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模式的个体税收定额软件设计与应用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6992654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69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CS模式的个体税收定额软件设计与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基于CS模式的个体税收定额软件设计与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基于CS模式的个体税收定额软件设计与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基于CS模式的个体税收定额软件设计与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基于CS模式的个体税收定额软件设计与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CS模式的个体税收定额软件设计与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CS模式的个体税收定额软件设计与应用(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E1 4 9 墨3 j 1 I 天毕大薯m 程硕士学位论文 _ l T J 臁一I 置疆l I 昌0 嗍删置删_ 一I 啊曙埘爿j 强啊删0 领域:软件工稗作者姓名:李佳随指导教师:孙济洲教授企业导师:郭宜斌研究员T :瓤上j 址! T rc l o 止古2 0 0 4 年12 月摘要摘要本文介绍了开发个体税收定额软件( s o f t w a r eo f i n d i v i d u a lt a xc h e c k i n g 简称S I T C ) 的过程,随着税收征管电算化的不断深化,该系统应运而生。可以作为当前税务部门应用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外挂应用,完成其不能实现的一个小功

2、能。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个体税收定额软件的需求分析,从软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论证了设计本软件的重要作用;第二章概论部分介绍了客户机朋日务器( C l i e n t S e r v e r 简记C S ) 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以及目前较为流行的几种模式。第三章就开发本系统所需的环境、应用工具及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进行了分析,解释了为什么采用M i c r o s o RS Q LS e r v e r 管理后台数据库,为什么要选择P B作为开发本系统的环境,随后又从理论上概括出开发本系统的步骤及方法。第四章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系统应实现的功能,最终通过界面向客户呈现出来的各种软件表现

3、,是系统设计的目标。这是一个较为关键的部分,将直接影响到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可用性及生命力。本文将系统功能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了阐述,把它看作是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考虑到了各种应在系统中提供的功能。第五章系统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数据库设计,其他一些功能则是围绕设计好的数据库进行的操作。最后一章,是关于软件测试的简要概述,并对本系统所设计的部分关键部分进行测试的一些情况。关键字:C S 模式个体税收定额核定S Q LP BA B S l R A C TA BS T R A C TT h i sp a p e ri n t r o d u c e dt h ep r o c e

4、 s so fe x p l o i t a t i o no fs o f t w a r eo fi n d i v i d u a lt a xc h e c k i n g ( S 1 2 C ) ,a l o n gw i t ht h ed e e p e n i n go fe l e c t r o n i c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o ft a x ,t h i ss o f t w a r es y s t e mi sp r e s e n t e dw i t h o u ts a y i n g I tc a nb er e g a r

5、 d e da sa na d d i t i o n a lp a r to fr e c e n ts y s t e mo fC T A i S ( C h i n e s et a x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o fI n f o r m a t i o nS y s t e m ) ,a n dc a nc o m p l e t es o m ef u n c t i o nt h a tC T A I Sc a n ts u p p o r t T h i sp a p e rg e n e r a l l yi n c l u d es i xp a

6、 r t ,t h ef i r s tg i v et h ed e m a n da n a l y s i s ,a n dp o i n to u tt h ei m p o r t a n c et h r o u g ht h ef l m c t i o n 、i m p o r t a n ta c t i o na n df e a s i b i l i t y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t h eb a s i sc o n c e p to fC Sf r a m e w o r ka n ds o m ep a

7、 t t e r nm o d eo ft h e s ed a y s I nt h i r dc h a p t e rt h es y s t e me x p l o i t a t i o n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t o o l sa r ep r o v i d e d ,b ya n a l y s i st h ep a p e re x p l a i n sw h yM i c r o s o f tS Q LS e r v e ri ss e l e c t e dt ob ea sb a c k g r o u n dd a t a b a

8、 s em a n a g e La n dP o w e r B u i l d e ri ss e l e c t e da se x p l o i t a t i o nt o o l s ,s u b s e q u e n t l yw ef r o mt h e o r ya s p e c td i s c u s st h es o f t w a r ee x p l o i t a t i o np r o c e s sa n ds t e p s T h ef o u r t hp a r ti st h es y s t e mf u n c t i o nd e

9、r i v e df r o md e m a n da n a l y s i s ,t h es o f t w a r es y s t e mt h r o u g hi n t e r f a c ep r e s e n ta l lt h ef u n c t i o nt ot h eu s e rt oc o m p l e t et h ef i n a lt a r g e t T h i sp a r ti sak e yc o n t e n tt ot h es y s t e m ,i td e c i d et h es y s t e m Su s a b i

10、 l i t ya n dl i f ef o r c e T h i sp a p e rd e s c r i b e st h es y s t e m Sf u n c t i o ni ni n t e g r i t ya sad i s s e r t a t i o n ,a sai n t e g r a t e ds y s t e m ,v a r i o u sf a c t o r sa r ec o n s i d e r e dT h ef i f t hp a r te x p a t i a t et h ek e ya n dd i f f i c u l

11、ti s s u et h a tp o s s i b l ym e e td u r i n gt h ee x p l o i t a t i o np r o c e s s 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i st h ed a t a b a s ed e s i g n i n g ,a n dt h eo t h e ri s s u e sa r es o m ea f f i l i a t e do p e r a t i o na b o u tt h ed a t a b a s eT h el a s tp a r t ,t h a ti

12、ss a yt h es i x t hp a r t ,i sab r i e fs u m m a r i z a t i o no fs o f t w a r et e s t ,i n c l u d es o m ep r a c t i c a lt e s ti n 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k e yp a r to ft h es y s t e m K e yw o r d s :C Sm o d e ,i n d i v i d u a lt a x ,c h e c k i n g ,S Q L ,P B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

13、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谓 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墨鲞盘鲎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0 澎i 舻字日期:) m r 年f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墨垄盘鲎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墨生盘鲎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剧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 的复印件和磁盘。 ( 保

14、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争睦1 赵签字日期:M f 年1 月f p 日导师签名们枷签字日期:o 厂年f 月,。目第一章个体定额软件的需求分析第一章个体定额软件的需求分析1 1 当前税收征管形势分析税收作为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越来越受到政府的社会各界的关注,好不仅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还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对经济宏观控的最有效手段。总的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时间并不长,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税收逐步取代了上缴利润。一直到上个世纪中后期,税收的征管方式 大多依靠手工操作,但随着经济形式日益多样化,特别是个体经济的异军突起,税

15、收征管工作量越来越大,国家不可能单纯依靠租放型管理通增加人员来加强管理,如何更好地加强管理,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维护公平竞争,更好地发挥税收对经济的调控作用,成为政府考虑的 一个重要问题。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实行征管电算化,实现数据共享,提高工作效率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税收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的重要机遇。在国外,借助于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越来越普及 的网络空间,基本形成了以纳税人自核自缴为主的电算化征纳体系,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效率非常之高。1 9 9 8 年,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 强化征管) 的税收征管改革模式,

16、并开始加大对征管电算化的投入力度。2 0 0 1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也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国家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从而把信息化建设以及征管电 算化工作提到了法律高度。河北省从1 9 9 5 年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税收征管电算化改革,其后推出了本省的税收征管软件。由于各省,甚至是各地区、各市之间独立开发软件,其互通性差,不能实现数据共享,2 0 0 0 年开始,国家专门开发设计了C T A I S ( 中国税收信息管理系统) 并在各省开展试点,河北唐山市及石家庄市先后投入试点运行,2 0 0 4 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在原C T A I S 的基础上,经进一步改进推出了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覆盖面更广、功能更强大、性能更稳定,并将择期在全国范围内开,由此来看税收征管电算化是税收征管的大方向,利用电算化的税收征管一方面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另第一章个体定额软件的需求分析一方面资料档案电子存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