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与法基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001874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3.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修与法基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思修与法基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思修与法基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思修与法基知识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思修与法基知识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修与法基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修与法基知识点归纳(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修与法基绪论 一、适应应人生新阶阶段 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 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单选) 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质和法律素质质 1.思想道德与法律 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 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两者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 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多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价 值基础。第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发 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法律正义性和合理性的重要 基础;第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尊法学法

2、守法 用法,维护法律权威;第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 更加广泛,与社会主义法律共同促进和谐社会秩序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 供制度保障。第一,社会主义法律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 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第二, 社会主义法律的颁布和实施,能够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 德的传播和践行;第三,社会主义法律对违法犯罪的制裁,有助 于惩罚和遏制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行为,引导和促进 人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2.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

3、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 操和行为习惯 等方面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 界和道德风貌。 法律素质是指人们掌握和运用法律的素养和能力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义核心价值观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 业、诚信、友善。分布对应 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三个要 求。(多选)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重大意义(多选) 第一,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第二,协调 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第三,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第一章 一、树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4、(一)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用 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带有时代的烙印。理想源于现实 ,又超越现实 。理想具有现实 性,具有预见 性。 2.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 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理想信念的作用与意义(多选)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 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二、在实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为现实 (材料分析题题) (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多选)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第一,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 的一面。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

5、然”和“实然”的矛 盾。第二,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会一帆 风顺,也可能会遇到逆境。因此,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 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要善 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 够实现 。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1.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 个人理想的确立要以社会理想为指导,个人理想的实现依 赖于社会理想的实现。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相结合,个人 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 。 2.社

6、会理想又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炼和升华 (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伟大出自平凡(单 选)第二章 一、中国精神的传传承与价值值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多选)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 ,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 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 ,还表现为 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 懈追求。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 ,也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 化的重视上。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 ,亦表现为 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 人格。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的忠实继 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二)中国精神是兴国强

7、国之魂 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提升综 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三)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多选)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二 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二、以爱爱国主义为义为 核心的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 息。(单选 ) (二)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基本要求:(单选 )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自己的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对人民群众 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 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

8、试金石。 爱祖国的灿烂 文化。文化传统 是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文化传 统是民族和国家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 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 ,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所 形成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 生命力,正是通过它的历史性和具体性表现的。 2.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多选)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动力;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对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 相互关系问题上,需

9、要着重树立以下三个观念。 第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 别。 第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单选) 第三,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 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 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 2.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 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 ,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3.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 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也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和 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在这个问题上,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 治原则。 (

10、四)做忠诚的爱国者 推进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多选) 三、以改革创创新为为核心的时时代精神 (一)时代精神及其主要体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带领 人民在继承和弘扬伟 大民族精神的 基础上,立足新的时代条件,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单选 ) (二)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 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创 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三)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多选)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树立突破陈规 陋习的自觉意识;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 勇气;树立以创新创造为目标

11、的志向。 2.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3.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扎实系统的专业 知识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基础;培养创新 型思维方式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前提;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 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第三章 一、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观 (一)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 出来。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多选) 1.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 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单选) 2.人生态度 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 ;人生要进取。(多选) (三)正确认识人生矛盾(多选) 大学生在确立人

12、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实现人生价值过 程中,还要正确认识人生面对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树立正确的 得失观、幸福观、生死观。 1.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2.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3.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单选)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涌现过形形色色的人生观,只有以为 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才值 得终生尊奉和践行。 二、创创造有价值值的人生(材料分析题题) (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自 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 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 现为对 自身物质和精神

13、需要的满足程度;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 动对 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 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 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 的必要条件。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 必然的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 的过程,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 是个体自我完善、 全面发展的保障。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 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 社

14、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 会价值。 2.人生价值的标准 (单选) 人的社会性决定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人生价值评判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 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 过劳动对 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 值的普遍标准。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 本尺度,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一种具体化。 3.人生价值的评价(单选)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 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与效果的 统一。 三、科学对对待人生环环境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多选

15、)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掌握应对 心理问题 的科学方法;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 往。 (二)促进个人和他人的和谐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 表现形式。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 益关系。 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 持的原则(单选 ) 平等原则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诚信原则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诚信包含诚实 和守 信,对内诚,对外信。 宽容原则促进个人和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互助原则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单选) 正确认识竞 争,正确认识合作,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 系。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两者又 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