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夫子庙儒学文化中轴线讲解词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990461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夫子庙儒学文化中轴线讲解词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09夫子庙儒学文化中轴线讲解词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09夫子庙儒学文化中轴线讲解词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09夫子庙儒学文化中轴线讲解词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09夫子庙儒学文化中轴线讲解词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夫子庙儒学文化中轴线讲解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夫子庙儒学文化中轴线讲解词(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9夫子夫子庙庙儒学文化中儒学文化中轴线讲轴线讲解解词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来夫子庙观光游览,我是讲解员XXX。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很高兴能为您提供讲解服务。今天我们参观的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核心景点孔庙、学宫。夫子庙又称孔庙、文庙,是祭祀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庙宇,也是古代尊孔崇儒、祭祀圣贤、学习礼仪、讲书传经的地方。夫子庙是中国历代尊孔崇儒的产物,是孔子及其儒家文化对中国产生深刻影响的历史见证。它是一座文化的宝藏,承载着历史,印证着文明。南京夫子庙在全国孔庙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素有“北有山东曲阜孔庙,南有南京夫子庙”之说。夫子庙始建于宋仁

2、宗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是在东晋学宫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孔孔庙庙建筑建筑 夫子庙儒学文化中轴线古时是由孔庙(文庙)、学宫、尊经阁(尊经书院)组成,它现在除孔庙、学宫外,还增加了夫子庙民间艺术大观园。夫子庙位于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畔,总占地面积 平方米,按照中国古代建筑“前有罩、后有靠”的风水建制和孔庙“中轴分明,左右对称”的建筑规制,沿中轴线南北纵深发展,主体建筑及附属建筑采取严格对称的手法,遵循伦理秩序,突出居中为尊的构图法则。自南向北依次为:天下第一大照壁(万仞宫墙)全国孔庙唯一活水泮池天下文化中心(天下文枢坊)魁光阁聚星亭棂星门大成门祭祀孔子的孔庙(大成殿)(昔日国子监)“东南第一学”

3、“以经为尊”的“尊经阁”(夫子庙民间艺术大观园)中轴线最北端的卫山(敬一亭)等。从大照壁至卫山、敬一亭为一条完整的儒家文化中轴线,长310米。方位约为东南135度,与本初子午线平行。2泮池泮池 在世界各地2000多座孔庙的规制中都有一座“泮池”。 “泮池”的意思就是“泮宫之池”。周朝礼制中规定天子之学为“雍”,诸侯之学为“泮”。南京夫子庙建筑规制中的泮池,是世界孔庙中唯一一座以天然活水作为泮池的。这条活水就是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是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南宋大思想家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见, “活水”对于文化人的重要。明清两代,把考中秀才称为“入泮”, “入泮池”成为古代

4、读书人的“化龙池”,只要入泮,才能算是进入了圣贤的行列。依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建庙办学,给南京夫子庙和学宫带来了才子佳人之灵气。古时,在这里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的经国之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孔庙地位孔庙地位 俗话说:“道佛居深山,儒家在闹市。 ”南京夫子庙地处南京东南方位,立于秦淮河畔,它在世界孔庙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南京夫子庙(文庙)、学宫、贡院沿秦淮河北岸而建,勾勒出一条祭孔、入学、科考的历史文脉。文庙和学宫都有千年历史,江南贡院是明清两代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也是考上状元最多的贡院。所以,夫子庙被称为南京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古往今来,有大批的文人墨客来夫子庙尊拜孔子,

5、缅怀圣贤先哲,感悟仁爱精神,传承历史文化。古代曾有两种教育考试制度,一是“凡立学校,必先祭祀先圣、先师”;二是“科举必入学校”。明清两代,南京市为江南省(即现在的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部分地区)省会所在地。江南省的学子们都纷纷来到夫子庙,要么求学于学宫和书院,要么租用房屋复习备考,参加三年一次的科考。学子们及家人都生活在夫子庙,学习在夫子庙。每逢春秋两季、入学前和科考前都要到孔庙祭祀孔子,在学宫内受训学习,每逢科考时间,按规定参加科举考试。而在学习和科考之余,学子们又到秦淮河南岸的酒楼、琴社、茶馆等休闲会友。长此以来,夫子庙形成了儒学文化、科举文化的主流文脉,也孕育出享誉海内外的名人文化、小吃

6、文化、民俗文化等。南京夫子庙素有“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之称。3外地游客到南京有一句俗话:“不到夫子庙,等于没来南京”。大照壁大照壁 泮池的南岸是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5年)的大照壁,长达110米,高10米,为全国照壁之最。照壁是中国古建筑和孔庙建筑的规制之一,位于夫子庙的最南端。在孔庙建筑规制中,照壁称为“万仞宫墙”,古时“七尺为一仞”, “万仞宫墙”寓意着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现在大家看到的大照壁上的“二龙戏珠”,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秦淮灯彩艺人精心设计和制作的,是南京夫子庙标志性的景观。龙珠,也称火球,是能聚光引火的宝物,也是一个吉祥物。 “二龙戏

7、珠”寓意着太平盛世,光明普照大地。 文德桥文德桥 大照壁的西面是赫赫有名的文德桥。文德桥是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天下第一”而得名。文德桥另外还有一个经典典故就是“文德分月”,也称“文德桥,半边月”。这是因为文德桥的桥址建在子午线上,所以每年农历的十一月十五日子时,站在桥上,身后无影,伸头半尺,可见东边桥下的水中有半个月亮,而西边桥下亦有半个月亮。每年此时,桥上赏月之人,不计其数,以致于无数次将桥栏杆挤塌,所以,老南京人有一句俗语,叫“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石栏杆石栏杆 大家看到的泮池北岸的石栏杆,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砌以石栏,主要功能是用以障水,它是南京夫子庙幸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古董之一。临泮

8、池而立的“魁星亭”,是夫子庙的标志性建筑。魁星亭又称魁光阁、文星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孔庙、学宫的配套建筑之一。它下临秦淮河,倒影如画。在我国民间传说中,文昌帝是专管考试的神仙,是读书应举的保护神,备受学子们的尊崇与膜拜。科举时代,阁内原供奉着“魁星点斗”塑像,供学子们祭祀,祈求“金榜题名”、 “科考夺魁”。天下文枢天下文枢 照壁的对岸是“天下文枢”坊, “天下文枢”四个字是集唐朝著名政治家、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手迹。他的书法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美誉。 “天下文枢”的寓意是此处是天下文化的中心。该处原为步入文庙甬道的起点。牌坊三门四柱,4颇为壮观,坊顶置天楼

9、,斗拱翘檐,青瓦压脊,坊柱丹红,坊额清底金字。聚星亭聚星亭 六角飞檐、古朴大方,外表看似双层飞檐翘角,其实只有一层。聚星亭始建于明朝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 “聚星亭”名称取“人才荟萃,群星毕集”之意。棂星门棂星门 广场北面六柱三门的冲天式石碑坊,便是孔庙的第一道大门“棂星门”。棂星门中门刻有“棂星门”三字篆文,为清代书法家王澎书写。灵星就是天田星,古时候,凡祭天,先祭灵星。把此牌坊取名为棂星门,寓意着“天地君亲师,尊孔如尊天”,显示出古往今来孔子在人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显示了孔庙的祭祀规格。同时,在中国古典建筑中,有一种形式最具有“天”的含义,那就是牌坊,寓意着“天不变,道也不变”

10、;牌坊也是中国传统的用以褒扬、彰显功德的景观建筑。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在随园随笔中说:“后人以汉灵星祈年,与孔庙无涉,又见门形为窗灵,遂改为棂。 ”加上一个“木”字旁,也寓意着孔庙(文庙)是“树木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这便是棂星门由“灵”变“棂”的典故。棂星门牌坊始建于明成化16年(公元1480年),为石结构,六柱五楹三门,门柱成华表式,柱脚前后饰回纹石,中间两楹为水磨雕花壁,雕饰牡丹花图案,象征着吉祥如意的内涵。大成门大成门 走过“棂星门”,我们进入“大成门”。 “大成”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一语,意思是说孔子是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即:孔子是最高的圣人。所以,古时孔庙此门平时不开

11、,只有祭孔时才开启。门两侧悬挂楹联“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之极;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 ”此联为清朝雍正皇帝所作,意思是说,认同孔学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门内东西两侧仿孔庙规制,各辟一道小门,叫持敬门。古时候,到此朝圣和春秋祭祀孔子时,只有官员可以由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两旁的持敬门进出。 “大成门”上方的南京“夫子庙”三个字横匾,是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牌坊、匾额和楹联是孔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千锤百炼的5传世名作。南京夫子庙共有匾额 ;楹联 。他们的作者有帝王将相,也有历朝历代文化名人,是我们参观和欣赏的“文化大餐”。重修夫子庙记重修夫子庙记 大成

12、门内有一块汉白玉大照碑,在孔庙规制中起到遮挡、欲扬先抑的作用,这就是重修夫子庙记。 重修夫子庙记石碑长4米,高2米,重10吨,石材全部采用汉白玉。碑文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振振题写。碑记内容中记载了千年夫子庙的经历。南京夫子庙历史上曾经经历了“七毁八建”。北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初建,南宋建炎年间毁于战火,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重建;元代大德四年毁于自然灾害,元代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重建;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毁于地震,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重建;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毁于水灾,十六年(公元1487年)重建;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入城)毁于兵火,同治八年(公元1869

13、年)重建;民国26年(公元1937年)被侵华日军焚毁,1984年重建。纵观全国孔庙和学宫历史,南京夫子庙的“毁”和“重建”的次数之多全国罕见。而每次重建,都在原址上,严格按照孔庙、学宫的规制进行复建。特别是1984年,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政府投入巨资,根据南京自身的特点,严格按照原有建筑艺术风貌、空间格局、建筑风格、尺度和色彩以及“前庙后学”的规制,恢复和重建了南京夫子庙和学宫,再现了夫子庙人文荟萃、商肆繁盛、文脉深厚的风貌。仁和礼仁和礼 放眼世界五千年文明史,人才辈出,而孔子则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宣言中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

14、五百年前,到孔子那里寻求智慧。 ”孔子的光辉思想、历史的影响、智慧的启迪是属于全人类不朽的文化遗产。孔子不仅是属于历史的,也是属于当代的;孔子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孔子提出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被法国写入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序言中,也是欧美各国制宪的原则之一,同时也被欧美商界奉为商业活动的“黄金法则”。我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当年发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由衷感叹。孔子及儒家思想中最具核心价值的,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6“仁”和“礼”两个石刻大字。 “仁”是儒家思想中最具核心价值的思想,代表着最高的道德准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

15、经典著作之一。在论语一书中,有109处提到“仁”。可见“仁”在孔子学说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仁”的寓意就是“仁者爱人”,它告诉人们要珍惜和爱护人的生命;要真诚待人,尊重人的尊严和人格,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爱护,同情和帮助他人,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想境界,进而实现“世界大同”的目标。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治国之道。现在大家看到“礼”这个石刻大字。 “礼”和“仁”是统一的。 “仁”是内在的,表现为主观的心理、情感等因素, “礼”是外在的,表现在视、听、行等诸多方面。孔子讲的“礼”,是指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是儒学思想推崇的做人、做事准则。要求人们的言行都要符合“礼”,

16、把“礼”作为调整人与人、社会内部关系的一种手段,当作治国安邦的根本,体现了孔子的“为国以礼”的思想。“仁”和“礼”两个石刻大字,为石雕艺术品,是集 书法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刚劲有力,艺术价值高。把儒家思想中最核心内容的“仁”和“礼”,放在孔庙最为醒目的位置,用石砖雕艺术形式进行表现,其目的是为了弘扬和传承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人们牢固树立社会道德准则,规范道德行为。让世界充满仁爱、正义和和平,激发民族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甬道甬道 通过大成门,面前有一条小路直通大成殿,被称为“甬道”。在甬道的两侧,有八尊汉白玉石像,每尊石像高1.8米,仿真人制作,惟妙惟肖。孔子是中国第一个把教育带给平民的老师,开创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先河。他自办私学,培养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士,十二哲和四亚圣”,而这八位便是“孔门十二哲”中的八位。 “哲”就是“贤哲”的意思。他们分别是:闵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