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学术创新与服务的若干问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002233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学术创新与服务的若干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学科、学术创新与服务的若干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学科、学术创新与服务的若干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学科、学术创新与服务的若干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学科、学术创新与服务的若干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科、学术创新与服务的若干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学术创新与服务的若干问题(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挑战与选择 学科、学术创新与服务的若干问题赵 继2010.8.12一、机遇与挑战二、学科平台的体系化建设三、强化“平台项目团队”科技工作组织 模式四、提升服务能力,促进开放发展一、机遇与挑战一、机遇与挑战建设创新型国家,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变经济 发展模式带来的发展机遇。依靠科技发展推动创新型 国家建设和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 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动自 主创新。国家继续实施985工程带来的发展机遇。以现有 的优势学科平台和基地为基础,以未来学科发展方向 、重大科技项目和国家需求为导向,构建学科支撑体 系,系统布局和规划,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 一、机遇

2、与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 要(2010-2020)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带来的发展机 遇。“十二五”将是国家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大力 度的时期,科技创新更加注重原创性、国家目标 导向性和与产业的关联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培养、创新团队建设结合更为紧密。一、机遇与挑战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实施带来发展机遇。到 2020年,国家16个重大专项总投入将达1万亿元 以上,其中中央财政投入达到2000亿元,对科 技重大计划、前沿和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的投入呈增大态势。地方

3、政府高度重视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新型 区域)和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实施创新工程推 动战略新兴产业;行业部委着力建立行业技术 创新联盟。一、机遇与挑战我校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建设,基本形成 了适应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学科 体系。化 学(99) 材料学(83) 工程学(343) 物理学(455)4个学科进入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 排名(前1%)。进入世界百强我校学术实力分析:2004年以来 16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10名 其中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5名武汉大学中国科 学评价研究中心18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10名 其中5个学科进入全国前5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 生教育发展中心一、机遇与挑战一级学科

4、整体水平评估 26个排名前10 其中16个进入前5名中国大学评价课题 组(武书连)30个排名前10 其中20个进入前5名武汉大学中国科学 评价研究中心一、机遇与挑战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评估 (2009年)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物理化学、车辆工程、农业机械化工 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地质工程、预防兽医学、法学理论、 数量经济学、政治学理论、考古学与 博物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计算数学、原子分子与物理、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机械 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交通信 息工程及控制、材料学、矿产普查与勘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软件与 理论、基础兽医学、刑法学

5、、技术经济与 管理始终排名前5排名前10左右一、机遇与挑战从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2004-2009年历年学科排名看 :清 华 大 学浙 江 大 学上 海 交 大哈 工 大同 济 大 学华 中 科 技 大 学西 北 工 业 大 学北 航四 川 大 学东 南 大 学北 京 大 学北 京 理 工 大 学天 津 大 学北 京 科 技 大 学中 南 大 学中 国 农 业 大 学吉 林 大 学中 国 科 大东 北 大 学大 连 理 工 大 学当年拨入经费合计(万元)政府资金(万元)156100475722009年科技经费排名前20名院校一、机遇与挑战一、机遇与挑战科研基地建设情况(知识

6、创新体系)*根据教育部科技司提供数据整理吉林大学吉林大学排名单位获奖数(项)1清华大学392上海交通大学263浙江大学254西安交通大学245北京大学186中南大学157复旦大学138天津大学119湖南大学1010吉林大学910四川大学9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10南京大学92005年2009年度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三大奖励项目统计*此表中数据不含专用项目,按获奖项目总数排序 *数据来源于2008年度中国高校科技奖励报告和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站一、机遇与挑战一、机遇与挑战2009年高校自然科学基金获批经费排名北 京 大 学清 华 大 学浙 江 大 学上 海 交 大华 中 科 技 大 学复 旦

7、 大 学中 山 大 学中 国 科 大南 京 大 学武 汉 大 学吉 林 大 学西 安 交 大四 川 大 学山 东 大 学厦 门 大 学8883.822952.3(万元)(项)(245)(520)20002010年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总数和批准经费情况一、机遇与挑战批准数6484738993130144151181245280(万元)2008/2009年部分高校自然科学基金批准总经费排名变化单位08年总经费排名09年总经费排名涨幅北京大学11 0清华大学22 0浙江大学33 0上海交通大学44 0华中科技大学954复旦大学561中山大学77 0南京大学682中国科技大学1091武汉大学1

8、2102吉林大学18117西安交通大学16124四川大学8135山东大学1414 0一、机遇与挑战排名单位论文篇数 按第一作者计被引用篇数*1浙江大学 3681 4502 2上海交通大学 27362905 3清华大学 25893895 4北京大学 2226 3688 5复旦大学17332787 6四川大学 16861448 7华中科技大学16641377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5443010 9南京大学 1496 2722 10山东大学 14561638 11哈尔滨工业大学14441034 12吉林大学 13191792 13中山大学 13171615 2008年SCI收录论文及引文数排名(20

9、09统计)一、机遇与挑战排名第9位*以 SCI数据库统计,2003-2007年收录的中国论文在 2008年被引用的篇次 2008年EI收录论文数排名(2009统计)排名单位论文数(篇)1清华大学 33812浙江大学 31073哈尔滨工业大学 29704上海交通大学 27345大连理工大学15996天津大学15787华中科技大学15478西安交通大学1451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4099西北工业大学 140911中南大学 130012东南大学 127313同济大学127114吉林大学125215东北大学 1188一、机遇与挑战20012009年吉林大学授权专利统计一、机遇与挑战二、学科平台的体系

10、化建设二、学科平台的体系化建设1.“985工程”建设规划的总体设计“985工程”建设共设计了五个方面的内容:1.高水平学科及平台/基地2.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改革3.人才队伍4.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5.支撑条件建设二、学科平台的体系化建设高水平学科及平台/基地建设:共设计了三类24个高水平学科及平台/基地建设项目物质制备科学 汽车与工程装备 地质资源保障与环境安全 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的物理科学 前沿数学理论与应用 干细胞组织工程与重大疾病防治的转化医学 工程仿生 集成光电子 软件、网络新技术与生物计算 生物大分子功能与人类生存健康 高性能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 重要人兽共患病及动物重大疾病防控“985

11、工程”科技创新平台(12个)二、学科平台的体系化建设东北亚区域合作与长吉图发展战略 中国边疆史地 中国经济预测与国家经济风险管理 当代中国法治 哲学基础理论 中国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 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中国人口老龄化研究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体系研究 中国新农村建设 东北亚大陆演化与地质资源经济战略 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985工程”重大理论和现实 问题交叉学科平台(5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 创新基地(7个)二、学科平台的体系化建设二、学科平台的体系化建设二、学科平台的体系化建设二、学科平台的体系化建设二、学科平台的体系化建设总体建设目标(2010-2020年)部分学

12、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点建设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若干学科领域达 到世界一流水平,成为国家高素质创新人才培 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 咨询的重要基地,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2. 建设目标二、学科平台的体系化建设阶段性建设目标(2010-2015年)重点建设以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为核心的学科群和一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形成学科高地;加强若干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一批有潜质的二级学科建 设,到2015年争取使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翻一番 ,达到8个左右,二级学科重点学科数达到60个左右(含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的二级学科),产生

13、新兴 交叉学科35个。自然科学科研经费力争达到或接近 12亿元,科技论文等部分科技指标力争达到国内高校 前8名,5年累计获国家级奖励10项左右。二、学科平台的体系化建设总体思路是“动态管理、阶段评估、滚动支持、绩效激励”。根据国家有关规 定,制定我校新一轮“985工程”项目管理 办法、仪器设备购置和管理办法、建设经 费使用和管理办法等制度,包括:项目建设责任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平台/基地责任专家和咨询专家 作用,各负其责,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 调。3.新一轮“985工程” 建设中的项目管 理二、学科平台的体系化建设开放的人才使用和管理制度。坚持“平台/基地自主遴选、学校适度统筹调控”

14、 原则,以服务 建设目标为导向,合理组建创新团队,建立“竞争 、开放、流动”的组织模式。项目建设年度工作会议制度。结合项目年度工 作计划执行情况和各单位年度实际工作,召开项目 建设年度工作会议,交流建设经验和体会,分析存 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将项目建设关键效益数据网上 公布展示(保密性数据除外)。二、学科平台的体系化建设项目建设阶段(中期)评估制度。每二年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各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投入产出效益、仪器设备使用管理情况等进行阶段(中期)评估,依据评估结果适度调整经费分配额度。拟建立项目建设经费绩效拨付制度。每年拨付项目建设经费的80%,其余20%建设经费与建设绩效挂钩

15、,依据绩效考核结果拨付。二、学科平台的体系化建设项目终期验收制度。项目建设结束,学校组织校 内外专家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建设目标 和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验收和评估。并接受上级 有关部门组织的验收评估。验收和评估结果将作为后 续建设经费投入的重要依据之一。项目建设经费使用情况、仪器设备购置及使用情况公示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和学校财务规章制度,提 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项目建设经费支出情况要公开 透明,适时适度予以公示。此外,遵循“服务目标、 合理配置、资源共享、注重效益”的原则,购置、使 用和管理仪器设备。对有关仪器设备的购置和使用情 况予以网上公示。三、强化“平台项目团队”科技工作组

16、织模式三、强化“平台项目团队”科技工作组织模式依托现有平台,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不断争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通过重大项目汇 聚队伍,组建大团队,构筑大平台,产出大 成果。针对重大科研项目在跨学科组织、经 费管理、项目管理上的特点,探索有利于承 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考核评价机制。在管理体 制机制、科研特区建设、科研用人制度 (如 科研流动编)等方面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三、强化“平台项目团队”科技工作组织模式学 部拟组织的重大项目理学部物质制备及大材料科学、高亮度X光综合实验平 台、艾滋病疫苗、超高压高温装置大科学工程等工学部新能源汽车、工程仿生、高档数控机床可靠性、 多点数字化成形装备等医学部重大疾病防控、干细胞研究、朝核安全问题综合 研究(与地学部等交叉)等1.通过顶层设计和跨学科组织,谋划重大项目面向科学技术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加强科研战略研究, 推进学科交叉与合作,培养新的科研增长点。三、强化“平台项目团队”科技工作组织模式学 部拟组织的重大项目地球科学学部油页岩开发利用产学研合作创新试点、地球 深部探测技术、仪器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