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002023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42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韩立华 2008年10月主要框架内容一、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背景二、按照发展是第一要义的要求, 实现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按照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要求,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四、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正确处理好区域发展问题五、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合理摆布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国外有关发展观的问题 我国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我省面临发展的突出问题 加快破解经济发展难题调节收入分配增加收入水平 努力扩大就业 完善社会事业扩大内需区域发展变动趋势 我省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省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深刻领会我省重大战略部署 把握我省经济发展重

2、点一、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背景 (一)国外有关发展观的问题1、关于发展观的概念: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旨在回答发展的目 的、发展的规律、发展的道路。不同的发展观,会产生不同的观 察思考和解决发展问题的原则、方法、价值取向,从而影响人们 对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方针的选择。 2、关于发展问题的讨论: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观的演 变也肇始于此。 在发展问题研究初期,发展观具有明显的物质主义倾向,发展 仅限于经济发展,将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最终把发展单纯 归结为物质产品的积累。后果:以物质积累为核心的发展观,造 成对资源的疯狂掠夺和对环境的严重破坏,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环境。

3、(一)国外有关发展观的问题新发展观的提出。60年代,舒尔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为新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人力资本理论突出人力资本开发的决定性作用,对以往过分强调 物资资本作用是一个重大的修正和进步。7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 佩鲁发表了新发展观一书,是新发展观的奠基之作。强调发 展应是“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提出发展应以人的价值、 人的需要和人的潜力发挥为中心,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发展关注 重心由客体转向主体,标志着发展观上的一个质的转变。 70年代初,罗马俱乐部发表了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针对 经济增长、城市化、人口、资源等方面形成的环境压力,提出“

4、 持续增长”和“合理的持续的均衡发展”概念。(一)国外有关发展观的问题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 人类环境宣言,在认识上更加注重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协调。 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 委员会发表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 。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又称地球宪章,就环境与发展问题提出17条原则,受到国 际社会广泛认同。 可持续发展观的进一步深化。90年代,提出人类发展概念。联 合国开发计划署从1990年起,每年发表一份不同主题的人类 发展报告,强调发展的目标就是创造一个能够享受长寿、健康

5、 和有尊严生活的充满活力的环境。(二)我国科学发展观的确立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l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分析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强调我国仍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 要矛盾没有变。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基本立足点,也是理解十七大报告精神的一把钥匙。 经济发展: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 性矛盾突出,粗放型增长付出了够大的资源、环境代价。 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存在体制机制障碍,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改革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突出。 人民生活:农村

6、2000多万低保人口,几千万人处于低水平温饱 状态,城市2000多万列入低保的贫困人口。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发展的协调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很不平衡;城 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发展 不平衡矛盾突出。 民主政治: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还有待于完善和发展。 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总体水平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和我国国际地位不适应,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社会建设和管理: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民生问题突出。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 社会治安等关心群众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

7、 对外开放:我国已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同 国际社会联系日益紧密,分歧摩擦也随之增加。 2、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l资源瓶颈。建国50多年GDP增长十几倍,矿产资源消耗40多倍, 经济发展代价较高。 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为世界水平的40%。 人均水资源为1/4,全国600多个城市已有400多个缺水,110个严重 缺水。 我国人均占有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储量分别为世界水平的11%、 4.5%、79%;铁、铜、铝储量为世界1/6、1/6、1/9。主要矿产资 源对外依存度由1990年的5%上升为目前的50%以上。l科技瓶颈 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国际科学论文产出仅占世界的4%。 技术创新

8、能力不足。发明专利授权量仅为日本1/30,韩国的1/4。每 百万人获得专利数1项,日本994项、韩国779箱、美国289项。 关键技术装备长期依赖进口。集成电路芯片、石油化工、轿车、数 控机床装备的85%、80%、70%、70%依靠进口。2、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l人才瓶颈 我国每万人劳动人口中,从事研发活动11人,瑞典154人,日本 和法国125人,德国116人,丹麦110人。 科技领军人才和战略型科学家短缺。 发展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的劳 动者短缺。l体制瓶颈 政绩考核与追求发展速度 垄断经营与服务业发展 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公共服务制度、社保制度与城市化进

9、程 人才不足、技术工人短缺与教育投入、办学体制。3、我省可持续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我省是资源大省,但不是资源富省。 国家重要的煤炭基地。,年产量在1亿吨左右。2005年到2007年 储量分别为223.3、219.8、218亿吨,年均减少1.77亿吨。 大庆是我国最大的石油产地和重要的化工原料基地,开采量已 占探明储量的78%,剩余储量5亿吨,目标稳产4000万吨10年, 建设百年油田任务艰巨。 木材基本停止开采,林木蓄积量稳定在14.3亿立方米,森林覆 盖率稳定在43.6%。 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山地24.7%、丘陵35.8%、平原 37%、水面等2.5%。 水资源总量727.9亿立方米,

10、居东北之首,但人均占有量不高。二、按照发展是第一要义的要求,实现我 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l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科学发 观首先强调的是发展,最重要的也是发展。实 践充分证明,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前进中的各 种问题,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 地,才能在从根本上改善民生,才能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我省面临发展的突出问题:经济发 展缓慢,位次后移(一)我省面临的发展问题突出:经济发 展缓慢,位次后移l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165亿美 元增长到34000亿美元,增长15.7倍;年均增长速度 9.7

11、%,远远高于同期世界平均3.3%左右的速度。按 照GDP计算的经济总量从世界第10位跃升至第4位, 按照PPP(购买力评价)计算的经济总量则上升到世 界第2位。l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世界上的购买力评价大概是 55万亿美元,中国大概是5万多亿美元,大概占到世 界的9%。这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总量比重大大增 加了。黑龙江省五年计划时期年均增长速度年均增长 速度(% ) “六五”时期 7.2“七五”时期 6.6“八五”时期 7.6“九五”时期 8.8“十五”时期 10.6l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 省经济总量提升较快。 1978年GDP总量174.8 亿元,2007年达到 7077.2亿元,1979

12、- 2007年29年间经济年均 增长速度8.3%,尤其是“ 十五”以来,经济发展步 入快车道,年均增长实 现两位数,达到10.6% 。我省GDP全国位次后移2007年GDP7077.2亿元,在全国的位次有所下降,由第13 位降为第15位(被安徽超过7345.7亿)。内蒙6018.8亿; 湖南9145亿,上升加快,居第12位;北京第13位。广东山东安徽黑 龙 江内蒙我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我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六年翻一番,但由高于变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1 年我省高出全国278元;2006年高出35元,全国第11位(河北第10位)。 2007年全国18934元,高出我省456元。(一)我

13、省面临发展的突出问题 经济主要指标与相关省份差距拉大l近几年,我省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与全国各省市竞相加快发展 的局面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002至2007年,我省GDP年均 增长11.3%,分别比广东、山东、江苏、浙江低2.9、2.8、2.7和 2.5个百分点,比内蒙古、吉林、辽宁低7.5、1.2和1.2个百分点 ;增长速度由全国第13位下降到第30位,而内蒙古、吉林、辽 宁2007年增长速度分别列全国第1、2、8位。l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由4.2%下降到3%,2007年规模以 上企业3172户,比2004年减少125户。l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7%,比全国低8.3个百分点;

14、地 方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由1.4%下降到1.1%,财政一般 预算支出57%靠国家转移支付。l加快经济发展、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是摆在全省面前的突出问题。 (二)破解加快经济发展难题 1、破解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难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省产业结构问题由来已久,经过多年的努力,产业 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2007年我省三次产业比重为 12.6:53.4:34,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5.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 增长贡献率我省为31.3%,比吉林低6.2个百分点。我 省产业结构主要问题是:一产大而不强,二产大而不 优,三产层次低且比重小。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实

15、 现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仍然在于加快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1)稳定商品粮战略基地,加快发展现代 农业,提高农业经济的比较效益 l稳定提高粮食产量。充分发挥我省粮食生产潜 力,切实履行粮食大省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责 任,加快启动建设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 通过农机化、水利化、水稻大棚育秧、科技支 撑和仓储设施等工程建设,提高单产,扩大总 产,到2015年实现粮食产量1000亿斤以上, 粮食商品量达到700亿斤以上。 (1)稳定商品粮战略基地,加快发展现代 农业,提高农业经济的比较效益l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集约化经营。我省三江、松嫩平原是世 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土地平坦,适宜集约化经营

16、。受城镇化 水平提升不快影响,城市对农村经济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000年-2007年我省城镇化率只提高了2个百分点,而同期全国平 均提高了8.7个百分点。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缺乏大手笔、大气 魄,城市建设精品不多,市容市貌变化不大,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 施建设水不高,城市的经济集聚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我省哈尔 滨等城市在全国城市经济地位下降,制约了城市发展对经济增长带 动作用的发挥。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 土地经营权流转,提高农业集约化、标准化水平,积极推进现代农 业建设。(1)稳定商品粮战略基地,加快发展现代 农业,提高农业经济的比较效益l积极发展畜牧业。畜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是衡量现代农业的一个 重要指标。进一步发挥好我省已有的畜牧业发展基础,提高畜牧养 殖规模化水平,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应对市场风险 能力,提高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l近年来,农区工业化作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的重要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