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县农信社不良贷款问题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993376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y县农信社不良贷款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y县农信社不良贷款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y县农信社不良贷款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y县农信社不良贷款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y县农信社不良贷款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y县农信社不良贷款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县农信社不良贷款问题研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Y 县农信社不良贷款问题研究摘摘 要要伴随全球经济的增长,金融业的地位越来越高,农村金融的进步关系着农民的衣食住行,农信社已取代其他银行在农村金融中成为佼佼者,由于服务群体的特殊性,降低不良贷款提高资产质量已成为农信社的研究焦点。执笔者以Y 县农信社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寻新形势下降低 Y 县农信社不良贷款的对策。然后根据现状,从激励制度、信贷配给、稽查三方面提出 Y 县农信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关键词:不良贷款;奖励;信贷配给;稽查;农信社目 录一、绪论.3(一)写作背景 .3(二)写作目的和意义.4(三)研究方法.4二 、理论综述和文献综

2、述.5(一)相关理论介绍 .5(二)文献综述 .6三、Y 县及农信社情况及问题 .7(一)Y 县基本情况介绍.7(一)Y 县农信社基本情况介绍.8(二)Y 县农信社信贷状况及问题.9四、Y 县农信社不良贷款的成因 .10(一) 上下同等采用单一的物质奖励的激励制度,导致信贷人才流失 .10(二)业务网络电子化发展下,导致信贷稽查流程失去效力.11(三)以农村市场最大化的管理战略,导致信贷配给盲目化.12五、Y 县农信社不良贷款的防范措施 .13(一)制定以需求为导向并厚待骨干的激励制度,减少人为造成的不良贷13(二) 实现电子与手工稽查一体化,规避业务操作风险导致不良贷款 .14(三)以风险为

3、导向的信贷配给,减少信息不对称下的不良贷款.15六、结论.17参考文献.18致 谢.193Y 县农信社不良贷款问题研究1 1、前言(一)写作背景(一)写作背景李克强中强调民生问题。换言之,搞好“三农”工作,想尽一切办法,做一切努力,也要使居民富裕,减少贫富差距。也指出,农村金融对农村的进步发展有非常大的作用。毫无疑问,农村金融的佼佼者是农信社,从20 世纪 50 年代初,至今到现在,农信社发生一系列变化,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不少新问题。据统计得到全国不良贷款截止 2005 年 3 月时的情况:城市商业银行 5.9%,股份制商业银行 8.0%,国有商业银行 86%,外资银行 0.2%,农村商业银行0

4、.2%。到 2014 年 3 月我国不良贷款情况如下:国有商业银行 57.4%,城市商业银行 9.6%,股份制商业银行 18.8%,国有商业银行 58.4%,外资银行0.9%,农村商业银行 12.3%。从上面情况可以明白,农村不良贷款增加比其他的多,它的信贷质量必须马上改善。中国法院接收农村信用社无法清收而到法院起诉的案件统计如下:2012 到 2014 年接收案件数分别为335、464、689,额度分别为 0.8 亿元、1.3 亿元、1.6 亿元。仅仅三年案件数增长 105%,数额增长百分之百,趋势整体为上升。这些还只是部分负责人起诉的,其他不起诉的和不被发现的案件数据还有很大一部分。数据赤

5、裸裸的告诉我们,处理农信社不良贷款问题是每一个农信社的重要问题。2012 年法院办理关于尚村农信社破产的案件,该社管理不善,致使人才缺失,信贷配给不合理,稽查流程失效,导致资不抵债,不良贷款巨额,营业执照吊销于 2004 年,2006 年不得做破产申请,银监会在调查之后,在2009 年同意。在全球经济的发展下,信用社的未来的路走的会越来越难,这就说明经营不好,不良贷款将导致破产情况会再次上演,所以找出 Y 县农信社不良贷款的诸多问题并提出好的对策,将快速改善该县农信社的信贷质量,4占据站稳在农村市场的有力位置。(二)写作目的和意义(二)写作目的和意义在现代金融市场,将不良贷款作为工作的核心已经

6、成为金融企业改善资产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捷径。不良贷款伴随信贷出现,影响资产质量,是所有金融企业必不可少的难题。资产质量是农信社发展的前提,唯有努力改善资产质量,才能为成立农商银行、建设优秀银行、创造标杆银行制造机遇、打好根基。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关于银行的监管评级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与四大行相比,农信社有明显弱势。正因为这,农信社必须清楚局势,使员工上下齐心协力,处理好不良贷款问题,把处理不良贷款有关问题作为本社重点任务,工作中脚踏实地,做实做好。本论文针对 Y 县农信社不良贷款面对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研究解决对策,来反应农信社普遍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不良贷款问题解决有所帮助,希

7、望农信社不良贷款减少,改善农信社的信贷质量,从而更好的为农村服务。(三)研究方法和框架(三)研究方法和框架1.1.本文研究方法本文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通过对中外相关文献的整理,得到了有利于 Y 县农信社不良贷款问题在信用评级制度,市场目标定位,稽核制度三个方面应采取的有效措施,让文章有据可循。个案研究法。通过分析 Y 县农信社在下行经济压力下的经营现状、挑战、机遇,得出适合 Y 县农信社信贷目前存在的众多问题和有效解决的办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对比分析法。通过对 Y 县农信社与其他相比较,找出 Y 县农信社在激励制度,信贷配给,信贷稽查方面的不足,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使文章结构完整,思路清

8、晰。2.2.本文框架本文框架本文一共有五大块:5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介绍研究背景、意义、研究方法及脉络。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写了涉及不良贷款的理论,为下面分析 Y 县农信社不良贷款找到了方向。第三部分:第三部分:介绍了 Y 县与本县农信社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下面探讨有县不良贷款的问题提供了方向。第四部分:第四部分:深层分析农信社不良贷款成因并分条介绍:激励制度失效,管理战略不合理,稽查手段落后。这是本文的重头戏,为下面提出减少不良贷款对策的提供方向。第五部分:第五部分:。不良贷款的解决对策。根据第四部分不良贷款的成因,结合理论知识和经验总结通过提出了进行制定以需求为导向并厚待骨干的激励

9、制度、以风险为导向的信贷配给,实现电子与手工稽查一体化的对策建议。二、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一)(一)相关理论概述相关理论概述1.1.不良贷款的分类不良贷款的分类不良贷款的分类:2006 年前农信社将贷款划分为“一逾两呆”,由于此种分类不灵活,就采国际金融用的五级分类法。它根据信贷风险的程度大小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 3 个为不良贷款。这种方法不在按照期限管理为重,有效的避免了企业与银行交换时而形成的信贷风险。2.2. 需求层次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将二十世纪 40 年代,马斯洛通过分析得到,由于自身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提升,条件越好,需求越偏向更高层次级别,如下次序:生理,安全,社会交往

10、,他人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当人们前面的物质需求达到时,对后面精神方面就更有想要的冲动,这种动力不可小看。63.全面风险理论全面风险理论在 20 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了复杂的金融风险,即,风险由多种因素造成,多种形式,于是便有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诞生,它遵守新巴塞尔协议。着眼于信贷的各个环节,要求管理专业化,标准化,且建立风险种类识别、大小估测系统。也就是在信贷的整个过程中,对各种风险信号的搜集,整理,以及做出相应的风险预防措施。4.4.信贷配给理论信贷配给理论斯蒂格利茨和韦兹(1981)提出此理论,写到信贷交易中贷方比借方更清楚自己的情况,所以,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金融交易中不可避免。通过利率杠杆

11、可明显较少风险,但是面对的风险依然很大。所以信贷时加上这样的条件:一、筛选借款人通过相关的条件,例如借款人的信用评级、担保类别等,条件合格的审批,不合格坚决不审批,减少风险的苗头;二、降低借款数量。(二)文献综述(二)文献综述1.1.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对优化人力很重要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对优化人力很重要唐宁宇(2002)认为人才的竞争是企业的主要竞争,一定要有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朱虹(2004)认为单一的经济激励方式效果不佳,应考虑行政激励,制度应与行政级别联系。2.2.稽核制度对减少不良贷款有重要的作用。稽核制度对减少不良贷款有重要的作用。王梅(2013)认为如何健全监督体系,减少操作风险,是

12、所有行业的一个焦点。农信社监督管理中,首先需要改变监督人员对工作的片面认识,建立优秀的检查队伍。其次改变单一的监督方式,实行多方面监督。丹尼.拜伦(2012)认为稽核工作旨在:对舞弊和道德行为、风险控制、7资料分析、人际关系都有较高的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升稽核价值段文杰(2010)认为稽查工作有查错防弊、风险预防、纠偏合规、监督落实、参谋助手五大功能。提高稽查水平,做好此项工作,是农信社减少风险,提高信贷质量的重要工作。3.3.以风险为导向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对控制不良贷款至关重要。以风险为导向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对控制不良贷款至关重要。王静(2011)认为,商业银行没有实质实施贷审会,现有的审查制

13、度流于形式,应规范信贷各流程,防范操作风险。李婧宏(2014)认为影响不良贷款因素很多,除了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和体制缺陷,还有贷款管理机制不足。信贷工作中要重视贷款回收成功率,不能一味只顾抢占市场。要建立从信用,信贷审查,担保,追查体系。刘天余(2002)认为行政干预、经营政策、借款人信用、信贷管理机制对不良贷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所以完善有关制度,健全信用体系,对减少不良贷款行之有效。这些文献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不良贷款的形成因素,得出激励制度,稽查制度,风险控制对减少不良贷款非常重要。而文章针对Y县农信社而进行的研究,通过吸取国内外的经验,结合该县的实际情况来解决该县不良贷款的问题。三、Y 县及

14、农信社情况及问题(一)(一)Y Y 县经济发展分析县经济发展分析Y 县处在河南省北部,总面积 948 平方公里。全县人口 45 万,341 个村。该县经济主要来源是粮食食品加工、机械、加工、化工等产业。以下是 Y 县三大产业 GDP,人均 GDP,所属市 GDP。8由以上五个图可以分析得出:该县三大产业 GDP 从 2000 到 2013 年都在稳步增加,人均 GDP 也有很大提升,但相对该县所属市的人均 GDP 还有很大差距。Y 县是粮食产业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提升人均 GDP,改善人民生活的捷径。(二)(二)Y Y 县农信社概况县农信社概况Y 县农信社已经历 63 个年头,随着社会的发展,坚守“服务三农”的理9念,不断完善制度,创新业务,健全组织机构。截止 2014 年底已有 28 个营业网点,500 台金燕自助通,15 台自动取款机,1 台自动存取款机,298 台 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