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改革历史的经验与现实的意义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6997769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4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费改革历史的经验与现实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税费改革历史的经验与现实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税费改革历史的经验与现实的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税费改革历史的经验与现实的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税费改革历史的经验与现实的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税费改革历史的经验与现实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费改革历史的经验与现实的意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0 0 3 4 - # 3 期浙江社会科学2”年58坚:竺竺型! 竺! ! ! ! ! 竺! 竺! ! 型竺3 _ 一税费改革:历史的经验与现实的意义。口郑备军林峰内害提要裁撤厘金改为开征统税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税费改革。研究厘金制度的变迁,揭示厘金制度的种种弊害,探讨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当前的税费改革可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关键词厘金载厘改统统税作者郑备军,男,1 9 6 2 年生,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林峰,男,1 9 7 0 年生,浙江树人大学外经贸学院助理研究虽。( 杭州3 1 0 0 2 8 )t X【Uf 一、厘金制度的变迁及厘金制度本身的弊端蓁雾鬻髫掰嘉震蒸竽纷纷仿照厘

2、金叉称“厘捐”,创办于晚清咸丰三年( 1 8 5 3 年) 它所谓“厘金”,就是“捐厘助饷”或”抽捐助饷”,厘金最初由一种地方劝商捐助“经费”的临时筹款方式,逐渐演种类有百货厘、盐厘、杂厘、洋货厘、土药厘几大类,其中百变成全国性的具有商税性质的一种制度,直至民国二卜年货厘占主要比重,通常所说的厘金,实指百货厘而言= 百货( 1 9 3 1 年) 才被裁撤,历时7 8 年。厘金虽有税的性质,但一厘的征抽分出产地厘金、通过地厘金、销售地厘金。抽厘直没有被清政府作为正式税收,其实质是一种赞。厘金之的手续名目甚多,一般在货物起运地征收一次称“起捐”;所以能够产生,固然与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直接在

3、转运途中重复征课称“验课”。厘金所抽之物最初大体相关,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当时深刻复杂的历史背景。值百抽,所以称厘金,后来逐渐增高,多数省份值百抽清朝前期,中国曾出现过康乾盛世,国库存银也曾一十。厘金最初从价征收,后大部分改为从量征收。厘金征收度高达8 0 0 0 万两,但随着乾隆晚年扩边征战、六巡江南、有专门的机构,省设厦金总局,总局下设局和号,大致采用肆意挥霍、大役繁兴与日俱增统治阶级的奢侈腐败之风散征、认捐、包捐三种办法。清政府实施厘金制度后收到亦随之盛行起来,及至嘉庆、道光两朝,中央财政收人因地明显效果。可以这样认为。清政府所以镇压r 太平天国、利方的肆意浮收与加派而锐减,加上川楚不断用兵

4、、黄河水用厘金制度作为“就地筹饷”手段,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患频繁、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国库日趋支绌。清政府存银从同治三年( 1 8 6 4 年) ,太平天国被镇压。“军务已告乾隆四十六年( 1 7 8 1 年) 的7 0 0 0 余万两到道光三十年竣”但厘金并没有停止和废除。其理由是,“各省军费浩( 1 8 5 0 年) 已降至8 0 0 余万两,其财政状况为有清“来所仅繁,赖于本省丁赋课税者不过十之三四,借助厘金者实居见,不过左睛右挪,尚能勉渡难关。但太平天国起义后,形六七”,因此,“万不可骤议裁撤”。清政府考虑当时和日后势骤变。一方面,被兵省份的课税已无可催征,一些“素称财政,默然准许继续实

5、行,从而厘金制度成为一种常制完善之区”或请缓征,或请留用;即兵防堵的省份亦因“地不过,清政府整顿或清理厘金自厘金制度产生咀来一丁、田赋所入万难足额”而难解款。至于长江中下游战区,直没有停止过。但厘金已在清政府财政中占据相当重要地盐税、关税均“仅存虚名”。另一方面清政府却急需增加军位的情况下( 清末厘金收入已大体与田赋经常收入相等) ,饷支出以围困太平军。然而,“捐纳”、“捐输”苛捐杂税已一如果没有新的可靠税源加以弥补的话,清政府对厘金只能再征收,早已名声狼藉。于是,财政困难、饷源枯竭之局顿是爱恨交织,是无法断然裁撤的。况且,清政府在中央财政显原形。在此局面下,厘金应运而生。衰颥的情况f 也很难

6、对付由厘金制度而形成的庞大的既咸丰三年( 1 8 5 3 年) ,随江北大营帮办军务的刑部侍郎得利益集团的竭力反抗。所以,尽管清政府多次提出裁厘雷以诚,采纳幕僚钱江的建议,试行捐厘之法。先在扬州仙的要求,但厘金制度一直延续下来。女庙、鄙伯、宦陵等镇劝谕米行捐厘助饷,收到实效后奏请辛亥革命( 1 9 1 1 年) 后,厘金制度为南京临时政府和x 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盘4 课题“中国近代厘金制度及其现实意义:一种经济学分析”的成果之一。1 8 4,t t 一# 、+ + 。静;卜。,;#。;。;。p黔iF黔E酸奠氍臣癸#蓼罐辖赵云旗;刘翠微 中国近代厘金研究 2002(03)2.陈锡宝 南京国民政府裁厘平议 1990(04)3.赵有芳 中国近代厘金制度之管见 1989(02)4.赵树贵;曾丽雅 陈炽集 19975.丁凤麟 薛福成选集 19876.夏东元 郑观应集 19827.郭嵩焘 郭嵩焘日记 19818.贾士毅 民国财政史 19179.罗玉东 中国厘金史 1936引证文献(3条)引证文献(3条)1.廖声丰.胡晓红 近年来厘金制度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9(2)2.罗柳依 从厘金制度看税制变迁的基本规律期刊论文-管理与财富 2009(6)3.王立璋 “存、废”之间论中国近代厘金制度的二难选择学位论文硕士 2005本文链接: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