称戏剧鼻祖。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戏曲名剧,故事初见明冯梦龙著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明人陈六龙编雷峰塔传奇。清人著有义妖传弹词。全国几乎所有的剧种,甚至包括木偶戏、皮影戏都有白蛇传的演出。其中以文武开打、唱做并重的京剧白蛇传最有特色。最早的白蛇传,第一折戏叫双蛇斗,是用京剧、昆曲同台合演的“风搅雪”演法。青雄白雌。青蛇要与白蛇成婚,白蛇不允,双蛇斗法,最后白蛇战胜青蛇,青蛇甘愿化为侍女,姐妹相称,而后下山。该剧是清末名演员余玉琴(饰白蛇)、李顺德(饰青蛇)的拿手好戏。戏中有对双剑、走旋子、大开打等技艺,还置有砌末,并配火彩,此剧今已失传。川剧川剧是中国汉族戏曲剧种之一,

8、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 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灯戏灯戏灯戏不仅是重庆、四川极富地方特色的民间小戏,而且是川剧的重要声腔之一。由于其演出多与春节、灯节、社火、庆坛等民俗活动结合在一起,所以形成小戏多、喜戏多、闹戏多的特点,一般场面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的戏基本不演。“青春版青春版”牡丹亭牡丹亭牡丹亭中瑰丽的爱情传奇,以典雅唯美的昆曲来演绎,相得益彰,四百年来不绝于舞台。2004 年 4 月,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开始在世界巡

9、演,更给这门古老的艺术以青春的喜悦和生命,在美国上演时场场暴满。二、二、 思考论析思考论析1 1、 如何理解如何理解周礼周礼方相氏方相氏 “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吏而时傩,以索室驱疫。大丧,先柩。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良帅百吏而时傩,以索室驱疫。大丧,先柩。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良”这一段话?这一段话?方相氏负责蒙着熊皮,戴着黄金铸造的有四只眼的面具,上身穿玄衣而下著朱裳,拿着戈举着盾,率领群隶四季行傩法,以搜索室中的疫鬼而加以驱逐。有大丧,出葬时走在柩车前边。到达墓地,将把棺柩下入墓穴时,用戈击刺墓穴的

10、四角,驱逐魍魉。又据周礼夏官记载,傩舞至周朝,其祭典范围不仅囿于搜索室内,并扩大至丧葬礼仪。出殡时,以傩为先导开路;下葬前,方相氏跳入墓穴,用戈袭击四角,其目的无非是驱鬼避邪,祈亡者长眠安息,保佑子孙后代吉祥幸福。2 2、 什么是傩(从哪些层面理解什么是傩(从哪些层面理解“傩傩” )?)?傩的形式演变轨迹经历:由傩祭傩舞傩戏的发展;傩的主题演变轨迹经历:由驱鬼娱神娱人的发展流变。傩是黄河流域惟一的古傩戏,被称为“戏剧活化石” 。它是上古时代图腾崇拜时期的一种仪式,目的是祈求神灵逐鬼除疫,保佑百姓过上安宁生活。傩文化是巫文化发展到后期而应运而生的,当时的人类已进入农耕时代,而此时鸟类是农耕的重要

11、帮手,所以,傩也就是人们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而祭祀的对象就是鸟。巫师为驱鬼敬神、逐疫去邪所进行的宗教祭祀活动,称为傩或傩祭、傩仪。傩师所唱的歌、所跳的舞称为傩歌、傩舞。傩戏又是在傩歌、傩舞的基础上出现的。 中国巫文化的起源与史前社会的图腾制有关,在中国的古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傩文化的记载。当今中国一些地区,还保存着相当完整的傩戏,便是古老傩文化的载体。傩戏是由傩祭、傩舞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与艺术相结合,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古朴、原始、独特的戏曲样式,一直在民间传承,成为我国傩文化的“活化石” 。 傩和傩戏在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神话学、文化交流史和戏剧发生学等相当广泛的学科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12、。近年来,在广泛发掘各地傩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形成了一门跨文化研究的新学科-傩学。傩礼,在五礼中是军礼的一个项目,它本身就是一种带军事性质的行动,诚如唐代贾公颜疏所说,傩礼“亦是武事”。3 3、 谈钟馗、方相与傩。谈钟馗、方相与傩。周代傩礼的主角方相氏,由掌管军政军赋的大臣夏官大司马领导。方相氏本人没有爵位,不在士大夫阶级之列,却是掌管驱鬼逐疫的下层专职军官。方相氏为古代傩祭之中心人物,举足轻重,傩祭时其装束与一般不同傩之变化最大者,应属在宋朝。此时傩祭形式,由原来祭祀性质转向娱人;由宗教型向艺术型开拓,由神化、仙化转向人物化、世俗化,由舞蹈变迁至歌舞剧。以前之方相氏、十二兽舞至此已无,取而代之

13、者多为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如关公、秦叔宝、尉迟敬德(门神) 、钟馗、小妹等,或是传说中的土地神、灶神,亦皆予以人物化,显得和蔼可亲。这可从宋朝遗留下来的石刻雕像大傩图、道观中的塑像与流传在民间的傩舞面具得到印证。人们还在敦煌遗书中发现了唐写本除夕钟馗驱傩文 ,是为钟馗已在大傩仪中扮演主角的实证。凡此,可见钟馗信仰至晚从盛唐起已成为全社会的风尚。所以,也有人估计钟馗故事的起源可能早于唐代。4 4、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谈谈你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谈谈你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自己编自己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

14、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1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5 5、 以你了解的一二种傩戏为例,谈谈现存傩戏搬演形态的遗存

15、。以你了解的一二种傩戏为例,谈谈现存傩戏搬演形态的遗存。南丰傩仪结构复杂,由跳傩仪式、杂傩仪式等构成。跳傩仪式由起傩、跳傩、驱傩等基本程序构成;杂傩仪式有“跳竹马“、“跳和合“及“跳八仙“仪式三种。南丰傩仪中的舞蹈形态众多,现保留 82 个,其中包括单人舞开山 、 钟馗 、 财神 、 哪咤 ,多人舞跳判 、 傩公傩婆 、 对刀 ,技巧舞演罗汉 、 观音坐莲 、 普贤骑象及舞剧节目西游记等。南丰跳傩面具造型各异,千容百态,有 180 种之多,其中包括驱疫神祇、民间俗神、释道神仙、传奇英雄、精怪动物、世俗人物等。其所用道具法器名物众多,主要可为五类,兵器军具类包括斧、刀、枪等,法事器具类包括铁链、

16、桃剑、棕叶等,灯烛炮杖类包括火把、蜡烛等,食物供品类包括三牲(肉、鱼、鸡)等,生活用具类包括手巾、镜子、酒杯等。南丰跳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地方风味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深受民众的喜爱。 南丰傩风格古老稚拙、粗犷豪放,具有原生形态特质,因在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等众多领域有着巨大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1992 年 8 月江西省文化厅正式命名南丰为江西“傩舞之乡“,1996 年 11 月,国家文化部命名南丰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傩舞艺术)“。 南丰是“中国民间艺术(傩舞艺术)之乡“,更是江西的“傩舞之乡“作为中国傩文化的典型代表,南丰“跳傩“所包括的丰富内容和遗存形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南丰“跳傩“是一种艺术复合体,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