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矛盾论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7001914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172 大小:9.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矛盾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72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矛盾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72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矛盾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72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矛盾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72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矛盾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矛盾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矛盾论(1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矛盾论内容提要内容提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遭遇“全球化、现代化、市场化刀,这是本文展开的独特的时代历史语境。全文从文化和文化矛盾为逻辑展开的起点,分析了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矛盾的“一条主线,三重语境,五种形态“ 。研究和阐述了既与社会主义伦理诉求相吻合、又与初级阶段实际相适应的现代文化格局的构建。本文的观点是,现代文化格局的目标模式就是马克思主义领导下的文化统一战线。这一观点既有历史继承性,又有独特的创新意义和指导意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新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提出,建国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实行,以及上世纪

2、8 0 年代前后邓小平同志致力于在主流和非主流间寻找张力的努力,是马克思主义领导下的文化统一战线这一观点的思想来源;当代中国独特的时代历史条件造成的文化思潮激荡、文化矛盾凸显的现实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是这一观点提出的现实依据。这一观点和我们理论学术界常用的“一元和多元“ 的关系论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马克思主义领导下的文化统一战线“ ,从一般意义上讲,它也是讲一元和多元的关系,但是它层次、地位更明确、清晰。“领导“ 比“指导”更明确。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问题不是一个需要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的问题,而是要理直气壮,不容置疑;但“领导“ 和“统治“ 不一样,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领导

3、权是一种有别于绝对的“权力意志”的意识形态,作为执政党要获得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不能单纯依靠操纵和思想灌输的方法,更不能用强制手段来获得,而要围绕公众利益,建立受到普遍认同的思想体系,包括与不同的阶层和集团以及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念进行协商,通过把他们的利益要求和文化需求接纳到自身的体系中来完成,还要通过有效的说服方式,让他们乐意接受而不是强制性的向他们进行灌输。马克思主义领导下的文化统一战线和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内在统一性。马克思主义领导下的文化统一战线,包括两个层次的对立统一关系,第一个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这个对立统一关系构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

4、心价值体系,即决定中阐述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荣辱观“ 等几个方面。这个核心价值体内容提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矛盾论系属于先进文化的范畴,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第二个层次是马克思主义通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对立统一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有一种更广泛、包容性更强的基本价值取向,这种对立统一关系构成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统一战线的主要任务就是建设和谐文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 ,形成一个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的梯层结构。这样,文化所包含的“是

5、什么“ ( 合规律性) 的价值支撑,蕴含的“应如何“ ( 合目的性) 的价值观念,以及内蕴着的“是什么”和“应如何有机统一的“美的尺度“ ( 合理性、和谐性) 的价值追求,在本文的分析阐述中得到了合乎逻辑的展开和深化。全文最后落脚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马克思主义领导下的文化统一战线”,是贯穿本文的核心观点,也是创新点所在。以上是对本论文逻辑展开和主要观点的简要说明。下面对本文的篇章结构作一介绍。导言部分主要阐明了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介绍本课题的相关思想来源,评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一部分首先概述了文化的含义及其在本文中的使用。指出文化概念的使用有“大文化刀、“中文化“ 、“小文化”之分,

6、本文所使用的是“中文化”的概念,即与经济、政治相对的文化概念,它主要指思想、观念、精神、价值系统等精神领域的东西。接着分析了一般意义上的文化矛盾。文化的矛盾来自人自身的矛盾。文化内在包含的超越性和自在性的矛盾是文化的永恒矛盾。文化的自觉同时也就是人的自觉,这可以称之为文化的“优化“ 。但另一方面,作为第二本性,文化又可能成为失控的超人力量,这可以称之为文化的“异化“ 。文化的“优化黟与“异化“ 是同一历史进程,它们共同构成了历史发展的基础,但也在破坏着这一历史发展的基础。优化和异化,文化自身的矛盾展开了,具体的讲,包括四个方面:守成性和超越性( 文化发展的时间之维) :统一性和多样性( 文化发

7、展的空间之维) ;先进性和落后性( 文化发展的时空之维) ;常态性和危机性( 文化发展的自身之维) 。文化矛盾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使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具有一种内在的激励与动力。这部分内容还着重分析了文化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对于个体生存和社会运动,特别是对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影响较大的是具有普遍性和群体性的观念文化,我们一般称之为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通常包含两个基本的层I l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矛盾论内容提要面:一是自发的社会心理,二是自觉的社会意识形式。在一般的意义上,艺术、道德、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哲学等主要社会意识形式也就是意识形态,可以在等同的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式

8、这两个基本范畴。但是,这两个范畴存在着差异。我们使用意识形态范畴,主要着眼点不是各种社会意识形式所反映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而是强调各种社会意识形式所反映和折射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和价值维度。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明确的阶级性,体现了特定阶级的利益和价值要求,以及该阶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来看,一方面,文化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现实显现,是人类理性发展的标志。另一方面,在文明社会中,文化又主要通过意识形态的途径生产。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从传统文化的流变到现代文化的发展,从外来文化的选择到民族文化的吸收,从遵循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自身规律到新意识形态对旧意识形态的超越和确立,

9、都必须符合意识形态本质要求。当前,一切以文化的普适性否定其意识形态性的做法本身就具有意识形态的味道:它们消解了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革命文化与反动文化的区别与对立。第二部分的分析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开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初级阶段的现实矛盾有:社会差别呈继续拉大的趋势,是初级阶段矛盾的深层表现;贫富差距和社会贫困问题,是当前社会矛盾的突出表现:社会成员分化和流动问题,是当前社会矛盾的重要表现;就业形势严峻,是当前社会矛盾的直接表现;近些年突发的群体性事件,是当前社会矛盾的集中表现。除以上问题外,少数领导

10、干部的腐败和官僚主义问题,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民族宗教问题,都引起复杂紧张的矛盾,是当前现实矛盾的诸多表现。按照唯物史观,这是分析文化矛盾的客观历史前提。与此相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具有两重性的特质:一方面,就其核心和主体而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应该而且必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另一方面,如同社会结构、利益结构的多层次,经济、政治的不发达、不成熟,不完备一样,文化也只能多层次的,是不发达,不成熟,不完备的初级形态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在初级阶段的文化建设中,必须承认、正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存在的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矛盾。这部分内容着重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矛盾的“一条主线、三重语

11、境、五种形态“ 。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和社会文化多元性之间的矛盾是贯穿社会主义初I I I内容提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矛盾论级阶段文化矛盾的主线。各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都在意识形态领域寻找自己的位置,扩大自己的影响,马克思主义面临着挑战,最为突出的是来自新自由主义的威胁。和这条主线紧密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遇“新全球化、市场化、现代化“ 三重历史语境,是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具体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全球化语境,在新全球化时代,中国作为后发的现代化国家所遇到的纵( 传统、现代、后现代) 和横( 全球化和本土化) 两个向度的文化矛盾;二是市场化语境,市场经济是已被世界现代

12、经济发展所证明了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加快生产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最佳选择。但选择了市场经济,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因市场经济而产生的深刻的文化矛盾;三是现代化语境,政治、经济、文化三领域在计划体制模式中以政治为中心高度统一整合到现代化改革中打破“配套“ 而重新调整变革的辩证矛盾中产生的文化矛盾。关于文化矛盾表现形态,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本文根据所要阐述的主题,主要是从文化矛盾的特殊性质从五个方面进行分类。l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其他意识形态的矛盾,主要分析了意识形态“多元论“ ;2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部各种形式和各个流派之间的矛盾,主要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多元论;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非社会

13、主义意识形态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各种腐朽思想文化之间的矛盾;4 、科学思想文化与非科学思想文化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文化与盲目迷信、愚昧无知或打着“科学招牌的伪科学、非科学的思想文化的根本对立;5 、健康文化生活与非健康文化生活的矛盾。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领导权。根据前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矛盾的分析,寻求文化理想构建文化模式必须立足于这个最大的实际: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们所要建立的文化模式必须能够承担起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伦理诉求,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现状,决定了我们在把握文化发展方向上,要兼顾不同阶层的利益需求。本文认为,这种

14、文化模式就是“马克思主义领导下的文化统一战线”。这部分内容主要阐述“文化领导权“ ,第四部分主要阐述“文化统一战线“ 。这部分内容首先对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等概念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领导权。所谓“文化领导权“ ,实质上就是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提出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主要基于两点理由: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先I V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矛盾论内容提要进的文化,因此,它有资格在文化统一战线中起领导、统率主导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必须承担起为社会主义政治统治、经济行为、制度伦理作辩护的重

15、任,这是它的责任所在,在社会主义社会理所当然地要居于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要取得文化领导权,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l 、认同性。认同性是以承认各方( 主体) 利益为基础,在他们对话、仲裁、阐释、体认等的互动过程中,通过理想内化到人的心理意识深层结构中而表现出来的非强制性和自觉性过程。2 、主体性。马克思主义要获得文化领导权,就必须充分发挥能动性,主动面对全球范围内的意识形态竞争,主动出击,寸土必争,而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3 、整合性。马克思主义凭借主导优势把散而相近的社会意识形式转化、统合起来,把异质而对立的意识形式进行批判、分化或消蚀,把未建立或未完善的观念形式意识形态化。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

16、,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本文接着从共产主义运动低潮的影响、“非意识形态化“ 的冲击、理论创新中的误区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被弱化的原因。意识形态要从“弱化“ 走向“强化“ ,就重塑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领导权。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无论是在表达方式、实践操作还是价值取向上都发生了历史性变革。l 、对抗与争论让位于对话与合作。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3 、富民强国是最高的价值追求。如果说,在过去的某些时候,发挥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功能批判现实需要勇气的话,那么在今天,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为现实辩护同样需要勇气。直面当代人们在理论上的困惑和实践上的难题,必须下大力气致力于意识形态的改革和重建。当代中国变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1 、通过创新增加意识形态的包容性;2 、通过创新增加意识形态的现实性;3 、通过创新增加意识形态的渗透性;4 、通过创新增加意识形态的政治合法性。当代中国重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要途径:1 、重组爱国主义话语中的意识形态性。2 、重组人权话语中的意识形态性。3 、重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