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与指数分析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6989708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比分析与指数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对比分析与指数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对比分析与指数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对比分析与指数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对比分析与指数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比分析与指数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比分析与指数分析(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比分析与指数分析2内容介绍n第一节 对比分析法n第二节 指数的概念和种类第三节 综合指数第四节 平均指数第五节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n第六节 几种常见的经济指数 31 对比分析4一、对比分析的意义n对比分析根据现象之间的客观联系,将两个有关的统计指标进行对比来反映数量上的差异或变化.n是统计分析中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n对比分析有两类方法:相减与相除5n相减的方法对比的结果表现为绝对数的形式;n两个绝对数(或平均数)之差,表示现象变动(或差异) 的绝对数量;n两个百分比之差,表示变动的百分点。n相除的方法对比的结果表现为相对数的形式。n大多数相对数是由计量单位相同的同种指标相除求得,其

2、 计算结果是一个抽象化的数值,用百分比、千分比、倍数、 系数、成数等无名数的形式表示n也有一些相对数是由两个不同性质、计量单位不同的指标 对比,其计算结果的表现形式就是分子与分母的计量单位构 成的复名数,如人口密度等于某地区的人口数除以土地面积 ,计量单位为“人/平方公里”。6相对数n相对数是进行对比分析最普遍的形式n一是由于绝对数形式的对比结果受到总体规模的影响 ,因而使不同时空的数据常常缺乏可比性,n二是因为相减的方法只能适用于计量单位相同的同种 统计指标对比,因此无法反映不同量纲的统计指标之 间的差异。而相对数形式的对比分析结果就可以避免 这些问题。n相对数在统计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n1

3、.揭示了现象之间数量上的相互联系和对比关系.n2.可以使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数据变成具有可比性的 数据,从而正确判断现象之间的差异程度。7二、常用的对比分析方法n根据分析目的和比较基准的不同来划分,对比分析 主要有下述几种常用方法。(一)结构分析n结构分析就是在分组的基础上,将各组的总量指标 与总体的总量指标对比,计算出各组数量在总体中 所占的比重,从而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状况。n比重是表现总体结构最常用的一种相对数,因此也称之为 结构相对数,其计算公式为:8结构分析最主要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n通过结构分析可以反映现象总体的性质和基本特征。n例如,根据企业职工的文化程度构成可以说明该企业职工整体

4、素质的 高低;根据一个地区人口总体的年龄结构可以判断其人口再生产类型 属于增长型、稳定型还是减少型。n通过观察总体结构在时间上的变化或空间上的差异,可以说 明现象总体性质的变化,揭示现象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和规 律性。n例如,根据恩格尔系数,可以衡量居民消费结构是否合理以及生活水 平高低。n此外,许多比重还可以直接说明工作质量好坏,反映经济实 力和竞争能力的强弱,或衡量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等.n例如,顾客满意率、产品含杂质率、市场占有率、资源利用率、银行 不良资产比率、增加值率(即增加值占总产出的比重)等。9(二)比例分析n比例分析是在分组基础上将总体不同部分的指标数 值进行对比,所得的相对

5、指标一般称为比例相对数 ,简称比例。n通过比例相对指标,可以反映一些现象内部的比例关系, 揭示总体不同部分之间的发展变化的协调平衡状况。n由总量指标来计算的比例通常也称为结构性比例。 结构性比例分析实际上与结构分析的基本作用是一 致的。n例如,我国人口数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06.74:100,这个结 构性比例可以转化为比重来表示:男性人数和女性人数分 别占总人数的51.63和48.37。10【例1】n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 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44亿元,增长6.3%; 第二产业增加值

6、72387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 43384亿元,增长8.3%。试求三次产业的比重和有关比例。n解:n中国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重分别为15.20%, 53.02% 和 31.78。n即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关系为 1: 3.49 : 2.09,或表示为 15.20% : 53.02% : 31.78。n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为 1: 1.76: 1.3211(三)空间比较分析n空间比较分析也叫横向对比分析,是将同类现象在 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指标数值进行对比,反映同类 现象在不同空间上的差异程度和现象发展的不平衡 状况。n式中“空间”可以是指

7、国家、地区、部门或企业等。n作为比较基准的“乙空间同类现象的数值”可以根据不同的 目的与要求确定。n比较基准还可以是行业标准、经验数据、理论上的最佳水 平等。12n用于比较的指标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许多情况下用相对数或平均数来对比更能说明本质特征。n例如,用绝对数来比,我国许多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从人均水平来来看,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耕地面积等水平都不高,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经济水平。13(四)动态对比分析n动态对比分析也称为纵向对比分析,将同一现象在 不同时间上的指标数值进行对比,反映现象的数量 随着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动的程度及其趋势。动态对 比分析最基本的方法是计算动态

8、相对数即发展速度 ,其计算公式为:除了计算发展速度,动态对比分析的指标和方法还有很 多,见“时间序列分析”。14(五)计划完成程度分析n计划完成程度分析是将某一指标的实际完成数与计 划数(或目标任务数)对比,用以反映计划数的完成程度或用来监督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n计划完成程度分析所计算的相对数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故也称之为计划完成百分比。15n计算和应用计划完成相对数应注意的问题:n1. 计划完成相对数计算公式中的分子与分母不能互换 。n2. 对于正指标,其数值越大越好,计划完成百分比大 于100%的部分表示超额完成计划百分比。对于逆指 标,则小于100%才表示超额完成计划。n3.如果计划任务是

9、以比某个基期数增减百分比的形式 给出的,则计算计划完成相对数时分子和分母都应包 含基数而不能只看增减部分,即此时计算公式可写为 :16n4.对于长期计划任务(如五年计划、十年规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方法有累计法和水平 法两种。n累计法指实际数和计划数都按计划期的累计总和 计算。n水平法指实际数和计划数都只是整个计划期的最 末一年(对于时点数值则是指计划期末)的数字 。17181920n5. 说明计划完成进度时,分母为整个计划期的任务,分子为自计划期开始至某日止的累 计完成数.n用于监督计划执行的进程,检查计划完成的均衡 性。2122【例2】n某企业去年盈利目标是2000万元,实际盈利2120万

10、元。计划 劳动生产率应比上年提高5%,而实际提高了10%;计划单位 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5,实际降低了2。试分别求该企业 去年的盈利总额、劳动生产率和单位产品成本的计划完成百 分比。n解: n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盈利总额的计划超额完成了6%;劳动生产率超额 完成计划4.76%;单位产品成本没有完成计划任务,比计划任务所规定的 成本水平还差3.16。23(六)强度、密度和效益分析n强度、密度和效益分析是将同一时间同一空 间两个内容不同而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 可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普遍程度和经 济效益等。n统计上一般把这种对比分析所计算的相对数称之 为强度相对数。24强度相对数的应用n将某些经

11、济总量与人口总数对比,用来分析说明一个国家、 地区或部门经济实力的强弱。n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钢铁产量、人均能源生产总量等。 n反映现象的密度和普遍程度,说明社会服务能力。n如人口密度、银行储蓄所或自动取款机的网点密度、每个医院(或医 生)所服务的居民人数等。n将产出与投入的有关指标数值进行对比,反映经济效益。n例如,资金利税率、投资效果系数、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等。n强度相对数还可以用于反映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和关联程度。n如资产负债比率(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对比);外贸依存度(对外贸 易总额与GDP之比)、能源生产(消耗)的弹性系数(即能源生产或 消耗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等等。25强度相

12、对数的特点n强度相对数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强度相对数的分子分母一般可以互换,故说明同一 问题的强度相对数通常有正指标与逆指标两种形式 。n如资金利税率是正指标,若将其分子分母互换,每实现一 元利税所占用资金量就是逆指标。 强度相对数大多数为有名数(且为复名数),有些 也用百分数或千分数等无名数形式表示n如外贸依存度、人口死亡率(报告期死亡人数除以报告期 平均人数)。 强度相对数常常带有“平均”意义,但统计理论上倾 向于把它作为一种相对数而不是平均数。26三、应用对比分析方法的原则(一)可比性原则n可比性是对比分析的首要条件。n指标的可比性涉及多个方面的可比,主要是要求指标在涵义、总体范 围、

13、计算口径、计算方法、所属时间和计量单位等方面应保持一致, 或与分析目的相适应。(二)正确选择对比基准原则n对比基数的选择,取决于所研究现象的性质特点和具体的研究目的。(三)相对数与绝对数结合运用原则n既表明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差异程度,又反映其绝对数量,这样才能作 出正确、深入的分析。(四)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原则n要全面、深入地分析和研究问题,就必须把有关的相对指标结合 起 来,对所研究问题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比较分析。 272 指数的概念和种类28一、指数的概念n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或看到各种物价指数的统 计数字,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等。统计指数从18世纪

14、中叶物价指数产生开始,指数的编制最早起源于物价指 数。n指数(Index)是一种对比分析的指标,是统计指数的简称。29n从广义上讲,凡是两个数值对比而形成的相对数都 可以称为指数。n例如,2004年我国棉花产量是上年的130.1%,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是上年的113.3%,这两个百分数就是广义的指 数。n狭义的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它反映的是由数 量上不能直接加总的多个个体(或多个项目)组成的 现象总体的综合变动程度。n例如,综合反映全部产品产量这一总体的变动程度的产 量指数;居民消费量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n狭义的指数是指数理论和方法真正要研究的对象, 本章后面主要讨论狭义的指数。30狭

15、义的指数具有以下几个性质: 1.相对性。n指数是现象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对比形成的相对 数,表示总体数量的相对变动程度。 2.综合性。n狭义指数不是反映单一现象的数量变动,而是综合反 映多个个体构成的现象总体的数量变动,所以它是一 种综合性的指标数值。 3.平均性。n狭义指数所反映的只能是一种平均意义上的变动程度 ,即指数是代表总体中各个体变化程度的一般水平的 一个代表性数值。31二、指数的种类1.按其考察范围不同,指数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n个体指数是反映单个个体或单个项目数量变动的相对数,如 某企业某种产品的产量指数、单位成本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 都是个体指数。个体指数属于广义的指数。n总

16、指数是反映由多个个体或多个项目构成的总体数量综合变 动的相对数,如反映某企业多种产品单位成本变动的成本总 指数,反映多种商品价格变动的价格总指数。总指数的计算 和分析应用是本章内容的核心。n反映某一类(组)现象综合变动程度的相对数称为类(组) 指数。n由于一类中往往也包含多个个体,所以类指数实质上也属于总指数的 范畴,其计算方法与总指数相同。但当我们根据类指数来计算总指数 (或大类指数)时,类指数又往往被当作是个体指数来处理。 322.按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指数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 量指标指数。n在统计指数理论中,指数所要测定其变动程度的指标 或变量称为指数化指标。n数量指标指数的指数化指标是数量指标。换言之,数 量指标指数是反映现象的规模或物量变动的指数,有 时也称之为物量指数.n如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等。n质量指标指数的指数化指标是质量指标。换言之,质 量指标指数是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变动程 度的指数。n如商品价格指数、单位产品成本指数指数等。333.按时间状况不同,指数可分为动态指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