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态园发展与温州生态园生态建设研究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6994270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生态园发展与温州生态园生态建设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际生态园发展与温州生态园生态建设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际生态园发展与温州生态园生态建设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际生态园发展与温州生态园生态建设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际生态园发展与温州生态园生态建设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生态园发展与温州生态园生态建设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生态园发展与温州生态园生态建设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生态园发展与温州生态园生态建设研究 金 川 陈秋夏 郑 坚 (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温州,325005) 摘 要 温州生态园是较为年青而又颇具特色潜质的城市生态园。本研究旨在为温州 生态园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在分析国际生态园发展潮流的基础上,结 合实施温州生态市建设课题“温州生态园本底生境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20022004 年的 研究结果,对面积为 125km 2 的温州城市生态园的本底生境、生态恢复敏感因子、生态敏 感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包括湿地基质修复、植被恢复、水质净化、景观带建设、大罗 山生态敏感区生态修复、生态示范工程等 6 大生态建设对策措施。 关键词

2、 生态园,生态建设,景观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national ecological park and ecological instruction of Wenzhou Ecological Park JIN Chun,CHEN Qiu- xia,ZHENG Jian (Zhejiang Subtropical Crops Institute,Wenzhou325005,China) Abstract Wenzhou Ecological Park is a very young and characteristic and potential urb

3、an ecological park.Based on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national ecological park and the subject research for more than3years,the bas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ecologi- cal recovery sensitive factors and ecological sensitive area in the125km 2 land of Wenzhou Ecological Park were studied.

4、Six pieces of suggestion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such as marshy fundus restoration,vegetation restoration,water purification,landscape construc- tion,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Daluoshan ecological sensitive area and project of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were offered. Key word Ecological park,Ecolog

5、ical construction,Landscape 1 国际生态园发展趋势 国际生态园主要分为专题型、综合型两大类。专题型生态园通常又分为景观型、产业 型和人居型生态园三类。景观型生态园发展较早而成熟;产业型和人居型生态园发展较晚, 主要是在景观型生态园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而较好的结合景观、产业与人居的综合型 生态园,目前并不多见。 1.1 国际生态园的发展 景观型生态园发展最早而普遍,是科研教育、休闲旅游的主要载体。如英国爱丁堡皇 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 Garden Edinburgh) ,始建于 1670 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植物园 之一。美国的奥姆斯特德对景观生

6、态园的发展具有卓越贡献,他于 1857 年在纽约曼哈顿闹 市设计了城市绿肺中央公园。世界上做得较为典范的景观生态园有:英国西南部的伊甸园、 法国中部的欧洲港湾和日本钏路湿地国家公园。目前,为了适应区域发展需求,各种专项型 的景观生态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除了以观光为主要目的景观生态园,主要有两大类:一类 是以休闲、体育为主题的景观生态园,如欧洲福尔波门国家公园、美国坦帕湾海滩(Tampa Bay);另一类则是以科研教育为主题的景观生态园,如英国的 Slimbridge 野鸟和湿地中心。 自然风景园的发展,激发了国家公园运动。1872 年,美国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 黄石公园。国家公园早期建设主

7、要是以自然保护为目的,目前,则都将保护和利用的 有机结合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如:美国的永乐湿地国家公园,作为西半球唯一一个被定为国 际生物圈保护区、世界遗产地和国际重要湿地的国家公园,开设有划独木舟、野营、野生动 植物观察和钓鱼等观光游览活动,每年接待游客 100 万,收益高达 130 亿美元。 人居型生态园是在自然风景园建设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美国造园先驱唐宁于 1852 年设计的新泽西公园,可以说是人居型生态园的最早雏形。这类生态园要求遵循生态 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原则,设计、组织建筑空间内外的各种因素, 获得一种高效、 低耗、 无污染、 生态平衡的人居环境, 如:美国克利夫兰生态村 (Cl

8、eveland Ecovillage) 、地平线生态村落(Horizons EcoVillage) 。 生态产业型园区则是近几十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自然- 社会- 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为主要目标,以可再生的资源 和能源为基础,凭借生物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开展生产活动。目前以生态农业园、 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建设较为常见。在园区的建设中,主要以产业为主题,但也结合景观建设 和相应的休闲、旅游服务。如丹麦 Den kologiske Have 有机花园,就是一个示范性农业产业 园;生态工业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查尔斯港可持续工业园(Cape Charles Sust

9、ainable Technology Park) 。 1.2 国际生态园建设趋势 从现代人生活、区域发展需求来看,融合人居、产业与景观的综合型生态园将是未来 生态园建设的趋势。 人居、产业与景观的融合,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和思想深化。可持续发展是 “环境社会经济”大生态系统的和谐有序。其体现的 3E 原则(Effi- ciency, Equality,Ecology)将成为综合型生态园建设追求的目标。Efficiency(效率)经济的 持续、高效发展。Equality(平等)尊重自然,关爱生命。它强调人与自然之间自然 和谐、 生态稳定, 不同人类活动之间以及个体与整体、 当代人与后代人

10、之间的公平性。 Ecology (生态)环境的生态化。 2 温州城市区域生态需求与生态园 2.1 温州城市 温州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气候温和、山水海兼具的地级中等城市,以温州人精 神和活力民营经济闻名于海内外。全市陆域面积 1.1万 km 2 、海域面积 1.0万 km 2 ,亚 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 18、降雨量 1600mm,2005 年底人口 778 万、GDP1600 亿元。 2.2 温州生态园 基于温州城市发展、竞争力提升、优美人居环境和生态屏障建设的需要,2002 年 10 月温州市政府提出:在城市东南角、位于主城区和南翼副中心区之间的山 湿地大罗 山一带方圆 125km 2

11、范围之内建设“温州生态园” ,被省政府确定为生态省建设 12 大重点 工程之一和“百项千亿”工程。2004 年 2 月通过由三家国际权威设计单位共同编制的概念 性总体规划。 温州生态园的建设定位是:建成一个集生态教育、绿色人居、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大型综 合性生态园区,成为城市生态调节中心、生态教育中心、休闲度假中心、大都市内花园。建 设时间 10 年,静态投资 100 亿元。 2.3 区域生态需求 对于生态园来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区域的基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就是区域维持 和提高人类生存的能力,在满足当代人发展需要的同时,还要求不损害后代人发展的需要。 提供生态系统产品与生命支持系统,构成了区域

12、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本需求。 根据现代生态学的理论,社会、经济、环境相协调的城市大生态系统主要由“产业” 、 “人居” 、 “景观”三个子系统组成。温州大都市生态系统的产业子系统和人居子系统已初具 规模,但至今未形成区域特有的景观子系统。温州生态园是未来温州大都市的景观子系统, 其位于温州大都市区的中心区, 区域的三 湿地和大罗山区域可以建设成为温州的 “绿肾” 、 “绿肺” ,发挥其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的功能。生态园的自然潜质和温州大都市区现有发展格局决定了温州生态园是重要的景观子系统。 3 温州生态园的生态环境现状与变化趋势 地处温州城市东南角、面积 125km 2 的温州生态园,由三 湿

13、地和大罗山两部分组 成。三 湿地属 M 型湿地,即内陆河流湿地,区域总面积 11.41km 2 , 由 160 个岛屿组成, 陆域面积占 70.9%,水域面积占 29.1%。大罗山占地面积 114km 2 ,由仙岩、瑶溪、天柱寺 和茶山四个景区组成。 3.1 生态环境现状 3.1.1 三 湿地 (1)受人为干扰严重,水质普遍为劣 V 类,富营养化程度严重,但重金属污染不明显; (2)底泥富含氮、磷等营养盐,有机质含量高; (3)陆域土质肥沃,土壤无重金属污染,本底健康;但水体底泥重金属超标明显。 (4) 大气环境质量达国家 II 级标准; (5)酸雨是区域水体、土壤的潜在影响因子; (6)鸟类

14、主要是以冬候鸟、留鸟为主;水禽数量较少;没记录到列入国家保护名录的种 类。 (7)淡水鱼类种类较少,以人工养殖的经济鱼类为主,野生鱼类少见;(8)底栖动物 多样性较低,敏感类群的数量呈下降趋势; (9)陆生植物种类单一,以人工种植的瓯柑为主,占区域陆地面积的 48%; (10)水生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生产力低下;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较贫乏,而以水葫芦 为主的浮水植物相对较多; (11)人口密集,小型工厂众多,缺乏生产、生活垃圾及污水的收集与处理设施;(12) 水质的恶化是导致鱼类、底栖动物等锐减,生物多样性低的重要原因。3.1.2 大罗山 (1)空气质量为 I 级,可以满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

15、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区域建 设的要求; (2)水质普遍为 IIIII 类(除天柱湖为 V 类) ,平均 II 类;(3)水库底泥的各营养盐 含量较低,基本上没有受到污染; (4)土壤瘠薄,有 8%以上的裸岩分布;主要有机质、氮、磷等土壤理化指标存在区域 差异。基本未受重金属污染,土质可达到 II 类土壤标准;(5)酸雨是水库水体、土壤以及区 域生态系统潜在影响因子; (6)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分布少,森林郁闭度低,结构简单,林种单一;(7) 无原始林分布,林分质量低,疏林、灌草丛占较大比例;残存的次生林面积较小,且多处于 演替中前期;具有良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的片林较少;

16、(8)人工纯林有较大面积分布,主要为杨梅林、杉木林等; (9)地带性植被的退化是导致动物栖息地破碎化、丧失,整体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低的 重要原因。 3.2 生态趋势分析 3.2.1 三 湿地 (1)湿地景观特色正在丧失由于长期的开发利用,区域 160 多个岛屿,现仅包括三种 景观类型:城建区(占陆域 15.2%) 、农业生产用地(占陆域 84.8%) 、大榕树生长点(20 个) 。 现有岛屿的陆域基本已丧失河滩湿地特质,主要湿地区仅限于河道。 除了少数区域有部分水花生、凤眼莲等水生、湿生杂草生长外,基本没有湿地植被生长。 同时,由于现有岛屿岸线基本上为直立陡坡或水泥驳岸,缺乏形成湿地特有植被景观的基质 条件。而陆域植被基本上以人工种植的瓯柑(占陆域 48%)为主,自然植被仅限于各种陆 生杂草。 由于湿地植被的匮乏,湿地特有生境的缺失,致使湿地特有动物类群(如底栖动物、乡 土鱼类)种类和数量贫乏,最终导致了湿地整体景观特征的淡化。 (2)无机环境正在恶化 三 水体整体水质为劣类。主要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